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海桂学校复习资料 专题2 碳和碳的氧化物

文档属性

名称 2011年海桂学校复习资料 专题2 碳和碳的氧化物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1-02-19 12:1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2 碳和碳的氧化物
★考点考纲分析
1.知道常见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掌握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3.掌握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4.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5.了解自然界的碳循环。
★★考点知识梳理

完善结构图,还可以练习一下序号代表的化学方程式哦!
①C+O2CO2
②2C+O22CO
③2CO+O22CO2
④C+2CuO2Cu+CO2↑
⑤CO+CuOCu+CO2
⑥CO2+Ca(OH)2===CaCO3↓+H2O
⑦CaCO3CaO+CO2↑
⑧CO2+H2O===H2CO3
⑨CaCO3+CO2+H2O===Ca(HCO3)2
⑩CaO+H2O===Ca(OH)2
○考点一 碳
1.几种碳单质
物质 物理性质 主要用途
金刚石 无色透明,是硬度最大的天然物质 做装饰品,切割玻璃、大理石,做地质勘探钻头
石墨 深灰色,有金属光泽,质软、滑腻,导电性好,耐高温 做铅笔芯、电极材料、高温润滑剂
木炭、活性炭 黑色,多孔,吸附性强 做吸附剂、脱色剂,活性炭多用于防毒面具
C60 熔点低 超导材料
2.碳的化学性质
(1)常温下化学性质比较__________。
(2)可燃性
氧气充足时:C+O2CO2;(化学方程式,下同)
氧气不足时:2C+O22CO。
(3)还原性
与Fe2O3:2Fe2O3+3C4Fe+3CO2↑。
与CuO:2CuO+C2Cu+CO2↑。
【答案】稳定
○考点二 一氧化碳
1.物理性质
通常一氧化碳是_______、_______的气体,_______溶于水。
2.化学性质
(1)可燃性:2CO+O22CO2。(化学方程式,下同)
(2)还原性:Fe2O3+3CO2Fe+3CO2。(与Fe2O3反应)
CuO+COCu+CO2。(与CuO反应)
(3)毒性:易与血液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使人缺氧中毒。因此在冬季用煤炉来取暖时,要注意房间的通风和换气。
【答案】无色、无味 难 血红蛋白
3.一氧化碳、碳与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比较
○考点三 二氧化碳
1.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
通常CO2是____色、____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___________,____溶于水。
固体CO2俗称___________,易升华吸热,可作___________。
(2)化学性质
①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②与水反应:CO2+H2O===H2CO3。(化学方程式,下同)
生成的碳酸不稳定:H2CO3H2O+CO2↑。
③与石灰水反应:Ca(OH)2+CO2===CaCO3↓+H2O。
2.二氧化碳的制法
(1)工业制法
工业上利用煅烧___________的方法制取CO2,化学方程式CaCO3CaO+CO2↑。
(2)实验室制法
①反应原理
利用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反应制取,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
※不能用H2SO4 与CaCO3反应的原因: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会覆盖在CaCO3表面,阻止反应的进行。
※不能用HCl与Na2CO3反应的原因:Na2CO3易溶于水,与盐酸反应速率快,不利于收集。
②实验装置
※装置的注意事项:
a.若用长颈漏斗来注入盐酸,长颈漏斗下端必须伸入液面以下
b.若用试管来装药品,固定试管时,试管口竖直向上,试管底部与铁架台面接触。
③收集和验满方法
___________ 将燃烧的木条 ___________,木条熄灭说明已收集满。
④检验方法
将___________倒入瓶中振荡,溶液变浑浊,说明气体为CO2。
⑤干燥方法
通常使用___________对CO2进行干燥,不能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干燥。
【答案】无色、无味 大,可 干冰, 制冷剂 石灰石 石灰石 大理石 稀盐酸
向上排空气法  靠近集气瓶口 澄清石灰水 浑浊, 浓硫酸 碱石灰、NaOH固体
3.二氧化碳对生活的影响
(1)用途
①灭火(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既利用其物理性质( ),又利用其化学性质( )
②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 )
③温室肥料
④做碳酸型饮料(利用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⑤光合作用
⑥化工原料
(2)温室效应
①成因:大气中的CO2能像温室中的玻璃或塑料薄膜那样,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散失,从而使 。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有: 等。
②危害:导致两极的 ,使 ,淹没部分沿海城市,使土地沙漠化、农业减
产等。
③缓解措施: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更多地利用 等清洁能源;大力 等。
【答案】密度比空气大 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利用干冰升华时要吸收大量的热 全球变暖 CO2、臭氧、甲烷、氟氯代烷 冰川融化 海平面上升 太阳能、风能、地热能 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
★★★中考典例精析
(2010·株洲)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事实 解释
A 书写档案规定必须使用碳素墨水 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B 石墨能够做电池的电极材料 石墨能够导电
C 焦炭可以把铁从它的氧化物矿石里还原出来 焦炭具有氧化性
