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复习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8课件+复习课)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一复习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8课件+复习课)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1-02-20 16:39:00

文档简介

(共11张PPT)
第三单元 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
学案1 同素异形现象同分异构现象
目标大浏览
知识与技能目标
以同素异形、同分异构现象为例认识物质的多样性与微观结构有关。
过程与方法目标
运用比较、对比的方法学习、认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同素异形、同分异构现象,体验形形色色的化学世界,感受化学的魅力。
要点大思考
比较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同位素三个概念的异同
同素异形体 同分异构体 同位素


研究对象
举例
同一种元素
分子式相同
质子数相同或在元素
周期表中的位置相同
分子中含有的原
子个数或结构
分子的结构
中子数
单质
化合物
原子
O2和O3、红磷和
白磷、石墨、金刚
石和C60等
正丁烷和异丁烷、
乙醇和二甲醚等
12C和14C和
1H和2H等
学点大清仓
交流研讨
学点1 同素异形现象
问题1:阅读教材,思考从微观角度分析为什么有同素异形现象?
有些单质组成元素相同,但结构和性质不同。结构不同主要是由于原子的排列方
式不同,如金刚石、石墨、C60等,化学中的同素异形现象非常普遍,如O2、O3;
白磷、红磷;晶态硅、无定形硅;斜方硫、单斜硫等。
归纳总结
1.同素异形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素异形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一种元素能够形成几种不同的单质,这种现象称之为同素异形现象
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称同素异形体
3.几种同素异形体:
(1)碳元素
单质 金刚石 石墨 富勒烯
结构及物理性质
作用力
化学性质
用途
转化
一个C与周围4个C相
连,形成空间网状结
构,无色透明有光泽,
十分坚硬,熔沸点高
一个C与周围3个C相
连,平面六边形,层状
结构,质地软,导电,
熔沸点高
一个C与周围3个C相
连,笼状分子,硬度
小,熔沸点低
共价键
共价键
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
与O2反应
与O2反应
与O2反应
装饰品、钻头
电极、润滑剂
超导材料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石墨吸收能量可以转化为金刚石
(2)氧元素
单质 氧气 臭氧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用途
转化
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溶于水
淡蓝色气体,有鱼腥味,易溶于水
有助燃性、强的氧化性
极强的氧化性,不稳定易分解
助燃剂
漂白和消毒,吸收紫外线
放电
3O2 2O3
(3)磷元素
单质 红磷 白磷
分子结构
物理性质
保存
化学性质
转化
用途
链状结构,一个P和3个P相连
正四面体,一个P和3个P相连
红棕色固体,无毒,不溶于水
蜡状固体,有剧毒,不溶于水
密封保存
保存在水中
在O2中燃烧
在O2中燃烧,易自燃
制高纯度H3PO4、火柴
燃烧弹、烟幕弹
隔绝空气加热到260 ℃
加热到416 ℃升华
白磷
红磷
注意:(1)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例如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物。
(2)证明同素异形体的方法是比较燃烧的产物。
(3)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是化学变化。
(4)同位素和同素异形体之间的区别:同位素是对不同的原子而言的,同素异形体是对单质而言的,H2和D2、H2O和D2O均不是同素异形体。
学点2 同分异构现象
交流研讨
问题2:比较正丁烷、异丁烷和乙醇、二甲醚的结构,分析引起同分异构现象的原因
是什么?
归纳总结
正丁烷中碳原子在一条链中无支链,C—C—C—C;而异丁烷有支链, ,
碳原子连接方式不同。乙醇和二甲醚中,C、O连接方式不同,乙醇中有
—CH2—O—H结构,而二甲醚中有 结构。
C—C—C
C
—C—O—C—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为同分异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为同分异构体。
同分异构现象的广泛存在,是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的原因之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另外的重要原因。
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的现象
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
碳原子间连接方式的多样化
2.正丁烷与异丁烷的比较
名称 正丁烷 异丁烷
结构式
结构简式
分子式
沸点
CH3CH2CH2CH3
C4H10
C4H10
-0.5 ℃
-11.7 ℃
注意:分子式相同不能用分子量相同代替,结构不同指原子结合方式不同。
同分异构体性质不同。
H—C—
H
H
C—
H
H
C—
H
H
C—H
H
H
CH3CHCH3
CH3
H—C—
H
H
C—
H
C—H
H
H
H—C—H
H
题型一 基本概念的考查
【例1】正丁烷与异丁烷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依据是 ( )
A.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B.具有相同的物理性质
C.分子具有相同的空间结构
D.分子式相同,但分子内碳原子的结合方式不同
D
【解析】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1.互为同分异构体的物质不可能 ( )
A.具有相同的相对分子质量
B.具有相同的结构
C.具有相同的通式
D.具有相同的分子式
对应训练
B
【解析】同分异构体之间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分子式相同,有相同的相对分子
质量,相同的通式,相同的最简式。
题型二 同位素、同分异构体、同素异形体区别
【例2】下列各组物质属同素异形体的是 ( )
A.金刚石、石墨和C60 B.16O和18O
C.SO2和SO3 D.H2O和H2O2
A
【解析】16O与18O属于同位素,SO2与SO3,H2O与H2O2既不是同位素,也不是
同素异形体。
2.下列四组物质中,_______互为同位素;_______互为同素异形体。
①O2和O3
②3517Cl和3717Cl
③CH3CH3和CH3CH2CH2CH3
④CH3CH2CH2CH(CH3)CH2CH3和
CH3CH2CH(CH3)CH(CH3)CH3
对应训练


