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上历史期末专题复习】01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解析版+原卷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八上历史期末专题复习】01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解析版+原卷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1-16 10:50:4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原卷版)


考点一 鸦片战争(侵略)
走私鸦片的危害:白银外流, 造成财政危机;导致政治腐败和军队战斗力削弱。鸦片的大量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
林则徐虎门硝烟的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原因:
根本原因: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直接原因: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
4、鸦片战争中,中国失败的原因:清朝封建专制制度腐败(根本原因)统治者昏庸愚昧,对内敌视人民,对外妥协投降;经济落后,武器装备远落后于英军。启示:落后就要挨打
《南京条约》:1842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P6通商,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
鸦片战争的影响:P7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考点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侵略)(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英法两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主谋:英法联军;帮凶:美国、俄国)
沙俄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我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火烧圆明园
考点三 太平天国运动(反抗)
领导人:洪秀全
转折:1856年,天京事变(由盛转衰,天父杀天兄)
失败:1864年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结束。
《天朝田亩制度》:“有田同耕,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
结果: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实际上也没有实行。
《资政新篇》作者洪仁玕,他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但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未能付诸实践。
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7、失败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第一单元测试卷

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这才是晚清》中记述:“历史不因大清帝国的孤傲和拒绝改变进程,鸦片战争使中国遭遇千年未遇的大变局。”“大变局”指的是(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中国完全沦为大英帝国殖民地
2.以下想象画均取材于中国近代某历史人物的事迹。据此判断这三幅画中的主人公是( )

A.道光帝 B.林则徐 C.左宗棠 D.邓世昌
3.“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不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屋,不见烟火冲天。”这段俗语反映了中国近代一段惨痛的历史。它告诫我们应( )
A.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B.家庭和睦,相亲相爱
C.珍惜土地,保护环境 D.反对战争,热爱和平
4.—名留学生北京旅游,面对圆明园遗址,沉思良久,为自己的先辈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行,为他们对人类文明的破坏行为深感愧疚。这名留学生可能是( )
A.德国或奥地利人 B.俄国或美国人
C.英国或法国人 D.日本或意大利人
5.清朝有制:凡丢失国之寸土者,皆不得立碑。爱新觉罗氏的家规,使道光以后诸帝死后无碑。因此人们对道光帝(1821—1850在位)立功德碑也有异议,人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
A.因为在他手上丢失了钓鱼岛 B. 因为在他手上丢失了香港岛
C.因为在他手上丢失了台湾岛 D.因为在他手上丢失了辽东半岛
6.与鸦片战争开放的通商口岸相比,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被迫开放的口岸具有的特点是( )
①数量增多②开始深入内地③由东部延伸到西部④从东南沿海扩展至整个沿海地区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7.每年都会有大批网络热词出现,记录时代发展和感知公众情绪。如果你生活在1860年,在报纸上看到的“年度热词”应包括( )
A.甲午军魂、北洋水师、邓世昌 B.八国联军、辛丑条约、赔款
C.圆明园、文物流失、英法联军 D-九一八、攘外必先安内、长征
8.沙俄在近代史上割占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其割占中国领土的条约按签订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是( )
①中俄《瑷珲条约》②中俄《北京条约》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④中俄《伊犁条约》
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②①③④ D.④②③①
9.广西曾流传一首民谣:“姊妹亲,同个房睡共口针。如今姐随洪杨去,妹也跟随一路行。”民谣反映姐妹俩参加的是( )
A.抗英斗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抗日战争
10.下面是张杨同学在历史课堂上自主学习时整理的学习笔记,笔记中缺少了标题,如果你与他合作,你会选择下列哪一标题( )
标题:____________
领导人:洪秀全
主要目的:推翻清朝的统治
结果: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A.五四运动 B.辛亥革命 C.义和团运动 D.太平天国运动
11.柳亚子在《题平天国战史》诗中说:“楚歌声里霸阁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箕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诗中的“煮豆燃萁”是指( )
A.金田起义 B.天京事变 C.定都天京 D.永安建制
12.右图是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华尔率领的 “洋枪队”。李秀成率领的太平军大败华尔洋枪队的地点是
( )
A.南京
B.安徽安庆
C.江苏青浦
D.浙江杭州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有关史实或史论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在括号内填T,错误的填F)
13.英国某历史学家认为,鸦片战争的爆发是由于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导致的。( )
14.英、法两国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于1856年10月,发动侵略战争:这场战争是鸦片战争继续和扩大,历史上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
15.天京事变后流传着一首民谣:“天父杀天兄,终归一场空,长毛非正主,依旧让咸丰.”该民谣反映出天京事变的发生是由于宗教迷信思想的毒害。( )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题、17题各6分,第18题8分,共20分)
16. (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价值超过六百万镑,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拿镶有珠玉的饰品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法琅器,因为大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
材料二俄国采取表面“调停”实际支持的态度,在战争中,不花费一文钱,未出动一兵 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1)材料一所提到的事件发生在哪次战争期间?(1分)
(2)材料一中,遭到劫掠的是中国的哪个地方?劫掠者是谁?(2)
(3)材料二中,俄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主要指什么?(2分)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有何感想。(1分)
17.(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材料二 鸦片“流毒于天下,則为太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材料三 凌青(原中国驻联合国大使,林則徐的后人)1990年讲道:“……150多年前, 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幕,也是世界禁毒史上的一件大事。当前,中国再次成为毒品的受害国,希望社会各方面都来关心、支持禁毒事业”,
(1)材料一中的“本大臣”指的是谁?对“本大臣”应如何评价?(2分)
(2)结合材料二,谈谈鸦片对中华民族的主要危害是什么。(2分)
(3)材料三中“光辉的一幕”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1分)
(4)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在“拒绝毒品”方面作为一名中学生的你准备怎样做。(1 分)
18.(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 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盖天下皆是天父上主皇上帝一大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均,人人饱暖矣。
材料二 小弟杨秀清……奏为征办米粮以裕国库事,缘蒙天父天兄大开天恩,差我主二兄建都天京,兵士日众,宜广积米粮,以充军储而裕国库。弟等细思安徽、江西米粮广有,宜令镇守佐将在彼晓谕良民,照旧交粮纳税。……
“御照:胞弟所议是也,即遣佐将施行。钦此。”
——《贼情汇纂》
材料一选自哪个政权颁布的哪一文件?是在何时何地发表的?它从根本上否定了什么制度?(6分)
材料二中“照旧交粮纳税”实际上认可了什么制度? “宜广积米粮……”一句,从侧面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专题01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解析版)