D 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来脱色以制白糖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解析】本题考查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碳在不同条件下表现出的化学性质也不一样,在常温下性质稳定,点燃条件下可燃,高温条件下则表现出还原性。石墨作电极和活性炭作脱色剂是分别利用了它们的导电性和吸附性的物理性质。
【答案】C
◇变式训练◇
◇下图是金刚石、石墨、C60、碳纳米管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四种物质都很软,可作润滑剂
B.这四种物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C.这四种物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CO2
D.这四种物质的结构中,每个碳原子都连接3个碳原子
【答案】C
(2010·长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煤炉上放一壶水可以防止CO中毒
B.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所以都很坚硬
C.用活性炭可以除去水中的氯化钠杂质
D.用澄清石灰水可区分CO、CO2
【解析】本题考查碳和碳的氧化物的性质。CO不溶于水,故煤炉上放水不能防止CO中毒;金刚石十分坚硬但石墨很软,两者的差异是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造成的;活性炭只能吸附水中不溶的微粒,无法除去氯化钠;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会产生沉淀,CO通入则没有反应,故选D。
【答案】D
◇变式训练◇
◇为证明木炭在一定条件下燃烧的产物中既有CO2也有CO,可以先将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有CO2存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接着将导出气体干燥后通过灼热的氧化铜,观察到______________,即证明有CO的存在。
【答案】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黑色的氧化铜粉末变红
(2010·鞍山)2009年世界气候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旨在控制大气中“温室效应”气体的排放量。“低碳”正成为人们的共识。
(1)近几十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气体的主要途径是:①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在光的作用下吸收二氧化碳和水生成葡萄糖(C6H12O6)和氧气;②海水的吸收。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上述两条消耗CO2的途径: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学家正在研究将空气中过多的CO2和H2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转化成甲烷和水,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举一例你在日常生活中符合“节能减排”的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联系当下热点考查CO2的有关知识。题中涉及的低碳旨在节约能源和资源。造成大气中CO2含量不断上升的原因很多,主要在于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和对森林的乱砍滥伐。第(2)、(3)题考查对化学方程式的掌握,要注意配平。
【答案】(1)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对森林的砍伐
(2)①6H2O+6CO2C6H12O6+6O2
②H2O+CO2===H2CO3
(3)CO2+4H2CH4+2H2O
(4)双面使用纸张(及时关灯、步行或骑自行车上学等)
◇变式训练◇
◇右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简图,请回答:
(1)含碳单质的矿物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水吸收二氧化碳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植物光合作用时,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的作用下生成葡萄糖(C6H12O6)和氧气,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类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措施有两个方向:一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另一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O2CO2 CO2+H2O===H2CO3 6CO2+6H2OC6H12O6+6O2 多种树
(2010·昆明)实验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三套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合理的是________,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说明不能采用B装置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二氧化碳的制取是中考的热点,本题着重考查其制取装置。A装置中用U形管作为发生装置,关闭导气管开关时,易使液体药品从左端溢出,且收集装置中导气管未伸至瓶底,无法排空气;B导气管在液面之下,产生气体也无法收集;C装置最为科学合理。
【答案】(1)C CaCO3+2HCl===CaCl2+CO2↑+H2O (2)发生装置中导气管在液面以下,生成的气体无法导出
◇变式训练◇
◇请你和小明一起进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探究。
(1)选择药品:小明对三组药品进行了研究,实验记录如下。
组 别 药 品 实验现象
① 块状石灰石和稀盐酸 产生气泡速率适中
② 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 产生气泡的速率缓慢并逐渐停止
