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期末专题
课外阅读专项训练
第一单元:春天来到了
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春之曲
春姑娘穿着一身绿色的衣裙,踏一辆绿色的车,摇一路绿色的铃来了……
春姑娘抱起绿琵琶,弹出一支和谐的绿之曲。百鸟听了争着亮开圆润的歌喉,她又挥起绿色的令旗,指向小溪,小溪的冰衣立刻咔咔崩裂。没等冰衣完全融化,小溪就高兴地唱起绿色的歌,跳下山涧,越过山涧,越过山岗;汇入河流,奔向大海。春姑娘又指向树林,杨树急忙拨掉头上的残雪,顽皮地吐出了嫩绿的小舌头;柳树则吐出鹅黄色的嫩芽,就像一只只刚刚啄破蛋壳儿的毛茸茸的小雏鸡。
小草探出了翠绿的小脑袋,喜爱雪花的凋谢。你看它们有的刚刚破土,一撮撮,一簇簇,深吸着散发泥土芳香的新鲜空气。虽然身小力薄,但生命力才是那样顽强,这不禁使我想起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你看,在绿色的草坪上,孩子们追逐着,欢笑着;青年人捧着书读着,绿色的风为他们轻轻地翻着书页。
春姑娘摇一路绿色的铃,蹬一辆绿色的梦来了。春姑娘的琵琶弹绿了草地,绿了杨柳,绿了万物,绿了希望……
1.请根据选文,把词语补充完整。
( )的衣裙 ( )的喉咙 ( )的小雏鸡
( )的空气 ( )的令箭 ( )的嫩芽
2.下面哪一句话没有修辞方法,请你选出来。( )
A.百鸟听了争着亮开圆润的歌喉,她又挥起绿色的令旗。
B.小草探出了翠绿的小脑袋,喜爱雪花的凋谢。
C.你看,在绿色的草坪上,孩子们追逐着,欢笑着。
D.柳树则吐出鹅黄色的嫩芽,就像一只只刚刚啄破蛋壳儿的毛茸茸的小雏鸡。
3.作者抓住 、 、 、 等事物来描绘春天的。
4.请用“——”划出第二自然段的中心句。
5.你是如何理解题目“春之曲”的?文中哪些语句与题目相呼应?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春雨
①春雨,古今中外有多少人赞美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杜甫描述你偷偷来到人间的佳句。春雨,你可知道农民是怎样地盼望你呀!
②春雷一声,你可来临了,无声无息地下着,雨丝如烟似粉。竹林里新拔节的翠竹,田野里的绿苗,池塘边的垂柳,刚刚绽开的粉色桃花,在水雾碎雨中,绿莹莹,细润润。
③暖融融的雨丝好像一串串的珍珠,又好像春姑娘的鞭子,抽打着冬的阴影,驱赶着料峭的寒意。你是那样的纤细,却又是如此不可抗拒。你粉碎了坚冰的顽抗,瓦解了积雪的防御;你把冰冷的硬壳化作了袅袅飘飞的水雾,化作了潺潺流淌的小溪,化作了滔滔滚动的潮水。
④柔情的春雨,你多么像一位天使,从山那边跑来。你拖着乳白的宽大的裙子,罩着整个村庄,干涸的大地等待着你的拥抱,你满头插着洁白的花,在云雾中吻着土地。你看:所有的种子都翻个身,打着滚儿,揉揉惺忪的眼睛,伸个懒腰,打个哈欠,一切都复苏了。
⑤一场温暖的春雨,亮晶的雨丝,绵绵的雨丝,好像春姑娘拨动的琴弦,春风是轻柔的手指,弹出了一首首动人的歌曲。你又好像春姑娘手中绣花的针线,一针针,一线线,绣出了一片清新和翠绿,也有点点耀眼的金黄;你绣啊!绣啊!绣出了嫩生生、水灵灵的新葩新蕾!还有翩翩起舞的蜜蜂……
⑥春雨,我希望你永驻人间!
