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人教版选修3-4 第十四章+电磁波专题4+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物理人教版选修3-4 第十四章+电磁波专题4+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01-10 15:32: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光的干涉
1.产生干涉的条件:两列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振动情况相同的光.
2.产生亮、暗条纹的条件:当Δr=kλ时出现亮条纹;当Δr=(2k+1)时出现暗条纹(其中k=0,1,2……).
相邻亮(或暗)条纹间距:Δx=λ.
3.双缝干涉图样的特点:单色光照射时为间距相同的明暗相间的条纹,白光照射时为彩色条纹.
4.双缝干涉法测量光的波长:由相邻亮(或暗)条纹间距Δx=λ得λ=.
5.薄膜干涉
(1)薄膜干涉中的条纹是从薄膜前、后两个表面反射的光在光源这一侧干涉形成的.
(2)同一条纹上的点厚度相同,所以若用肥皂薄膜做实验,条纹为横条纹.
[复习过关]                   
1.如图1所示为双缝干涉实验,甲图为用绿光照射时的结果,a为中央亮条纹,a′为相邻亮条纹;乙图为换用另一种单色光照射的结果,a为中央亮条纹,a′为相邻亮条纹,两次实验中双缝间距和双缝到屏的距离都相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图1
A.乙图可能是用红光照射,表明红光波长较长
B.乙图可能是用紫光照射,表明紫光波长较长
C.乙图可能是用紫光照射,表明紫光波长较短
D.乙图可能是用红光照射,表明红光波长较短
答案 C
解析 由题图知甲图中条纹间距大,由Δx=λ可知,在l和d相同的情况下,Δx大,则λ大;Δx小,则λ小;所以乙图中所用单色光波长较短,因紫光比绿光波长短,故选项C正确.
2.如图2所示,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单缝S从双缝S1、S2的中央对称轴位置处稍微向上移动,则(  )
图2
A.不再产生干涉条纹
B.仍可产生干涉条纹,其中央亮条纹P的位置不变
C.仍可产生干涉条纹,其中央亮条纹P的位置略向上移
D.仍可产生干涉条纹,其中央亮条纹P的位置略向下移
答案 D
解析 本实验中单缝S的作用是形成频率一定的线光源,双缝S1、S2的作用是形成相干光源,稍微移动S后,没有改变传到双缝的光的频率,因此S1、S2射出的仍是相干光,则单缝S发出的光到达屏上P点下方某点的路程差为零,故中央亮条纹下移.
3.(多选)一束平行光照射在双缝上,在缝后屏上得到干涉条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增大双缝到屏的距离,条纹间距变大
B.入射光波长变短,光强不变,条纹间距不变
C.入射光频率变化时条纹间距跟着变化
D.在水里做双缝干涉实验,同样条件下的条纹间距会变化
答案 ACD
解析 根据Δx=λ可得增大双缝到屏的距离l,条纹间距变大,故A正确;入射光的强度与入射光的波长无关,故入射光的强度不变,但波长变短时,条纹间距减小,故B错误;入射光的频率改变时,入射光的波长就发生改变,则条纹间距会随之发生改变,故C正确;在水里做双缝干涉实验,使光的传播速度变小,由于光的频率不变,故波长变小,所以条纹间距变小,故D正确.
4.在“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的实验中,若已知双缝间的距离d.
(1)若测定绿光的波长,应选用________色的滤光片.实验时需要测定的物理量有________和________.
(2)已知双缝到光屏之间的距离L=500 mm,双缝之间的距离d=0.50 mm,单缝到双缝之间的距离s=100 mm,某同学在用测量头测量时,调整手轮,在测量头目镜中先看到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A条亮条纹的中心,然后他继续转动,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B条亮条纹的中心,前后两次游标卡尺的读数如图3所示.则入射光的波长λ=______ m(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图3
(3)(多选)实验中发现条纹太密,难以测量,可以采用的改善办法有(  )
A.改用波长较长的光(如红光)作为入射光
B.增大双缝到屏的距离
C.增大双缝到单缝的距离
D.增大双缝间距
答案 (1)绿 双缝到屏的距离 相邻亮(或暗)条纹间距 (2)6.4×10-7 (3)AB
解析 (1)由于测量绿光的波长,因此应用绿色滤光片.
