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第9讲 质量守恒定律
■考点一 质量守恒定律内容?
内容: 。
注意:(1)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 ,不适用 。
(2)没有参加反应的和不是生成的物质不能计入质量总和。
■考点二 质量守恒的原因?
质量守恒的原因: 、 、 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
化学反应前后 (1)一定不变 宏观: 、 、
微观:
(2)一定改变 宏观:
微观:
(3)可能改变:
■考点三 质量守恒的验证实验?
设计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必须在 中 进行;没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则可在 中进行;
■考点一 质量守恒定律内容?
◇典例1:下列观点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湿衣服晾干,质量变轻了
B.一定条件下,SO2和O2生成SO3,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C.8gCH4完全燃烧生成8gCO2
D.加热50g高锰酸钾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小于高锰酸钾的质量
【考查角度】质量守恒定律是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规律;
【解析】解:A、湿衣服晾干,质量变轻,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一定条件下,SO2和O2生成S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SO2+O22SO3,反应后分子总数减少,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甲烷在点燃条件下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8gCH4完全燃烧不可能生成8gCO2,故选项说法错误。
D、加热50g高锰酸钾充分反应后,反应后氧气逸出,则剩余固体的质量小于高锰酸钾的质量,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说法正确。
【答案】 D
◆变式训练
1.1 已知某反应A+B=C+D,若15gA和10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gC,则12gA和10gB反应能生成D为( )
A.2.5g B.5g C.16g D.10g
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守恒、体积守恒、分子数目守恒
B.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C.反应后生成新物质不是新元素
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原子种类都没变
■考点二 质量守恒的原因?
◇典例1:下列各项:①原子的数目 ②元素的化合价 ③元素的种类 ④物质的种类⑤原子的质量 ⑥分子的种类,其中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④⑥ D.④⑥
【考查角度】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解析】解:化学反应前后,反应前后总质量 一定不变;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则原子种类、数目一定不变,则元素种类也不变。分子数目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也可能前后相等;元素的化合价可能发生改变,也可能不变。故一定发生变化的是④⑥。
【答案】 D
◆变式训练
2.1 实验室用稀硫酸和亚硫酸钠反应制取二氧化硫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O3+H2SO4=SO2↑+Na2SO4+X,则X的化学式为( )
A.H2S B.H2O C.H2 D.O2
2.2 a克木炭在b克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
A.大于(a+b)g B.等于(a+b)g
C.小于或等于(a+b)g D.小于(a+b)g
■考点三 质量守恒的验证实验?
◇典例1:下列实验不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加热水 B.红磷燃烧
C.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 D.盐酸与碳酸钠混合
【考查角度】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解析】解:A、加热水时,水变成水蒸气,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B、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属于化学变化,可以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C、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属于化学变化,可以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D、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可以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答案】 A
◆变式训练
3.1 (1)某同学按图装置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实验探究,反应前天平平衡,然后将稀盐酸倒入烧杯中与碳酸钠充分反应后,再称量,观察到反应后天平不平衡,天平指针向 右 偏转(填“左”或“右”)。该反应 质量守恒定律(填“遵守”或“不遵守”)。反应后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 。若反应物不变,要使天平在反应后仍然保持平衡,你认为对装置的改进措施是 。
( 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是 ;(填序号)
①原子种类 ②原子数目 ③分子种类 ④分子数目 ⑤元素种类 ⑥物质种类
1.Al与NaOH溶液反应会生成NaAlO2和一种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
A.CO2 B.NH3 C.H2 D.SO2
2.下列装置不能用做证明质量守恒定律实验的是( )
A. B.
C. D.
3.已知3NO2+H2O→2HNO3+X,则X的化学式为( )
A.NO B.NH3 C.N2 D.O2
4.如图所示,是某化学反应加热一段时间过程中,开口向上的试管中各物质的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一定有气体产生
B.在该反应中,乙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2KClO32KCl+3O2↑
D.在反应时间t时反应停止
5.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X
Y
Z
Q
W
反应前质量/g
8
2
20
5
12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10
8
13
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后X的质量为6g
B.该反应的反应物是X、Y
C.参加反应的X、Z的质量比是1:3
D.W一定是催化剂
6.2018年1月19日,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十一火箭)“一箭六星”发射任务圆满成功。固体运载火箭的一种常见氧化剂是高氯酸铵(NH4ClO4),高氯酸铵分解能提供大量的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O4N2↑+Cl2↑+2O2↑+4X.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NH4ClO4和O2都是氧化物
B.X的化学式是H2
C.反应生成Cl2和O2的质量比为71:64
D.该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改变
7.由Mg粉和MgO组成的混合物,测得其中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8%.取该混合物10g,将其投入适量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
A.12g B.24g C.36g D.488g
8.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则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丁可能是氧化物
B.乙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C.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1
D.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
9.在点燃的条件下,2.6g的C2H2与7.2g的O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6.6gCO2、1.8g H2O和a g的X.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1.4
B.该反应涉及到的有机化合物是C2H2
C.X中的氧元素与消耗的氧气质量之比为1:9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2+2O2CO2+H2O+CO
10.CO和CO2的混合气体m g,通入足量的Ca(OH)2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质量为m g.则混合气体中,碳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
A.1:1 B.2:1 C.11:14 D.3:4
11.煤气中添加少量有特殊臭味的乙硫醇(C2H5SH),可以提醒人们预防煤气泄露。乙硫醇在煤气燃烧过程中也可充分燃烧,其反应方程式为2C2H5SH+9O2 4CO2+2X+6H2O,则 X 的化学式为: 。
12.一定条件下,3.9g苯(C6H6)与9.6gO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6.6gCO2、2.7gH2O和物质X.则X的质量为 g;该反应方程式中O2与X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
13.将A、B、C各10g的混合物加热后,A全部参加反应,生成4gD,同时增加了8gC,则反应中A与B的质量比是 .