1.我会仿写词语。
无声无息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翩翩起舞
2.我会连一连。
袅袅飘飞的 潺潺流淌的 滔滔滚动的
小溪 潮水 水雾
3.请用简单的语言概括③④⑤的段意。
(1)
(2)
(3)
4.下面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选一选。
(1)你把冰冷的硬壳化作了袅袅飘飞的水雾,化作了潺潺流淌的小溪,化作了滔滔滚动的潮水。( )
(2)暖融融的雨丝好像一串串的珍珠。( )
(3)你拖着乳白的宽大的裙子,罩着整个村庄,干涸的大地等待着你的拥抱,你满头插着洁白的花,在云雾中吻着土地。( )
A.比喻 B.排比 C.拟人
5.请你用几句话来赞美一下春雨。
第二单元:得到启迪
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蝙蝠和雷达
清朗的夜空出现两个亮点,越来越近,才看清楚是一红一绿的两盏灯。接着传来了隆隆声,这是一架飞机在夜航。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蝙蝠是在夜里飞行,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的避开。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试验。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他们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
科学家又做了两次试验: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大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办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显示在荧光屏上。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上,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仿照——( ) 重复——( ) 阻碍——( )
2.把下面句子改为陈述句。
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3.把实验过程填一填。
试验顺序 试验方式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第一次(把蝙蝠的眼睛蒙上 ) ( 铃铛一个都没响) ( 蝙蝠夜间飞行与眼睛无关 )
第二次( ) ( ) ( )
第三次( ) ( ) ( )
4.蝙蝠在夜里是怎样飞行的?请在文中用“——”画出来。
5.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发明了雷达,你还知道哪些人们从自然界得到的启示吗?和大家分享一下。
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飞翔的蜘蛛
有一天黄昏,我发现:一只黑蜘蛛在后院的两檐之间结了一张很大的网。
????难道蜘蛛会飞?要不,从这个檐头到那个檐头,中间一丈余宽,第一根线是怎么拉过去的?
????带着这个疑问,我把院子里所有的蛛网全都搅毁了。
????后来,细细地观察,我才发现它走了许多弯路──从一个檐头起,打结,顺墙而下,一步一步地向前爬行,小心翼翼,翘起尾部,不让丝沾在地面的沙石或别的物体上,走过空地,再爬上对面的檐头,高度差不多了,或说是它满意了,再把丝收紧。
????收第一根丝要半个小时,直到成一条直线。以后的进程一般比第一根丝的速度要快多了。( )它很复杂,( )蜘蛛对此十分熟练,操作起来,仿佛是一种愉快开心的表演的似的。
????蜘蛛不会飞翔,但它能够把网凌空结在半空中,它是勤奋、敏感、沉默而坚韧的昆虫,它的网制得( )精巧( )规矩,八卦形地张开,仿佛得到神助。
????这样的成绩,使人不由想起那些沉默寡言的人和一些深藏不露的智者。
????于是,我记住了:蜘蛛不会飞翔,但它照样能把网结在空中。奇迹是执著者造成的。
1.在选文( )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仿写词语。
小心翼翼
3.第四自然段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话题转换?? ?B.解释说明? C.语意延伸? D.表示转折
4.原文中 、 、 、 等词语概括出了蜘蛛的精神。
5.短文中两次写“蜘蛛不会飞翔”,为什么题目却是“飞翔的蜘蛛”呢?
第三单元:古典故事。
五、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草船借箭
周瑜非常嫉恨诸葛亮,总想找个理由杀掉诸葛亮。
一天,周瑜让诸葛亮造10万枝箭,并说10天内就要。诸葛亮痛快地答应了,说:“我3天之内就送10万枝箭过来。”周瑜很吃惊。
诸葛亮向鲁肃借了20只快船,600名士兵,把每条船用布蒙上,两边堆满一捆捆的干草。周瑜得知这一情况后,心里非常怀疑,不知诸葛亮又在玩什么花样。
到第三天,天还没亮,诸葛亮便派人将鲁肃请来,说:“请您和我一同去取箭。”然后,把20条快船用长绳连起来,一直往江北驶去。当时,长江上雾云很大,对面看不见人。鲁肃心里不明白,问诸葛亮怎么回事。诸葛亮只是笑,并不回答。
不久,船靠近曹操的水寨。诸葛亮命令将船头朝东船尾向西,一字摆开。又叫士兵一起敲鼓呐喊。曹操听了报告,说:“雾天作战,恐怕有埋伏。先让水陆军的弓箭手向他们射箭,雾散后再进军。”于是,箭像雨点一样射向那20条船。
箭头准确地落在草捆上,排得密密麻麻。过了一会儿,诸葛亮命令船头掉过来,再由西向东排开,于是,另一面又被射满了箭。等到太阳要升起来时,雾也快散了。诸葛亮命令军士开船,并一起大喊:“谢谢丞相的箭!”