考点一 鸦片战争(侵略)
走私鸦片的危害:白银外流, 造成财政危机;导致政治腐败和军队战斗力削弱。鸦片的大量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
林则徐虎门硝烟的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原因:
根本原因: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直接原因: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
4、鸦片战争中,中国失败的原因:清朝封建专制制度腐败(根本原因)统治者昏庸愚昧,对内敌视人民,对外妥协投降;经济落后,武器装备远落后于英军。启示:落后就要挨打
《南京条约》:1842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P6通商,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
鸦片战争的影响:P7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考点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侵略)(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英法两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主谋:英法联军;帮凶:美国、俄国)
沙俄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我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火烧圆明园
考点三 太平天国运动(反抗)
领导人:洪秀全
转折:1856年,天京事变(由盛转衰,天父杀天兄)
失败:1864年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结束。
《天朝田亩制度》:“有田同耕,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
结果: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实际上也没有实行。
《资政新篇》作者洪仁玕,他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但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未能付诸实践。
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7、失败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这才是晚清》中记述:“历史不因大清帝国的孤傲和拒绝改变进程,鸦片战争使中国遭遇千年未遇的大变局。”“大变局”指的是(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中国完全沦为大英帝国殖民地
【答案】A
【解析】关键词 “鸦片战争”
2.以下想象画均取材于中国近代某历史人物的事迹。据此判断这三幅画中的主人公是( )