③ 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 产生气泡的速率很快
从制取和收集的角度分析,一般选择第①组药品,该组药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选择第③组药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取气体:将药品装入所选装置制取气体,并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验满方法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气体检验:将生成的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红,因此他确定该气体是二氧化碳,他的检验方法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aCO3+2HCl===CaCl2+H2O+CO2↑ 反应速率太快,不便于收集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火焰是否熄灭 不正确,生成气体中可能混有HCl气体,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或应该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
★专题训练2★
碳和碳的氧化物
(训练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2010·连云港)炭雕是一种集观赏、空气净化于一体的工艺品,其主要成分是木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炭雕作为艺术品可以长久保存
B.炭雕能吸附室内微量的有害气体
C.摆放炭雕时必须远离火种
D.将制炭雕的下脚料研成粉末,与氧化铜粉末共热,不能发生反应
【解析】常温下木炭性质稳定,不活泼,与空气、水等接触不起反应,所以炭雕作为艺术品可以长久保存;木炭可作吸附剂,故炭雕能吸附室内微量的有害气体;在高温条件下,木炭会燃烧,生成CO2(或CO),因此炭雕必须远离火种;当和氧化铜粉末共热时,木炭表现出还原性,能发生反应,生成CO2。故A、B、C对,D错。
【答案】D
2.(2010·福州)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石墨作铅笔芯
B.金刚石作钻头
C.干冰作制冷剂
D.天然气作燃料
【解析】A、B、C选项都是利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石墨作铅笔芯是利用了石墨质软而滑腻的性质;金刚石作钻头是利用了金刚石硬度较大的性质;干冰作制冷剂是利用了干冰易升华,吸热制冷的性质;而天然气燃烧是甲烷等物质和氧气作用的结果,属化学性质,故选D。
【答案】D
3.(2010·邵阳)下列关于金刚石、石墨、C60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它们都是电的良导体
B.石墨质软,可作铅笔芯
C.C60是一种新型的单质
D.金刚石硬度大,可切割大理石
【解析】金刚石、石墨、C60中,金刚石不是电的良导体,故A错;B、C、D项中说法都正确。
【答案】A
4.(2010·大连)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自然界中二氧化碳处于循环状态
B.二氧化碳可用于生产碳酸饮料
C.干冰可用于储藏食物和人工降雨
D.可用氢氧化钠溶液检验二氧化碳
【解析】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生成碳酸钠溶液,但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溶液,无现象变化,无法检验二氧化碳,故D错;自然界中,利用动植物的呼吸和光合作用来完成二氧化碳的循环;B、C选项中,二氧化碳用途正确。
【答案】D
5.(2010·天津)下列措施安全的是(  )
A.进入煤矿的矿井时用火把照明
B.到溶洞里探险时用火把照明
C.启用闲置的沼气池前先进行火把试验
D.用点燃木条的方法检查液化石油气罐是否漏气
【解析】此题考查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安全措施。煤矿的矿井里有甲烷气体,用火把照明易发生燃烧甚至爆炸,A错;用火把照明能检验出溶洞中二氧化碳气体的含量,以防人进去发生危害,B正确;沼气池中有大量的甲烷气体,进行火把试验易导致甲烷燃烧甚至爆炸,C错;用点燃的木条检查液化石油气很容易发生燃烧甚至爆炸,D错。答案为B。
【答案】B
6.(2010·江西)“吸烟有害健康”。我国政府规定:从2010年5月1日起,公共室内禁止吸烟。烟草燃烧释放的有害物质中,能与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的是(  )
A.尼古丁 B.一氧化碳
C.焦油 D.甲醛
【解析】吸烟产生许多有害物质和气体,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的气体是一氧化碳。
【答案】B
7.(2010·兰州)“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生活”的主题旨在倡导节约能源和利用清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措施①少用煤作燃料;②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乘公交车或骑自行车;③废旧电池回收再利用;④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⑤焚烧废旧塑料可解决“白色污染”中符合该主题的有效措施是(  )
A.①②④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焚烧废旧塑料会产生大量烟尘和有害气体,会对空气造成严重污染。
【答案】D
8.(2010·潍坊)航天探测发现:金星是一个被浓密大气层包围的固体球,大气层的成分之一是三氧化二碳(C2O3),实验证明它的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下列关于三氧化二碳(C2O3)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C2O3中碳的化合价为+3
B.C2O3充分燃烧的产物是CO2
C.在一定条件下C2O3能还原氧化铁
D.C2O3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析】实验证明C2O3与CO化学性质相似,故“C2O3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说法不正确。
【答案】D
