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1.古诗二首
走进文本:
人生自古伤离别,人生自古重离别。古往今来,离情别意,让多少文人墨客为之肝肠寸断,留下千古传唱的不朽之作。翻开本课,仿佛走进了历史的画卷:长亭、古道、客舍、驿站、杨柳……置身其中,离愁别绪在心间荡气回肠。这两首诗似清新的水墨画展现眼前,意境悠远;又像绵长的古琴曲,穿越时空在耳畔幽幽奏响。
这是两首唐朝著名的送别诗。在中华古诗灿烂的文化中,它们像两朵美丽的奇葩一直独放异彩。《渭城曲》又题《送元二使安西》。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边疆的诗。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前两句,点明了送客的时间和地点。初春的早晨,一场细雨使尘埃落定,空气变得湿润清凉;从渭城的客舍放眼看去,到处是青青的柳色,一片生机盎然。诗中用“浥”字形容雨湿尘埃,用“新”字形容柳色翠嫩,准确生动地抓住了事物的特点;而柳色的“柳”与留恋的“留”谐音,更表达出诗人对好友元二的依依惜别之情。总之,从晴朗的天宇,到洁净的道路,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这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但却不是黯然销魂的离别。后两句写在送别的酒席上,诗人劝他多饮几杯,因为从渭城西行出了阳关,再不会遇到熟悉的朋友了。何况此行的目的地是比阳关更遥远的安西呢?这两句字面上似乎只是劝酒,实际上却是衷心地祝愿着好友,在那遥远而陌生的地方一切平安。“劝君更尽一杯酒”这是一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感情琼浆。诗人像高明的摄影师,摄下了最富表现力的镜头,酿满别情的酒已经喝过多巡,殷殷告别的话已经重复过多次,朋友上路的时刻终于不能不到来,主客双方的惜别之情在这一瞬间都达到了顶点。主人的这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使之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
《别董大》这是一首别具一格的送别诗,诗人在即将分手之际,全然不写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而是满怀激情地鼓励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来。前两句写漫无边际的层层阴云,已经笼罩住整个天空,连太阳也显得暗暗昏黄,失去了光芒,只有一队队雁阵,在北风劲吹、大雪纷飞的秋冬之际匆匆南迁。如此荒凉的时候各奔一方,自然容易伤感,但此诗的情调却明朗健康。后两句劝董大不必担心今后再遇不到知己,天下之人谁会不赏识像你这样优秀的人物呢?这两句,既表达了彼此之间深厚情谊,也是对友人的品格和才能的高度赞美,是对他的未来前程的衷心祝愿。高适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走进作者:
王维:(701-760),盛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人们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这浩如烟海的“送别诗”中,王维的这首《渭城曲》洗尽雕饰、以明朗自然的语言,抒发诚挚、深厚的惜别之情,以情意殷切、韵味深永独树一帜。据说落成之后便被人披以管弦,殷勤传唱。明代李东阳评论此诗说:“后之咏别者,千言万语,殆不出其意之外”。
高适:(702-765),唐代诗人。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tiáo)(今河北景县)人。性格落拓,不拘小节。他半生漂泊,熟悉边疆生活,边塞诗写得慷慨苍凉,真实而有气魄。
走进教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渭、浥、君、曛”四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古诗,并体会它们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
1.借助教材,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通过“联想、配乐朗读”等教学策略反复咀嚼、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送别诗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品味经典,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滋养。
教学建议:
这两首诗是送别诗中的佳作,学生可能有诵读的基础,在大胆放手让学生诵读,理解诗句含义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场景,揣测诗人的心境,从而更好的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感情。
新课伊始,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如播放歌曲《送别》或是聊聊友情,引出送别诗。出示诗题,了解诗人,熟悉故事发生的背景。了解当时两位友人之间的情谊。接下来按照古诗学习的方法来自学古诗。此时教师可以给出学习任务:1、读准字音。同座互相检查朗读,认读生字,互相正音。2、了解大意。再读古诗,参照注释、工具书,运用自字方法理解诗意。
在大体弄懂诗意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名句赏析,品悟诗情。此环节需要靠师生互动来完成。教师可以用意境优美的语言引学生进入文本,畅谈感受,体味作者情怀,感受诗句的韵律之美。适时的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可以用多种方式的读或演来完成诗句的品味。《渭城曲》中的把酒话别,《别董大》中的豪迈气概都可以让学生通过品、演、说来更好的体会。
在两首古诗学完后,可以让学生对这两首送别诗做一个对比参照。比较体会两首送别诗的不同和相同之处,这也是对古诗感情表达更加深入体会的一个升华。尤其是两首古诗中在描写送别时都先写到了景色,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要引导学生充分展开讨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答案不尽相同,只要是学生自己的体会感悟就值得表扬。
最后的拓展延伸可以由学生自已来定,不一定非要统一。比如继续搜集一些送别诗词来阅读,或是其他古诗,然后自己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亦或对哪位诗人感兴趣专门搜集他的古诗,了解出处都可以。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