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课标要求
1、了解中国境内典型的古人类遗存。
2、初步了解从部落到国家的演变历程。
3、掌握夏、商、西周的时代特点。
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国家
家国情怀
时空观念
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国家
本课知识框架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二、从部落到国家
三、商和西周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概念释析
石器时代,是考古学家假定的一个时间区段,为考古学上的术语。石器时代分为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考古学对早期人类历史分期的第一个时代,即从出现人类到青铜器的出现,大约始于距今二三百万年,止于距今5000至2000年左右。
这是我们的祖先
这是祖先的宝贝
虽然衣不遮体,但也阻挡不了先祖对艺术的追求!
二、从部落到国家
夏朝(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 )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 夏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 年代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初期。
根据史书记载,禹传位于子启,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的先河。因此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从夏朝的建立开始。夏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与夏后氏中央王室在血缘上有宗法关系,政治上有分封关系,经济上有贡赋关系,大致构成夏王朝的核心领土范围。夏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东至河南省、山东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处,南达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这个区域的地理中心是今河南偃师、登封、新密、禹州一带。
夏朝都城遗址
夏朝的统治区域
三、商和西周
1、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
夏朝方国商国君主商汤率方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以"商"为国号 ,在亳(今商丘) 建立商朝。之后,商朝国都频繁迁移,至其后裔盘庚迁殷(今安阳)后国都才稳定下来,在殷建都达273年,因此商朝又被后世称为"殷"或"殷商"。商朝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先商";第二阶段是"早商";第三阶段是"晚商",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500余年。末代君主帝辛于牧野之战被周武王击败后自焚而亡。
殷墟的发掘,确证了中国商王朝的存在。商朝处于奴隶制鼎盛时期,奴隶主贵族是统治阶级,形成了庞大的官僚统治机构和军队。甲骨文和金文的记载是目前已经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符号。
目前已知最大的先秦时期青铜器——商代的后母戊大鼎
商代文化的代表——甲骨文
这是先民“算卦”用的,一般刻在龟甲或牛骨上,甲骨文是中国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成熟文字。
2、西周(前1046-前771),周是关中一个古老的部族,始祖名弃,善种植,尧舜时被封为"后稷",封于邰(今陕西武功县及杨陵区一带)。公刘时由邰迁到邠(今彬县、旬邑县之间),到古公亶父时迁到岐山之阳的"周原"(今扶风县与岐山县交界处)。周人在这里兴建城邑、疆理田地、设置官吏、建立军队,商代晚期已为渭水中游的强盛诸侯国。姬昌(文王)迁都丰(今西安市长安区马王村一带)。姬昌死,其子姬发(武王)即位,在沣河的东岸营建镐京(今沣东新区斗门镇一带)并修文王绪业,公元前1046年,经牧野之战,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西周后期社会矛盾包括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日趋激化,对土地以及政权的争夺,加速了西周的灭亡。国人暴动动摇了西周统治的基础,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犬戎杀死,西周灭亡了。公元前770年,申侯和其它一些诸侯立周平王(宜臼)为国王,平王将京都从宗周迁至洛邑(洛阳),历史上称东迁以后的周王朝为东周 。
西周的制度
(1)分封制:
周天子居于至高无上的绝对支配地位。其王位由嫡长子世袭继承,其他庶子则作为小宗被分封为各地诸侯。他们在各自封国内又是同姓宗族的大宗,其王位也是由嫡长子世袭继承,其余庶子作为小宗分封为卿大夫。卿大夫在各自封地里又是同姓宗族的大宗,其封爵仍由其嫡长子世袭继承,其余庶子作为小宗分封为士。这样,根据宗法制和分封制,便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各级宗族贵族组成的金字塔式等级制机构。各个等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既是大小宗关系,也是上下级关系。
(2)宗法制
是按照血统远近以区别亲疏的制度。早在原始氏族时期宗法制就有所萌芽,但作为一种维系贵族间关系的完整制度的形成和出现,则是周朝的事情。 在宗法制度下,"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左传》桓公二年),形成了系统而完整的制度。宗法制的一个关键内容是严嫡庶之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其目的在于稳固贵族阶级的内部秩序。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3、商、周时期的经济
商和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社会经济发展并走向繁荣的时期。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井田制是基本土地制度。井田即方块田,整治规则,有沟渠灌溉。农业生产中主要使用木、石、骨、蚌等材质的工具,青铜农具极少。青铜铸造是手工业生产中的主要部门,青铜器种类繁多,劳动人民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的国家,绢帛是商周贵族普遍的衣着材料。
本课小结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二、从部落到国家
三、商和西周
1、商朝
2、西周
(1)分封制
(2)宗法制
3、商周时期的经济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同步练习题
1、周公参酌殷礼,制定了田制、官制、禄制、乐制、法制、谥制、谶服制、嫡长子继承制等,称为“周礼”,以此为后人所称道.这反映了西周
A.继承了商朝的礼乐制度 B.形成了完备的典章制度
C.建立了理性的礼制社会 D.完善了官僚行政体制
2.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山东、山西 B.湖南、湖北
C.河南、河北 D.广东、广西