9.(2010·河北)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能完成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是(  )
A.用①③制取氧气 B.用②③制取二氧化碳
C.用②④制取氧气 D.用①⑤制取二氧化碳
【解析】此题考查实验室制取气体实验装置的选择。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有两种:固固加热型(如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固液不加热型(如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制取二氧化碳等)。收集装置有三种类型:向上排空气法(如氧气、二氧化碳);向下排空气法(如氢气);排水法(如氧气、氢气)。结合所给实验装置,分析各选项,可知答案为C。
【答案】C
10.(2011中考预测题)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的CO2,发生如下反应:Ca(OH)2+CO2===CaCO3↓+H2O,CO2+CaCO3+H2O===Ca(HCO3)2,Ca(HCO3)2易溶于水,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
【解析】通入一定量CO2,CaCO3沉淀逐渐生成,沉淀质量不断增大,当Ca(OH)2完全和CO2反应时,沉淀量达到最大;继续通入CO2,CaCO3转化为易溶的Ca(HCO3)2,沉淀质量不断减小,最终消失,故A正确。最初Ca(OH)2溶液与最终Ca(HCO3)2溶液都显弱碱性,溶液的pH不会小于7,故B错。Ca(OH)2会最终转化为Ca(HCO3)2,质量分数逐渐减小到零,故C错。刚通入CO2时,是没有Ca(HCO3)2生成的,故D错。
【答案】A
11.(2011中考预测题)实验室制取CO2和O2的实验相比较,一定相同的是(  )
A.发生装置
B.收集装置
C.干燥装置
D.收集气体后集气瓶的放置方法
【解析】因为CO2和O2的密度都大于空气,集气瓶都是正放的。
【答案】D
12.(2011中考预测题)在新刷石灰浆的房间里往往放一个燃烧的炭盆,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烘干墙壁
B.使房间保温
C.消耗房间内的O2,防止墙皮氧化脱落
D.提供CO2,促进墙壁变白变硬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石灰浆的主要成分是Ca(OH)2,Ca(OH)2和CO2反应生成坚硬的CaCO3,所以放置炭盆的原因是为了提供CO2。
【答案】D
二、填空题(共35分)
1.(6分)(2010·重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只有一字之差。
(1)有人认为,两者就像孪生兄弟,这是因为______(填序号)。
A.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
B.它们由相同的元素组成
C.它们都有毒
D.它们都能溶于水
(2)也有人认为,两者化学性质相差甚远,请给出一条支持他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实,两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此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B (2)CO可燃而CO2不可燃(或CO有还原性而CO2无还原性等合理均可)
(3)CO2+C2CO 2CO+O22CO2。
2.(12分)(2010·遵义)下图是某同学对二氧化碳部分知识构建的网络图(部分反应条件和部分生成物省略)。
请按下列要求填空:
(1)物质a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物质b主要成分中阳离子是________;
(3)物质c(C6H12O6)所属类别是________ ,该物质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
(4)写出由CO2生成物质d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物质e化学式中标出带点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____。
【答案】CH4 Ca2+ 有机化合物 6∶1∶8 CO2+H2O===H2CO3 CO3
3.(8分)(2010·南昌)已知A、B、C、D、E五种物质均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它们相互转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1)如果A、B均为黑色固体,C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则E的化学式是______,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C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A溶液与B溶液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他合理即可)。
【答案】(1) O2 C+2CuO2Cu+CO2↑ (或2C+Fe3O43Fe+2CO2↑)
(2) 溶液变浑浊或生成白色沉淀 CO2+2NaOH===Na2CO3+H2O(其他合理即可)。
4.(9分)(2010·烟台)2009年世界气候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中国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比2005年下降40%~45%。充分展示了中国谋发展,促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近年来科学家正致力于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研究:
(1)将空气中的CO2压缩后贮藏于冰冷的深海。但有科学家担心这样做会增加海水的酸度,导致海洋生物死亡。CO2使海水酸度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将过多的CO2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转化为水和甲烷。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工业上产生的CO2进行收集、处理,作工业原料,如用作氨碱法制纯碱的原料。CO2与饱和氨盐水制取碳酸氢钠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O2+H2O===H2CO3 CO2+4H2CH4+2H2O
