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原卷版)
第4课 洋务运动
1、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2、代表人物:中央:奕沂;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等
3、口号与目的:洋务运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
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
4、内容:前期打着“自强”的旗号创办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后期以“求富”为目的创办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开平煤矿、湖北织布局。建立新式海陆军(北洋海军)
5、性质:洋务运动是一场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6、意义:中国近代化的军用工业、民用企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又外国资本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7、结果:由于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淸政府统治,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8、失败原因:只学习西方的生产技术,不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1、时间 :1894年7月一1895年4月
2、经过
平壤之战:中国守军奋起反击日军,清军将领左宝贵英勇牺牲;黄海海战:日舰受到重创,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与全舰官兵壮烈殉国;辽东陆战:日军分两路进攻辽东,守将大多望风而逃,日军占领旅顺后进行了血腥大屠杀;威海卫战役:丁汝昌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结果: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标志洋务运动失败了),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_
4、《马关条约》
时间 1895年春,李鸿章与日方代表在日本马关签订
内容 ①割地: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款: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③通商(由沿海深入中国腹地和经济重心):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璋;④设厂: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影响 使外国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掀起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第6课 戊戌变法
1、背景 《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机加深
2、序幕 1895年4月,“公车上书”
3、领导人 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等
4、变法活动 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 《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
5、时间 1898年6月11日一9月21日,共103天
6、主要内容
①政治方面: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②经济方面: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③文教方面: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洋务运动是京师同文馆)。④军事方面: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 。
7、结果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杀害“戊戌六君子”,变法失败
8、影响 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它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
1、义和团运动口号:扶淸灭洋
2、抗击八国联军
目的 镇压义和团运动
时间 1900—1901 年
经过 8月14日,联军攻陷北京(第二次鸦片战争也攻陷了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帝出逃(第二次鸦片战争咸丰帝出逃,留下奕?担任议和大臣)。
结果 义和团被绞杀,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3、辛丑条约
时间、签订国 1901年,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比、荷、西11国
内容
赔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 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影响
《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论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南京条约》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辛丑条约》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第二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马小虎同学利用五一假期帮助学校图书室整理图书。把下列四本清朝人物传记,按照人物活动归类,哪一本书和其他三本不属于同一类( )
2、曾纪泽说:“办洋务的难处,在于外国人的不讲道理,中国人的不明时势,只有徐图自强,才能扭转形势。”洋务派“徐图自强”的最早措施是( )
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B.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D.兴办近代军事丁业
3、右图是记录金陵机器局制炮场景的旧照片。据此判断,金陵机器局最有可能是( )
A.洋务派创办的企业
B.一家私人军工企业
C.北洋政府军工企业
D.国民政府军工企业
4、在洋务运动中,“中国人需要的物品,是中国自己仿照外国制造成的……对我们而言,多买一分钱的自己的货物,中国的财产就少被掠夺一分”。这说明洋务运动( )
A.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B.使中国资本主义获得空前发展
C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抵制作用 D.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5.1925年,诗人闻一多先生创作组诗《七子之歌》,讲述了中国“七地”“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的史实。当时“七地”中的台湾,正“受虐于”哪一“异类”()
英国 B.美国 C.荷兰 D.日本
6、右图是位于山东威海刘公岛的某次战争的博物馆。1888年,北洋海军在威海正式成立,实力居世界第四位、亚洲第一位。 可北洋海军的悲剧也在这里上演,这里成为北洋海军(舰队) 最终的归宿。与该博物馆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最能说明“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人中国腹地和经济重心”的是下列哪一条内容()
A.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C.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广
8、改革势必触动部分人的利益,难免遭遇阻力,困难重重。戊戌变法中有一项改革措施涉及“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和数百万童生”的荣誉和进身之道。该措施是( )
A.奖励发明 B.废除八股 C.精简机构 D.裁汰冗员
10.有人曾经这样评价过戊戍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指戊戌变法运动( )
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B.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C.改革了君主专制政体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11 .对下面示意图解读准确的是( )
A、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历程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历程 .