【解析】同位素是针对原子而言,同素异形体是针对单质而言。(共12张PPT)
学案2 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共价键的概念及共价键的形成。
2.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
3.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
4.认识分子间作用力的概念。
5.用分子间作用力解释常见事实。
过程与方法目标
掌握比较、对比的学习方法。通过模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模型认识分子的空间结构,体验化学中存在的立体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目标大浏览
要点大思考
1.物质在下列变化过程中克服的作用力:①分子间作用力②共价键③离子键。(填序号)
(1)冰融化____,(2)液溴挥发_____,(3)食盐熔化_____,(4)电解熔融MgCl2制Mg_____,(5)H2S受热分解成S和H2_____,(6)NaHSO4溶解于水_____。
2.写出表示下列各物质或分子结构的电子式,属于非金属单质或共价化合物的,写出分子的结构式。
(1)KOH___________;(2)HCl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N2___________________; (4)CS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③
K+
H—O—Cl
S=C=S
N N
学点大清仓
交流研讨
学点1 共价键
问题1:两个氯原子可以结合成氯气分子,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氯原子可以结合成氯
化氢分子,你知道氯原子之间,氢原子和氯原子之间是如何结合的,有什么特点?
这样形成的化合物是哪一类化合物?如何用电子式表示氯气、氯化氢?
Cl和Cl,H和Cl化合时,原子没有得失电子,而是通过共用电子对达到饱和,这样的作用是共价键。这样形成的化合物为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
归纳总结
1.共价键
(1)概念:原子间通过_________所形成的强烈的相互作用。
(2)共价键与能量:原子通过共价键形成分子的过程中要______能量,使气态分子中原子间的共价键断裂要______能量。
共用电子
放出
吸收
2.共价化合物
分子中直接相邻的原子间均以________相结合的化合物。
3.共价分子的表示
(1)电子式:如:HF__________,N2__________,CO2_____________。
(2)结构式:原子间的一条短线表示一共用电子对,如HF__________,
N2________,CO2_________,乙烷__________,乙烯_____________。
(3)结构简式:乙烷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乙烯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
共价键
H+
H—F
N N
O=C=O
C=C
H
H
H
H
H—C—
H
H
C—H
H
H
CH3CH3
CH2=CH2
(4)常见共价分子的几种表示形式
名称 分子式 电子式 结构式 球棍模型
氯化氢 HCl
氯气 Cl2
水 H2O
氨气 NH3
甲烷 CH4
H—Cl
Cl—Cl
H—O—H
H—C—H
H
H
H—N—H
H
4.碳的化合物种类和数目繁多的原因
(1)碳原子最外层有_____个电子,一个碳原子可以和其他原子形成_____个共价键。
(2)碳原子之间可以通过一对、两对或三对共用电子相结合,分别构成
碳碳单键(__________),碳碳双键(_______)或碳碳三键(__________)。
(3)碳原子之间可以通过共价键彼此结合形成______,也可以连接形成______。
注意:(1)金属和非金属原子之间也可以形成共价键。例如AlCl3。
(2)共价键的实质是共用电子,分析共用电子对的数目是学习共价键的关键,一般规律是8-最外层电子数。
4
4
C=C
—C—C—
链状
环状
—C C—
学点2 分子间作用力
交流研讨
问题2:在通常情况下,将水加热到100 ℃时,水便会沸腾,而要使水分解成氢气
和氧气,却需要将水加热至1000 ℃这样的高温,才会有水部分分解。由分子构成
的物质在发生三态变化时,分子不发生改变,但为什么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说明H2O分子内H与O原子之间有强烈的相互作用,H2O与H2O分子之间也有作用,
但作用比H与O之间作用弱,H2O与H2O间作用力是不同于化学键的。
归纳总结
1.分子间作用力
(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①分子间作用力影响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______高低和______大小。
②对于分子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其分子间作用力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______,熔沸点也随之______。
2.氢键:存在于某些氢化物(NH3、H2O、HF)之间较强的作用力。
注意:氢键不是化学键。
分子之间存在着将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这种作用
力称之为分子间作用力
熔沸点
溶解度
增大
升高
题型一 共价键辨认
【例1】下列化合物中所有化学键都是共价键的是 ( )
A.Na2O2 B.NaOH C.BaCl2 D.CCl4
D
【解析】A、B中均有离子键和共价键,C中只有离子键。
1.某元素的原子核最外电子层上只有1个电子,它跟卤族化合时,可形成的化学键是 ( )
A.一定是离子键
B.一定是共价键
C.可能是离子键,也可能是共价键
D.上述说法都不正确
对应训练
C
题型二 电子式书写
【例2】HBr分子的电子式为 ( )
【解析】HBr分子的H原子和Br原子是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合物,没有电子的
转移,不存在离子。
Br
H+
Br
H—Br
H+Br-
A.
B.
C.
D.
A
对应训练
2.下列电子式中,正确的是 ( )
Ca2+
N:::N
Ca2+
2
A.
B.
C.
D.
A、C
题型三 各种作用力辨认
【例3】下列物质发生变化时,所克服的粒子间相互作用属于同种类型的是 ( )
A.液溴和苯分别受热变为气体
B.干冰和氯化铵分别受热变为气体
C.二氧化硅和铁分别受热熔化
D.食盐和葡萄糖分别溶解在水中
A
【解析】B项中干冰转化为气体克服分子间作用力,而NH4Cl受热分解克服共价
键和离子键。C项中SiO2受热熔化克服共价键,而铁熔化克服金属键。D项中食
盐溶于水克服离子键,而葡萄糖溶于水克服分子间作用力。
对应训练
3.当SO3晶体熔化或升华时,下述发生变化的是 ( )
A.分子内的化学键 B.分子间的距离
C.分子的空间构型 D.分子间作用力
B、D
【解析】 SO3晶体升华或受热熔化均克服分子间力,而化学键未被破坏,则分
子构型也未被破坏。(共9张PPT)
第二单元 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学案1 离子键
目标大浏览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存在不同的作用力,认识化学键的含义。
2.掌握化学键、离子键的概念及离子键的形成。
3.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设问层层探究,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体验探究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要点大思考
1.离子键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形成离子键的原子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的化学键是________。
4.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电子式:KCl__________、CaCl2_______________、
K2S____________。
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
容易得失电子形成阴阳离子的原子
离子键
K+
K+
K+
学点大清仓
学点1 化学键
交流研讨
问题1:根据前面所学原子结构的知识,分析为什么100多种元素的原子可以形成
如此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氯化钠、氯气、金刚石是由哪些微粒构成的,微粒间
存在怎样的相互作用
物质由原子、分子或离子组成,它们之间存在作用力。原子变成阴、阳离子达稳
定结构,要得失电子;原子组合成分子达稳定结构,靠共用电子,电子得失或共
用时均存在一种强烈的相互作用,我们称之为化学键。
归纳总结
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及微粒间的作用
物质 构成微粒 微粒间的作用
氯化钠 离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
氯气 分子内原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
金刚石 直接相邻的碳原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
阴阳离子
分子
原子
离子键
共价键
共价键
2.化学键
物质中直接相邻的_____之间存在的_______________为化学键。常见的化学键有_______和________。
原子
强烈的相互作用
离子键
共价键
学点2 离子键
交流研讨
问题2:形成离子键的条件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离子键构成微粒为阴阳离子,因此只有易得失电子形成阴阳离子的原子才能形成
离子键,在周期表中位置为ⅠA、ⅡA、ⅥA、ⅦA,并不是金属和非金属之间就
一定形成离子键。离子键的特点是没有饱和性和方向性,因此以离子键相结合的
化合物倾向于形成晶体,使每个离子周围尽可能多地排列带异性电荷的离子,达
到降低体系能量的目的。
归纳总结
1.概念
(1)离子键:使带相反电荷的_________结合的____________。
(2)离子化合物:由_________通过_______形成的__________。
(3)离子化合物的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
离子化合物的类别: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阴阳离子
静电作用
阴阳离子
离子键
化合物
含有离子键


金属氧化物
2.电子式
在元素符号周围用_____或_____来表示原子、离子的最外层电子,电子式可以简明地表示出原子、离子、化合物的组成。
注意:(1)并不是金属和非金属之间一定形成离子键,只有活泼的金属(ⅠA、ⅡA族)和活泼的非金属(ⅥA、ⅦA族)之间形成离子键。
(2)离子化合物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例如NH4Cl。
(3)书写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时,简单的阳离子失去了最外层电子,直接表示,阴离子得到了电子达8电子稳定结构,要加方括号表示出最外层的8电子。几个阳离子或阴离子要分开写。
如Na2O______________,CaO_____________,K2S_______________。
·
×
Ca2+
K+
K+
题型一 离子键、离子化合物的辨认
【例1】下列哪组元素的原子之间能形成离子键 ( )
A.钾和氯 B.氢和硫 C.钙和氧 D.硅和铁
A、C
【解析】容易得失电子的原子间易形成离子键,ⅠA、ⅡA族原子易失去电子,
ⅥA、ⅦA族原子容易得到电子。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两个原子或多个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叫化学键
B.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引力而形成的化学键叫做离子键
C.只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化合时才能形成离子键
D.大多数的盐、碱和低价金属氧化物中含有离子键
对应训练
D
【解析】化学键是分子内相邻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A项错。离子键是静电
作用,包括引力和斥力,B项错。HCl和NH3化合时生成NH4Cl,有离子键形成,
C项错。
题型二 电子式书写
【例2】下列微粒电子式错误的是 ( )
A.氯原子: B.硫离子:
C.溴离子: D.钙离子:
Ca2+
B
【解析】S2-电子式为
2.下列化合物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 B.
C. D.
Ca2+
2
-2
Na+
Na+
[Mg2+]
K+
D
Br(共17张PPT)
学案2 元素周期律
目标大浏览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元素的化合价、原子半径等随元素核电荷数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认识元素周期律。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图表数据、实验探究学习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让学生深刻体会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由量变引起质变。
要点大思考
1.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它的单质越_____从水中或酸中置换出氢,该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_____。
2.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它的单质越_____与氢气形成气态氢化物,形成的气态氢化物越_____,该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______。
3.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金属性逐渐______,非金属性逐渐______,元素的最高正价从____递增到____(注O、F无正价),稀有气体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
4.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原子半径逐渐_______(稀有气体除外)。
5.元素的性质随着____________的递增而呈__________的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
6.(1)稳定性强弱:HF___HCl___HBr___HI,NH3___HF,NH3___PH3。
(2)碱性强弱:KOH___NaOH___Mg(OH)2;
(3)酸性强弱:HClO4___HBrO4,HNO3___H3PO4。
容易