NaCl+NH3+H2O+CO2===NaHCO3+NH4Cl
三、实验题(共29分)
1.(14分)(2010中考变式题)下图是利用CO、CO2混合气体中的CO还原CuO的实验示意图。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乙装置中应该用酒精灯的________加热。
(2)写出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装置的仪器b中黑色粉末变红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过程中,丙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装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铁架台 外焰
(2) 2NaOH+CO2===Na2CO3+H2O CuO+COCu+CO2。
(3)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 尾气没有处理,未反应的CO会污染环境。
2.(15分)(2010·本溪)(1)老师为同学们提供了如下实验装置:
①写出带有标号的仪器名称:a________;b________。
②实验室制取C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 (填选项字母,下同),收集装置是________。
(2)小伟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固定装置已略去,且石灰石中杂质不反应)。
①写出甲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伟观察到乙试管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请写出所有可能使其变红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试管 集气瓶 ② B E (2) ① CaCO3+2HCl===CaCl2+H2O+CO2↑
②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能力拓展☆
1.现有CO、CO2混合气体,小芳同学按如下顺序进行操作(下图所示装置中a是弹簧夹,b是分液漏斗活塞):①关b开a;②通入混合气体;③收集气体;④关a开b;⑤收集气体。通过上述操作小芳( )
A.只收集到CO气体 B.只收集到CO2气体
C.先收集到CO气体,后收集到CO2气体 D.先收集到CO2气体,后收集到CO气体
【解析】关b开a,混合气体进入氢氧化钠溶液,CO2气体被吸收,先收集到的是CO气体;关a开b稀盐酸与生成的碳酸钠反应又生成了CO2气体,所以后收集到CO2气体。
【答案】C
2.将CO2通入NaOH溶液中无明显现象。某学习小组为了看到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明显外观现象,并同时利用这一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设计了下列实验。请根据实验过程及内容,思考并完成相关问题。
甲 乙
(1)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将整套装置(包括CO2及NaOH溶液)放在天平上称量,测得质量为78.2 g。
(2)用力推压注射器栓塞向密闭的软塑料中注入10 mL NaOH溶液(装置如图乙所示),然后握紧注射器和塑料瓶用力振荡,这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同时还能看到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静置片刻后,将整套装置再次放到天平上称量,测得其质量仍为78.2 g,你对这一结果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上述探究实验,你得到的启示:
①若采用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应让化学反应在_________;
②为了进一步证明CO2与NaOH溶液确已发生了化学反应,你还能想到的方法是___________。
【解析】CO2与NaOH溶液反应,使瓶内的气体减少,压强变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塑料瓶被压瘪。同时注射器中剩余的10 mL NaOH溶液立即“自动”进入塑料瓶中。由于是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的此实验,生成物全部留在瓶中,也没有空气进入,因而反应前后质量相等(即质量守恒)。验证方法多种多样,只要合理即可。
【答案】(2)塑料瓶被压瘪 注射器中剩余的10 mL NaOH溶液立即“自动”进入塑料瓶中 瓶中的CO2与NaOH溶液反应不断被消耗,气体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将塑料瓶压瘪,同时将剩余的NaOH溶液压入瓶中
(3)由于反应容器密闭,生成物全部留在瓶中,也没有空气进入,因而反应前后质量相等(即质量守恒)
(4)①密闭容器中进行
②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或稀硫酸)看到有气泡产生(或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看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 备考大视野 ※
○世界上最大的金刚石
最大的天然金刚石名叫“库利南”,重3 106克拉,是1905年1月25日在南非比勒陀利亚布莱米尔矿山发现的。后来“库利南”被切割成两大块和数十小块。其中最大的一块叫“非洲之星1号”,重530.2克拉。另一块叫“库利南2号”,重317.4克拉。
金刚石最罕见的颜色是血红色。已发现的最大的血红色金刚石重 5.05克拉,是1927年在南非利希滕贝格发现的。
最大的蓝色金刚石名叫“哥本哈根蓝”,重45.85克拉。
世界上出产天然金刚石最多的地区是澳大利亚、南非、印度等。
○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是有条件的
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是指不能支持普通燃料或可燃性物质的燃烧而言的。有些活动性大的金属,例如镁条,点燃后放入二氧化碳里能够继续燃烧而析出碳:
2Mg+CO2====2MgO+C
因此我们通常所说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是有条件的。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