船到了南岸,周瑜已经派了500名军士在江边等着搬箭,卸完后共有十二三万枝箭。鲁肃见了周瑜,把诸葛亮借箭的事说了一遍。周瑜叹气说:“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我实在不如他啊!”
1.改写句子。
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我实在不如他啊!
改为陈述句:
改为反问句:
2.体会句子,说一说哪一句好?为什么?
(1)A.诸葛亮答应了。
B.诸葛亮痛快地答应了。
(2)A.箭头落在草捆上,排得密密麻麻。
B.箭头准确地落在草捆上,排得密密麻麻。
3.诸葛亮选在大雾天去取箭,是因为 。
4.诸葛亮“叫士兵一起敲鼓呐喊。”这是为什么?
5.请用一句话概括一下人物的性格特点。
诸葛亮:
曹操:
第四单元:让爱传递
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给我一个承诺
故事发生在美国的得克萨斯州。
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一位名叫克雷斯的年轻人因为汽车“抛锚”被困在郊外。正当他万分焦急的时候,有一位骑马的男子正巧路过这里。见此情景,这位男子二话没说,使用马帮助克雷斯把汽车拉到了小镇上。
事后,当感激不尽的克雷斯拿出一沓美钞对他表示酬谢时,这位男子说:“这不需要回报,但我要你给我一个承诺,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也要尽力帮助他。”
于是,在后来的日子里,克雷斯主动帮助了许许多多的人,并且每次都没有忘记转述那句同样的话给所有被他帮助过的人。
几年后的一天,克雷斯被突然暴发的洪水困在了一个孤岛上,一位勇敢的少年冒着被洪水吞没的危险救了他。当他感谢少年的时候,少年竟然也说出了那句克雷斯曾说过无数次的话。“我不需要回报,但我要你给我一个承诺……”克雷斯的胸中顿时涌起了一股暖流。
爱心是不需要回报的,但爱心是可以传递的。如果说,每一件善事都是一颗珍珠的话,那么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是一条金线。用爱心把它们串起来,这就是一条最最珍贵的无价的项链。
填一填。(3分)
(1)“一沓美钞”的“沓”字,应查( )部,再查( )画,用“√”选出生字在词语中的解释:①量词( )??②多( )
(2)“项链” 的“项”字,应查( )部,再查( )画,用“√”选出生字在词语中的解释:
①颈的后部,泛指脖子。( )②量词,分类的条目。( )
2.写出合适的量词。
一( )金线 一( )项链 一( )勇士 一( )暖流
3.在骑马的男子帮助克雷斯后,克雷斯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承诺的?用“——”在文中划出。
4.读选文,回答问题。
(1)“那句克雷斯永远不会忘记的话”是指: ;
(2)在文中,“给我一个承诺”中这个“承诺”是指 ;
(3)文章结尾写道:“用爱心把它们串起来”中的“它们”指的是 。
5.为什么“克雷斯的胸中顿时涌起了一股暖流”?