14.在点燃的条件下,4.2g某有机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13.2g二氧化碳和5.4g水,那么该有机物中 (填“有”或“无”)氧元素,该有机物中碳元素与消耗氧气的质量比为 。
15.将一含有化合物A、B、C各10g的混合物加热,生成4g新物质D,同时发现C增加8g,而A恰好完全反应.如果无其他新物质生成,则这一反应中A和B的质量比为 .
16.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三个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Ⅰ实验Ⅱ实验Ⅲ
实验Ⅰ:称量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待反应结束后,将生成物全部收回再称量.
实验Ⅱ:将装有稀盐酸的小试管放入装有锌粒的烧杯中,称量,然后将盐酸与锌粒接触,过一会在称量.
实验Ⅲ:将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放入盛有硫酸铜的锥形瓶中,并在锥型瓶口塞上橡皮塞,称量,然后设法将两种溶液接触(有蓝色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生成)过一会再称量.数据见下表:
编号
实验I
实验II
实验III
反应前/g
4.8
112.6
118.4
反应后/g
8.0
112.4
118.4
(1)在实验Ⅰ中,反应后的质量比反应前明显增加,请用质量守恒定律加以解释 .
(2)实验Ⅱ中出现的现象是 .
(3)实验Ⅲ的化学方程式是 .
(4)这三个实验中,实验Ⅲ正确反映了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请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解释反应前后质量相等的原因 .
(5)实验Ⅰ、Ⅱ不能正确反映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选一例说明实验设计中的不当之处,并提出改进思路 .
(6)使用上述实验Ⅱ装置,请你选择另外两种药品进行实验达到实验目的,这两种药品可以是 (填化学式)(注:以上实验中的药品均不能再用)
17.硫酸亚铁铵晶体的热分解实验
兴趣小组称取此晶体样品39.2g,在科研人员的指导下用如图装置进行热分解实验。
【查阅资料】①硫酸亚铁铵晶体(相对分子质量为392)在100℃完全失去结晶水,剩余物在500℃完全分解为铁的某氧化物、SO2、SO3、NH3和H2O。
②B装置中浓硫酸只能吸收NH3、SO3和H2O。
(1)装配好实验装置后,先要 。
(2)加热前后及过程中均通入N2,停止加热后继续通N2的目的是防止倒吸和 。
(3)控制不同的温度对A中固体加热,测得装置B和C中的质量变化如表。
温度/℃
室温
100
500
B装置/g
200.00
x
228.00
C装置/g
100.00
100.00
103.20
①表格中x= 。
②最终生成SO3的质量为 g,铁的某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
1.氢气燃烧生成水的反应中,发生变化的是( )
A.分子种类 B.原子种类 C.元素种类 D.物质总质量
2.赤热的铁与水蒸气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3Fe+4H2OX+4H2的化学式为( )
A.Fe2O3 B.Fe3O4 C.FeO D.O2
3.在化学反应A+B→C+D.6gA与8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9gD.则生成C物质的质量是( )
A.7g B.5g C.8g D.6g
4.某有机物与氧气充分反应,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则该有机物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
A.C、O B.H、O C.C、H D.C、H、O
5.在光照条件下,AgNO3可分解为Ag、O2和某种氮的氧化物X.取一定质量的AgNO3固体充分光照,测得反应后生成Ag、O2、X的质量分别为21.6g、mg、9.2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gNO3固体应密封保存在无色细口瓶中
B.m=3.2
C.X的化学式为NO
D.该反应方程式中Ag与O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3:2
6.某有机物6.0g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共得到17.6g二氧化碳和10.8g水,则该化合物的组成元素是( )
A.一定只含有碳元素
B.一定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7.将10g镁、铝的金属混合物加入到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后,经测定溶液质量增加了9g,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干,得到固体的质量为( )
A.19g B.50g C.58g D.63g
8.一定质量的硫铁矿(主要成分是FeS2),高温烧发生如下反应(杂质不参加反应):4FeS2+11O2+8SO2+2Fe2O3,生成的SO2经过一系列反应全部变成H2SO4,把生成的H2SO4稀释后加入足量BaCl2溶液完全反应生成4.66t的沉淀,则硫铁矿中FeS2的质量为( )
A.1.2t B.2.28t C.1.28t D.2.4t
9.在3Cu+8HNO3(稀)═3Cu(NO3)2+2X↑+4H2O反应中:
(1)X的化学式为 ;
(2)HNO3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 ;
(3)Cu(NO3)2中铜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4)该反应涉及的物质中,直接由原子构成的是 ;水分子由 构成.
10.在化学反应里,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就是 .
11.现有一份氧元素质量分数为 89.5%的过氧化氢溶液,加入MnO2充分反应后,得到液体的质量为90g(不考虑操作过程中液体的损失),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g(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
12.汽车尾气是造成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为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人们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催化转化器”,使尾气中的CO和NOx转化为N2和CO2。
(1)写出CO和NOx在“催化转化器”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若x=1,CO和N2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
(3)若x=2.5时,则NOx的化学式为 。
13.现有6.4g未知物和氧气充分反应,经测定生成4.4g二氧化碳、2.8g一氧化碳和7.2g水,求出该未知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最简个数比 .
