《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绝密档案:第一次国共合作内幕》赢得了极高的点击率,使得人们再次关注第一次国共合作。历史上第一次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
A. 中共三大的召开
B.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C. 黄埔军校建立
D.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2.之所以说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主要是因为在这里( )
A.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B. 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C. 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五次“围剿”
D. 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3.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长征,下列是红军在长征途中发生的重大事件,它们的时间先后顺序是( )
①遵义会议 ②强渡大渡河 ③飞夺泸定桥
④巧渡金沙江 ⑤四渡赤水 ⑥爬雪山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①⑤④②③⑥
C. ①②④⑤⑥③ D. ①④⑤③②⑥
4.某旅行社从江西出发开展“重走长征路”旅行探险活动。下列长征重要景点参观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①遵义会议会址 ②泸定铁索桥 ③瑞金革命根据地 ④甘肃会宁城
A. ③④②① B. ③②①④ C. ①②③④ D. ③①②④
5.毛泽东曾说:“《水浒传》里有个水泊梁山,朝廷的千军万马拿他们没得办法。我们到了井冈山这样的地方,反动派也奈何不了我们,我们就是到那儿去当红色‘山大王’!”这反映了当时共产党要走( )
A. 城市中心的道路
B. 国共合作的道路
C. 统一战线的道路
D. 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6.广州是一座具有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1924年1月,国共两党在这里实现了第一次合作,点燃了大革命的熊熊烈火。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标志是( )
A. 中共二大的召开
B.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C. 孙中山与中共研究改组国民党
D. 中共三大的召开
7.井冈山会师的双方是( )
A. 朱德、毛泽东的队伍 ——陈毅的队伍
B. 朱德、陈毅的队伍——刘伯承的队伍
C. 朱德、周恩来的队伍——毛泽东的队伍
D. 朱德、陈毅的队伍——毛泽东的队伍
8.小明中考后准备参加“重走长征路”旅游活动,如果你是导游,请你为小明选择一条最合适的旅游线路( )
A. 瑞金——遵义——吴起镇——会宁
B. 上海——遵义——西安——吴起镇
C. 瑞金——武汉——西安——会宁
D. 上海——瑞金——武汉——吴起镇
9.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
A. 北伐战争开始
B. 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始
C. 国民政府建立
D. 黄埔军校正式建立
10.1927年,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了。得出这一结论的最主要依据是( )
A. 国共两党分裂了
B.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C. 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了革命
D. 蒋介石成立“国民政府”
11.下图再现了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生动场面。该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B. 开始了向农村进军的革命历程
C. 形成了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D. 建立了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12.长征途中使红军从此跳出了敌人包围圈的是( )
A. 遵义会议
B. 强渡大渡河
C. 巧渡金沙江
D. 飞夺泸定桥
13.某中学中考后决定组织学生进行“红色旅游,重走长征路感受长征精神”,他们选择路线应是( )
A. 瑞金—金沙江—大渡河—赤水—吴起镇
B. 瑞金—大渡河—金沙江—赤水—吴起镇
C. 瑞金—赤水—金沙江—大渡河—吴起镇
D. 瑞金—大渡河—赤水—金沙江—吴起镇
14.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武装斗争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
A.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B. 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的总方针
C. 中共开始独立领导革命战争
D. 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
15.1927年,国民大革命的失败给中国人民留下了深刻教训,说它失败是因为( )
A. 国共两党关系恶化
B.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C. 蒋介石、汪精卫突然叛变革命
D. 北伐战争失败
16.下图是为纪念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某次重大历史事件的领导人的群像雕塑,他们从左起分别是贺龙、朱德、周恩来、叶挺和刘伯承。这座群像雕塑应安放于( )
A. 秋收起义纪念馆
B. 中共一大会址
C. 南昌起义纪念馆
D. 井冈山会师纪念馆
17.获取信息,归纳答案,是历史学科答题的一种方法。有这样一道题:依据周恩来、第一枪、建军节三个信息,可得到的正确判断是( )
A. 武昌起义
B. 南昌起义
C. 秋收起义
D. 井冈山会师
18.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下列内容不属于中共三大作出的决定是( )
A.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B. 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C. 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D. 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19.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其会师地点在( )
A. 陕北吴起镇
B. 江西瑞金
C. 甘肃会宁
D. 贵州遵义
20.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主要方式是
A. 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B. 在南京国民政府内合作
C. 国民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共产党
D. 在中华苏维埃政府内合作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19世纪60年代,……以军事工业为主的近代工业出现了,新式海陆军开始筹建,……
材料二: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摘自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三:1927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第二段内容写的是近代史上的什么运动?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个阶级对强国道路的探索?