七、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罐果酱
(埃德加·布莱索)
? 记得有一年,我丢了工作。在那之前,父亲所在的工厂倒闭。我们全家就只靠妈妈为别人做衣服的收入生活。
有一次妈妈病了几周,没法干活。因为没钱付电费,家里被电力公司停了电,然后煤气公司停了煤气。最后要不是因为健康部门为了公共卫生的原因制止了自来水公司,我家就会连水也没有了。
一天,妹妹放学回家,兴冲冲地说:“我们明天要带些东西到学校去,捐给穷人,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妈妈正要冲口而出:“我不知道还有比我们更穷的人!”当时外婆正和我们住在一起,她赶紧拉住妈妈的手臂,皱皱眉,示意她不要这么说。
“伊瓦,”外婆说,‘“(????)你让孩子从小就把自己当成一个‘穷人’,她一辈子(????)会是个‘穷人’。她会永远等待别人的帮助,这样的人怎么会振作起来,怎么能当上‘富人’呢?咱们不是还有一罐自家做的果酱吗?让她拿去。一个人(????)还有力量帮助别人,他(????)是富有的。”外婆不知从哪里找来一张软纸和一段粉红色的丝带,把我家最后一罐果酱精心包好。第二天,妹妹欢快而自豪地带着礼物去帮助“穷人”了。
直到今天,拥有3家酒店的妹妹仍然记得那罐果酱。无论是在公司里,还是在社区里,一看到有人需要帮助,妹妹总认为自己应该是“送果酱”的人。
1.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入文中两处(? ?)里。
因为……所以……????????只要……就……????????虽然……但是……
如果……都……??????????不仅……而且……??????即使……也……
2.请用“——”画出“我”家境贫困的句子。
3. 外婆让妹妹把仅有的一罐果酱送给穷人的理由是( )
①她不喜欢吃果酱。
②让我们懂得:一个人只要还有力量帮助别人,他就是富有的。
4.外婆对妹妹的影响是什么?一个人只要还有力量帮助别人,他就是富有的。
5.谈谈你读了这篇文章的启示。
第五单元:动物,人类的朋友。
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金翅雀
金翅雀叼着小虫子飞来了,它回到自己的窝里,我里静悄悄的。就在它出去打食这个功夫,小鸟不知让哪个恶棍掏走了。
金翅雀哭叫着寻找失踪的孩子,森林里充满了它的悲哀的啼叫声和呼唤声,可是什么回音也没有。
金翅雀爸爸伤透了心,第二天清晨,苍头燕雀碰见它说,昨天在一个农夫家里看见过它的孩子们。
金翅雀喜出望外,它急忙向村子飞去,很快飞到了苍头燕雀说的那家农舍。
它敛翅歇在房顶马头形的檐角上,举目张望,不见小鸟的动静;它掠翅飞向打谷场,场地上空空荡荡。可怜的父亲一仰头看见悬挂在屋檐下窗口的鸟笼,里面蜷伏着成了俘虏的幼儿。金翅雀猛冲过去。
小鸟也认出了父亲,它们隔着笼子,一齐叽叽喳喳诉起苦来,小鸟央求父亲快些把它们解救出去。金翅雀爸爸用它的脚爪,用它的尖嘴,狠命地扯啄着鸟笼上的铁丝,它泣血挣扎,想把铁丝拉开,却是枉然。
极度哀伤的金翅雀挨过了一个夜晚。第二天,它飞回到自己孩子在里面受苦的鸟笼边。它用温柔的目光久久地注视着孩子们,然后在每只小鸟张开的嘴巴里都轻轻啄了一下。金翅雀把一种毒草送进幼鸟的嘴里,笼里的小鸟死去了……
“不自由,宁愿死!”高傲的金翅雀伤心地说完这句话,飞回森林去了。
1.根据上下文的内容,解释词语。(2分)
喜出望外:
举目张望:
2.选文划线句子中的“挨过”一词,能换成“度过”吗?说一说自己的理由。(3分)
3.说说对下面句子的理解。(4分)
(1)它用温柔的目光久久地注视着孩子们。
(2)不自由,宁愿死。
4.你想对捉走小鸟的人说些什么呢?(2分)
第六单元:保护环境。
九、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个村庄的故事
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
村子里住着几十户人家。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家家有了锋利的斧头。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 五天五夜,到了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那个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1.根据原文,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
( )的斧子 ( )的天空 ( )的空气
( )的森林 ( )的洪水 ( )的土地
2.请用“——”画出村庄原先的样子。
3.选文是按照 顺序叙述的。
4.我们一起来回答。
(1)“裸露的土地”指的是___________ ____。
(2)“大雨没喘气儿”是说大雨___________ _____。