容易
稳定

减弱
增强
+1
+7
0
减小
元素核电荷数
周期性变化









学点大清仓
学点1 电子层排布的周期性
问题1:写出 1~18号元素的名称,画出原子结构示意图,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
分析核外电子排布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怎样的变化规律?
交流研讨
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硫、氯、氩
由上述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可知,除H→He最外层电子从1→2外,其余均是从1→8,
如Li→Ne,Na→Ar。每隔一定数目的原子,最外层电子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归纳总结
1.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变化规律
原子序数 电子层数 最外层电子数 达到稳定结构时
的最外层电子数
1~2 1 1→2 2
3~10
11~18
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现________变化
2.用图象表达核外电子排布随原子序数的变化规律
2
1→8
8
3
1→8
8
周期性
学点2 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交流研讨
问题2:阅读课本表1-2,分析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变化规律。
归纳总结
原子半径可反映电子运动空间的大小,受电子层数和原子序数两个因素的影响:
电子层数大半径大,原子序数大半径小,因此电子层数相同时,随原子序数增大
半径减小。
1.电子层数相同的原子,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
2.用图象表达规律
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横坐标、元素的原子半径为纵坐标,绘出折线图。
拓展: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1)原子半径大小的比较
电子层数相同,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______。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______。
(2)离子半径大小的比较
①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半径大小的比较
电子层数相同,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能力_______,半径_________。
②同一元素的不同离子的半径大小比较
同种元素的各种微粒,核外电子数越多,半径______,高价阳离子半径_____低价阳离子半径。
减小
增大
增强
逐渐减小
越大
小于
学点3 元素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交流研讨
问题3:阅读课本表1-5,分析元素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的变化规律。
由表中数据可知,正价从+1→+7(O、F无正价),负价从-4→-1,并且同一元素
正、负化合价绝对值之和为8。
归纳总结
1.电子层数相同的原子,随原子序数的递增,正价从____到____。负价从____
到____。
注意:金属元素只有正价,非金属元素有正价也有负价,最高正价和负价绝对值
之和为8,氧和氟无正价。最高正价等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2.用图象表达规律
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横坐标、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为纵坐标,用不同颜色
的笔绘出折线图。
+1
+7
-4
-1
学点4 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问题4: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是什么?
性质 强弱判断依据
金属性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金属性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H2O、酸反应难易程度
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强弱
与H2化合难易
生成气态氢化物稳定性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强弱
归纳总结
1.实验一:Mg、Al与水的反应:分别取一小段镁带、铝条,用砂纸去掉表面的氧化膜,放入两支小试管中,加入2~3 mL水,并滴入两滴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过一会儿,分别用酒精灯给两试管加热至沸腾,并移开酒精灯,再观察现象。
Na Mg Al
与冷水反应 现象
化学方程式
与沸水反应 现象
化学方程式
结论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
水化物碱性强弱 NaOH
________ Mg(OH)2
_________ Al(OH)3
_________
剧烈反应
反应非常缓慢
几乎不反应
2Na+2H2O=
2NaOH+H2↑
Mg+2H2O=
Mg(OH)2+H2↑
非常剧烈
反应加快
缓慢反应
2Na+2H2O=
2NaOH+H2↑
Mg+2H2O=
Mg(OH)2+H2↑
2Al+6H2O=
2Al(OH)3+3H2↑
失电子能力Na>Mg>Al
强碱
中强碱
两性
实验二:Mg、Al与稀盐酸反应比较
Mg Al
现象
反应方程式
结论
非常剧烈
较剧烈
Mg+2HCl=MgCl2+H2↑
2Al+6HCl=2AlCl3+3H2↑
失去电子能力Mg>Al
总结:Na、Mg、Al与水反应越来越____,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来越______,
金属性逐渐______。


减弱
2.非金属氢化物和最高价含氧酸的比较
Si P S Cl
单质与氢气反应的条件 高温 磷蒸气与氢气
能反应 加热 光照或点燃时发生爆炸而
化合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
物(含氧酸)酸性强弱 H2SiO3
弱酸 H3PO4
中强酸 H2SO4
强酸 HClO4
强酸(比H2SO4酸性强)
结论 非金属性越来越强
总结:元素Na、Mg、Al、Si、P、S、Cl的金属性逐渐_____,非金属性逐渐_____。
减弱
增强
3.元素周期律
(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结构决定性质
讲练结合
题型一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例1】下列各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与Ar原子不相同的是 ( )
A.S2- B.Ca2+ C.F- D.Cl-
C
【解析】S2-、Ca2+、Cl-核外电子数为18,F-核外电子数为10。
对应训练
1.下列微粒中,电子数目最多的是 ( )
A.H2O B.NH3 C.Na+ D.Al
D
题型二 半径大小比较
【例2】按粒子的半径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是 ( )
A.Cl、P、S B.N、O、F
C.Al、Mg、Na D.K、Na、Li
C
【解析】半径P>S>Cl,N>O>F,Na>Mg>Al,K>Na>Li,因此,C项正确。
2.下列微粒半径之比大于1的是 ( )
A.r(K+)/r(K) B.r(Ca)/r(Mg)
C.r(P)/r(S) D.r(Cl)/r(Cl-)
对应训练
B、C
【解析】 r(K)>r(K+),r(Ca)>r(Mg),r(P)>r(S),r(Cl-)>r(Cl)。因此B、C
项正确。
题型三 化合价大小比较
【例3】某元素原子L层电子数目比K层电子数目多5个,该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为 ( )
A.+5 B.+6 C.+7 D.无最高正化合价

【解析】K层为2,L层为7,为氟元素,无最高正价。
对应训练
3.下列元素最高正价依次增大的是 ( )
A.Al、Si、P、Cl B.C、N、O、F
C.Si、P、S、Se D.Si、Al、Mg、Na
A
【解析】F无正价,B项错;S、Se最高正价相同,C项错;D项最高正价依次
减小。
题型四 酸、碱性大小比较
【例4】碱性强弱介于KOH和Mg(OH)2之间的氢氧化物是 ( )
A.NaOH B.Al(OH)3 C.Ca(OH)2 D.RbOH
A、C
【解析】Ca、Na金属性介于K~Mg之间,符合题述要求。
4.比较下列项目强弱
(1)酸性:H2CO3____HNO3,HClO4___H3PO4;
(2)碱性: NaOH___Al(OH)3, Ca(OH)2____Fe(OH)3。




题型五 综合性大小比较
【例5】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
①热稳定性:H2O>HF>H2S
②原子半径:Na>Mg>O
③酸性:H3PO4>H2SO4>HClO4
④结合质子能力:OH->CH3COO->Cl-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B
【解析】①中O和F氢化物的稳定性:HF>H2O;②中Na和Mg原子半径:Na>Mg,
而Mg比O多一个电子层,所以Mg>O;③P、S、Cl酸性:HClO4>H2SO4>H3PO4。
5.下列递变规律不正确的是 ( )
A.Na、Mg、Al还原性依次减弱
B.I2、Br2、Cl2氧化性依次增强
C.C、N、O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D.P、S、Cl最高正价依次升高
C(共10张PPT)
学案2 不同类型的晶体
目标大浏览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不同晶体的结构特点和性质,进一步认识物质的多样性与物质结构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认识晶体结构,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晶体中存在的美感,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要点大思考
1.下列物质中:①NaCl②干冰③冰④Na2O2⑤白磷(P4)⑥硫黄⑦Na2CO3。属于离子晶体的是_______;属于分子晶体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2.现有①BaCl2②金刚石③NH4Cl④Na2SO4⑤干冰⑥碘片六种物质,按下列要求回答:
(1)熔化时不需要破坏化学键的是______,熔化时需要破坏共价键的是______, 熔点最高的是______,熔点最低的是______。
(2)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_______,只有离子键的物质是_______,晶体以分子间作用力结合的是________。
①④⑦
②③⑤⑥
⑤⑥



