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书人
课后篇一起巩固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师陀(tuó) 板凳(dènɡ)
笸箩(bǒ) 李逵(kuí)
B.喽啰(lóu) 台衔(xián)
吹嘘(xū) 莽夫(mǎnɡ)
C.喑哑(yīn) 卑陋(lòu)
灵柩(jiù) 玉墀(xī)
D.蝙蝠(piān) 阡陌(qiān)
折扇(zhé) 咳嗽(ké)
解析A项,“笸”应读“pǒ”;C项,“墀”应读“chí”;D项,“蝙”应读“biān”。
答案B
2.下列各句中,书写正确无误的一项是( )
A.他用折扇打、刺、砍、劈,说到关结处把惊堂木一拍,听书的每次给他一个或两个制钱。
B.当这些声音一个跟着一个以它们宏大的为人熟悉的声调响过之后,摊肆全被收去,庙里安静下来,在黑暗中只有说书人和他的听客。
C.我感到一阵失望,城皇庙原先我们看来多么热闹,现在又如何荒凉;它的大殿原先在我们心目中是多么雄伟,现在却又如何卑陋。
D.上午9时许,由于雾气太重,笔者看到,50米远处的红绿灯已是漠糊不清,出行车辆纷纷开启雾灯缓慢行驶。
解析A项,“关结”应为“关节”。C项,“城皇庙”应为“城隍庙”。D项,“漠糊不清”应为“模糊不清”。
答案B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阳春三月,天津艺博会迎来了越来越多的游客,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在广场上表演说书艺术,引来无数行人侧目而视。
B.文艺演出现场,身着盛装的表演者光着脚,一边跳着傣族舞,一边向人们泼水致意,在场群众纷纷拍手称快。
C.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鲜花绿草点缀的空中楼阁成为越来越多都市人们的选择。
D.那是春天的一个傍晚,我沿着水边的沙滩漫不经意地溜达。旱草和水草都已经蓬勃起来,河川里满眼都是盎然生机,野艾、苦蒿、薄荷和鱼腹草的气味混合着弥漫在空气里,风轻柔而又湿润。
解析A项,“侧目而视”形容畏惧或愤恨不满的神情,易误解为尊敬。此处属于褒贬误用。B项,“拍手称快”形容非常高兴,多指正义得到伸张或事情的结局使人感到满意。此处望文生义。C项,“空中楼阁”多用来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等。句中使用望文生义。
答案D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最近,电信被曝出存在重大漏洞。通过该漏洞,不法黑客可以查询上亿用户信息,涉及姓名、证件号、余额,并可以进行任意金额充值、销户、换卡等。
B.利辛女子“犬口救子”诈捐一事曝光以来引起了社会热议,不少专家和网友谴责这种行为是在透支社会的善意。社会上存在的这种诈捐现象,《慈善法(草案)》规定将依法查处。
C.奥斯卡金像奖正式名称是“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设立于1928年。该奖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颁发,旨在为了鼓励优秀电影的创作与发展,半个多世纪来一直享有盛誉。
D.从刀耕火种到声色犬马,从茹毛饮血到锦衣玉食,文明程度越高,人们的需求就越复杂,越多元,越精细。因此,我们只要考察一个时代的生活细节,便可一叶知秋。
解析A项,“涉及姓名、证件号、余额”句缺主语和宾语中心语,可改为“信息涉及姓名、证件号、余额等方面”;“进行”后缺宾语中心语,可在句子末尾加上“操作”。B项,中途易辙。可在“社会上存在的这种诈捐现象”前加上“针对”一词。C项,“旨在”与“为了”重复,去掉“为了”。
答案D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期 待
师 陀
在这条街上,我忽然想起徐立刚的父亲徐大爷同徐立刚的母亲徐大娘了。徐立刚是我少时的游伴,据说早已在外面一个无人知道的地方被枪杀了。