14.甲醇(CH3OH)是一种有毒的可燃性液体.甲醇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可发生如下化学反应:xCH3OH+nO2 mCO2+6CO+16H2O.试确定:
(1)m值是 ;
(2)n值是 .
15.如图是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 (填“能”或“不能”)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原因是 .
(2)要用如图继续探究质量守恒定律,若药品不变,改变装置的方法是 .若装置不变,改变药品,可选用的一组药品是 (举一例).
16.以下是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曾开展的实验:
①先用天平称取质量为m1的金属锡粉.
②将这些锡粉放在密闭容器里进行完全燃烧,生成了白色固体物质,称量容器的总质量
为m2.
③打开容器,听到了空气进入容器发出的“丝丝的声响”,称量所得白色物质的质量为m3.
④把白色物质放回原容器里(容器中空气的组成恢复到初始状态),重新称量容器的总质量为m4
(1)根据所学知识判断,锡的燃烧是 变化.
(2)罗蒙诺索夫分析数据后发现,生成白色物质的质量m3= ,于是提出了“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产物的总质量”的观点.
(3)后经多位科学家的共同努力,最终确立了质量守恒定律,请从微观角度解释该定律: .
17.如图l是测定白磷燃烧前后质量变化的实验.
(1)用凸透镜会聚光线使白磷燃烧,锥形瓶内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2)托盘天平最小只能测出0.2克的变化量,为了提高精度,老师改用如图2所示的不等臂天平(A:B=1:7),若左盘能增减的最小砝码是0.2克,则右盘质量的最小变化量为 克.(结果保留2位小数).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第9讲 质量守恒定律
■考点一 质量守恒定律内容?
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注意:(1)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2)没有参加反应的和不是生成的物质不能计入质量总和。
■考点二 质量守恒的原因?
质量守恒的原因: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
化学反应前后 (1)一定不变 宏观: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
数目、质量不变
微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
(2)一定改变 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
微观:分子总数可能变
(3)可能改变:
■考点三 质量守恒的验证实验?
设计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没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则可在敞口容器中进行;
■考点一 质量守恒定律内容?
◇典例1:下列观点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湿衣服晾干,质量变轻了
B.一定条件下,SO2和O2生成SO3,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C.8gCH4完全燃烧生成8gCO2
D.加热50g高锰酸钾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小于高锰酸钾的质量
【考查角度】质量守恒定律是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规律;
【解析】解:A、湿衣服晾干,质量变轻,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一定条件下,SO2和O2生成S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SO2+O22SO3,反应后分子总数减少,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甲烷在点燃条件下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8gCH4完全燃烧不可能生成8gCO2,故选项说法错误。
D、加热50g高锰酸钾充分反应后,反应后氧气逸出,则剩余固体的质量小于高锰酸钾的质量,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说法正确。
【答案】 D
◆变式训练
1.1 已知某反应A+B=C+D,若15gA和10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gC,则12gA和10gB反应能生成D为( C )
A.2.5g B.5g C.16g D.10g
【考查角度】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某反应A+B=C+D,若15gA和10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gC,由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C和D的质量之和,则同时生成D的质量为15g+10g-5g=20g。则12gA和10gB反应,B有剩余,则设能生成D的
15g
20g
12g
x
质量为x= x=16g
故选:C。
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守恒、体积守恒、分子数目守恒
B.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C.反应后生成新物质不是新元素
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原子种类都没变
【考查角度】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A、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守恒,但体积守恒、分子数目不一定守恒,故说法B、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不一定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不一定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故选项说法错误。C、反应后生成新物质不是新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一定发生改变,原子种类没变,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
■考点二 质量守恒的原因?
◇典例1:下列各项:①原子的数目 ②元素的化合价 ③元素的种类 ④物质的种类⑤原子的质量 ⑥分子的种类,其中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④⑥ D.④⑥
【考查角度】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解析】解:化学反应前后,反应前后总质量 一定不变;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则原子种类、数目一定不变,则元素种类也不变。分子数目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也可能前后相等;元素的化合价可能发生改变,也可能不变。故一定发生变化的是④⑥。
【答案】 D
◆变式训练
2.1 实验室用稀硫酸和亚硫酸钠反应制取二氧化硫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O3+H2SO4=SO2↑+Na2SO4+X,则X的化学式为( B )
A.H2S B.H2O C.H2 D.O2
【考查角度】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SO3+H2SO4=SO2↑+Na2SO4+X,反应前钠、硫、氧、氢原子个数分别为2、2、7、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钠、硫、氧、氢原子个数分别为2、2、6、0,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H2O。故选:B
2.2 a克木炭在b克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C )
A.大于(a+b)g B.等于(a+b)g
C.小于或等于(a+b)g D.小于(a+b)g
【考查角度】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a克木炭在b克氧气中完全燃烧,若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a+b)g。若木炭或氧气有剩余,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小于(a+b)g。故选:C。
■考点三 质量守恒的验证实验?