(3)“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指_____________ ___。
5.“小村庄的毁灭”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第七单元:高贵的品质。
十、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两棵树
农夫在地里同时种了两棵一样大小的果树苗。第一棵树拼命地从地下吸收养料,储备起来,滋润每一个枝干,积蓄力量,默默地盘算着怎样完善自身,向上生长。另一棵树也拼命地从地下吸收养料,凝聚起来,开始盘算着开花结果。
??? 第二年春天一到,第一棵树便吐出了嫩芽,憋着劲向上长。而另一棵树刚吐出嫩芽,便迫不及待地挤出花蕾。
??? 第一棵树目标明确,忍耐力强,很快就长得身材茁壮。另一棵树每年都要开花结果,刚开始,着实让农夫吃了一惊,非常欣赏它。但由于这棵树还未成熟,便承担开花结果的责任,累得弯了腰,结的果实也酸涩难吃,还时常招来一群孩子石头的袭击。更有甚者,孩子会攀上它那羸弱的身体,在掠夺果子的同时,损伤着它的自尊心和肢体。
?? 时光飞转,终于有一天,那棵久不开花的壮树轻松地吐出花蕾,由于养分充足、枝干强壮,结出的果实又大又甜。而此时那棵急于开花结果的树却成了枯木。农夫诧异地叹了口气,将那棵瘦小的枯木砍下,烧火用了。
?? ——有时,不急于表现自己的人恰恰正是最富有竞争力、生命力最强、最有前途的人
1.读一读,用“.”标出你认为下面句子中应该重音强调的词语。(2分)
(1)时光飞转,终于有一天,那棵久不开花的壮树轻松地吐出花蕾,由于养分充足、枝干强壮,结出的果实又大又甜。
(2)有时,不急于表现自己的人恰恰正是最富有竞争力、生命力最强、最有前途的人。
2.这两棵树的目标分别是什么?它们又是怎么做的?(4分)
3. 本文采用了_______手法,通过两棵树的__________,告诉我们
。(3分)
4.想一想,如果是你,你愿意做像哪棵树一样的人?为什么?(2分)
参考答案
一、1.点拨:认真阅读选文,找出相应的词语。
答案:绿色 圆润 毛茸茸 新鲜 绿色 鹅黄色
2.答案:C
解析:A、B两句,从“争着”“挥动”“ 探出了翠绿的小脑袋”等词语可以看出,这是拟人句;C句描绘出孩子们在草地上玩耍的情景。 D句,把“柳树的嫩芽”比作“刚刚啄破蛋壳儿的毛茸茸的小雏鸡”,这是比喻句。
3.点拨:认真阅读选文二、三段,找出所描绘的事物。
答案:百鸟 小溪 树林 小草
4. 点拨:首先要明白什么是中心句,“中心句”就是“中心思想”,能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然后中找出相关概括主要内容的句子
答案:姑娘抱起绿琵琶,弹出一支和谐的绿之曲。
5.点拨:首先我们从选文题目的表面意思来理解,然后理解课文,弄懂题目的深层含义。春天的歌曲由小鸟唱;春天的歌曲由小溪唱。春天的歌曲真美啊,春天的歌曲真乐啊,春天的歌曲真欢快呀。 认真阅读课文,找出与“春之曲”相关联的词句。
答案:春天的歌曲 例如:弹出一支和谐的绿之曲 百鸟听了争着亮开圆润的歌喉 小溪就高兴地唱起绿色的歌 春姑娘的琵琶弹绿了草地,绿了杨柳,绿了万物,绿了希望……
二、1.点拨:第一组是ABAC格式的词语,而且都要有“无”字;第二组是AABC格式的词语。
答案:例如:无踪无影 无穷无尽 无法无天 津津有味 跃跃欲试 高高在上
2.点拨:认真阅读课文,在第③段找出相关的词语。
答案:袅袅飘飞的水雾 潺潺流淌的小溪 滔滔滚动的潮水
3.点拨:认真阅读③④⑤自然段,找出本段描写春雨的关键词语,概括出段意。
答案: (1)③春雨暖融融。(2)④ 春雨的柔情。(3)⑤ 春雨带来了生机和希望
4.答案:(1)B (2)A (3)C
解析:第(1)句,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就叫做排比。这一句符合这一特征,所以选B。 (2)把“暖暖的细雨”比作“一串串珍珠”,所以是比喻句,选A。 (3)拟人句就是把事物人格化,把本来不具备人的一些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语言、有动作,而这句中的“裙子”“拥抱”“满头”“吻着”这些词语符合这个特征,所以选C。
5. 点拨:用自己的话语来赞美春雨,其中要突出春雨的特点。
答案:春雨浇灌着大地,于是,柳树绿了,桃花开了,小鸟欢唱了……春雨为我们唤醒了大自然。
三、1.点拨:在课文中找出词语所在的位置,体会词语的意思,再写出意思相近的词语。
答案:模仿 反复 障碍
2.点拨:本题是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记住:句子的意思不能改变。
答案:即使它的眼睛再敏锐,也不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
3. 点拨:仔细阅读原文,在文章3——5段中找出实验过程及结果。
答案:第二次 ( 把蝙蝠的耳朵塞上 ) ( 铃铛响个不停 ) ( 蝙蝠夜间飞行与耳朵有关 )第三次 ( 把蝙蝠的嘴巴封住) ( 铃铛响个不停 ) ( 蝙蝠夜间飞行与嘴巴有关)