由Δx=λ可知要想测λ必须测定双缝到屏的距离l和相邻亮(或暗)条纹间距Δx.
(2)游标卡尺读数精确度为0.1 mm,
A位置主尺读数为11 mm,
游标尺读数为1,
读数为x1=11 mm+1×0.1 mm=11.1 mm,
同理B位置读数为x2=15.6 mm,
则条纹间距Δx=≈0.64 mm.
利用λ=Δx=6.4×10-7 m.
(3)由Δx=λ可知,要增大条纹间距,可用波长更长的入射光或增大双缝到屏的距离,故选项A、B正确.
二、光的干涉与衍射的辨析
光的干涉与衍射都可以得到明暗相间的条纹,都有力地证明了光的波动性.
1.光的干涉强调了两个或多个光束的叠加.例如从楔形肥皂膜上观察到的钠黄光的明暗相间条纹,或从水面油膜上观察到的彩色条纹,就属这类情况,从薄膜的前后表面反射出来的光就是相干光.
2.光的衍射现象强调了光偏离直线传播的现象.例如从小孔观察点光源或从狭缝观察线光源就属这种情况.光经过小孔或狭缝产生非直线传播的现象,此时便可在光屏上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
3.干涉条纹与衍射条纹也是有区别的,以狭缝为例,干涉条纹是相互平行、等距(宽度相同)的;而衍射条纹是平行而不等距的,中间最宽,两边条纹宽度逐渐变窄.
4.光的干涉和衍射,都证明了光的波动性,只有波才可以发生干涉和衍射现象.
5.光的干涉和衍射有一定的联系,光的双缝干涉中就有光的衍射.
[复习过关]                   
5.我国成功研发的反隐身先进米波雷达堪称隐身飞机的克星,它标志着我国雷达研究又创新的里程碑.米波雷达发射无线电波的波长在1~10 m范围内,则对该无线电波的判断正确的是(  )
图4
A.米波的频率比厘米波频率高
B.和机械波一样须靠介质传播
C.同光波一样会发生反射现象
D.不可能产生干涉和衍射现象
答案 C
解析 从名称上可判断,米波的波长大于厘米波的波长,由波长与频率、波速关系式λ=可知,米波的频率小于厘米波的频率,选项A错误.无线电波是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选项B错误.无线电波同光波一样会发生反射现象,可以产生干涉和衍射现象,选项C正确,D错误.
6.(多选)下面有关光的干涉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将入射光由绿光改为紫光,则条纹间隔变宽
B.白光经肥皂膜前后表面反射后,反射光发生干涉形成彩色条纹
C.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若缝S1射入绿光,S2射入紫光,则条纹是彩色的
D.光的干涉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
答案 BD
解析 根据双缝干涉条纹的间距公式Δx=λ,紫光的波长比绿光短,所以条纹间隔变窄,故A错误;白光是复色光,不同的色光波长不一样,当两列光的路程差等于半波长的偶数倍,出现亮条纹,当路程差是半波长的奇数倍,出现暗条纹,所以白光经肥皂膜前后表面反射后,反射光发生干涉形成彩色条纹,故B正确;干涉的条件是两列光频率相同,不同频率的光不能发生干涉,故C错误;光的干涉现象说明光是一种波,故D正确.
7.使太阳光垂直照射到一块遮光板上,板上有可以自由收缩的正方形孔,孔的后面放置一个光屏,在正方形孔逐渐变小直至闭合的过程中,光屏上依次可以看到几种不同的现象,试把下列现象依次排列________.
A.圆形光斑
B.明暗相间的彩色条纹
C.变暗消失
D.正方形光斑
E.正方形光斑由大变小
答案 DEABC
解析 由于光的波长很短,因此当孔很大时,不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此时可看作光是近似沿直线传播的,在屏上得到孔的影;当孔继续减小时,虽不能使光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但可以在屏上得到太阳的像,即小孔成像;孔再继续减小时,光开始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出现明暗相间的彩色条纹;孔进一步减小直到闭合时,由于穿过光的能量减小而使光线变暗直至消失.
8.某同学自己动手制作如图5所示的装置观察光的干涉现象,其中A为单缝屏,B为双缝屏,整个装置位于一暗箱中,实验过程如下:
图5
(1)该同学用一束太阳光照射A屏时,屏C上没有出现干涉条纹;移去B后,在屏上出现上不等间距条纹,此条纹是由于________产生的.
