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 素 周 期 律

文档属性

名称 元 素 周 期 律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1-02-26 18:16:00

文档简介

课件19张PPT。元素周期律
(第二课时)2019/2/24淄博实验中学 刘培侦每课一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 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B. F- 、Cl- 、I-等离子的还原性依次减弱。
C.由于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所以HCl HBr HI 的酸性减弱。
D.根据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性可以推测,金属Ca与水反应比Be与水反应更容易 2019/2/24淄博实验中学 刘培侦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族
周期金属性逐渐增强
原子半径逐渐增大1
2
3
4
5
6
7BAlSiGeAsSbTePoAt非金属性逐渐增强2019/2/24淄博实验中学 刘培侦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第三周期元素从左到右: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
原子半径依次减小(除氩外)
从左到右元素的主要化合价
最高正价+1—— +7价
最低负价-4 —— -1价课堂小结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离子半径:Na+<F-
B.原子半径:Na>Be
C.硫元素所呈现的正化合价只有+6价
D.只有非金属元素存在负化合价,金属元素没有负化合价 小试牛刀 2019/2/24淄博实验中学 刘培侦第三周期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
递变规律的探究预测:Na Mg Al失电子能力减弱金属性减弱2019/2/24淄博实验中学 刘培侦元素金属性
强弱判断依据学法点拨
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置换出氢越容易,则金属性越强。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碱性越强,则原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2019/2/24淄博实验中学 刘培侦 每个小组讨论的声音以不影响别的小组为宜
每个小组成员要听从组长安排,学会合作
小组成员之间应该相互尊重,积极发言,但同时也要善于倾听别人意见
每个小组须指派一名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同学对本组设计的实验方案作全班发言
讨论时间约3分钟温馨提示2019/2/24淄博实验中学 刘培侦[分组合作实验几点建议]组长明确分工(实验操作、现象纪录、仪器药品处理等)
尊重实验事实,详细纪录实验所用药品、客观纪录实验观察到的现象
勤于思考,敢于提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实验时间约7分钟2019/2/24淄博实验中学 刘培侦部分实验现象和结论:NaOH
强碱Mg(OH)2
中强碱
Al(OH)3
两性氢氧
化物2019/2/24淄博实验中学 刘培侦 第三周期元素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Na Mg Al 金属性逐渐减弱 知识总结课堂小结二 探究流程:
提出猜想与假设? 制定研究计划
?进行实验研究?收集证据?解释结论
?反思与评价方法总结2019/2/24淄博实验中学 刘培侦2019/2/24淄博实验中学 刘培侦2019/2/24淄博实验中学 刘培侦2019/2/24淄博实验中学 刘培侦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这个规律叫元素周期律。2019/2/24淄博实验中学 刘培侦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课堂总结 2019/2/24淄博实验中学 刘培侦谢谢大家!
再见!2019/2/24淄博实验中学 刘培侦1. 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决定因素是
( )
A.元素原子半径大小呈周期性变化
B.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依次递增
C.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D.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练 习2019/2/24淄博实验中学 刘培侦2.(08山东卷)下列说法正确的( )
A.SiH4比CH4稳定
B.O2―半径比F―的小
C.Na和Cs属于第ⅠA族元素,Cs失电子能力比Na的强
D.P和As属于第ⅤA族元素,H3PO4酸性比H3AsO4的弱 随堂练习
市优质课说课材料
元 素 周 期 律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元素周期律》 。本着“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和“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教学指导思想,下面从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内容及地位
本节课是在学生具备一定的元素及化合物知识,学习了元素周期表和原子结构基础上的一节新授课,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对元素周期律展开探究性学习,既能巩固原子结构的知识,又能从本质上认识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理论工具,是高中化学的重要教学内容。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对已学元素及化合物知识进行比较、综合、归纳,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为学生进一步学好化学打下理论指导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元素性质呈周期性的变化规律,理解元素周期律的涵义。
(2)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分析探究问题、归纳总结、发现规律的方法。
3.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究的科学品质。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元素周期律的含义和实质
2.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四、教法学法分析