A.道光帝 B.林则徐 C.左宗棠 D.邓世昌
【答案】B
【解析】关键词 “禁烟”,学会看图
3.“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不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屋,不见烟火冲天。”这段俗语反映了中国近代一段惨痛的历史。它告诫我们应( )
A.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B.家庭和睦,相亲相爱
C.珍惜土地,保护环境 D.反对战争,热爱和平
【答案】A
【解析】关键词 理解“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不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屋,不见烟火冲天。”这句话
4.—名留学生北京旅游,面对圆明园遗址,沉思良久,为自己的先辈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行,为他们对人类文明的破坏行为深感愧疚。这名留学生可能是( )
A.德国或奥地利人 B.俄国或美国人
C.英国或法国人 D.日本或意大利人
【答案】C
【解析】关键词 “圆明园”
5.清朝有制:凡丢失国之寸土者,皆不得立碑。爱新觉罗氏的家规,使道光以后诸帝死后无碑。因此人们对道光帝(1821—1850在位)立功德碑也有异议,人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
A.因为在他手上丢失了钓鱼岛 B. 因为在他手上丢失了香港岛
C.因为在他手上丢失了台湾岛 D.因为在他手上丢失了辽东半岛
【答案】B
【解析】关键词 “道光帝”
6.与鸦片战争开放的通商口岸相比,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被迫开放的口岸具有的特点是( )
①数量增多②开始深入内地③由东部延伸到西部④从东南沿海扩展至整个沿海地区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答案】A
【解析】关键词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通商口岸”
7.每年都会有大批网络热词出现,记录时代发展和感知公众情绪。如果你生活在1860年,在报纸上看到的“年度热词”应包括( )
A.甲午军魂、北洋水师、邓世昌 B.八国联军、辛丑条约、赔款
C.圆明园、文物流失、英法联军 D-九一八、攘外必先安内、长征
【答案】C
【解析】关键词 时间“1860年”
8.沙俄在近代史上割占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其割占中国领土的条约按签订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是( )
①中俄《瑷珲条约》②中俄《北京条约》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④中俄《伊犁条约》
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②①③④ D.④②③①
【答案】A
【解析】关键词“沙俄割占中国领土”
9.广西曾流传一首民谣:“姊妹亲,同个房睡共口针。如今姐随洪杨去,妹也跟随一路行。”民谣反映姐妹俩参加的是( )
A.抗英斗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抗日战争
【答案】B
【解析】关键词 “洪杨”为洪秀全,杨秀清
10.下面是张杨同学在历史课堂上自主学习时整理的学习笔记,笔记中缺少了标题,如果你与他合作,你会选择下列哪一标题( )
标题:____________
领导人:洪秀全
主要目的:推翻清朝的统治
结果: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A.五四运动 B.辛亥革命 C.义和团运动 D.太平天国运动
【答案】D
【解析】关键词“领导人:洪秀全”
11.柳亚子在《题平天国战史》诗中说:“楚歌声里霸阁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箕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诗中的“煮豆燃萁”是指( )
A.金田起义 B.天京事变 C.定都天京 D.永安建制
【答案】B
【解析】关键词 “煮豆燃萁”理解为血亲互相残杀
12.右图是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华尔率领的 “洋枪队”。李秀成率领的太平军大败华尔洋枪队的地点是
( )
A.南京
B.安徽安庆
C.江苏青浦
D.浙江杭州
【答案】C
【解析】关键词“大败华尔洋枪队”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有关史实或史论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在括号内填T,错误的填F)
13.英国某历史学家认为,鸦片战争的爆发是由于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导致的。( )
【答案】F
【解析】林则徐的禁烟运动只是借口,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14.英、法两国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于1856年10月,发动侵略战争:这场战争是鸦片战争继续和扩大,历史上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
【答案】T
【解析】 基本事实记忆。
15.天京事变后流传着一首民谣:“天父杀天兄,终归一场空,长毛非正主,依旧让咸丰.”该民谣反映出天京事变的发生是由于宗教迷信思想的毒害。( )
【答案】F
【解析】天京事变的发生并不是由于宗教迷信思想的毒害,而是为了争夺权利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题、17题各6分,第18题8分,共20分)
16. (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价值超过六百万镑,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拿镶有珠玉的饰品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法琅器,因为大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
材料二俄国采取表面“调停”实际支持的态度,在战争中,不花费一文钱,未出动一兵 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1)材料一所提到的事件发生在哪次战争期间?(1分)
(2)材料一中,遭到劫掠的是中国的哪个地方?劫掠者是谁?(2)
(3)材料二中,俄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主要指什么?(2分)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有何感想。(1分)
【答案】
(1)第二次鸦片战争。
(2)圆明园;英法联军。
(3)俄国侵占中国东北、西北大片领土。
(4)落后就要挨打。 '
【解析】此题出自于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通过材料二“俄国”可以得出此事件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
17.(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材料二 鸦片“流毒于天下,則为太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材料三 凌青(原中国驻联合国大使,林則徐的后人)1990年讲道:“……150多年前, 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幕,也是世界禁毒史上的一件大事。当前,中国再次成为毒品的受害国,希望社会各方面都来关心、支持禁毒事业”,
(1)材料一中的“本大臣”指的是谁?对“本大臣”应如何评价?(2分)
(2)结合材料二,谈谈鸦片对中华民族的主要危害是什么。(2分)
(3)材料三中“光辉的一幕”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1分)
(4)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在“拒绝毒品”方面作为一名中学生的你准备怎样做。(1 分)
【答案】
⑴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2)危害中国人民的健康;使很多人家破人亡;导致大量白银外流;导致军队战斗力下降;导致国家财政困难;加剧了政治的腐败等。(答出四点即可,其他答案也可以酌情给分)
(3)虎门销烟。
⑷要充分认识到毒品的危害(或积极宣传毒品的危害);自己坚决不接触毒品;发现家人、朋友、同学有接触毒品行为的,要主动帮助他们远离毒品;积极参与打击毒品违法犯罪的活动。
【解析】此题出自于第1课鸦片战争,考查的主要是“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并与现今的社会现状联系“拒绝毒品”
18.(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 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盖天下皆是天父上主皇上帝一大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均,人人饱暖矣。
材料二 小弟杨秀清……奏为征办米粮以裕国库事,缘蒙天父天兄大开天恩,差我主二兄建都天京,兵士日众,宜广积米粮,以充军储而裕国库。弟等细思安徽、江西米粮广有,宜令镇守佐将在彼晓谕良民,照旧交粮纳税。……
“御照:胞弟所议是也,即遣佐将施行。钦此。”
——《贼情汇纂》
材料一选自哪个政权颁布的哪一文件?是在何时何地发表的?它从根本上否定了什么制度?(6分)
材料二中“照旧交粮纳税”实际上认可了什么制度? “宜广积米粮……”一句,从侧面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答案】
(1)太平天国政权的《天朝田亩制度》,是在I856年定都天京后发表的。它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2)实际上仍然承认地主对土地的占有权,并允许地主收租。从侧面说明《天朝田亩制度》在当时不具有可行性。
【解析】此题出自于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通过材料二“杨秀清”可以得出出处。







专题01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