①③④

⑤⑥
学点大清仓
交流研讨
学点1 几种晶体的比较
问题1:仔细阅读课本几幅晶体结构示意图,从结构上比较几种晶体有何不同。
我们可以分析金刚石、石墨、足球烯、干冰、NaCl、白磷、SiO2的晶体结构示意图。
(1)金刚石:一个C与周围4个C相连,空间网状结构,有最小6元环,有共价键。
(2)石墨:一个C与周围3个C相连,平面正六边形,层状结构,有6元环,有共价键。
(3)C60:一个C与周围3个C相连,有六边形和五边形,有共价键。
(4)白磷:一个P与周围3个P相连,正四面体,有共价键和分子间作用力。
(5)NaCl:立方体,Na+、Cl-交替排列,一个Na+周围有6个Cl-,一个Cl-周围有6个Na+,一个Na+周围有12个Na+,有离子键。
(6)干冰:立方体,CO2分子位于顶点和面心,一个CO2分子周围等距离且最短CO2有12个。有共价键和分子间作用力。
(7)SiO2:有12元环,有6个Si和6个O,一个Si周围有4个O,一个O周围有2个Si,空间网状结构,有共价键。
归纳总结
1.离子晶体:阴、阳离子间通过_______结合而成的晶体,叫离子晶体。
(1)组成微粒:__________。
(2)粒子间作用力:_________。
(3)物理性质:熔沸点较____,大多易溶于水,固态不导电,但溶于水或熔融状态下可______。
(4)常见物质类别:大多数盐(如NaCl、KCl、NH4Cl等)、强碱(如NaOH、KOH等)、活泼金属的氧化物(如MgO、Na2O等)
2.分子晶体:分子间以_________________的晶体,叫分子晶体。
(1)组成微粒:______。
(2)粒子间作用力:_____________,部分晶体还存在氢键,如冰等。
(3)物理性质:熔沸点均较____。
(4)常见物质类别:某些非金属单质(如N2、Cl2、S等)、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如SO3、冰、干冰等)、氢化物(如HCl、H2S等)、绝大多数有机物等。
3.原子晶体:相邻原子间以_____________而形成的____________的晶体,叫原子晶体。
(1)组成微粒:_______。
(2)粒子间作用力:________。
(3)物理性质:熔、沸点____,硬度____,不溶于一般溶剂,大多数难导电。
(4)常见物质类别:某些非金属单质,如金刚石、单晶硅、石英、金刚砂等。
离子键
阴、阳离子
离子键

导电
分子间作用力相结合
分子
分子间作用力

共价键相结合
空间网状结构
原子
共价键


4.规律总结
(1)含离子键的化合物可形成离子晶体。
(2)只含共价键的单质、化合物多数形成分子晶体,少数形成原子晶体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
(3)金属一般可形成金属晶体。
注:一般从晶体熔沸点高低、溶解性、导电性、硬度等角度分析晶体的类型。
5.比较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金属晶体的异同:
晶体类型 离子晶体 分子晶体 原子晶体 金属晶体
结构 构成晶体的粒子 阴阳离子 分子 原子 金属离子、自由电子
微粒间作用力 离子键 分子间作用力 共价键 金属键
性质 熔沸点 熔沸点高 熔沸点低 熔沸点高 熔沸点高或低
硬度 硬而脆 硬度小 质地硬 硬度大或小
溶解性 易溶于极性溶剂 相似相溶原理 不溶于大多数溶剂
导电性 晶体 不导电 不导电 不导电 导电
熔融液 导电 不导电 不导电 导电
溶液 导电 可能导电 不溶于水 不溶于水
熔化时克服的作用力 离子键 范德华力 共价键 金属键
实例 食盐晶体 氨、氯化氢 金刚石 镁、铝
学点2 熔沸点大小比较
问题2:影响物质熔沸点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熔沸点的因素很多,不同类型的晶体,熔沸点不同,一般原子晶体>离子晶
体>分子晶体。同一类型晶体受作用力强弱的影响或半径大小的影响。除此之外
还受支链多少的影响,支链多熔沸点低,还受状态的影响等。
归纳总结
(1)不同类晶体:一般情况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种类型晶体:构成晶体质点间的作用大,则熔沸点高,反之则小。
①离子晶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其熔沸点就越高。
②分子晶体:对于同类分子晶体,_________________,则熔沸点越高。
③原子晶体:一般原子半径_____,则熔沸点越高。
(3)常温常压下状态
①熔点:________>_________。
②沸点:________>_________。
(4)支链越多,熔沸点越____。
原子晶体
离子晶体
分子晶体
离子所带的电荷数越高
离子半径越小
相对分子质量越大
越小
固态物质
液态物质
液态物质
气态物质

题型一 晶体类型判断
【例1】下列各组物质的晶体中,化学键类型相同、晶体类型也相同的是 ( )
A.SO2和SiO2 B.CO2和H2
C.NaCl和HCl D.CCl4和KCl
B
【解析】首先根据化学键、晶体结构等判断出各自晶体类型。A都是共价键,
但晶体类型不同,选项B均是含共价键的分子晶体,符合题意。C中NaCl为离子晶
体,HCl为分子晶体,D中CCl4含共价键,KCl含离子键,晶体类型也不同。
1.下列物质属于原子晶体的化合物是 ( )
A.金刚石 B.氧化铝(Al2O3)
C.二氧化硅 D.干冰
对应训练
C
【解析】金刚石、二氧化硅均属于原子晶体,但金刚石为单质。
题型二 晶体性质
【例2】下列物质按熔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的是 ( )
A.Cl2、Br2、I2 B.Li、Na、K
C.NaCl、KCl、CsCl D.Si、SiC、金刚石
B、C
【解析】Cl2、Br2、I2熔沸点随分子量增大,作用力增强,熔沸点升高,
Li、Na、K半径依次增大,作用力减小,熔沸点低;NaCl、KCl、CsCl,阴阳离子间
距离依次增大,作用力减小,熔沸点降低,Si、SiC、金刚石半径Si>C,则熔沸点
Si<SiC<金刚石。
2.1999年美国《科学》杂志报道:在40 GPa高压下,用激光器加热到1800 K,人们成功制得了原子晶体干冰,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
A.原子晶体干冰的熔点、沸点与干冰的相同
B.原子晶体干冰易气化,可用作制冷材料
C.原子晶体干冰硬度大,可用作耐磨材料
D.每摩尔原子晶体干冰中含2 mol C—O键
C
对应训练
【解析】由原子晶体性质,原子晶体干冰熔沸点高,硬度大,因此A、B均错。
由CO2结构,1 mol原子晶体干冰中含4 molC—O键。(共11张PPT)
专题1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
第一单元 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律
学案1 原子结构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利用原子(离子)的结构示意图表示核外电子排布。
过程与方法目标
运用图表,分析、归纳、概括得出结论,培养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和探究,体验成功的喜悦和乐趣,激发学习兴趣。
目标大浏览
要点大思考
1.今有 结构示意图,试指出X的可能数值及相应微粒名称和符号,
并画出该微粒的结构示意图。
X值 10 11 9 12 13 8
微粒符号
微粒名称
结构示意图
Ne
Na+
F-
Mg2+
Al3+
O2-

钠离子
氟离子
镁离子
铝离子
氧负离子
2.画出下列各微粒的结构示意图
(1)与Ne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2价阴离子:____________;
(2)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____________;
(3)L层电子数为K层、M层电子数之和的原子:____________。
学点大清仓
学点1 电子层
交流研讨
问题1:电子层是不是电子运动的轨迹?
归纳总结
电子层序号 1 2 3 4 5 6 7
电子层符号
电子能量
电子离核由_______到______,
电子能量由_______到______。
电子层是核外电子运动的区域,根据离核的远近和电子能量的高低划分的,不是
电子运动的轨迹或轨道。科学规定电子层序号为1、2、3、4……,其对应的符号
为K、L、M、N……。
K
L
M
N
O
P
Q




