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上历史期末专题复习】专题08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解析版+原卷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八上历史期末专题复习】专题08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解析版+原卷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1-21 09:12:3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原卷版)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初步发展:甲午战争后,外国人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3.实业家张謇: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 “实业救国”道路。
4.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黄金时代):①时间:一战期间。②原因: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行奖励工商业的措施;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③发展状况:民族工业获得迅速发展,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发展再度受挫。
5.著名的实业家:荣氏兄弟、卢作孚、侯德榜等
6.特点: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摧残;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 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1.交通工具:新式交通工具的引入,方便了人们的出行,近代铁路和公路的修筑,水上、空中航线的开辟,新式马路的修建,传统街道的改造等,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2.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强令男子剪掉辫子,劝禁女子缠足;废除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新式婚 礼节纷纷出现。.
3.饮食、服饰及休闲娱乐方式:西餐、西式蛋糕、洋酒、洋烟、洋布在沿海城市成为时尚,公园、咖啡馆也在大都市风行一时,旗袍、中山装等具有民族风情的服装也受人青睐。
4.特点:沿海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大中城市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受过教育和教育程度较高的民众的变化大于没有受过教育或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的变化。从总体上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一、教育:洋务派先后兴办了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一批新式学校。清政府先后在天 津创办北洋西学堂,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创办京师大学堂。1901年, 清政府废除八股文。1905年,停止科举考试。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
2.新闻出版业:①报刊: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天津的《大公报》、上海的《新闻报》和延安的《解放日报》,是民国时期的著名报纸。上海的 《东方杂志》、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和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是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期刊。②出版业: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此外,中华书局、开明书店、生活书店等,也是当时有影响的出版机构。中共在解放区创办新华书店,成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
二、文学艺术的成就
1.文学。20世纪初以后,比较著名的文学作品有:鲁迅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郭沫若的《女神》、茅盾的《子夜》、曹禺的《雷雨》、巴金的《家》、老舍的《骆驼祥子》等。
2.美术。齐白石擅绘花鸟草虫,画法上工笔、写意兼长,造诣精深;徐悲鸿熟悉中西画法,并以西洋写实主义的技法来改革中国画法,创作了《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等鸿篇巨作。
3.音乐。聂耳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名曲;冼星海在延安作曲的《黄河大合唱》气势磅礴。1942年,解放区的文艺工作者创造出一批优秀文艺作品,如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等小说。大型歌剧《白 毛女》也影响很大。
4.电影。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1905年拍摄的京剧《定军山》,第一部有声电
影是1931年拍摄的《歌女红牡丹》。赵丹、周璇等家喻户晓的电影明星,为人们留下了《十字街头》《马路天使》《渔光曲》等经典影片。



第七、八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右图所示是1947年华君武先生创作的题为《磨好刀再杀》的漫画。 从内容来分析,漫画刻画并讽刺了( ) )
A.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的政策
B.西安事变后蒋介石的表现
C.抗战胜利之初蒋介石的心态
d.内战爆发后蒋介石的嘴脸 .
2.1945年8月,《大公报》报道毛泽东来到重庆的消息时称:“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这反映了“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期盼( )
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
B.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C.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D.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
3.毛泽东说:“我们总算熬出头了,20多年以来,革命战争一直处于防御地位,自刘邓南征后,我们的革命战争,才在历史上第一次转为战略进攻。”这里所说的“南征”的结果是( )
A.粉碎了敌人的重点进攻 B.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
C.消灭了敌人的主力 D.解放了长江以南各省
4、根据以下表格提供的信息判断,这应该是哪一次战役( )
开始时间 指挥者 结束
1948年9月 林彪、罗荣桓 解放东北全境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5.陈毅的《淮海前线见闻》中写道:“几十万,民工走不通。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立功……”材料描述的是( )
A.根据地老百姓投身革命的情景 B.老百姓帮助红军转移的情景
C.人民群众支持全国抗战的情景 D.人民群众支援解放战争的情景
6.1948年底,著名的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先生曾写信给中共中央,提出要尽可能地保护故宫、颐和园等,这与当时正在进行的哪一战役有直接关系(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7、瞬间定格历史,右图是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后留下的一张珍贵照片。下列毛泽东诗词中哪一句诠释了这历史性的一刻( )
A.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B.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C.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
D.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8、下列不属于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特点的是( )
A.地域分布——集中于沿江沿海 B.发展重工业——重工业
C.资金技术——缺少、落后 D.发展道路——曲折艰难