4. 点拨:仔细阅读文章,在第6段找出答案。
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5.点拨:可以根据自己的启示写出结果;可以搜集一些人们从大自然得到的启示;也可以说一说自己由某种启示,作出的发明。
答案:例如:人类靠鸟儿发明了飞机;鲁班靠稻草发明了尖锐的锯。
四、1.点拨:我们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品味句子前后的关系,第一句话前后两个分句是转折关系;第二句话前后是递进关系。
答案:尽管……但是…… 不但……而且……
2.点拨:模仿词语,首先要知道词语的类型,这是“ABCC”形式的词语。
答案:例如:喜气洋洋 想入非非 风尘仆仆
3.点拨:我们首先要认真阅读带有破折号的句子,体会句子前后的关系,然后再选出破折号的意思。
答案:B
4.点拨:仔细阅读第六自然段,找到描写蜘蛛精神的词语。
答案:勤奋、敏感、沉默、坚韧
5.点拨:阅读选文,在文中找到蜘蛛是怎样“飞”的,原来蜘蛛不会飞,只是因为它能够在空中结网,所以才这样形容的。
答案:蜘蛛虽然不会飞翔,但它能把网结在空中。
五、1. 点拨:原句是一个感叹句,把它改为“陈述句”要去掉感彩,句尾是句号;改为“反问句”,但意思不能改变,句尾要是“?”。
答案: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我不如他。 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我怎么能如他呢?
2.点拨:每句话中的B句加点的词语,使句子更加生动,表达更加准确,再根据具体的语境分析加点词语要表达的意思。
答案:(1)B好,因为“痛快”两字能够看出诸葛亮答应的很爽快,说明他胸有成竹。 (2)B好,因为“准确”两字更能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和预想的完全吻合。
3.点拨:认真阅读文章,从“长江上雾云很大,对面看不见人。”“雾天作战,恐怕有埋伏。先让水陆军的弓箭手向他们射箭,雾散后再进军。”等句子体会诸葛亮的用意。
答案:让曹操看不清江面上的虚实。
4.点拨:仔细阅读第五自然段,体会诸葛亮的用意。
答案:虚张声势,制造进攻的假象,吸引曹操军队的注意力,引曹操出来射箭,又是让曹军明确射箭的目标和方向。
5.点拨:仔细阅读原文,从人物的性格特点,做事的方式等多方面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从诸葛亮痛快答应周瑜的要求,到借箭成功,可以看出他的性格特点;从曹操的语言,排兵布阵的方式,可以看出曹操的性格特点。
答案:诸葛亮是一个神机妙算的人。 曹操是一个生性多疑的人。
六、1.点拨:首先按照部首查字法填写,先写出要查的部首,再数一数剩下的几画,最后根据生字在词语中的意思选出答案。
答案:(1)日 四 ① (2)工 六 ①
2. 点拨:可以根据自己词语的积累情况填写合适的量词;也可以从文中找出相应的量词。
答案:条 条 位 股
3. 点拨:阅读选文第四自然段,找出克雷斯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承诺的。
答案:克雷斯主动帮助了许许多多的人,并且每次都没有忘记转述那句同样的话给所有被他帮助过的人。 4.点拨:认真阅读选文第三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
答案:(1)我不要求别人的回报,但我要求你给我一个承诺,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也要尽力帮助他。(2)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也要尽力帮助他。(3)每一件善事。
5.点拨:因为克鲁斯听到的这句话,正是骑马的男士对自己说的话,也是自己对帮助过的人说的话,现在克鲁斯又听到了这句话,证明爱心得到了传递。
答案:因为自己的爱心得到了传递。
七、点拨:我们首先仔细阅读原文,体会所填句子前后的关系,第一处前后是假设关系;第二处前后是条件关系,根据句子前后的关系,去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
答案:1.如果……就…… 只要……就……
2. 点拨:认真阅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找到描述“我”家境贫困的句子。
答案:我丢了工作。在那之前,父亲所在的工厂倒闭。我们全家就只靠妈妈为别人做衣服的收入生活。有一次妈妈病了几周,没法干活。因为没钱付电费,家里被电力公司停了电,然后煤气公司停了煤气。最后要不是因为健康部门为了公共卫生的原因制止了自来水公司,我家就会连水也没有了。