◇典例1:下列实验不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加热水 B.红磷燃烧
C.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 D.盐酸与碳酸钠混合
【考查角度】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解析】解:A、加热水时,水变成水蒸气,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B、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属于化学变化,可以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C、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属于化学变化,可以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D、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可以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答案】 A
◆变式训练
3.1 (1)某同学按图装置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实验探究,反应前天平平衡,然后将稀盐酸倒入烧杯中与碳酸钠充分反应后,再称量,观察到反应后天平不平衡,天平指针向 右 偏转(填“左”或“右”)。该反应 遵守 质量守恒定律(填“遵守”或“不遵守”)。反应后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 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 。若反应物不变,要使天平在反应后仍然保持平衡,你认为对装置的改进措施是 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
( 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是 ①②⑤ ;(填序号)
①原子种类 ②原子数目 ③分子种类 ④分子数目 ⑤元素种类 ⑥物质种类
【考查角度】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1)观察到反应后天平不平衡,天平指针向右偏转,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若反应物不变,要使天平在反应后仍然保持平衡,对装置的改进措施是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故填:右;遵守;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是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元素种类。故填:①②⑤。
1.Al与NaOH溶液反应会生成NaAlO2和一种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
A.CO2 B.NH3 C.H2 D.SO2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
【解答】解:Al与NaOH溶液反应会生成NaAlO2和一种气体,反应物中含有铝、钠、氧、氢四种元素,所以生成物中也一共含这四种元素,不会出现其他元素。
A.二氧化碳中含有碳元素,而反应物中不含碳元素,故不可能;
B.氨气中含有氮元素,而反应物中不含氮元素,故不可能;
C.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反应物中含有氢元素,故可能;
D.二氧化硫中含有硫元素,而反应物中不含硫元素,故不可能。
故选:C。
2.列装置不能用做证明质量守恒定律实验的是( )
A. B.
C. D.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答】解:A、白磷和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物中有气体参加反应,但在密闭装置中进行,反应前的质量等于反应后的质量,能用来证明质量守恒定律。B、该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没有气体产生,反应前的质量等于反应后的质量,能够证明质量守恒定律。C、因该装置是敞口烧杯,石灰石与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到空气中,无法保持质量守恒,不能用来证明质量守恒定律。D、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生成物中有气体,但在密闭装置中进行,反应前的质量等于反应后的质量,能用来证明质量守恒定律。故选:C。
3.已知3NO2+H2O→2HNO3+X,则X的化学式为( )
A.NO B.NH3 C.N2 D.O2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中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不变。
【解答】解:已知3NO2+H2O→2HNO3+X,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不变,可知反应前有3个氮原子、7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反应后除X外,含有2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和6个氧原子,因此一个X分子中含有一个氮原子和一个氧原子,X的化学式是NO;
故选:A。
4.如图所示,是某化学反应加热一段时间过程中,开口向上的试管中各物质的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一定有气体产生
B.在该反应中,乙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2KClO32KCl+3O2↑
D.在反应时间t1时反应停止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应用。
【解答】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减少的质量等于增加的质量,由图可知,丙增加的质量小于甲减少的质量,故有气体生成并逸出,正确;
B、乙的质量反应前后不变,可能为催化剂,正确;
C、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反应中,参加反应的氯酸钾与生成的氯化钾的质量比是245:149,而图中反应甲、乙质量比是(25﹣15)g:5g=2:1,因此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不可能是2KClO32KCl+3O2↑,错误;
D、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反应时间为t1时反应停止,正确。
故选:C。
5.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X
Y
Z
Q
W
反应前质量/g
8
2
20
5
12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10
8
13
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后X的质量为6g
B.该反应的反应物是X、Y
C.参加反应的X、Z的质量比是1:3
D.W一定是催化剂
【考点】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反应后质量不变可能属于催化剂。
【解答】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Y的质量增加了10g﹣2g=8g,故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8g;同理可以确定Z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20g﹣8g=12g;Q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13g﹣5g=8g;W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由质量守恒定律,x应是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质量为8g﹣+8g﹣12g=4g,故待测的数值为8g﹣4g=4g。
A、反应后X的质量为4g,故选项说法错误。
B、该反应的反应物是X、Z,故选项说法错误。
C、参加反应的X、Z的质量比是4g:12g=1:3,故选项说法正确。
D、W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6.2018年1月19日,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十一火箭)“一箭六星”发射任务圆满成功。固体运载火箭的一种常见氧化剂是高氯酸铵(NH4ClO4),高氯酸铵分解能提供大量的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O4N2↑+Cl2↑+2O2↑+4X.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NH4ClO4和O2都是氧化物
B.X的化学式是H2
C.反应生成Cl2和O2的质量比为71:64
D.该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改变
【考点】氧化物定义;质量守恒定律;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和的比;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解答】解:A、NH4ClO4是由氮、氢、氯、氧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O2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4个X分子由8个氢原子和4个氧原子构成,则每个X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H2O,故选项说法错误。