(2)简要概括材料二中第一段内容的“救国”主张。第二段中的“两位先生”分别指什么?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个阶级的探索?
(3)中国共产党找到的“正确的革命道路”指什么?
2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
材料一 “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
——1964年4月5日董必武同志题诗
(1)诗中“画舫”的所在地是指哪里?诗中“画舫”因为召开了哪一次重要会议而闻名
天下?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二 历史图片是历史过程的真实记录,每一幅图片都生动叙述了一段历史。以下图片展现的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时期的重大事件。
(3) 图中的历史事件对中国革命产生怎样的重大影响?
材料三 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声,从井冈号角到长征壮歌,从抗日烽烟到建国大业……中国共产党胸怀救国救民的崇高理想,背负开天辟地的历史重托,高擎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火炬,照亮黑暗的旧中国,点燃新中国黎明的曙光。
——摘选自新华网庆祝中国共产党90华诞《伟大历程》开栏语
(4)请综合以上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五四运动90周年之际,我们回顾历史,缅怀先烈,进一步弘扬伟大的‘五四精神’,这对于激励广大青年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李长春讲话
材料二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
(1)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五四运动中的哪一个口号最能体现运动的性质?
(2)五四运动在中国革命进程中标志性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 长征是一次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伟大远征,长征中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重大事件和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
(4)五四精神和长征精神都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请你概括它们的共同之处。
24.阅读下面的图文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长征·七律》
材料二:如图
(1)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大渡桥横铁索寒”与红军“远征”途中的什么事件有关?并指出这一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理位置(用图中地点代号作答)。
(3)“远征”途中,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什么?并指出这一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理位置(用图中地点代号作答)。
(4)“三军过后尽开颜”,红军“远征”胜利是哪一年?并指出三军胜利会师地点(用图中地点代号作答)。
(5)根据毛泽东诗句分析,红军“远征”之“难”,主要是指什么?
25.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170多年,就是一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交响史诗。中华民族怀揣强国之梦,不懈追求。
材料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随着另一场梦的破碎产生的。……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随着近代工业革命脚步的加快,中国很快落伍了。固步自封的封建统治者仍然沉浸在往日的辉煌所造就的梦想之中,等待着“万国来仪”。不料,等来的却是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等来的却是亡国灭顶之灾。
——《百年追梦与民族自强》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封建统治者的“另一场梦”是怎样破碎的?为应对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改变“亡国灭顶”的命运,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哪些努力?
(2)先进中国人的探索历程有何特点?回顾这一探索历程,你认为每一次努力的积极影响在哪里?(至少列举两次探索的积极影响。)
材料二 “中国梦”迎来了中国共产党。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成为实现“中国梦”的核心领导力量。1927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人经过艰难探索,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正确革命道路”指什么道路?在这条正确革命道路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在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取得了哪些重大胜利?(写出两个事件。)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接受了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确定了三大政策等,标志着历史上第一次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2.【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失败后,当即立断,率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开始创建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革命道路的开始。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是南昌起义;选项C不符合史实;选项D是平型关大捷,所以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3.【答案】B
【解析】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开始长征。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之后,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军的包围圈。之后红军北上,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又翻雪山,过草地到达了甘肃。红军历经艰难险阻,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因此,其正确顺序为①⑤④②③⑥,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4.【答案】D
【解析】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离开③瑞金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1935年,在遵义召开会议,挽救了党和红军,是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后来红军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一路上,雪山草地都没有挡住红军坚定的步伐,1936年,他们终于到达了④甘肃会宁城,成功会师。所以答案选D。
5.【答案】D
【解析】秋收起义在攻打中心城市长沙受挫后,毛泽东带领起义军到达井冈山,并且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所以答案是D。
6.【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孙中山在总结辛亥革命以来的失败教训时,深感依靠军阀从事革命活动是不行的。十月革命后,他开始寻求苏联和中共的帮助和支持。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标志着国民党和共产党实现第一次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7.【答案】D
【解析】朱德、陈毅知道毛泽东在井冈山建立根据地后,1928年4月,率领南昌起义的队伍和湘南的农民武装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两军会师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这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故选D。
8.【答案】A
【解析】红军第一方面军在1934年10月从福建西部的长汀、宁化和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肃、陕西等十一个省,故选A。
9.【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初,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讨论国民党改组问题,通过了《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宣言》,通过了国民党的党纲,同意了中国共产党党员可以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通过宣言接受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开始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成立。故选B。
10.【答案】B
【解析】1927年蒋介石与汪精卫发动的反革命事变,使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依然没有改变,因此说大革命失败了,故选B。
11.【答案】C
【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队伍和湘南的农民武装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两军会师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这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故选C。
12.【答案】C
【解析】长征途中使红军从此跳出了敌人包围圈的是巧渡金沙江,故选C。
13.【答案】C
【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34年10月,因为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党中央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从瑞金出发,进行战略转移,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领导下,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最后历经艰难险阻,1935年10月到达吴起镇,在1936年10月到达会宁,取得了长征的胜利,故选C。