学点2 核外电子排布
交流研讨
问题2:根据下列表格数据,能得出核外电子排布的哪些规律?
核电荷数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各电子层的电子数
K L M N O P
2 氦 He 2
10 氖 Ne 2 8
18 氩 Ar 2 8 8
36 氪 Kr 2 8 18 8
54 氙 Xe 2 8 18 18 8
86 氡 Rn 2 8 18 32 18 8
由表中数据可知K层、L层、M层最多排2、8、18,即2n2个。最外层(除K层2外)
均不超过8,次外层不超过18,倒数第3层不超过32。
归纳总结
1.指出原子结构简图横线上的意义
2.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①电子总是从能量____的电子层排起,然后由____往____排。
②各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目为______(n为电子层数)。
③最外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目为_____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______个电子),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____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_____个电子。
注意:这几条规律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孤立理解,必须同时遵循这几条规律。
①原子核
②电子层
③核电荷数
④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2n2
8
2
18
32
讲练结合
题型一 原子组成
【例1】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Gerhard Ertl 对金属Pt表面催化CO氧化反应的模型进行了深入研究。下列关于20278Pt的说法正确的是( )
A.20278Pt和19878Pt的质子数相同,互称为同位素
B.20278Pt和19878Pt的中子数相同,互称为同位素
C.20278Pt和19878Pt的核外电子数相同,是同一种核素
D.20278Pt和19878Pt的质量数不同,不能互称为同位素
A
【解析】同位素定义: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互称同位素。
对应训练
1.有aXn+和bYm-两种元素的简单离子,若它们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
A.b-a=n+m B.a-b=n+m
C.b-a=n-m D.a+b=n-m
B
题型二 原子结构各项量的计算
【例2】某元素的一种同位素X的原子质量数为A,含N个中子,它与1H原子组成HmX分子,在a g HmX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 )
A.aA+m(A-N+m) mol B.aA(A-N) mol
C.aA+m(A-N) mol D.aA(A-N+m) mol
【解析】X原子的质子数为(A-N)个,一个HmX中所含的质子数为(A-N+m)
个,HmX的摩尔质量为(A+m) g·mol-1,所以a g HmX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
量为aA+m(A-N+m) mol。
A
2.18 g 21H216O中中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电子数为______________。
对应训练
9 mol
9×6.02×1023
题型三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例3】某元素原子核外L层电子数是其他层电子数之和的2倍,则该元素的核电荷数为 ( )
A.6 B.8 C.12 D.16
A、C
【解析】讨论电子层数:两层为 ,三层为 。
3.两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之比与最外层电子数之比相等,则在核电荷数为1~10的元素中,满足上述关系的元素共有 ( )
A.1对 B.2对 C.3对 D.4对
对应训练

【解析】 1~10号只有1~2层,即电子层数之比为1?2。若一种为H,另一种
为Be;一种为He,另一种为C,共2对。
题型四 元素推断
【例4】A元素原子的L层比B元素原子的L层少3个电子,B原子核外电子总数比A原子核外电子总数多5个,则A与B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
A.A2B3 B.BA2 C.AB4 D.B3A2
D
【解析】A元素L层有5个电子,元素符号为N,B核外电子数为12,元素符
号为Mg,由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形成B3A2。
对应训练
4.有V、W、X、Y、Z五种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且均小于20,
其中X、Z是金属元素,V和Z元素原子的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W和Y元素原
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且W元素原子L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3倍,X元素原
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Y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由此可推知(填元素符号)
V是_____,W是_____,X是_____,Y是_____,Z是_____。
H
O
Al
S
K(共19张PPT)
学案3 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周期表结构,运用周期表有关规律推测元素性质。
过程与方法目标
根据已知元素的性质及相似和递变推测未知元素的性质,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周期表的学习,认识量变到质变的变化过程,认识周期表的重要作用。
目标大浏览
1.原子序数: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原子序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元素周期表编排规则:
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周期;
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族。
要点大思考
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元素周期表中的7个横行
周期表中的18个纵行
3.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元素周期表
周期(7个)
族(___纵行___个族)
短周期
长周期
不完全周期
主族:___个 罗马数字后面加“A”
副族:___个 罗马数字后面加“B”
零族:___个 用“0”表示
第Ⅷ族:___个 ___个纵行,用“Ⅷ”表示
1 有___种元素
2 有___种元素
3 有___种元素
4 有___种元素
5 有___种元素
6 有___种元素
7 有___种元素
2
8
8
18
18
32
26
18
16
7
7
1
1
3
阿拉伯数字: 1 2 3 4 5 6 7 8
罗马数字: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__








4.A、B、C为短周期元素,它们的位置关系如右图所示,
已知B、C两元素原子序数之和是A元素的原子序数的4倍,
则A、B、C的元素符号分别:A____、B____、C____。
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B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为________________,
C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
A的氢化物分子式为______;B、C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分子式分别为_____、
______,
它们的酸性______比______强。
O
P
Cl
第三周期第ⅤA族
H2O
H3PO4
HClO4
HClO4
H3PO4
【解析】由于A、B、C均为短周期元素,且根据其位置可判断A不可能是第一周期的
氢或氦元素,A应为第二周期元素,B、C为第三周期元素。设A的原子序数为x,B位
于A的下一周期A的前一个主族,C位于A的下一周期A的后一个主族。由于第二、第三
周期同主族元素原子序数相差8,因此B的原子序数为x+8-1=x+7,C的原子序数为
x+8+1=x+9。根据B、C两元素原子序数之和是A原子序数的4倍,可得下式:
4x=x+7+x+9,x=8。
学点大清仓
学点1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
交流研讨
问题1:周期表的编排原则是什么?
主要根据原子序数、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编排,把电子层数相同元素按原子序
数由小到大顺序排成一横行称之为周期,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由
小到大排成一纵行,称之为族。
归纳总结
1.周期:
①特点:__________相同的横行,共分____个周期。
②分类:短周期:第________周期;
长周期:第________周期;
不完全周期:第____周期。
电子层数
7
1、2、3
4、5、6
7
2.各周期的元素数及表达
类别 周期序数 起止元素 包括元素种数 核外电子层数
短周期 1 H~He
2
3
长周期 4
5
6
不完全周期 7 Fr~112
Li~Ne
Na~Ar
K~Kr
Rb~Xe
Cs~Rn
2
8
8
18
18
32
26
1
2
3
4
5
6
7
归纳:(1)组成:___个周期;___长___短___未完。
每一周期(除第1周期外)都是从______元素开始到________,最后以稀有气体元素结束。
(2)周期数等于______________。
7
3
3
1
碱金属
卤族元素
原子的电子层数
学点2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族
问题2:最外层电子数为1的一定在ⅠA族,对吗?
ⅠA族最外层电子数为1,反之不成立。
最外层电子数为1可能为副族,同理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不一定在ⅡA族,可能为He或副族。但最外层电子数为3~7的,一定在ⅢA→ⅦA族。
归纳总结:
交流研讨
1.族及其表达
类别 主族 副族 第Ⅷ族 0 族
定义 由______和______元素共同构成的族 由_______元素组成的族
原子
结构 最外层电子数____至____个 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为______个 最外层电子数为
____个或____个
表示
纵行数
长周期
短周期
长周期
8、9、10三
个纵行
稀有气体
1
7
1~2
2
8
ⅠA、ⅡA…等
ⅠB、ⅡB、…
Ⅷ族
0族
1、2 13~17
3~7、11~12
8、9、10
18纵行
归纳:组成:
(1)周期表中共有个_____纵行,_____个族。
(2)族分为____族和____族。分别用A、B表示。
主族的族序数=___________数=________数。
2.周期表的纵行数与各族的对应情况
第1纵行对应_____族,第2纵行对应_____族,第3纵行对应_____族,第4纵行对应____族,第5纵行对应____族,第6纵行对应_____族,第7纵行对应_____族,第_________纵行对应Ⅷ族,第11纵行对应____族,第12纵行对应____族,第13纵行对应____族,第14纵行对应____族,第15纵行对应____族,第16纵行对应____族,第17纵行对应_____族,第18纵行对应_____族。
18
16