C、反应生成Cl2和O2的质量比为71:(32×2)=71:64,故选项说法正确。
D、该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不是都发生了改变,NH4ClO4、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均为﹣2价,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7.由Mg粉和MgO组成的混合物,测得其中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8%.取该混合物10g,将其投入适量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
A.12g B.24g C.36g D.488g
【考点】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解答】解:10g混合物中镁元素质量为:10g×(1﹣28%)=7.2g,
反应过程中镁元素完全转化到硫酸镁中,则反应生成硫酸镁质量为:7.2g÷=36g,
故选:C。
8.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则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丁可能是氧化物
B.乙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C.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1
D.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
【考点】化学反应实质
【解答】解:由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分数增加了19%﹣17%=2%,故甲是生成物;乙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丁的质量分数减少了48%﹣30%=18%,故丁是反应物;丙的质量分数增加了41%﹣25%)=16%,丙是生成物。
A.该反应的反应物为丁,生成物是甲和丙,符合“一分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所以丁一定是化合物,可能是氧化物,故正确;
B.乙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正确;
C.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19%﹣17%):(41%﹣25%)=1:8,故错误;
D.该反应的反应物为丁,生成物是甲和丙,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甲、丙的质量之和,故正确。
故选:C。
9.在点燃的条件下,2.6g的C2H2与7.2g的O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6.6gCO2、1.8g H2O和a g的X.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1.4
B.该反应涉及到的有机化合物是C2H2
C.X中的氧元素与消耗的氧气质量之比为1:9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2+2O2CO2+H2O+CO
【考点】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解答】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a=2.6+7.2﹣6.6﹣1.8=1.4,故选项说法正确;
B、该反应涉及到的有机化合物是C2H2,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测X可能为一氧化碳,X中的氧元素与消耗的氧气质量之比为:1:9,故选项说法正确;
D、设反应方程式为aC2H2+bO2cCO2+dH2O+eCO,a:b:c:d:e=::::(分母是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子是该物质的质量)=0.1:0.225:0.15:0.1:0.05=4:9:6:4:2,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C2H2+9O26CO2+4H2O+2CO,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0.CO和CO2的混合气体m g,通入足量的Ca(OH)2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质量为m g.则混合气体中,碳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
A.1:1 B.2:1 C.11:14 D.3:4
【考点】化学方程式计算,质量守恒定律
【解答】解:假设充分反应后生成碳酸钙的质量为m,设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质量为x
CO2+Ca(OH)2═CaCO3↓+H2O
44 100
x m
= x=
则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m﹣=
则混合气体中C、O元素质量比==9:16
则混合气体中C、O原子个数比=:=3:4
故选:D。
11.煤气中添加少量有特殊臭味的乙硫醇(C2H5SH),可以提醒人们预防煤气泄露。乙硫醇在煤气燃烧过程中也可充分燃烧,其反应方程式为2C2H5SH+9O2 4CO2+2X+6H2O,则 X 的化学式为: SO2 。
【考点】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解答】解:由2C2H5SH+9O2 4CO2+2X+6H20可知,
反应前碳原子是4个,反应后是4个;
反应前氢原子是12个,反应后是12个;
反应前硫原子是2个,反应后应该是2个,包含在2X中;
反应前氧原子是18个,反应后应该是18个,其中4个包含在2X中;
由分析可知,每个X中含有1个硫原子和2个氧原子,是二氧化硫,化学式是SO2。
故填:SO2。
12.一定条件下,3.9g苯(C6H6)与9.6gO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6.6gCO2、2.7gH2O和物质X.则X的质量为 4.2 g;该反应方程式中O2与X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2:1 .
【考点】反应前后质量总和
【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质量总和不变列等式:9.6g+3.9g=6.6g+2.7g+X,解得X=4.2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苯不完全燃烧时会产生一氧化碳,所以X是一氧化碳,苯、氧气、二氧化碳、水、一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1:6:3:3:3;将苯燃烧的方程式配平得:C6H6+6O23CO2+3H2O+3CO,该反应方程式中O2与X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
故答案为:4.2;2:1
13.将A、B、C各10g的混合物加热后,A全部参加反应,生成4gD,同时增加了8gC,则反应中A与B的质量比是 5:1 .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应用
【解答】解:A全部参加反应,故参加反应的质量为10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B的质量为:10g+10g+10g=0+x+18g+4g,可知x=8g,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10g﹣8g=2g,则反应中A与B的质量比为:10:2=5:1;
故答案为:5:1
14.在点燃的条件下,4.2g某有机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13.2g二氧化碳和5.4g水,那么该有机物中 无 (填“有”或“无”)氧元素,该有机物中碳元素与消耗氧气的质量比为 1:4 。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
【解答】解:13.2gCO2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13.2g××100%=3.6g,5.4g水中含有氢元素的质量为:5.4g××100%=0.6g,生成物13.2g二氧化碳和5.4g水中所含碳、氢元素的质量和=3.6g+0.6g=4.2g,等于该有机物的质量,则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不含氧元素。
消耗氧气的质量为13.2g+5.4g﹣4.2g=14.4g。
该有机物中碳元素与消耗氧气的质量比为3.6g:14.4g=1:4。
故答案为:
无;1:4。
15.将一含有化合物A、B、C各10g的混合物加热,生成4g新物质D,同时发现C增加8g,而A恰好完全反应.如果无其他新物质生成,则这一反应中A和B的质量比为 5:1 .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定义
【解答】解:根据A完全参加了反应,说明A是反应物,并且参加反应的A质量为10g,生成了4gD,说明D是生成物,同时增加了8gC,说明C是生成物,并且生成了8gC,所以生成物D和C质量和为12g,由于反应物如果只是A的话,质量才10g,所以B也应该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12g﹣10g=2g,所以反应中A和B的质量比为10g:2g=5:1.
答案:5:1.
16.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三个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Ⅰ实验Ⅱ实验Ⅲ
实验Ⅰ:称量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待反应结束后,将生成物全部收回再称量.