3. 点拨:认真阅读选文第四自然段,我们就可以知道,外婆让妹妹把家里唯一的一罐果酱送给穷人,就是为了让妹妹知道,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别人。
答案:②
4.点拨: 阅读课文最后以自然段,找到妹妹现在的做法,就是受到外婆的影响。
答案:直到今天,拥有3家酒店的妹妹仍然记得那罐果酱。无论是在公司里,还是在社区里,一看到有人需要帮助,妹妹总认为自己应该是“送果酱”的人。
5.点拨:读了这篇选文让我们深受感动,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自己受到的启迪。
答案:我读了这篇文章让我知道了一个人只要还有力量帮助别人,他就是富有的。不管是穷,还是福,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别人。
八、1. 点拨: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写出成语的意思以及寓意。
答案: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 向四周或远处看。
2.点拨:词语互换,首先要理解两个词语的意思,然后根据语境的需要,选出最合适的词语即可。
答案:不能,“挨过”说明这一夜过得很漫长,金翅雀爸爸一直在想着自己的孩子,时间过得很慢,而“度过”没有这个意思。
3.点拨:在文中找出这两句话读一读,抓住鸟爸爸的思想感情,联系上下文认真思考。
答案:(1)金翅雀爸爸很爱自己的孩子,舍不得毒死自己的孩子,但是没有办法 (2)没有自由,宁愿去死
4.点拨:仔细品读文章,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突出“保护鸟类”或“动物也是我们的好朋友”等主题来表达自己的感想,语句通顺。
答案:提示:真是太残忍了!让好好的一家人生离死别。请你以后不要捉鸟了,它们也有家,也是我们的好朋友啊!
九、1.点拨:仔细阅读课文,找出下面词语的形容词。
答案:锋利 湛蓝深远 清新甜润 郁郁葱葱 咆哮 裸露
2. 点拨:阅读选文第一自然段,找出描写村庄原貌的语句。
答案: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
3.点拨:我们阅读本文,可以知道本文是按照事件进程的先后来安排写作顺序。
答案:事情的发展
4.点拨:认真阅读含有下面词语的句子,体会句子的意思。(1)因为小村庄的人们过度的砍伐树木,水土流失,生态遭到破坏,地表上的植被消亡,土地就裸露出来。 (2)指大于连续不断的下。(3)小村庄的人们不注意保护树木,任意地乱砍乱伐,村庄的土地没有了树木的保护,被洪水冲得一无所有了。
答案:(1)指的是森林被乱砍滥伐后所留下的荒地。 (2)大雨一直下个不停,连喘气的时间都没有。 (3)指用斧头砍来的树木制成的犁、家具、工具、房子以及烧柴等生活中的一切。
5.点拨: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美丽的小村庄,由于村里的人们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周围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最后受到了大自然严厉的惩罚——整个小村庄都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那个美丽而宁静的小村庄从此消失的无影无踪。它告诉了人们要爱护树木,保护大自然的生态环境的道理.
答案:告诉我们要懂得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十、1.点拨:首先仔细读句子,体会句子的意思,然后标出重音强调的词语。
答案:(1)终于 久 轻松的 又大又甜 (2) 恰恰正是最?? 最?? 最
2.点拨:仔细阅读选文1——3段,找出关于两棵树目标和做法的语句。
答案:目标: 第一棵树是完善自身,向上生长。另一棵树盘算着开花结果。做法:第一棵树目标明确,忍耐力强,很快就长得身材茁壮。另一棵树每年都要开花结果。
3.点拨:本文是把两棵树人格化,把本来不具备人的一些动作和感情的树变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动作。所以本文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两棵树进行对比,表现出树木的本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答案:拟人?? 对比??? 不急于表现自己的人恰恰正是最富有竞争力、生命力最强、最有前途的人。
4.点拨:认真阅读本文,从两棵树不同的目标和做法来区别,自己愿意做哪种,是愿意做目标明确的人,还是愿意做急于求成的人。
答案:例如:我愿意做那棵目标明确的树,不急于表现自己,按照自己的计划,不断展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