最外层电子
最高正价
ⅠA
ⅡA
ⅢB
ⅣB
ⅤB
ⅥB
ⅦB
8、9、10
ⅠB
ⅡB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列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类别 主族 副族 Ⅷ族 副族 主族 0族
名称 ⅠA ⅡA ⅢB ⅣB ⅤB ⅥB ⅦB Ⅷ族 ⅠB ⅡB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元素种数 7 6 32 4 4 4 4 4 4 4 4 4 5 5 5 5 5 6
学点3 周期表区的划分
交流研讨
问题3:仔细观察周期表,金属和非金属分布有何特点?
在周期表中沿B、Si、As、Te、At或Al、Ge、Sb、Po划一条分界线,左下面是金属,右上面是非金属。
每一周期(除第一周期)有8-n(n为周期数)种非金属,每一主族有n-2(n为主族数,除ⅠA、ⅡA族外)种非金属。每一主族第n周期对应族及以下为金属元素,如第4周期ⅣA族及以下元素为金属元素。
1.金属与非金属区
如下表,如果沿着元素周期表中硼(B)、硅(Si)、砷(As)、碲(Te)、砹(At)与铝(Al)、锗(Ge)、锑(Sb)、钋(Po)的交界处的走向画一条虚折线,折线的左面是金属元素区,元素表现金属性;折线的右面是非金属元素区,元素表现非金属性;位于线附近的元素,既表现金属元素的某些性质,又表现非金属元素的某些性质。
归纳总结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1
2
3
4
5
6
7
①金属区:位于周期表_________;最外层电子数____4。
②非金属区:位于周期表________,最外层电子数________4。
③稀有气体元素区:位于周期表________;最外层电子数为___个(He为___个)。
左下部分
小于
右上部分
大于等于
第18纵行
8
2
2.系
从57号元素镧(La)到71号元素镥(Lu)这15种元素,其原子结构和性质都十分相似,人们称它们为镧系元素。同理,人们把第7周期中从89号到103号共15种元素称为锕系元素。
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分别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6周期的ⅢB族、第7周期的ⅢB族,
每种元素各占据表的一格。如果这样设计元素周期表的话,会使表的结构很不紧凑,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将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作了“缩与展”的处理,即:先将镧系元素
集中放在第6周期、ⅢB族的一个格中,将锕系元素放在第7周期、ⅢB族的一个格
中,然后把它们分两行并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展开于元素周期表的下方。
学点4 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变化规律
交流研讨
问题4:结合必修1化学知识和课本表1-6,总结一下同主族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是
什么?
必修1学习了很多元素化合物知识,如K、Na;F、Cl、Br、I等,它们在同一主族,
性质有很多相似但也有不同,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半径逐渐增大,核吸引电子能力
减弱,失去电子能力增强,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
碱性增强,酸性减弱,有相同的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
归纳总结
元素周期表中结构与性质的递变关系
同周期(左→右) 同主族(上→下)
结构 电子层
结构 电子层数 相同 增多
最外层电子数 增多 相同
核内质子数 增多 增多
性质 原子半径 减少 增大
主要化合价 -4→-1
+1→+7 相同最高正价
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 减弱 增强
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 增强 减弱
性质应用 最高价含氧酸酸性 增强 减弱
最高价碱的碱性 减弱 增强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增强 减弱
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 减弱 增强
单质置换氢气的难易程度 减弱 增强
注:同周期左右递变,同主族上下相似和递变,同位同化性。
题型一 周期表结构
【例1】下列各组中的元素用原子序数表示,其中都属于主族的一组元素是 ( )
A.14、24、34 B.26、31、35
C.5、15、20 D.11、17、18

【解析】此题可分别写出各元素名称,对号入座分析属于主族的元素,可记住一些
主族元素名称,也可根据各族与纵行的对应情况来解决问题。
1.下列各表为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为原子序数),其中正确的是 ( )
对应训练
A.
B.
C.
D.
D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相对结构,由稀有气体与ⅠA族的相对位置关
系知A、B项错;6号、12号、24号不在同族,故C项错。
题型二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例2】某元素X,它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则X在周期表中位于 ( )
A.第2周期 B.第3周期 C.ⅣA族 D.ⅤA族
A、C
【解析】最外层是次外层2倍,为碳,结构简图为
。有2个电子层在第2周期,最外层电子数为4,在ⅣA族。
2.某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大于次外层电子数,该元素所处的周期可能是 ( )
A.第1周期 B.第2周期 C.第3周期 D.第4周期
对应训练
B
【解析】若为两层,可有、等许多符合条件的元素,若为3个电子层,没有最外层
超过8的原子结构。
题型三 同周期性质的递变
【例3】已知X、Y、Z为三种原子序数相连的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相对强弱是:HXO4>H2YO4>H3ZO4。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X>H2Y>ZH3
B.非金属活泼性:Y<X<Z
C.原子半径:X>Y>Z
D.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的关系:Y=X+Z
A
【解析】X、Y、Z在周期表中的同一周期,排列为Z、Y、X,则非金属性Z<Y<X;
氢化物稳定性:ZH3<H2Y<HF,原子半径Z>Y>X,最外层电子数Z<Y<X,只有
A正确。
3.下列有关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不正确的是 ( )
A.Na、Mg、Al的还原性减弱
B.HCl、PH3、H2S气态氢化物稳定性减弱
C.NaOH、KOH碱性增强
D.Na、K、Rb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对应训练
B
题型四 同主族性质相似与递变
【例4】第4周期某主族元素的原子,它的最外电子层上有2个电子,下列关于此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原子半径比钾的原子半径大
B.失电子能力比镁弱
C.原子半径比镁的原子半径大
D.其硫酸盐不溶于水
C、D
【解析】主族元素最外层有2个电子,在ⅡA族,有4个电子层,在第4周期,
与钾同周期,半径比钾小,与Mg同族,自上而下金属性增强,半径增大,由
Be、Mg、Ca硫酸盐的溶解性递变规律,可推知该元素硫酸盐难溶于水。
4.第119号某未知元素,有人称之为“类钫”。根据周期表结构及元素性质的变化趋势,下列有关“类钫”的预测说法错误的是 ( )
A.“类钫”在化合物中呈+1价
B.类钫具有放射性
C.单质与水反应较为缓慢
D.类钫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强碱
对应训练