实验Ⅱ:将装有稀盐酸的小试管放入装有锌粒的烧杯中,称量,然后将盐酸与锌粒接触,过一会在称量.
实验Ⅲ:将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放入盛有硫酸铜的锥形瓶中,并在锥型瓶口塞上橡皮塞,称量,然后设法将两种溶液接触(有蓝色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生成)过一会再称量.数据见下表:
编号
实验I
实验II
实验III
反应前/g
4.8
112.6
118.4
反应后/g
8.0
112.4
118.4
(1)在实验Ⅰ中,反应后的质量比反应前明显增加,请用质量守恒定律加以解释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镁带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由于空气中的氧气参与了反应,因此,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比原来镁带的质量增加了 .
(2)实验Ⅱ中出现的现象是 锌粒逐渐溶解,并有气泡冒出 .
(3)实验Ⅲ的化学方程式是 2NaOH+CuSO4═Na2SO4+Cu(OH)2↓ .
(4)这三个实验中,实验Ⅲ正确反映了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请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解释反应前后质量相等的原因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发生改变 .
(5)实验Ⅰ、Ⅱ不能正确反映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选一例说明实验设计中的不当之处,并提出改进思路 实验I应将镁条放在密闭的金属容器中引燃,再称量 .
(6)使用上述实验Ⅱ装置,请你选择另外两种药品进行实验达到实验目的,这两种药品可以是 NaCl、AgNO3 (填化学式)(注:以上实验中的药品均不能再用)
【考点】化学反应实质;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实质
【解答】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镁带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由于空气中的氧气参与了反应,因此,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比原来镁带的质量增加了
(2)反应物为锌和盐酸,生成物为氯化锌和氢气,故反应现象是锌粒溶解,有气泡冒出.
(3)根据反应物生成物,依据质量守恒定律书写化学方程式.
(4)化学反应的过程实质是分子分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不可再分.
(5)实验I、II不能正确反映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是因为反应中有气体参与或生成,在实验时没有把这些气体称量在内,改进时,可以选择无气体参与或生成的反应,也可将有气体参与或生成的反应置于密闭容器中进行.
(6)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可以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氯化钠和硝酸银的化学式分别是NaCl、AgNO3.
故答案是:(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镁带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由于空气中的氧气参与了反应,因此,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比原来镁带的质量增加了;
(2)锌粒逐渐溶解,并有气泡冒出;
(3)2NaOH+CuSO4═Na2SO4+Cu(OH)2↓;
(4)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没有发生改变;
(5)实验I应将镁条放在密闭的金属容器中引燃,再称量;
(6)NaCl;AgNO3.
17.硫酸亚铁铵晶体的热分解实验
兴趣小组称取此晶体样品39.2g,在科研人员的指导下用如图装置进行热分解实验。
【查阅资料】①硫酸亚铁铵晶体(相对分子质量为392)在100℃完全失去结晶水,剩余物在500℃完全分解为铁的某氧化物、SO2、SO3、NH3和H2O。
②B装置中浓硫酸只能吸收NH3、SO3和H2O。
(1)装配好实验装置后,先要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2)加热前后及过程中均通入N2,停止加热后继续通N2的目的是防止倒吸和 将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氨气、水全部排出 。
(3)控制不同的温度对A中固体加热,测得装置B和C中的质量变化如表。
温度/℃
室温
100
500
B装置/g
200.00
x
228.00
C装置/g
100.00
100.00
103.20
①表格中x= 210.8 。
②最终生成SO3的质量为 12 g,铁的某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Fe2O3 。
【考点】装置连接;化学反应实质;化学计算
【解答】解:(1)根据实验要求,装置搭建好后,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加热前通入氮气主要是为了除去装置中的空气对实验的影响,过程中继续通N2的目的是将反应生成的气体全部排出,停止加热后继续通N2的目的是防止倒吸。故加热前后及过程中均通入N2,停止加热后继续通N2的目的是防止倒吸和将生成的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氨气、水蒸气等全部排出;
(3)①根据硫酸亚铁铵名称书写化学式为 (NH4)2Fe(SO4)2,其相对分子质量为284,而硫酸亚铁铵晶体因带有结晶水相对分子质量为392,故多出来的108为水的质量,故带有6个结晶水,则硫酸亚铁铵晶体的化学式为 (NH4)2Fe(SO4)2?6H2O,根据题干在100℃时,完全失去结晶水,故39.2g硫酸亚铁铵晶体中将失去10.8g水,都被浓硫酸吸收,故X=210.8g;
②根据硫酸亚铁铵晶体的化学式为 (NH4)2Fe(SO4)2?6H2O及反应前的质量为39.2g,求得反应前:铁元素的质量为5.6g,硫元素的质量为6.4g。根据资料显示B装置中浓硫酸只能吸收NH3、SO3和H2O,C装置中氢氧化钠主要用于吸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故装置C质量的增加即为二氧化硫的质量,可知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的质量为3.2g,求得其中硫元素的质量为:,则根据反应前后硫元素的质量是相等的,可知三氧化硫中硫元素的质量为6.4g﹣1.6g=4.8g,设三氧化硫的质量为x,则,解得x=12g;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反应生成的气体全部被装置B、C吸收,故剩余的质量为金属氧化物的质量,据此可知铁的氧化物的质量为:39.2g﹣28g﹣3.2g=8g,其中铁元素的质量为5.6g,则氧元素的质量为8g﹣5.6g=2.4g,设该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FexOy,则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6x:16y=5.6g:2.4g,求得x:y=2:3,故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Fe2O3。
故答案为:(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将生成的二氧化硫、三氧化硫、氨气、水蒸气等全部排出;
(3)①210.8g;②12;Fe2O3。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日期:2018/12/22 15:11:37;用户:吴海燕;邮箱:pjslzx46@xy
1.氢气燃烧生成水的反应中,发生变化的是( )
A.分子种类 B.原子种类 C.元素种类 D.物质总质量
【考点】化学反应的实质。
【解答】解: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实质是:氢气分子分解成氢原子,氧气分子分解成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结合成水分子,所以发生变化的是分子种类,而原子种类、元素种类及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故选:A。