(2)移去A后,遮住缝S1或缝S2中的任意一个,C上均出现一窄亮斑.出现以上实验结果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答案 (1)光的衍射 (2)双缝S1、S2太宽
解析 (1)移去B后只剩下单缝,故发生单缝衍射形成条纹,故此条纹是由于光的衍射产生的.
(2)没有出现条纹而只出现一个窄亮斑,说明衍射现象不明显,故主要原因是双缝S1、S2太宽.
三、折射中的色散
1.同一介质对不同色光的折射率不同,对红光的折射率最小,对紫光的折射率最大.
2.由n=可知,各种色光在同一介质中的光速不同,红光速度最大,紫光速度最小.
3.同一频率的色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频率不变,该色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为v==λf,波长随之改变.
4.光的频率f越大,同一介质对光的折射率越大.
[复习过关]                   
9.(多选)如图6所示,两束不同的单色光P和Q,以适当的角度射向半圆形玻璃砖,其出射光线都是从圆心O点沿OF方向射出,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图6
A.P光束在玻璃砖中的折射率大
B.Q光束的频率比P光束的频率大
C.P光束穿出玻璃砖后频率变大
D.Q光束穿过玻璃砖所需时间长
答案 BD
解析 根据折射定律知Q相对P偏折更多,故Q光束在玻璃砖中的折射率更大,Q光束的频率更大,由于两光束在玻璃砖中的路程相等,v=,Q光束速率小,穿过的时间长,P、Q光束从玻璃砖进入空气中时,频率不变,波长会变长.
10.ABC为一全反射棱镜,它的横截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7所示.一束白光垂直入射到AC面上,在AB面上发生全反射,若光线入射点O的位置保持不变,改变光线的入射方向(不考虑自BC面反射的光线),则:
图7
(1)使入射光按图中所示的顺时针方向逐渐偏转,如果有色光自AB面射出,则哪种色光首先射出?
(2)使入射光按图中所示的逆时针方向逐渐偏转,哪种色光首先自AB面射出?
答案 (1)红光 (2)没有光从AB面射出
解析 (1)白光垂直入射AC面后直线射到AB面,入射角为45°,发生全反射说明棱镜的临界角C≤45°,这是对从红光到紫光的所有色光说的.当入射光顺时针偏转时,在AC面上发生色散,不同色光偏折不同,红光偏折小,紫光偏折大.如图所示,射到AB面上时红光入射角小,紫光入射角大,但它们都小于45°,另一方面,棱镜对红光的临界角比紫光的临界角大.因此,入射光线顺时针逐渐偏转时,在AB面上红光的入射角将首先小于临界角而射出AB面.
(2)如果入射光逆时针偏转,则射到AB面上的红光、紫光的入射角都大于45°,都发生全反射而不可能从AB面射出.
11.发出白光的细线光源ab,长度为l0,竖直放置,上端a恰好在水面以下,如图8所示.现考虑线光源ab发出的靠近水面法线(图中的虚线)的细光束经水面折射后所成的像,由于水对光有色散作用,若以l1表示红光成的像的长度,l2表示蓝光成的像的长度,则(  )
图8
A.l1l2>l0
C.l2>l1>l0 D.l2答案 D
解析 根据视深公式l=可知,由于水对红光的折射率比对紫光的折射率小,则l2<l1<l0,故D正确,A、B、C错误.
12.如图9所示,OBCD为半圆柱体玻璃的横截面,OD为直径,一束由红光和紫光组成的复色光沿AO方向从真空斜射入玻璃,B、C点为两单色光的射出点(设光线在B、C处未发生全反射).已知从B点射出的单色光由O到B的传播时间为t.
图9
(1)若OB、OC两束单色光在真空中的波长分别为λB、λC,试比较λB、λC的大小;
(2)求从C点射出的单色光由O到C的传播时间tC.
答案 (1)λB<λC (2)t
解析 (1)由于OB偏折比OC偏折更多,所以λB<λC.
(2)如图,作出界面OD的法线MN,设圆柱体直径为d,入射角为θ,折射角为θB、θC,连接DB、DC.
由折射定律得:nB=,nc=,nB=,nC=,
故=,
已知t=,而tC=,故t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