我站在他们家门前想敲门。好几回我伸出手又缩回来,忍不住去看街上。云霞的反光更淡下去;猪仍旧在寻觅食物;孩子早已跑过;卖煤油的木鱼声越来越急,越响越远。街上没有人了。
“砰,砰……”终于我敲门,随后,一阵更深的静寂。门闩响着,门呻吟着开了。步履艰难的两位老人出现在门前。
“哦,马叔敖真的是你吗?”两个老人同时喊。“进来,进来,别站在外面。你怎么不先捎个信来。”我没有方法说明他们多快活。他们说着同时奔出来,鸡被惊吓得满院子跑,他们也顾不得管了。
我们全坐下来。
“听说你也一直没在家,这些年你都在什么地方?你看见过立刚没有?接到过他的信没有?”她的老眼游移不定地转动着,随即加上一句。说着她站起来,一件别的事情分明又引动她了。
“你又……”徐大爷可怜地瞧着他的老伴,从他的神色上,又很容易看出他在向她乞求。
徐大娘干脆回答他:“你别管。又不是你一个人认得字。”
“可你这是干什么呀?你这是?”在绝望中,老头子的声音差不多变成了呜咽。现在我仔细地观察徐大爷,徐大爷也老得多了,比起徐大娘,我要说他更老了。他的眼睛也就更加下陷,在昏暗中看去像两个洞;头发更少更白,皱纹同样在他脸上生了根,可是比他的老伴徐大娘更瘦,更干枯,更惨淡;衣服是破旧的,要不是徐大娘催逼,穿上后决不会想到换的;纽扣——自然是早晨忘记了,上面的两颗没有扣上。精神上的负担给人的影响有多大呀,徐大爷在我对面几乎始终没有作声,眼睛茫然向空中瞅着,慢吞吞地吸着烟。烟早就灭了,可是他并没有注意。
徐大娘可不理他,一直朝里边去了。一会儿,徐大娘回到凳上,手里拿个布包,一个一层一层用布严密包起来的包裹。“这是立刚的信,”她说,一面把布包打开。
徐大娘小心翼翼地将布包打开,剥开一层又是一层。最后有几封被弄污、被摸破的旧信从里头露出来了,人很容易看出好几年来她都谨慎地保存着,郑重地锁在柜子里,每遇见识字的她就拿出来,它们曾经被无数的手摸过,无数次被打开过。
“你看这一封,”她从其中拣出一封顶龌龊的。“他怎么说?”
我忍着苦痛把信接过来。这一封是从一个煤矿上寄来的,虽然我很不情愿,也只得存着为了满足一个母亲的心情从信封里抽出信纸,慢慢地读着,生怕漏了一个字……
这些信的内容徐大娘大概早已记熟了,只要看信封上的记号她就准知道里面说什么了,但是她的老眼仍旧毫不瞬转地盯着我,留心听每一个字,好像要把它们捉住。很可能,这些字在她听去一遍比一遍新鲜。
于是第二封,从湖北一所监狱里寄来的。
“好几年前头,”她叹息说,“他蓦地里写了这封信,教家里给他兑钱。”
第三封,最后的没有发信地址的一封——
我念着,手不住地抖着,这简直就是一封……哎……
“他为什么说不回来了呢?”徐大娘怀疑地问我,“一千个好不如一个好,外面再好总没有家里好。”
大家都不作声。她的目光转到别处,望着空中,泪源源滚到老皱的脸上来。她哽咽着,颤巍巍地举起手去擦眼泪。
难言的悲恸,强迫我走开。我的眼睛转向旁边,看见桌子在我进来之前已经抹光,桌面上整齐地摆着四双筷子,先前我没有注意。这当然不是给我摆的。
“你们有客吗,徐大爷?”我低声问,打算作为告辞的理由。
徐大爷始终沉浸在他自己的哀愁中,不可知的思想中,或幻梦中。
“没有,没有客。”
老人抬起头来懵懂地瞅着我,后来终于明白我的意思,翘翘下巴指着筷子,用几乎听不见的干哑声音说:
“那一双是我外甥女的,她来住几天。这一双是……是她给他放的。”
请想想两个老人的惊慌吧,当我终于硬着头皮站起来向他们告辞的时候。
天不知几时黑下来了。我穿过天井,热泪突然滚到脸上,两个老人从后面追上来,直把我送出大门。
两个老人继续留在门口,许久许久,他们中间的一个——徐大爷在暗中叹了口气;他们中间的另一个——徐大娘说城门这时候大概落了锁了。
一九四一年十月四日
(选自《果园城记》,有删改)
5.文中画线的句子所描写的环境有何特点?其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解析第一问,关于环境特点要抓住形象分析。光线暗淡、猪觅食、木鱼声远、街上没人,这些都写出了环境的荒凉寂静。第二问,可考虑环境描写对小说人物形象、主旨情感、情节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参考答案特点:幽暗、寂静、荒凉,没有生机。作用:奠定了全文凄清悲凉的情感基调,暗示两位老人的悲剧命运。
6.“徐大爷在暗中叹了口气;他们中间的另一个——徐大娘说城门这时候大概落了锁了”这句话体现了徐大爷和徐大娘怎样的复杂情感?