9.利用所学知识,结合右边漫画,可以认识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最大阻力来源于( )
A.小农经济
B.封建制度
C.西方先进技术
D.国人爱国热情
10、“大半旗装改汉装,官袍裁作短衣裳,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诗中现象的出现在中国的主要原因是( )
A.洋务运动的影响 B.维新法令的推行 B?维新法令的推行
C.民国政府的提倡 D.外来文化的感召
报纸是我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之一。旧中国创办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是( )



12.1949年10月1日,在举世瞩目的开国大典上,29岁的华北军区乐队队长罗浪沉着地指挥着 200名军乐队员,精神饱满地演奏了雄浑激昂的( )
A.《黄河大合唱》 B.《义勇军进行曲》
C.《东方红》 D.《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有关史实或史论是
否正确。正确的请在括号内填T,错误的填F)
13.1945年,国共两党进行的重庆谈判,国民党始终没有解决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问题,谈判没有取得任何成果。( )
14.1947年,解放区实行的土地改革运动,就是要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为解放战争取得胜利提供了可靠保证。( )
15.状元张謇,在1899年创办了大生纱厂,这是洋务运动期间兴办的最大的民用企业。( )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题6分,第17、18题各7分,共20分)
16.(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能实现,举凡国际囯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材料二 目前与奸党谈判,乃系窥测其要求与目的,以拖延时间,缓和国际视线,俾国军抓紧时机,迅速收复沦陷区中心城市。
想一想,这两份电报分别是发给谁的?(2分)

材料二中的“奸党”指的是什么?(1分)

哪一则材料反映了蒋介石电邀和谈的真实意图?为什么?(3分)

17.(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参加这样的政府,就是要进去给蒋介石‘洗脸’,而不是‘欲头’。这就是七大时讲的长期迂回曲折的道路;走这个弯路将使我们党在各个方面达到更成熟,中国人民更觉悟,然后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毛泽东在延安枣园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1945年8月23曰)
材料二“如此罪大恶极之祸首,尤不自后悔,而反要求编组一百二十万军队,割据陇海路以北七省市之地区,皆为其势力范围所有,政府一再劝导退让,总不能餍其无穷之欲壑,如不加审治,何以对我为抗战而死军民在天之灵耶?”
-—《蒋介石曰记》(1945年9月27曰)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说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和蒋介石的政治目标有何不同。(2分)

材料三如下图。



图一 图二
解放战争时期留下许多经典瞬间,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图一这张旧照片拍摄于哪一战斗历程中?当时,人民解放战争总体处于怎样的战略态势?(2分)

图二所示旧照片记录的场景发生在哪一战役当中?如果这张照片刊登在当时的报纸上,它向人们传达的主要信息是什么?(3分)

18. (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报以“新陈代谢”为题,刊词:“……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 ”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初,末代皇帝缚仪的妃子文绣不惧舆论压力,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与溥仪离婚。
材料三 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衣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
联系材料一、二,说说当时中国社会生活的哪些方面发生了改变。(2分)

(2)有人说,材料三中的现象在当时中国农村非常普遍,对此观点你如何理解?(5分)