题型五 位、构、性关系
【例5】根据下表信息,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
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
元素代号 L M Q R T
原子半径/nm 0.160 0.143 0.112 0.104 0.066
主要化合价 +2 +3 +2 +6、-2 -2
A.氢化物的沸点为H2T<H2R
B.单质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为L<Q
C.M与T形成的化合物具有两性
D.L2+与R2-的核外电子数相等
C
【解析】T只有-2价,且原子半径小,所以T为O元素;R的最高正价为+6价,最低
价为-2价,所以R为S元素;L的原子半径最大,化合价为+2价,所以L为Mg;M的
原子半径介于Mg和S之间且化合价为+3价,所以M为Al;而Q的原子半径在Mg和O
之间,且化合价为+2价,所以Q为Be。选项A中由于H2O中存在氢键,所以沸点:
H2T>H2R;选项B中由于Mg的金属性比Al强,所以与HCl反应的速率:L>Q;选项
C中Al和Be的化合物具有两性;选项D中Mg2+只有两个电子层而S2-具有三个电子层。
对应训练
5.下列有关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表述正确的是 ( )
①原子序数为15的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3
②ⅦA族元素是同周期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③第二周期ⅣA族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和中子数一定为6
④原子序数为12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ⅡA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解析】 ①中最外层电子数为5,所以它的最高价为+5;③C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
由于C元素存在同位素原子,所以中子数不一定为6。(共24张PPT)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一)原子结构
原子
X
A
Z
Z+n
原子核
质子
中子
核外电子
原子的表示方式: ,其中X是_________,A表示_______,Z表示______。
原子:核电荷数=_______=____________=原子序数
质量数=_______+_______≈相对原子质量=____________
阳离子:(ZAm+)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电荷数,即核外电子数=_____(用字母表示,下同)。
阴离子:(ZBn-)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电荷数,即核外电子数=_____。
X
A
Z
元素符号
质量数
质子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
中子数
摩尔质量数值
Z-m
(二)同位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互称同位素。
(要点)两同:____________;两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氢元素的同位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
碳元素的同位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氧元素的同位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氯元素的同位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
质子数相同
同种元素中子数不同,不同原子
H
1
1
H
1
2
H
1
3
C
6
12
C
6
13
C
6
14
O
8
16
O
8
17
O
8
18
Cl
17
35
Cl
17
37
(三)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中,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___的区域内运动,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___的区域内运动。据此可以认为:电子在原子核外距核由___到___,能量是由___到___的方式进行排布。通常把能量最___、离核最___的电子层叫第一层,由里往外以此类推,共有__个电子层,分别用字母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___个,而最外层电子数不得超过___个(第一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不超过___个),次外层不得超过___个。
18








7
K、L、M、N、O、P、Q
2n
28
2
二、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原子序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期数=__________;主族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O、F除外)
最高正价+|负价|=___
现行元素周期表的编排与特点
周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核电荷数
电子层数
最外层电子数
最高正价
8
把具有相同电子层的原子按原子序数由小到大排序
把具有相同最外层电子数的原子按原子序数由小到大排序
周期
__个
短周期 第一、二、三周期(原子序数从1~18)
长周期 第四、五、六周期(原子序数从 19~86)
不完全周期 第七周期(原子序数从87~112)
7
族(___个纵
行,___个族)
主族(__个;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
副族(__个;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
第___族(__个,__________列)
___族(__个,___列)
18
16
7
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
7
ⅠB、ⅡB、ⅢB、ⅣB、ⅤB、ⅥB、ⅦB

1
8、9、10
0
1
(二)元素周期律
1.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_____________(除稀有气体元素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呈现_______变化。
2.元素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
3.元素周期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发生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最外层电子数
原子半径
金属性非金属性
元素的化合价
周期性
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
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三)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
性质 强弱判断依据
金属性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金属性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H2O、酸反应难易程度;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强弱非金属性
与H2化合难易;
生成气态氢化物稳定性;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强弱同周期
同周期与同主族的变化规律
同周期
(从左到右) 同主族
(从上到下)
结构 核电荷数
电子层数
最外层电子数
原子半径
性质 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
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
金属性
非金属性
金属单质与水或酸置换出H2
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
的碱性、酸性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依次增多
依次增多
不变
增加
增多
不变
递减
递增
减弱
增强
增强
减弱
减弱
增强
增强
减弱
减弱
增强
碱性减弱
酸性增强
碱性增强
酸性减弱
增强
减弱
以第三周期、第ⅠA、ⅦA族为例:
第三周期: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金属单质与水或酸置换出氢由易到难的顺序为____>____>____,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金属性:___>___>___。
非金属单质与氢气反应由易到难的顺序为___>___>___>___,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金属性:___>___>___>___。
第ⅠA族: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金属单质与水或酸置换出氢由易到难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
F Cl Br I At
从左到右依次减小
Na
Mg
Al
NaOH
Mg(OH)2
Al(OH)3
Na
Mg
Al
Cl
S
P
Si
HCl
H2S
PH3
SiH4
HClO4
H2SO4
H3PO4
H2SiO3
Cl
S
P
Si
从上到下依次增大
Cs Rb K Na Li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金属性:___>___>___>___>___。
第ⅦA族: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非金属单质与氢气反应由易到难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非金属性:___>___>___>___>___。
CsOH
RbOH
KOH
NaOH
LiOH
Cs Rb K Na Li
从上到下依次增大
F Cl Br I At
HF HCl HBr HI HAt
HClO4 HBrO4 HIO4
三、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力(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
化学键
离子键 共价键
定义 离子键:
共价键:
形成过程 得失电子 共用电子对
成键微粒
成键元素
实例
表示方法
(任举一例)
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学键
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阴阳离子
原子
典型金属和典型非金属元素
一般非金属元素
(个别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NaCl
CO2
分子间作用力: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分子间作用力仅存在于由_____构成的物质,它的作用力比化学键
___(“强”或“弱”),分子间作用力是影响物质的_______和_______的重要因素之一。
分子间存在着将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这种作用力是
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

熔沸点
溶解性
能用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表示常见微粒或物质
元素(原子)符号 Na Mg Al H O S F Cl
原子电子式
离子符号
离子电子式
Na+
Mg2+
Al3+
H+
O2-
S2-
F-
Cl-
Na+
Mg2+
Al3+
H+
用电子式来表示以离子键结合的物质:
AB型:NaCl__________,MgO__________(KCl CaO等)
A2B型:Na2O____________,K2S____________(Na2S K2O等)
AB2型:MgCl2_____________,CaCl2______________(MgBr2 CaBr2等)
拓展:Na2O2______________,NaOH___________,NH4Cl______________。
K+
K+
Mg2+
用电子式、结构式来表示以共价键相结合的物质
单质:H2______、_______,N2_______、______(F2 Cl2等)
化合物:HCl________、_______,H2O________、_________,
NH3________、________,CH4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CO2___________、________,H2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Cl4__________、________。
H—H
N N
H—Cl
H—O—H
O=C=O
H—C—H
H
H
H—N—H
H
H—O—O—H
Cl—C—Cl
Cl
Cl
用结构简式来表示下列物质
甲烷____,乙烷_______,正丁烷_____________,异丁烷______________,
乙烯_________,乙炔________,苯_____,乙醇_________,乙醛_______,
CH4
CH3CH3
CH3CH2CH2CH3
CH3CH(CH3)CH3
CH
CH
CH2=CH2
CH3CH2OH
CH3CHO
乙酸__________,乙酸乙酯______________,甲醇_______,甲酸_______,
甲酸甲酯__________。
CH3COOH
CH3COOCH2CH3
CH3OH
HCOOH
HCOOCH3
四、化学键与物质类别及晶体类型的关系
1.不同类型晶体的比较
自然界的固体物质有_____和_______之分。_____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型,其本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构成晶体的微粒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等。
晶体
非晶体
晶体
晶体内部构成晶体的微粒在空间呈有规则重复排列
分子 原子 离子
离子晶体 分子晶体 原子晶体 金属晶体
定义
构成微粒 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
微粒间的作用力 复杂的静电作用
实例 钠、铝、铁等
物质类别 金属
晶体物理性质特点
熔化时克服的作用力 金属键
熔沸点高低一般规律
离子化合物中阴阳离子按一定的方式有规则地排列形成离子晶体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所形成的晶体属于分子晶体
原子之间通过共价键形成的空间网状结构的晶体为原子晶体
原子
阴阳离子
分子
共价键
离子键
分子间作用力
SiO2
NaCl
CO2
非金属单质
非金属氧化物
盐、碱、金属
氧化物
非金属单质
非金属氧化物
熔沸点很高,硬
度很大,不溶于
大多数溶剂,不
导电金属光泽、
导电、导热、延
展性
熔沸点高,硬度
大,硬而脆,易
溶于极性溶剂,
熔化态导电,溶
液导电
熔沸点低、硬度
小,水溶液导电,
相似相溶原理
熔沸点很高,硬
度很大,不溶于
大多数溶剂,不
导电
共价键
离子键
分子间作用力
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分子晶体
2.“三同”的比较
同位素 同素异形体 同分异构体