2.赤热的铁与水蒸气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3Fe+4H2OX+4H2的化学式为( )
A.Fe2O3 B.Fe3O4 C.FeO D.O2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
【解答】解: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Fe+4H2OX+4H2,反应前铁、氧、氢原子个数分别为3、4、8,反应后的生成物中氢原子个数为8,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X分子中含有3个铁原子和4个氧原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Fe3O4。
故选:B。
3.在化学反应A+B→C+D.6gA与8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9gD.则生成C物质的质量是( )
A.7g B.5g C.8g D.6g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
【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A+B═C+D中,6gA与8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9gD时,生成D物质的质量=6g+8g﹣9g=5g
故选:B。
4.某有机物与氧气充分反应,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则该有机物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
A.C、O B.H、O C.C、H D.C、H、O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
【解答】解:生成物二氧化碳、水中含有C,H,O元素,则反应物中也一定含有这三种元素。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是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氧气由O元素组成,则C,H一定是从某物质中来,而某物质中也可能含有O元素。故这种物质中一定含有含C和H,可能含O。
故选:C。
5.在光照条件下,AgNO3可分解为Ag、O2和某种氮的氧化物X.取一定质量的AgNO3固体充分光照,测得反应后生成Ag、O2、X的质量分别为21.6g、mg、9.2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gNO3固体应密封保存在无色细口瓶中
B.m=3.2
C.X的化学式为NO
D.该反应方程式中Ag与O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3:2
【考点】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解答】解:A、AgNO3固体应密封保存在广口瓶中,同时硝酸银见光易分解,不能保存在无色瓶中,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硝酸银足量为:21.6g÷=34g,m=34﹣21.6﹣9.2=3.2,该选项说法正确;
C、X中氮元素质量为:34g×=2.8g,氧元素质量为:34g×﹣3.2g=6.4g,X中氮原子、氧原子个数比为::=1:2,X的化学式为NO2,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该反应方程式中Ag与O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6.某有机物6.0g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共得到17.6g二氧化碳和10.8g水,则该化合物的组成元素是( )
A.一定只含有碳元素
B.一定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
【解答】解:17.6gCO2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17.6g××100%=4.8g,10.8g水中含有氢元素的质量为:10.8g××100%=1.2g,生成物17.6g二氧化碳和10.8g水中所含碳、氢元素的质量和=4.8g+1.2g=6.0g,6.0g=有机物的质量6.0g,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一定不含氧元素。
A、由上述分析可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上述分析可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上述分析可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一定不含氧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上述分析可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一定不含氧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7.将10g镁、铝的金属混合物加入到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后,经测定溶液质量增加了9g,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干,得到固体的质量为( )
A.19g B.50g C.58g D.63g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计算
【解答】解:生成氢气的质量为:10g﹣9g=1g,
则在硫酸中氢与硫酸根的关系:
2H~SO4
2 96
1g x
=
x=48g
所以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干,得到固体的质量为:48g+10g=58g。
故选:C。
8.一定质量的硫铁矿(主要成分是FeS2),高温烧发生如下反应(杂质不参加反应):4FeS2+11O2+8SO2+2Fe2O3,生成的SO2经过一系列反应全部变成H2SO4,把生成的H2SO4稀释后加入足量BaCl2溶液完全反应生成4.66t的沉淀,则硫铁矿中FeS2的质量为( )
A.1.2t B.2.28t C.1.28t D.2.4t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计算。
【解答】解:设参加硫铁矿中FeS2的质量为x
FeS2﹣﹣﹣﹣﹣﹣﹣﹣2S﹣﹣﹣﹣﹣﹣2BaSO4,
120 466
x 4.66t
=
x=1.2t
故选:A。
9.在3Cu+8HNO3(稀)═3Cu(NO3)2+2X↑+4H2O反应中:
(1)X的化学式为 NO ;
(2)HNO3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 +5 ;
(3)Cu(NO3)2中铜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2:3 ;
(4)该反应涉及的物质中,直接由原子构成的是 铜 ;水分子由 氢原子、氧原子 构成.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物质的构成.
【解答】解:(1)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Cu+8HNO3=3Cu(NO3)2+2X↑+4H2O,反应物中铜、氢、氮、氧原子个数分别为3、8、8、24,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铜、氢、氮、氧原子个数分别为3、8、6、2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中含有2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氮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NO.
(2)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3=0,则x=+5价.
(3)Cu(NO3)2中铜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4:16×3×2=2:3.
(4)该反应涉及的物质中,直接由原子构成的是铜;水分子由氢原子、氧原子构成.
故选:(1)NO;(2)+5;(3)2:3;(4)铜;氢原子、氧原子.
