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孔子学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瑟、抑” 等7个生字。理解“毕恭毕敬”、“如醉如痴”、“诚恳”、“抑扬起伏”等词语意思。
2.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
教学重点难点:
我们对自己的学业应是精益求精,而不是浅尝辄止。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
2.自制生字词卡片。
3.学生自读课文,记下疑问。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孔子。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学琴》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指名朗读这些词语:毕恭毕敬 厌倦 诚恳 如醉如痴 抑扬起伏 佩服
3.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课文讲了些什么。
三、研读感悟
1.孔子学琴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请你用“一”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同座听。
3.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学生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1)谈孔子。
孔子是中国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476)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同时还是一位杰出的音乐家,他会弹奏许多乐器,并会作曲、唱歌,他把音乐作为人生修养的最高阶梯。
孔子在学习方面很虚心,尤为刻苦。孔子随师襄学鼓琴。曲名是《文王操》。孔子苦苦的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说“可以了”,孔子说:“我已经掌握了这个曲子的弹法,但未得其数”。又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又说“可以了,你已于其数”可是孔子仍说“不可以,未得其志”。又过了相当的时间,师襄子认为这回真的可以了,可是孔子仍然认为自己没有弹好这首乐曲,于是,反复的钻研,体会琴曲的内涵直到他看到文王的形象在乐曲中表现出来了,才罢休。他的精神深深的感动了师襄子,直到现在,孔子的名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仍是我们的座右铭。
(2)结合课文或课外搜集的资料谈谈自己对孔子的印象。
四、朗读课文。
1.生自由练读。
2.生读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提醒学生读好写孔子和师襄交谈时的词语)。
3.师引读。
4.分小组演一演。
5.推荐小组演一演,进一步加深对孔子的印象。
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先议论一下哪些字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写完后适当展示、指导。
五、读书汇报。
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读书汇报会,从多方面介绍孔子(鼓励学生引用孔子的名言)。
六、拓展活动。
孔子是我国的大思想家,他创立的儒家学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生活中,我们也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为了更多地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我们准备开展“闪光的金钥匙”活动,用这把金钥匙去开启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
1.自由分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点选择伙伴组成合作学习小组。
2.明确责任:各小组主推荐一名同学作组长,具体负责小组的活动。
3.商定方案:各小组在组长带领下,商定准备了解哪些内容、准备怎样开展活动,组内具体分工等事宜。
七、总结
“孔子学琴”这个故事,再一次向人们说明孔子一生好学不倦,从不满足。“学而不厌”,他曾这样说,也曾身体力行,作为一个求学之人,我们对自己的学业应是精益求精,而不是浅尝辄止。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