解析本题要从徐大爷和徐大娘对儿子结局的不同看法入手思考。文中徐大爷因早知道儿子的结局,所以衰老得更快,本句中的叹气正说明了这点。徐大娘则还对儿子回家抱有一丝希望。她说城门这时候大概落了锁了,正是牵挂儿子不能回家的证明。
参考答案徐大爷明知儿子已死,对生活近乎绝望,但把这份痛苦深深掩埋在自己的心里,欺骗着老伴,让老伴带着期待的念头活着。徐大娘天天担心城门落锁以致儿子回来不能立即回家,可以看到她每时每刻都在期盼孩子回家的复杂心理。
7.本文题为“期待”,如何理解其内涵?有什么作用?
解析第一问,考查对题目内涵的理解,应结合全文内容理解。文中出现的不同人物形象(徐大爷、徐大娘、“我”)都有不同的期待。可从三人的不同心理入手展开分析。第二问,可从人物心理、情节结构和主旨情感等方面考虑。
参考答案“期待”有这样几层含义:徐大娘期待知道立刚的下落,期待孩子早日回家;徐大爷期待徐大娘不要再纠结于弄清孩子的下落,期待“我”不要言明实情,对老伴一直“欺待”;“我”期待两个老人能有一个幸福的晚年生活。作用:“期待”是两位老人的心理活动,交代了二老痛失爱子精神孤愁的悲惨命运;“期待”与“欺待”制造波澜,推动着小说情节发展;“期待”中体现母爱的伟大与深沉,“欺待”中表现了逆境中互相关怀的温馨与人性的善良。
8.有人说,师陀的小说单纯而又复杂。请结合这篇小说的内容探究这句话的具体内涵。
解析单纯主要指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环境三方面。复杂主要指情感主旨方面。
参考答案①自然环境比较简约,小城街上幽暗寂静,但是这寂静的环境渲染出凄清悲凉的氛围,暗示了人物悲惨的命运。②小说人物看似只有三个——“我”、徐大娘和徐大爷,但暗线中尚未正面出场的人物徐立刚至关重要,是期待的焦点,他的牺牲控诉着这个黑暗的社会。③小说情节看似单一而平淡,却令人感受到一段辛酸而又复杂的情感:一对老夫妻对已身亡孩子的绝望的等待,徐大爷知情却隐瞒,徐大娘不知情而期盼。作者将等不到求不得的痛苦、死的悲哀和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苦痛交织在一起,凸显了作者人性的善良与互相关怀的温馨。
三、语言表达
9.把下列句子依次填入文段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衔接连贯。(只写序号)
师陀文笔纤细,叙述简约,笔锋蘸满了感情,善于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他的作品虽然缺乏强烈的时代精神, , ,跃然纸上。早期作品较多取材于农村, , 。有些作品虽然对旧社会进行了揭露与控诉, 。?
①以后逐渐转向描写城市的中层社会
②对卑微小人物的同情
③但对于社会黑暗现象的揭露与憎恶
④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⑤但未能深入地发掘社会黑暗的根源
解析根据关联词“虽然”,判断③或⑤排在首位,但此处要突出其优点,故③排在首位。由“取材于农村”判断第三、四处横线应填④①,最后一处横线应填⑤。那么第二处横线只能填②。
答案③②④①⑤
10.阅读下面这则寓言,用一句话概括其寓意。(不超过20字)
一番怒放之后,一朵朵洁白的梨花随风飘洒,坠落在地上。蹁跹飞舞的蝴蝶看着这种情景黯然神伤,对梨树说:“唉!你为什么不留住那一朵朵美丽的花儿呢?你真的不知道,没有了花,你就一点也不可爱了吗?”“这个我完全知道,”梨树平静地回答,“不过,为了能满枝硕果,我宁可放弃现在的美丽可爱。”
解析注意领悟关键词语,联系生活实际,提升哲理内涵。“花与果”是跟“表象与实质”相对应的。
答案示例舍弃表面的浮华,追求生活的真谛(人生的意义、生命的价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