3.分封制也叫封建制,即狭义的“封建”,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王室成员、贵族和功臣分封领地。下列选项与西周分封制没有内在联系的是
A.“裂都会而为之郡邑”
B.“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
C.“周公…立七十一国”
D.山东素有“齐鲁大地”之称
4.周的政治体制中实权下放、虚权保留的模式,在彼此矛盾激化、亲情疏远的情况下,自然不再温情脉脉,春秋时代也便有且只有僭越频发的可能。材料中评价的政治体制为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礼乐制度
5.商朝信仰天帝的权威,《礼记》则有“君天下曰天子”的记载,唐代经学家孔颖达对此的注释“是上天之子,又为天所命子养下民”。由此可见周朝“礼”的文化
A.有效维护了分封制和宗法制
B.为周取代商提供了社会基础
C.使神权王权的结合更为密切
D.为强化王权提供了理论依据
6.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统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奴隶制度
7“人们一说起中国发现的远古人类,没有不首先提到北京人的。”下列关于北京人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B.依然保留着某些猿的特征但能直立行走
C.已经会用火烧烤食物和长时间保存火种
D.能够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并过群居生活
8.能够较典型地反映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①北京人②元谋人③河姆渡人④半坡人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9.中国农业起源于距今10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农业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下列古人类中,会种植农作物水稻的是
A.北京人B.河姆渡人C.半坡人D.元谋人
10.“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据考古发现,使用磨制石器、最早种植粟的是
A.北京人B.黄帝部落C.河姆渡居民D.半坡居民
11.1937年4月5日,毛泽东在一篇祭文中写道:“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孙中山也曾写下“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的诗句。这两位伟人共同纪念的人物是
A.汉武帝 B.禹 C.秦始皇 D.黄帝
12.大禹被称为“站在文明门槛上的一位伟人”,?以下不属于他的活动的是( )
A.治理黄河水患
B.建立了第一个王朝——?夏
C.将部落首领的位置传给桀,从此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D.将夏朝的都城设立在阳城
13.传说禹治理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治水成功,深得众望。舜年老后,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传给了禹。这一传说反映的是( )
A.分封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D.科举制
14.夏朝经历了的时间是
A.二百年B.三百年C.约四百七十年D.五百年
15.归类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个常用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梳理纷乱的历史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某同学在学习夏商周的历史时,把夏桀、商纣和周厉王归为一类,你认为他这样归类的标准是 ( )
A.他们都以残暴著称 B.他们都是亡国之君
C.他们都轻徭薄赋,勤于政事 D.改革内政,重用人才
16.孔子曾经编了一部记载当时鲁国历史的史书,名叫《春秋》;而这部史书中记载的时间跨度与东周的前期大体相当,所以后人就将东周的前期称为春秋时期。该时期始于
A.国人暴动B.周平王东迁洛邑
C.武王伐纣D.三家分晋
17.下列关于夏、商、西周时期奴隶处境的描述,错误的是
A.地位与牛马猪狗等同
B.可以被随意转让和买卖
C.没有人身自由
D.有属于自己的一小块土地
18.考古学家采用新的技术复原了一位半坡人(下图)他手握一把双刃石矛,背后是一处河畔,散落几处茅屋,山间炊烟袅袅。这是一个宁静而美丽、原始而淳朴的世界。下列哪一现象不会出现在这“原始而淳朴的世界”之中( )
A.农田里粟谷长势喜人B.荒地上人们用石铲耕地
C.半地穴式房屋错落有致D.青铜器工艺精美
材料题
19.夏、商、西周是我国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时期,社会经济和文化取得了巨大飞跃,给湖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某兴趣小组以“王朝更替制度创新“为主题进行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王朝更替)
(1)请你完成表格,记住夏、商、西周三代的更迭。
朝代 建立时间 开国君主 都城 亡国君主
夏 阳城
商 约公元前1600年 亳
西周 公元前1046年 镐京 周幽王
(制度创新)
材料一: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材料二:(周)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余各以次受封。
﹣﹣《史记?周本纪》
请回答:
(2)材料一中“天下为家”的局面从谁开始的?这一局面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制度的出现?
(3)材料二反映的是周朝什么制度?该制度实施下受封者该履行什么样的义务?周朝实施该制度有什么样的作用?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有十日,人有十等……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 ——《左传》
材料二:在一件青铜器上,记载着一个奴隶主向另外一个奴隶主买来五名奴隶,代价是一匹马加一束丝。
问:(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什么社会制度?
(2)这一制度对西周的统治起了什么作用?
(3)从材料二中可以获得西周奴隶社会的哪些历史信息?
(4)夏商西周时期主要采取了哪些手段统治国家和人民?
答案
1-10BAAAD BABBD
11-18DCCCABDD
19(1)
朝代 建立时间 开国君主 都城 亡国君主
夏 约公元前2070年 禹 桀
商 汤 纣
西周 周武王
(2)启;世袭制。
(3)分封制;义务:向周王进纳贡物,服从周王调兵;作用:加强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20.(1)分封制
(2)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密切了同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3)奴隶毫无人身自由,经常被贵族用于赏赐或买卖。
(4)暴力镇压和礼仪教化
试卷第1页,总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