10.在化学反应里,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就是 质量守恒定律 .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解答】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故填:质量守恒定律.
11.现有一份氧元素质量分数为 89.5%的过氧化氢溶液,加入MnO2充分反应后,得到液体的质量为90g(不考虑操作过程中液体的损失),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5.2 g(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计算。
【解答】解:过氧化氢溶液在分解制取氧气的过程中,氢元素的质量不变,所以过氧化氢溶液溶液的质量为:=95.2g,
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氧气的质量为:95.2g﹣90g=5.2g。
故答案为:5.2g。
12.汽车尾气是造成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为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人们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催化转化器”,使尾气中的CO和NOx转化为N2和CO2。
(1)写出CO和NOx在“催化转化器”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xCO+2NOxN2+2xCO2 ;
(2)若x=1,CO和N2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2:1 ;
(3)若x=2.5时,则NOx的化学式为 N2O5 。
【考点】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解答】解:(1)CO和NOx在“催化转化器”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xCO+2NOxN2+2xCO2。
故填:2xCO+2NOxN2+2xCO2。
(2)若x=1,CO和N2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
故填:2:1。
(3)若x=2.5时,则NOx的化学式为N2O5。
故填:N2O5。
13.现有6.4g未知物和氧气充分反应,经测定生成4.4g二氧化碳、2.8g一氧化碳和7.2g水,求出该未知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最简个数比 1:4:1 .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
【解答】解:4.4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4.4g××100%=1.2g;
2.8g一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2.8g××100%=1.2g;
7.2g水中氢元素质量为:7.2g××100%=0.8g;
1.2g+1.2g+0.8g=3.2g,则该物质中含有氧元素,氧元素的质量为:6.4g﹣3.2g=3.2g;
该未知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最简个数比:C:H:O==1:4:1.
故填:1:4:1.
14.甲醇(CH3OH)是一种有毒的可燃性液体.甲醇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可发生如下化学反应:xCH3OH+nO2 mCO2+6CO+16H2O.试确定:
(1)m值是 2 ;
(2)n值是 9 .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改变.
【解答】解:(1)反应后氢原子数为:32,则反应前氢原子数也应为32,故4x=32,故x=8
则反应前碳原子数为8,生成物中C原子总数也应该为为8,则可以求得m=8﹣6=2;
(2)反应后氧原子数为:2×2+6+16═26,反应前氧原子数为:8+2n=26,则n=9;
故答案为:(1)2;(2)9;
15.如图是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 不能 (填“能”或“不能”)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原因是 二氧化碳气体逸散于空气中 .
(2)要用如图继续探究质量守恒定律,若药品不变,改变装置的方法是 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若装置不变,改变药品,可选用的一组药品是 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 (举一例).
【考点】反应中有气体参与反应,反应前后固体增加的质量即为参加反应的气体的质量.
【解答】解:(1)烧杯中的现象是固体逐渐减少,产生气体;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散于空气中,因此反应后观察到天平不平衡,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在反应物不变的前提下,要保持天平平衡,应将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故答案为(1)不能;二氧化碳气体逸散于空气中;(2)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
16.以下是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曾开展的实验:
①先用天平称取质量为m1的金属锡粉.
②将这些锡粉放在密闭容器里进行完全燃烧,生成了白色固体物质,称量容器的总质量为m2.
③打开容器,听到了空气进入容器发出的“丝丝的声响”,称量所得白色物质的质量为m3.
④把白色物质放回原容器里(容器中空气的组成恢复到初始状态),重新称量容器的总质量为m4
(1)根据所学知识判断,锡的燃烧是 化学 变化.
(2)罗蒙诺索夫分析数据后发现,生成白色物质的质量m3= m4﹣m2+m1 ,于是提出了“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产物的总质量”的观点.
(3)后经多位科学家的共同努力,最终确立了质量守恒定律,请从微观角度解释该定律: 因为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原子的重新组合过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总个数不变,原子质量不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 .
【考点】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的实质.
【解答】解:
(1)锡粉放在密闭容器里进行完全燃烧,生成了白色固体物质,有新物质生成,锡的燃烧是化学变化;
(2)将这些锡粉放在密闭容器里进行完全燃烧,生成了白色固体物质,称量容器的总质量为m2.把白色物质放回原容器里(容器中空气的组成恢复到初始状态),重新称量容器的总质量为m4,则参加反应的气体的质量为m4﹣m2,生成白色物质的质量m3=m4﹣m2+m1;
(3)因为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原子的重新组合过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总个数不变,原子质量不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
答案:
(1)化学;
(2)m4﹣m2+m1;
(3)因为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原子的重新组合过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总个数不变,原子质量不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
17.如图l是测定白磷燃烧前后质量变化的实验.
(1)用凸透镜会聚光线使白磷燃烧,锥形瓶内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产生白烟 .
(2)托盘天平最小只能测出0.2克的变化量,为了提高精度,老师改用如图2所示的不等臂天平(A:B=1:7),若左盘能增减的最小砝码是0.2克,则右盘质量的最小变化量为 0.03 克.(结果保留2位小数).
【考点】白磷燃烧的现象;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解答】解:(1)白磷易燃,燃烧后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生成时以小颗粒的形式出现,看上去为“白烟”.
(2)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设右盘质量的最小变化量为x,若左盘能增减的最小砝码是0.2克,则0.2g×1=x×7,x≈0.03g.
故填:(1)产生白烟;(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