12、在某个条约的签字仪式上,一个自称“中国通”的帝国主义分子写了一副上联:“琵琶琴瑟, 八大王王王在上。”其他帝国主义分子听后连声叫绝,并发出阵阵狂笑。一位中方官员站起来,对了一副下联:“魑魅魍魉(注:四种鬼怪〉,四小鬼鬼鬼犯边。”请问此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望厦条约》 C.《黄埔条约》 D.《辛丑条约》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13、阅读下表内容后判断:
以下表述是从上表中得出的,请在对应的括号内填“A”;违背了上表中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在对应的括号内填“B”;在上表中没有涉及的,请在对应的括号内填“C”。
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国家都有英国,其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 )
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侵略者都曾攻占北京。( )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4题7分,第15题6分,第16题7分,共20分)
14. (7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乾隆时期,英国派使者马戛尔尼到中国商讨通商事宜。马夏尔尼邀请大将军福康安观看他的卫队演习欧洲新式的火器操法。福康安却冷淡地说:“看亦可,不看亦可。这火器操法,谅来没什么稀罕!”
——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材料二“是书何以作?曰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三“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⑴材料一中的福康安对外来文明抱什么态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清朝什么样的对外政策?对中国历史发展有何不利影响? (4分)
(2)对比材料一、二,魏源和福廉安对外来文明的态度有何不同?为此,魏源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2分)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李鸿章等人“觅制器之器,师其法”指的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哪一历史事件?(1分)
15、(6分)阅读下列的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图一:血火纷飞的甲午黄海战场上,北洋海军巡洋舰致远悲壮地冲向日舰,意图冲破战场上日军火力一边倒的不利局面。致远舰最终功亏一篑,魂归大海,北洋海军也因为黄海海战的失利再无向日军挑战之力。黄海成了日本舰队往来无忌的天下,中国丧失黄海制海权。
(注:制海权是一个国家控制大海的能力。)
图二:这是北洋舰队致远舰军官的合影,中间双手相握站立的是管带邓世昌,他旁边的洋人則是北洋海军总教习英国人琅威理,在他的一手调教下,北洋海军的训练一度可以与西方海军比肩。
材料二 黄海海战后,英国远东舰队司令海军中将斐利曼特曾评论说:“是役也,无论吨位、员兵、舰速,或速射炮、新式舰,实以曰本舰队为优。”海战后,李鸿章担心舰队安全,每次出巡,均告诫:“唯须相机进退,能保存坚船为妥。”
——《中国国家地理》
材料三1888年,中国海军亚洲第一,但到了 1894年,日本集十年之力整军备故,打造 了一支亚洲第一的近代化军队,而慈禧则不惜挪用海军军费,大修北海、颐和园等,这些钱按最少算都能买5艘世界第一流的定远或镇远舰,或者250门最好的速射炮,或者15所兵工厂。“和”成为清政府的主旋律,一开始就站在消极被动的位置上。
请从多角度探究:清政府为什么会在甲午战争中惨败于日本?(6分)
(7分)观察下列两幅漫画,回答问题。
(1) 这两幅漫画均与哪次侵华战争有关?(2分)
(2) 漫画一中身着清朝官服的人代表什么?中国在这次战争中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3分)
(3)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对漫画二的理解。(2分)
专题02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解析版)
第4课 洋务运动
1、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2、代表人物:中央:奕沂;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等
3、口号与目的:洋务运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
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
4、内容:前期打着“自强”的旗号创办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后期以“求富”为目的创办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开平煤矿、湖北织布局。建立新式海陆军(北洋海军)
5、性质:洋务运动是一场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6、意义:中国近代化的军用工业、民用企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又外国资本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7、结果:由于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淸政府统治,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8、失败原因:只学习西方的生产技术,不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1、时间 :1894年7月一1895年4月
2、经过
平壤之战:中国守军奋起反击日军,清军将领左宝贵英勇牺牲;黄海海战:日舰受到重创,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与全舰官兵壮烈殉国;辽东陆战:日军分两路进攻辽东,守将大多望风而逃,日军占领旅顺后进行了血腥大屠杀;威海卫战役:丁汝昌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结果: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标志洋务运动失败了),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_
4、《马关条约》
时间 1895年春,李鸿章与日方代表在日本马关签订
内容 ①割地: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款: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③通商(由沿海深入中国腹地和经济重心):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璋;④设厂: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影响 使外国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掀起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第6课 戊戌变法
1、背景 《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机加深
2、序幕 1895年4月,“公车上书”
3、领导人 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等
4、变法活动 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 《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
5、时间 1898年6月11日一9月21日,共103天
6、主要内容
①政治方面: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②经济方面: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③文教方面: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洋务运动是京师同文馆)。④军事方面: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 。