专题08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磨好刀再杀

重工业
曲折艰难

嫁接

西方先进技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解析版)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初步发展:甲午战争后,外国人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3.实业家张謇: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 “实业救国”道路。
4.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黄金时代):①时间:一战期间。②原因: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行奖励工商业的措施;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③发展状况:民族工业获得迅速发展,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发展再度受挫。
5.著名的实业家:荣氏兄弟、卢作孚、侯德榜等
6.特点: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摧残;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 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1.交通工具:新式交通工具的引入,方便了人们的出行,近代铁路和公路的修筑,水上、空中航线的开辟,新式马路的修建,传统街道的改造等,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2.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强令男子剪掉辫子,劝禁女子缠足;废除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新式婚 礼节纷纷出现。.
3.饮食、服饰及休闲娱乐方式:西餐、西式蛋糕、洋酒、洋烟、洋布在沿海城市成为时尚,公园、咖啡馆也在大都市风行一时,旗袍、中山装等具有民族风情的服装也受人青睐。
4.特点:沿海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大中城市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受过教育和教育程度较高的民众的变化大于没有受过教育或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的变化。从总体上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一、教育:洋务派先后兴办了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一批新式学校。清政府先后在天 津创办北洋西学堂,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创办京师大学堂。1901年, 清政府废除八股文。1905年,停止科举考试。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
2.新闻出版业:①报刊: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天津的《大公报》、上海的《新闻报》和延安的《解放日报》,是民国时期的著名报纸。上海的 《东方杂志》、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和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是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期刊。②出版业: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此外,中华书局、开明书店、生活书店等,也是当时有影响的出版机构。中共在解放区创办新华书店,成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
二、文学艺术的成就
1.文学。20世纪初以后,比较著名的文学作品有:鲁迅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郭沫若的《女神》、茅盾的《子夜》、曹禺的《雷雨》、巴金的《家》、老舍的《骆驼祥子》等。
2.美术。齐白石擅绘花鸟草虫,画法上工笔、写意兼长,造诣精深;徐悲鸿熟悉中西画法,并以西洋写实主义的技法来改革中国画法,创作了《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等鸿篇巨作。
3.音乐。聂耳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名曲;冼星海在延安作曲的《黄河大合唱》气势磅礴。1942年,解放区的文艺工作者创造出一批优秀文艺作品,如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等小说。大型歌剧《白 毛女》也影响很大。
4.电影。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1905年拍摄的京剧《定军山》,第一部有声电
影是1931年拍摄的《歌女红牡丹》。赵丹、周璇等家喻户晓的电影明星,为人们留下了《十字街头》《马路天使》《渔光曲》等经典影片。



第七、八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右图所示是1947年华君武先生创作的题为《磨好刀再杀》的漫画。 从内容来分析,漫画刻画并讽刺了( ) )
A.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的政策
B.西安事变后蒋介石的表现
C.抗战胜利之初蒋介石的心态
d.内战爆发后蒋介石的嘴脸
【答案】C
【解析】这是抗战胜利之初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心态 .
2.1945年8月,《大公报》报道毛泽东来到重庆的消息时称:“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这反映了“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期盼( )
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
B.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C.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D.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
【答案】D
【解析】关键词“毛泽东来到重庆”
3.毛泽东说:“我们总算熬出头了,20多年以来,革命战争一直处于防御地位,自刘邓南征后,我们的革命战争,才在历史上第一次转为战略进攻。”这里所说的“南征”的结果是( )
A.粉碎了敌人的重点进攻 B.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
C.消灭了敌人的主力 D.解放了长江以南各省
【答案】B
【解析】关键词“历史上第一次转为战略进攻”可得出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4、根据以下表格提供的信息判断,这应该是哪一次战役( )
开始时间 指挥者 结束
1948年9月 林彪、罗荣桓 解放东北全境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答案】A
【解析】关键词“1948年9月”
5.陈毅的《淮海前线见闻》中写道:“几十万,民工走不通。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立功……”材料描述的是( )
A.根据地老百姓投身革命的情景 B.老百姓帮助红军转移的情景
C.人民群众支持全国抗战的情景 D.人民群众支援解放战争的情景
【答案】D
【解析】关键词“《淮海前线见闻》”得出是解放战争时期
6.1948年底,著名的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先生曾写信给中共中央,提出要尽可能地保护故宫、颐和园等,这与当时正在进行的哪一战役有直接关系(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答案】B
【解析】关键词“故宫、颐和园”得出在北平
7、瞬间定格历史,右图是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后留下的一张珍贵照片。下列毛泽东诗词中哪一句诠释了这历史性的一刻( )
A.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B.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C.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
D.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答案】A
【解析】关键词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得出是渡江战役
8、下列不属于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特点的是( ) )A.地域分布——集中于沿江沿海 B.发展重工业——重工业 C.资金技术——缺少、落后 D.发展道路——曲折艰难【答案】B 【解析】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特点——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 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
A.地域分布——集中于沿江沿海 B.发展重工业——重工业
C.资金技术——缺少、落后 D.发展道路——曲折艰难
【答案】B
【解析】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特点——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 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
9.利用所学知识,结合右边漫画,可以认识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最大阻力来源于( )
A.小农经济
B.封建制度
C.西方先进技术
D.国人爱国热情
【答案】B
【解析】学会看图,找出图中关键信息“封建制度”。
10、“大半旗装改汉装,官袍裁作短衣裳,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诗中现象的出现在中国的主要原因是( )
A.洋务运动的影响 B.维新法令的推行 B?维新法令的推行
C.民国政府的提倡 D.外来文化的感召
【答案】C
【解析】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强令男子剪掉辫子,劝禁女子缠足等
报纸是我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之一。旧中国创办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是( )