14.【答案】C
【解析】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武装斗争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中共开始独立领导革命战争,故选C。
15.【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在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时候,国民革命军阵营内部开始出现危机,蒋介石的军事实力极速膨胀,他勾结国内外反动势力,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5月汪精卫突然叛变革命,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南京建立国民政府,大肆屠杀共产党和革命群众,国民大革命的失败了,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16.【答案】C
【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27年8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率领革命军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占领了南昌城,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故选C。
17.【答案】B
【解析】1927年8月1日2时,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的领导下发动南昌起义,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从此,8月1日被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18.【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中共三大的内容包括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是中共一大的内容, D项符合题意。故选D。
19.【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C项符合题意,故选C。
20.【答案】A
【解析】据所学可知,1924年1月,改组后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由孙中山主持在广州举行。事实上确立了国民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形成了以党内合作(党内合作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接受国民党统一领导)为主要形式的第一次国共合作。BCD项与史实不符。故选A。
21.【答案】(1)洋务运动;地主阶级。
(2)民主、科学(德先生,赛先生)。资产阶级。
(3)井冈山道路(或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或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1)结合第二段内容中的时间和“以军事工业为主的近代工业”,可以判断此事件是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进行的“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
(2)陈独秀提到的的“德、赛两先生”,是指新文化运动中提出的“民主和科学”两大主题。陈独秀是资产阶级激进的知识分子,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3)提到的“正确革命道路”,是指1927年大革命以后,毛泽东率领军队来到了敌人力量薄弱的井冈山,并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了正确的革命道路。这条道路,就是把立足点由城市转入农村,发动和依靠农民群众,在农村建立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和各项建设事业,开展以农民为主体的长期革命战争,发展和壮大革命力量,最后占领城市,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
22.【答案】(1)浙江嘉兴南湖。 “中共”一大。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从此有了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任答两点即可)
(3)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
(4)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和中华民族的利益;中国共产党勇于克服自身的缺点和错误,不断走向成熟;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任答其中一点即可)。
【解析】(1)诗中“画舫”因为召开了中共一大而闻名天下。其召开的时间是1921年7月23日,地点在上海,因地点暴露,会议最后一天改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画舫上继续进行。
(2)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从此有了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3)图中的历史事件“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对中国革命的历史影响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的中心工作完成从城市到农村的伟大战略转移,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
(4)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和中华民族的利益;中国共产党勇于克服自身的缺点和错误,不断走向成熟;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等。
23.【答案】(1) 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2)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3) 遵义会议;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4) 高度的民族责任感和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
【解析】(1)依据已学知识可以知道,一战期间,巴黎和会上战胜国对中国主权的侵犯和中国外交上的失败,这是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在1919年的五四爱国运动中,提出了“外争国权”、“内除国贼”、“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等口号,其中“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最能反映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2)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4)材料讲的是五四运动和红军长征,依据已学知识可以知道,五四运动和长征都具有高度的民族责任感和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
24.【答案】(1)长征;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2)飞夺泸定桥;A。
(3)遵义会议;C。
(4)1936年;B。
(5)国民党重兵围追堵截;险恶的自然环境。
【解析】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史实。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大渡桥横铁索寒”与红军“远征”途中的飞夺泸定桥有关,发生在图中的A位置。“远征”途中,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遵义会议,发生在图中的C位置。“三军过后尽开颜”,红军“远征”胜利是在1936年,三军胜利会师地点是在图中的B位置。红军“远征”之“难”,主要是指国民党重兵围追堵截;险恶的自然环境。
25.【答案】(1)怎样破碎: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并签订了屈辱的《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努力: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或答出“实业救国”也可酌情得分。)
(2)特点:从器物之变到制度之变到思想之变。
积极影响:
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戊戌变法:促进了资产阶级的思想启蒙;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任选两个即可)
(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任意两件事即可)
【解析】(1)材料一中的知识点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近代工业革命”可得知闭关自守的清王朝被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是指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并签订了屈辱的《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中国的民族危亡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包括地主阶级进行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进行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民族企业家进行了实业救国。
(2)近代化的探索的特点是从器物之变到制度之变到思想之变。每一次探索活动的积极意义分别是:
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戊戌变法:促进了资产阶级的思想启蒙;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3)中国共产党进行的伟大创举就是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最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样开创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在这条道路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如: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