7、结果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杀害“戊戌六君子”,变法失败
8、影响 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它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
1、义和团运动口号:扶淸灭洋
2、抗击八国联军
目的 镇压义和团运动
时间 1900—1901 年
经过 8月14日,联军攻陷北京(第二次鸦片战争也攻陷了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帝出逃(第二次鸦片战争咸丰帝出逃,留下奕?担任议和大臣)。
结果 义和团被绞杀,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3、辛丑条约
时间、签订国 1901年,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比、荷、西11国
内容
赔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 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影响
《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论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南京条约》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辛丑条约》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第二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马小虎同学利用五一假期帮助学校图书室整理图书。把下列四本清朝人物传记,按照人物活动归类,哪一本书和其他三本不属于同一类( )
【答案】A
【解析】B.C.D中的人物都属于洋务运动的代表
2、曾纪泽说:“办洋务的难处,在于外国人的不讲道理,中国人的不明时势,只有徐图自强,才能扭转形势。”洋务派“徐图自强”的最早措施是( )
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B.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D.兴办近代军事丁业
【答案】D
【解析】关键词“洋务派”,洋务运动的内容
3、右图是记录金陵机器局制炮场景的旧照片。据此判断,金陵机器局最有可能是( )
A.洋务派创办的企业
B.一家私人军工企业
C.北洋政府军工企业
D.国民政府军工企业
【答案】A
【解析】关键词“金陵制造局”洋务运动创办的军事工业
4、在洋务运动中,“中国人需要的物品,是中国自己仿照外国制造成的……对我们而言,多买一分钱的自己的货物,中国的财产就少被掠夺一分”。这说明洋务运动( )
A.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B.使中国资本主义获得空前发展
C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抵制作用 D.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答案】C
【解析】理解“多买一分钱的自己的货物,中国的财产就少被掠夺一分”这句话
5.1925年,诗人闻一多先生创作组诗《七子之歌》,讲述了中国“七地”“失养于祖国,受虐于异类”的史实。当时“七地”中的台湾,正“受虐于”哪一“异类”()
英国 B.美国 C.荷兰 D.日本
【答案】D
【解析】关键词“台湾”
6、右图是位于山东威海刘公岛的某次战争的博物馆。1888年,北洋海军在威海正式成立,实力居世界第四位、亚洲第一位。 可北洋海军的悲剧也在这里上演,这里成为北洋海军(舰队) 最终的归宿。与该博物馆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C
【解析】关键词“山东威海”“北洋海军”
7、最能说明“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人中国腹地和经济重心”的是下列哪一条内容()
A.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C.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答案】C
【解析】《马关条约》中通商的条款
8、改革势必触动部分人的利益,难免遭遇阻力,困难重重。戊戌变法中有一项改革措施涉及“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和数百万童生”的荣誉和进身之道。该措施是( )
A.奖励发明 B.废除八股 C.精简机构 D.裁汰冗员
【答案】B
【解析】理解“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和数百万童生”
【答案】C
【解析】关键词“1875年”,理解“有子弟者不作读书想”
10.有人曾经这样评价过戊戍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指戊戌变法运动( )
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B.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C.改革了君主专制政体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答案】B
【解析】理解戊戌变法的影响: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11 .对下面示意图解读准确的是( )
A、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B、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C、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历程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历程
【答案】A
【解析】《南京条约》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辛丑条约》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2、在某个条约的签字仪式上,一个自称“中国通”的帝国主义分子写了一副上联:“琵琶琴瑟, 八大王王王在上。”其他帝国主义分子听后连声叫绝,并发出阵阵狂笑。一位中方官员站起来,对了一副下联:“魑魅魍魉(注:四种鬼怪〉,四小鬼鬼鬼犯边。”请问此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望厦条约》 C.《黄埔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D
【解析】关键词“八大王”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13、阅读下表内容后判断:
以下表述是从上表中得出的,请在对应的括号内填“A”;违背了上表中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在对应的括号内填“B”;在上表中没有涉及的,请在对应的括号内填“C”。
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国家都有英国,其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 )
【答案】A
【解析】表格中的“侵略目的”
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侵略者都曾攻占北京。( )
【答案】C
【解析】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
【答案】B
【解析】表格中是八国联军侵华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4题7分,第15题6分,第16题7分,共20分)
14. (7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乾隆时期,英国派使者马戛尔尼到中国商讨通商事宜。马夏尔尼邀请大将军福康安观看他的卫队演习欧洲新式的火器操法。福康安却冷淡地说:“看亦可,不看亦可。这火器操法,谅来没什么稀罕!”