【答案】D
【解析】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12.1949年10月1日,在举世瞩目的开国大典上,29岁的华北军区乐队队长罗浪沉着地指挥着 200名军乐队员,精神饱满地演奏了雄浑激昂的( )
A.《黄河大合唱》 B.《义勇军进行曲》
C.《东方红》 D.《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答案】B
【解析】关键词“开国大典”得出演奏的是国歌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有关史实或史论是
否正确。正确的请在括号内填T,错误的填F)
13.1945年,国共两党进行的重庆谈判,国民党始终没有解决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问题,谈判没有取得任何成果。( )
【答案】F
【解析】谈判签订了《双十协定》
14.1947年,解放区实行的土地改革运动,就是要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为解放战争取得胜利提供了可靠保证。( )
【答案】F
【解析】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15.状元张謇,在1899年创办了大生纱厂,这是洋务运动期间兴办的最大的民用企业。( )
【答案】F
【解析】1895 年创办大生纱厂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题6分,第17、18题各7分,共20分)
16.(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能实现,举凡国际囯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材料二 目前与奸党谈判,乃系窥测其要求与目的,以拖延时间,缓和国际视线,俾国军抓紧时机,迅速收复沦陷区中心城市。
想一想,这两份电报分别是发给谁的?(2分)
【答案】毛泽东,蒋介石部下
【解析】材料一 关键词“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材料二 关键词“俾国军抓紧时机”
材料二中的“奸党”指的是什么?(1分)
【答案】中国共产党
【解析】关键词“目前与奸党谈判”
哪一则材料反映了蒋介石电邀和谈的真实意图?为什么?(3分)
【答案】积极抢占胜利果实,准备发动内战。
【解析】国民党方面: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
17.(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参加这样的政府,就是要进去给蒋介石‘洗脸’,而不是‘欲头’。这就是七大时讲的长期迂回曲折的道路;走这个弯路将使我们党在各个方面达到更成熟,中国人民更觉悟,然后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毛泽东在延安枣园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1945年8月23曰)
材料二“如此罪大恶极之祸首,尤不自后悔,而反要求编组一百二十万军队,割据陇海路以北七省市之地区,皆为其势力范围所有,政府一再劝导退让,总不能餍其无穷之欲壑,如不加审治,何以对我为抗战而死军民在天之灵耶?”
-—《蒋介石曰记》(1945年9月27曰)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说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和蒋介石的政治目标有何不同。(2分)
【答案】毛泽东:希望改组国民政府,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蒋介石:要“审治”毛泽东,推行国民党一党专政。
【解析】找到关键信息:“中国人民更觉悟,然后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如不加审治,何以对我为抗战而死军民在天之灵?”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即可。
材料三如下图。



图一 图二
(2)解放战争时期留下许多经典瞬间,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图一这张旧照片拍摄于哪一战斗历程中?当时,人民解放战争总体处于怎样的战略态势?(2分)
【答案】转战陕北;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和山东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人民解放军总体处于战略防御之中。
【解析】在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后,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
图二所示旧照片记录的场景发生在哪一战役当中?如果这张照片刊登在当时的报纸上,它向人们传达的主要信息是什么?(3分)
【答案】渡江战役;国民党统治已经被推翻,解放战争基本取得胜利。(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18. (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报以“新陈代谢”为题,刊词:“……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 ”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初,末代皇帝缚仪的妃子文绣不惧舆论压力,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与溥仪离婚。
材料三 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衣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
联系材料一、二,说说当时中国社会生活的哪些方面发生了改变。(2分)
【答案】当时中国的社会习俗发生改变;妇女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男女平等观念逐渐形成;(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逐步变化)婚姻观念开始转变,提倡婚姻自由。
【解析】理解材料一二的意思,将两者整合即为答案
(2)有人说,材料三中的现象在当时中国农村非常普遍,对此观点你如何理解?(5分)
【答案】该观点是正确的。当时中国广大农村仍深受封建守旧思想的束缚,广大农民思想仍愚昧落后;辛亥革命的民主、革命思想对广大农民影响有限;辛亥革命并没有完全成功;没有使民主共和思想深人人心;没有真正使中国广大农民获得思想解放;革命没有发动和依靠广大民众;资产阶级革命派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封建守旧势力顽固强大,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 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广大农民的精神面貌和生活遭遇。
【解析】从题意中可看出老农对“中华民国”不甚了解,可得出辛亥革命并没有完全成功



专题08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磨好刀再杀

重工业
曲折艰难

嫁接

西方先进技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