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三年级上册)》29~30页。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列含有小括号的综合算式,感知小括号产生的必要性。
2.能对照分步计算,结合解决问题的顺序,理解含有小括号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3.在探究含有小括号的四则运算方法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运用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以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4.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和数学思维的乐趣,激发学生喜欢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会计算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过程,体会小括号的作用。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小括号,准确计算带小括号的混合算式。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晓飞和爸爸也来到了采摘节,我们一起来看看。
课件出示情景图。
师:图中有哪些信息?
预设1:一筐苹果60个,一篮苹果比一筐苹果少38个;
预设2:晓飞摘了43个梨,爸爸摘的比晓飞多21个,每盒装8个梨。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1:3篮苹果一共多少个?
预设2:爸爸摘的梨能装几盒?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前两节课学生始终在围绕采摘节开展学习活动,所以本节课开门见山直接引入情景图。导入环节,首先让学生观察情景图,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并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进而完整地表述,让学生感受数学问题的完整性。方便寻找各信息之间的关系,为新知的探索打下基础。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一)探究先减后乘(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解决第一个问题:“3篮苹果一共多少个?”
师:你能帮晓飞算一算吗?再练习本上试一试。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尝试列式计算的情况。
2.学生汇报,并说出每道算式的思路。
预设:分步:60-38=22(个) 22×3=66(个)
师:我们请这位同学给大家讲一讲他的想法。看谁听得最认真,听完后有疑问可以再向他请教。(引导学生从条件或从问题入手分析问题)
预设:要想求3篮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要先求每篮苹果有多少个,再算3篮苹果多少个。
板书:一篮苹果的个数×苹果的篮数=总个数
3.引导创造符号,探究小括号的作用。
师:这位同学用了两个算式解决了这个问题,有没有用一个算式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预设:综合:60-38×3
=22×3
=66(个)
师:这位同学,你来给大家讲一讲你是怎么做的。(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预设:我也是先求每篮苹果有多少个,再算3篮苹果多少个的。
师:其他同学有没有什么疑问?
预设:计算顺序错了。这个算式应该先算38×3,不是先求的1篮有多少个了。
师:怎么办呢?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怎样写才能先算60-38呢?
预设:
(1)60-38×3
(2) 60-38 ×3
(3)60-38×3
(4)(60-38)×3
学生展示自己的想法,师对于可行的方法进行肯定。
师:大家想出了这么多办法,这些符号在这里都起到了什么作用?
预设:改变了运算顺序。
师:在数学上,我们可以用小括号来帮忙标示先求的。
想一想:算式里有小括号,应该先算什么?
预设:先算括号里的。
师:算式中有小括号,应该先算小括号里的。赶快算一算(60-38)×3吧。
汇报计算过程,指导脱式写法。
4.比较。
课件展示:
师:下面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道题的解决过程(分步算式与综合算式),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小结:这两种方法的数量关系是相同的,都是先求1篮苹果有多少个,再求3篮有多少个。不同的是第一种是两个算式,第二种是把两个算式合成了一个,还用小括号来标示先算的部分。
5.尝试联系,加深理解。
师:你能将下面算式写成综合算式吗?
(1)50-47=3 3×7=21
(2)76-26=50 50×3=150
(3)计算: (27+33)×7
【设计意图】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分步计算掌握较好,所以教学时,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第一个问题。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解决问题的思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理解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一篮苹果的个数×苹果的篮数=总个数)。在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时出现矛盾:解决实际问题要先算1篮苹果多少个(即先算综合算式里的减法),而算式60-38×3应该先算乘法(已有经验)。设计小组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创造符号来改变运算顺序,引出小括号和它的作用,揭示出算式中含有小括号时的运算顺序。尝试练习中设计了先加后乘的练习,进一步巩固运算顺序。这里,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可以大大增加学生的思考和教学效果。
(二)探究先加后除(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解决第二个问题:爸爸摘的梨能装几盒?
师:请大家独立思考后,在练习本上列式解决。能列综合算式的同学可以直接列综合算式。
2.汇报交流。
预设1:分步:43+21=64(个) 64÷8=8(盒)
预设2:综合:(43+21)÷8
师:在这个算式中,你先算的是什么?为什么给43+21加上小括号?
3.课件小结。
师:请看大屏幕,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我们要先求出爸爸摘了多少个,再算能装几盒。在综合算式中,我们用小括号标示了先算的部分,也就是有小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设计意图】这样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独立思考、展示,既可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又可以让学生从有括号的先加(减)后乘将知识方法过渡到有括号的先加(减)后除上,体现数学学科的转化思想,亲身的体验式探究,凸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展示可以增强学生的探究欲和学习主动性。
三、对比归纳——总结方法
先说出下列算式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48+24)÷6 (72-24)÷8
56÷(5+3) 84÷(28-24)
师:在脱式计算时,怎样准确书写?
预设: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像84÷(28-24)这种,就要先把第一个数写下来,再计算括号里的。
师: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观察这几道综合算式,你能总结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吗?
小结:在计算混合算式时,没有括号的算式,我们按照有小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课件出示:有小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解决两个问题的综合算式,让学生深层次理解在有小括号的混合算式中的运算顺序,拓展对运算顺序的认知,在比较中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
四、练习巩固,深化理解
1.先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45+36)×5 9×(260+40) (16+26)÷2 63÷(21-13)
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类型的有括号的混合运算,说出运算顺序,并能准确书写。
集体反馈,捕捉“错误资源”。
2.自主练习第4题。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带小括号的综合算式解决问题。下面请同学们尝试解决自主练习第4题。
汇报交流:说一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计算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对比发现,知识提升。
算一算,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
360-74-26 465-(65+29)
360-(74+26) 465-65-29
通过计算,对比同一组中的两道题,让学生发现减法的一个性质,为以后学习简便运算做铺垫。
4.先填空,再列综合算式 。
72 - 36 29 ×3
( )÷ 6
98– ( )
( )
( )
算式:_____________ 算式: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注重层次性,基础题与开放式练习相结合,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对知识进行拓展,使学生练的扎实,不枯燥,有力地促进知识的转化与提升。
五、回顾整理,提升认识
师:同学们,回想一下: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学生静静地回顾、静静地思考。
师: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谈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培养学生总结、提升方法的能力。
[板书设计]
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3篮苹果一共多少个? 爸爸摘的梨能装几盒?
60-38=20(个) 43+21=64(个)
22×3=66(个) 64÷8=8(盒)
(60-38)×3 (43+21)÷8
=22×3 =64÷8
=66(个) =8(盒)
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