——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材料二“是书何以作?曰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三“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⑴材料一中的福康安对外来文明抱什么态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清朝什么样的对外政策?对中国历史发展有何不利影响? (4分)
【答案】盲目排外,不屑一顾;闭关锁国;阻碍了中外的科学文化交流,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
【解析】理解“看亦可,不看亦可”
对比材料一、二,魏源和福廉安对外来文明的态度有何不同?为此,魏源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2分)
【答案】魏源: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师夷长技以制夷”。
【解析】理解“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李鸿章等人“觅制器之器,师其法”指的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哪一历史事件?(1分)
【答案】洋务运动
【解析】关键词“李鸿章”
15、(6分)阅读下列的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图一:血火纷飞的甲午黄海战场上,北洋海军巡洋舰致远悲壮地冲向日舰,意图冲破战场上日军火力一边倒的不利局面。致远舰最终功亏一篑,魂归大海,北洋海军也因为黄海海战的失利再无向日军挑战之力。黄海成了日本舰队往来无忌的天下,中国丧失黄海制海权。
(注:制海权是一个国家控制大海的能力。)
图二:这是北洋舰队致远舰军官的合影,中间双手相握站立的是管带邓世昌,他旁边的洋人則是北洋海军总教习英国人琅威理,在他的一手调教下,北洋海军的训练一度可以与西方海军比肩。
材料二 黄海海战后,英国远东舰队司令海军中将斐利曼特曾评论说:“是役也,无论吨位、员兵、舰速,或速射炮、新式舰,实以曰本舰队为优。”海战后,李鸿章担心舰队安全,每次出巡,均告诫:“唯须相机进退,能保存坚船为妥。”
——《中国国家地理》
材料三1888年,中国海军亚洲第一,但到了 1894年,日本集十年之力整军备故,打造 了一支亚洲第一的近代化军队,而慈禧则不惜挪用海军军费,大修北海、颐和园等,这些钱按最少算都能买5艘世界第一流的定远或镇远舰,或者250门最好的速射炮,或者15所兵工厂。“和”成为清政府的主旋律,一开始就站在消极被动的位置上。
请从多角度探究:清政府为什么会在甲午战争中惨败于日本?(6分)
【答案】开放性试题,不必拘泥于固定答案,可以围绕双方的装备、技术、清政府的态度等多方面拓展思维,鼓励运用课外知识作答。
根本原因:清朝经济政治制度落后,统治阶级极端腐朽。表现:战前,寄希望于各国“调停”,不认真备战,使清军处于被动不利的地位;战争爆发后,筹备“万寿庆典”的慈禧太后希望对日本和平了结;李鸿章极力奉行避战求和的政策,采取消极抵抗的战略方针等。
日本明治维新后国力增强,侵华战争蓄谋已久,准备充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西方列强的支持。
(7分)观察下列两幅漫画,回答问题。
这两幅漫画均与哪次侵华战争有关?(2分)
【答案】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学会看图,图一是八个国家在欺负清朝
漫画一中身着清朝官服的人代表什么?中国在这次战争中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3分)
【答案】清王朝(或清政府)。社会制度落后、经济落后、军事装备落后、清政府的腐朽等。(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战争失败的原因基本一致
(3)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对漫画二的理解。(2分)
【答案】漫画二的意思是清政府已经完全成了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解析】漫画二中慈禧太后成为了提线木偶
专题02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