研究对象
举例
质子数相同或在元素
周期表中的位置相同
同一种元素
分子式相同
中子数
分子中含有的原子
个数或结构
分子的结构
原子
单质
化合物
12C和14C和1H和2H等
O2和O3、红磷和白磷、石墨、金刚石和C60等
正丁烷和异丁烷、乙
醇和甲醚等
题型一 原子结构组成
【例1】已知An+离子有m个电子,它的质量数为A,则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 ( )
A.m+n B.A-m+n C.A-m-n D.A+m-n
C
【解析】N=A-Z, Z=m+n,N=A-m-n。
【例2】某微粒用 ,下列关于该微粒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所含质子数=A-n B.所含中子数=A-Z
C.所含电子数=Z+n D.质量数=Z+A
+
n
A
Z
Q
B
【解析】质子数为Z,中子数为A-Z,电子数为Z-n,质量数为A。
题型二 核外电子排布
【例3】根据中学化学教材所附元素周期表推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K层电子数为奇数的所有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K层电子数相等
B.L层电子数为奇数的所有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数相等
C.L层电子数为偶数的所有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数相等
D.M层电子数为奇数的所有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M层电子数相等
C
【解析】L层为偶数的元素如Ar、Mg、Al、C等,族数与L层电子数不一定相同。
【例4】两种微粒的核外电子数相同,核电荷数不同,则它们可能是 ( )
A.两种元素的不同原子 B.两种不同的离子
C.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 D.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和离子
B、D
【解析】不同原子电子数不同,A项错。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的电子数一定不
同,C项错。
题型三 位、构、性
【例5】下列各组元素中,按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是 ( )
A.C、N、Si B.Al、Mg、Na C.F、Cl、Br D.P、S、Cl
D
【解析】A中C与Si最外层电子数相同,B中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减小,C中最外层电
子数相同。
【例6】下列气态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 ( )
A.PH3 B.H2S C.SiH4 D.HCl
D
【解析】非金属性强,气态氢化物稳定。
【例7】下列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 ( )
A.Mg B.S C.Cl D.Si
C
【解析】非金属性强,最高价含氧酸酸性强。
【例8】已知某非金属元素R的气态氢化物的分子式为RHm,它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分子中有b个氧原子,则这种酸的分子式为 ( )
A.H2b-8+mROb B.H2b-8-mROb
C.H8-m-2bROb D.Hm+8+2bROb
A
【解析】非金属正、负化合价绝对值之和为8,则正价为8-m,A项正确。
【例9】从下列叙述中,可以肯定金属A比金属B的活泼性强的是 ( )
A.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
B.A从酸中置换H+生成H2的速率比B从酸中置换H+生成H2的速率大
C.1 mo A从酸中置换出H+生成的H2比1 mol B从酸中置换出H+生成的H2多
D.常温时,A能从水中置换出氢气,而B不能
B、D
【解析】比较金属性强弱的方法有:(1)从水或酸中置换氢的能力大小。(2)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强弱,不在于得失电子的多少,而是得失电子的难
易。
【例10】同周期的三种非金属元素X、Y、Z,它们的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是X<Y<Z,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元素的非金属性:X<Y<Z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X、Y、Z顺序增强
C.X、Y、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
D.X、Y、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
C
【解析】X、Y、Z在周期表中位置为Z、Y、X。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
增强,气态氢化物稳定性X>Y>Z,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X>Y>Z,最外
层电子数X>Y>Z。
【例11】短周期元素x和y可以相互形成化合物x2y,那么x和y所在族的族数之差可能是 ( )
A.1 B.3 C.4 D.5
A、D
【解析】由化学式分析化合价,x2 y,在ⅠA族和ⅥA族,此外考虑特殊物质N2O。
+1
-2
【例12】科学家预测原子序数为114的元素原子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它的位置在第7周期ⅣA族,称为类铅。关于它的性质,预测错误的是 ( )
A.它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
B.它的金属性比铅强
C.它有7个电子层
D.它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是强酸
D
【解析】可以推测114号元素在第7周期ⅣA族,在铅下面,金属性比铅强,其最
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是碱。
【例13】元素A的阳离子与元素B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以下关于A、B元素性质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 )
①原子半径:A<B ②原子序数:A>B
③原子最外层电子数:B>A ④元素所在的周期数:A>B
⑤A的最高正价与B的最低负价的绝对值相等
A.②③④ B.①② C.④⑤ D.②⑤
A
【解析】A、B在周期表中位置为, 则原子半径A>B,原子序
数A>B,最外层电子数B>A,周期数A>B,A最高正价和B最低负价绝对值无法
比较大小。
题型四 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
【例14】X和Y两元素的单质能化合生成XY型离子化合物,则X、Y可能位于
( )
A.ⅠA族和ⅥA族 B.ⅡA族和ⅥA族
C.ⅡA和ⅦA族 D.ⅠA族和ⅦA族
B、D
【解析】由离子化合物XY知,X显+1或+2价,Y显-1或-2价,B、D项正确。
【例15】下列物质中,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 ( )
A.Ba(OH)2 B.CaCl2 C.H2O D.H2
A
【解析】CaCl2中只有离子键,H2O、H2中只有共价键。
【例16】下列分子结构中,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不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的是 ( )
A.CO2 B.PCl5 C.CCl4 D.NO2
D
【解析】若每一个O满足8电子结构,与N共用两对电子,则N周围超过8电子。
【例17】下列物质的变化过程中,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的是 ( )
A.碘和干冰的升华 B.生石灰的熔化
C.氯化钠和铁的熔化 D.酒精和醋酸的蒸发
A、D
【解析】生石灰熔化克服离子键,NaCl熔化克服离子键,铁熔化克服金属键。
题型五 “四同”的考查
【例18】下列各组物质,既不是同位素,也不是同素异形体,也不是同分异构体的是 ( )
A.白磷和红磷 B.12C和14C
C.正丁烷和异丁烷 D.乙醇和乙醛(CH3CHO)
D
【解析】乙醇与甲醚是同分异构体,而乙醚为CH3CH2OCH2CH3。
题型六 晶体基础知识
【例19】下列物质按熔点由高到低排列的顺序正确的是 ( )
A.NaCl、SiO2、CO2、Na B.Na、NaCl、CO2、SiO2
C.Na、CO2、NaCl、SiO2 D.SiO2、NaCl、Na、CO2
D
【例20】在金刚石晶体的网状结构中,含有共价键形成的碳原子环,其中最小的碳环上的碳原子数和碳、碳键的夹角分别是 ( )
A.6个,120° B.6个,109°28′ C.5个,109°28′ D.5个,120°
B
【解析】由金刚石的晶体结构示意图可知,最小碳环有6个原子,一个C与周围4
个C构成正四面体,键角为109°28′。
题型七 综合推断
【例21】A、B、C、D是元素周期表中的短周期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A元素原子核内仅有1个质子;C元素原子的M电子层上的电子只有1个;B元素原子L电子层上的电子总数是K电子层电子总数的3倍;D元素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是次外电子层上电子数的1/4。则A、B、C、D分别为___、___、___、___。
A和B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B原子和A原子之间形成
的化学键为________。B 和C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____________,属于_____化合物,_____晶体。
H O Na Mg

共价键
Na2O或Na2O2
离子
离子
【例22】A、B、C、D都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D>C>A>B。已知:A、B位于同一周期;A、C位于同一主族;C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等于A、B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之和;C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是D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的4倍。试回答:
(1)这四种元素分别是:
A____,B____,C____,D____。
(2)写出A、B、D组成的化合物与B、C组成的化合物相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C形成化合物属_____晶体。
(4)A、B形成化合物的结构式为________。
(5)B、D形成的化合物与A、B形成的化合物反应放出B单质,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O Si Na
Na2CO3+SiO2 Na2SiO3+CO2↑
电解
原子
O=C=O
2CO2+2Na2O2=2Na2CO3+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