本节内容是高中化学重要的理论知识,理论性较强。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时,总是习惯于被动接受,生搬硬套,不能亲身探究、体会和总结有关规律的内涵和实质,导致理解不到位,运用不灵活。
为了突破这些问题,实现教学目标,本节课主要采用问题探究法,启发引导学生进行理论探究,实验和事实探究,运用比较法、归纳法,推导出有关规律。
限于高一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教学中要注重学案的导学功能,注意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知识准备,剖析新旧知识的区别与联系,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通过启发与引导、自学与合作等方式,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认识过程有机结合起来。
下面结合具体的教学过程对本节课教学思路,教法学法,学案设计等加以说明。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意图
学案设计
教法学法
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复习回顾,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知识铺垫,明确新旧知识的区别与联系,引入新课。
复习同一周期和同一主族元素原子的结构特点及同一主族元素性质变化。
学生课前预习完成,边回答边投影答案。
介绍元素的性质,利用有关内容设疑,导入新课。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
方法探讨
明确思路
提出问题,然后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出解决方案,明确探究思路
提出四个探究问题,提供材料进行选择和设计。
学生根据课前预习,分析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明确:前三个问题进行理论探究,第四个问题实验和事实相结合进行探究。
问题探究
汇报交流
(第一部分)
让学生通过探究得出: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周期性的变化规律。
画出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填写探究结论。
学生自主探究,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投影有关图片,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问题探究
汇报交流
(第二部分)
让学生通过探究得出:元素的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规律。
对比、分析课本表中1~18号元素原子半径数据(稀有气体元素除外)。填写探究结论。
学生自主探究,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投影有关原子半径的图片,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问题探究
汇报交流
(第三部分)
让学生通过探究得出:元素的主要化合价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规律。
设计表格,分析第二、三周期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变化。
填写探究结论
根据已有知识,结合课本有关内容,自主探究,完成表格内容。
小组讨论,汇报交流,投影有关图片,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问题探究
汇报交流
(第四部分)
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事实探究得出: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规律。
三个思考题
将有关比较内容设计成表格进行比较。
填写探究成果
首先知识回顾,做好知识铺垫,投影钠的实验现象。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小组讨论,完成表格中有关内容。
非金属部分利用课本表格内容进行事实探究。
教师加强启发引导,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规律总结
提升拓展
归纳总结得出元素周期律的含义及实质。
通过上面探究,你能得到什么规律?你能推测出引起这种规律性变化的原因吗?
学生讨论,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师生共同小节本节主要内容
反馈训练
巩固落实
加深对本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有关练习
学生自主完成,投影答案,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教师加强启发引导,强调注意问题。
板书设计
各位专家、评委:“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教人以渔,终生受益”。教学生知识,不如教学生分析探究、发现规律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以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本节课就是围绕这种理念展开的。不足之处,恳请各位专家、评委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学 案 设 计
元 素 周 期 律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与元素金属、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理解元素周期律的涵义。。
(2)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分析探究问题、总结和归纳知识、发现规律的方法。
3.情感与态度目标:养成勤于思考、勇于探究的科学品质
学习重点、难点
1、元素周期律的含义和实质; 2、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学案导学过程
知识回顾: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 ,从左到右原子序
数 。同一主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从上到下原子序数 。
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依次 ,原子半径逐渐 ,失电子能力逐渐 ,得电子能力逐渐 ,金属性逐渐 ,非金属性逐渐 。
元素的性质包括元素的原子半径、元素的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等。元素的原子半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在同一主族中呈现出规律性变化。那么,元素的性质在同一周期中是不是也呈现出规律性变化?每一周期的变化规律是否相似呢?
内容
问题 思路 方法 结论
规律与心得







探究问题1: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规律?
探究问题2: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半径(稀有气体元素除外)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规律?
探究问题3: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最低价和最高价)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规律?
探究问题4: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规律?
选用下面的材料,利用我们熟悉的1~18号元素来分析探究上面四个问题。如何选择?怎样探究?
材料:a、元素周期表和课本表格中有关资料
b、实验用品:镁条、铝片、蒸馏水、稀盐酸、小试管、试管夹、砂纸

结合课本有关内容进行分析思考。
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
画出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对比、分析元素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完成下列内容:
第一周期:有 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由 到
第二周期:有 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由 到
第三周期:有 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由 到
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同一周期中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从 个逐渐递增到至 个(第1周期除外)
对其它周期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进行研究,也可以得到类似的结论。
探究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呈现出 的变化规律。
元素原子的原子半径
对比、分析课本有关表中二、三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数据(稀有气体元素除外),完成下列内容。
第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由 到
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由 到
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出现由 到 的变化趋势。
对其它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进行研究,也可以得到类似的结论。
探究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稀有气体元素除外)呈现出 的变化规律。
元素原子的主要化合价
根据已学知识,结合课本有关表格中的内容完成下表
元素
3Li
4Be
5B
6C
7N
8O
9F
最高正价
最低负价
元素
11Na
12Mg
13Al
14Si
15P
16S
17Cl
最高正价
最低负价
对比,分析各周期元素化合价变化规律。
第一周期:化合价变化为 → ;
第二周期:最高正价 → ;最低负价 → →
第三周期:最高正价 → ;最低负价 → →
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同一周期中元素最高正价从 逐渐递增到 ;最低负价从 递变到 。(有哪些特殊情况?)
对其它周期元素的主要化合价进行研究,也可以得到类似的结论。
探究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主要化合呈现
出 的变化规律。
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
思考:1、如何判断元素金属性的强弱?如何判断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
2、利用镁铝进行做实验时应该注意什么?
3、钠和水反应的现象是怎样的?
以第三周期金属元素钠、镁、铝为例,利用有关实验用品进行实验探究,并根据已学知识,填写下表
比较项目



与水
反应
反应
现象
冷水
不反应
沸水
化学方程式
结论
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越来越
与酸
反应
反应现象
激烈
爆炸
化学方程式
结论
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越来越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
化学式
碱性强弱
结论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逐渐
结论
Na Mg Al
金属性逐渐
阅读课本表中四种非金属元素的有关内容,思考并得出结论: Si P S Cl
非金属性逐渐
结论:第三周期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逐渐 ,非金属性逐渐 。
对其它周期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进行研究,也可以得到类似的结论。
探究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呈现出 的变化规律。
元素周期律内容和实质
通过上面的理论和实验探究,你能得到什么规律?
你能推测出引起这种规律性变化的原因吗?
综上所述: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 的变化。这一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元素的性质周期性变化是 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诊断练习
1、完成下表
比较项目
同周期(从左到右)
同主族(从上到下)
最外层电子数
由____逐渐增到____
____(相同或不相同)
主要化合价
最高正价由____→____
负价由____→____
最高正价 (相同或不
相同)
原子半径
逐渐 (惰性气体除
外)
逐渐
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金属性逐渐____
非金属性逐渐____
金属性逐渐____强
非金属性逐渐____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碱性
碱性逐渐____
酸性逐渐____
碱性逐渐____
酸性逐渐____
非金属的气
态氢化物
生成由____到____
稳定性由____到____
生成由____到____
稳定性由____到____
得失电子能力
失电子能力由____到____
得电子能力由____到____
得电子能力由____到____
失电子能力由____到____
2、下列各组元素中,按最高正价递增顺序排列的是( )
A、C、N、O、F B、K、Mg、C、S C、F、Cl、Br、I D、Li、Na、K、Rb
3、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原子半径从大到小的周期性变化
B、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C、单质熔沸点呈周期性变化
D、原子核外电的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4、从Na到CI,原子半径最大的金属元素是 ,原子半径最小的非金属元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