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外区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八年级综合试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14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题前,考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场”、“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3.请按照题号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
草稿纸、试题纸上答题无效。
4.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
体工整、笔迹清楚。
5.保持卡面整洁,不要折叠、不要弄脏、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刮纸刀。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Si-28 Fe-56
一、选择题(1~27题,每小题2分,共54分,每题只有一个答案)
1. 2018年11月,承载着哈尔滨“一江居中、南北互动、两岸繁荣”城市梦想的“新东江桥”
正式通车。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建设过程中要注意节约能源
建设过程中要使用耐冬季低温的材料
新东江桥横跨松花江,江水属于纯净物
新东江桥的建设为道外区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强劲支撑
下列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简易净水器净水 B.苹果露置在空气中变色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D.醋的酿造
3. 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闻气体的气味 B.倾倒液体药品 C.读取液体体积 D.胶头滴管的使用
4. 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的是( )
A B C D
下列物质的用途正确的是( )
A.氧气用作燃料 B.氢气用于闪光灯 C.酒精作燃料 D.二氧化碳用于磁悬浮列车
6. 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 通过吸氧的方法克服高原反应 B. 工业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大量制取氧气
C. 农业改大水漫灌为喷灌和滴灌 D. 用氢气做燃料,可以直接点燃,不必验纯
7. 下列叙述对应的表达式及基本反应类型的标注都正确的是( )
A.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P + O2 P2O5 氧化反应
B. 硫在氧气中燃烧 S + O2 SO2 化合反应
C. 石灰石和盐酸反应 石灰石+盐酸氯化钙+二氧化碳+水 分解反应
D.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 H2O2H2 + O2 分解反应
8.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的气体
B. 将一小块从蜡烛上切下的石蜡放入水中,石蜡沉入水底,不溶于水
C. 向盛有5mL 5%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内伸入带火星木条,木条复燃
D. 把少量汞放在密闭的容器里连续加热12天,红色的粉末变成银白色液体
9. 投药消毒是净水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二氧化氯(化学符号为ClO2)是国际公认的安全、无
(
二氧化氯的分子结构
(第
9
题图)
) 毒的绿色消毒剂。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二氧化氯是由三种原子构成的
B. 二氧化氯中含有1个氯元素、2个氧元素
C. 每个二氧化氯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
D. 二氧化氯分子中质子数不等于电子数
10. 下列有关资源和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铝元素,它的质量分数接近50%
B. 按目前测定,海水中含有的化学元素有80多种
C. 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有限,目前海水淡化已经广泛使用
D. 自来水收费项目中,只包含自来水费和水资源费,不包含污水处理费
11. 下列事实从粒子的角度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事 实 解 释
A 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构成物质分子的体积随温度的升降而增减
B 品红在静置的水中会扩散 构成品红的粒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C 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 通常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D 空气是一种混合物 空气里氮气、氧气等分子均匀地混合在一起
下列装置或实验设计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 制取蒸馏水 C.获得平稳的氧气流 D.获得最好的净水效果
13.实验室中,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完全合理的是( )
选项 待区分的物质 方案Ⅰ 方案Ⅱ
A 硬水和软水 蒸干,看产物 滴加肥皂水
B 空气和二氧化碳 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滴加澄清的石灰水
C 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 称量质量 用磁铁吸引
D 蒸馏水和白醋 尝味道 闻气味
14. 下列除去物质中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氮气 氧气 伸入一根底端系有燃着火柴的细铁丝
B 水样 色素、臭味 加入适量明矾,充分吸附
C 二氧化锰 氯化钾 溶解,洗涤,干燥
D 食盐水 砂石 过滤
单晶硅和单质铁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单质,试求质量比为2:1的单晶硅和单质铁中,所含有
的原子个数之比为( )
4:1 B. 2:1 C. 1:1 D.1:2
16.小涵上学的路上,看到了一辆共享单车,决定骑车上学。关于共享单车,下列数据最符合实际的是( )
A.共享单车的车轮直径大约为1.8m B.小涵骑行后的心率大约为100次/分钟
(
(第
16
题图)
)C.共享单车的质量大约为120kg D.小涵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大约为70km/h 17.下列图中,关于刻度尺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18.机械运动是自然界最普遍的一种运动,如图所示的各种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行星转动 B.鲜花怒放 C.骏马奔腾 D.枯叶飘落
19.甲、乙两车在某一平直公路上,从同一地点同时向东运动,它们的s?t
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B.经过4s,甲、乙相距8m
C.若以甲为参照物,乙往东运动 D.若以乙为参照物,甲往东运动
(
(第
19
题图)
)20.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甲图中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乙图中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音调
C.丙图中用B超检查身体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丁图中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说明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
21.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
A.小孔成像 B.水中倒影 C.透镜成像 D.雨后彩虹
22.下列光学图示中不正确的是( )
A.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B.光射入密度不均的糖水中 C.光的反射 D.光从空气射入水中
23.如图是小涵从生活中收集到的一些光现象实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放大镜看物体,总是看到放大的虚像 B.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组成
C.凹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 D.有经验的渔民叉鱼时要对准他看到的鱼
24.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吸热现象的是( )
A.冰雪消融 B.薄雾缥缈 C.露水晶莹 D.霜打枝头
25.如图所示是“探究水沸腾时的规律”的实验装置,关于这个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在烧杯口盖硬纸板,主要作用是减少热量损失
B.为了尽快观察到沸腾现象,烧杯中的水质量越多越好
(
(第
25
题图)
)C.不管哈尔滨还是西藏的同学,测出的水的沸点是相同的
D.水沸腾时冒出的大量“白气”,是水汽化成的水蒸气
26.如图所示,用天平测量冰块的质量,此时天平平衡。若水的蒸发忽略不计,过一段时间后,部分冰熔化成水,在这个过程中( )
(
(第
26
题图)
)A.天平左端下沉 B.天平右端下沉
C.天平仍然平衡 D.当冰熔化完后,右端下沉
27.小明对不同物质a、b、c组成的三个实心体的质量和体积进行了探究,并绘成如图所示图像,由图可知( )
A.a物质密度是b物质密度的2倍
B.c物质的密度最大
C.b物质的密度是2×103kg/m3
(
(第
27
题图)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二、非选择题(28~35题,共40分)
28.(5分)化学知识比赛上,老师给出下列五幅图片,请你参与比赛并回答相应问题!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1)工业生产的氧气, 一般加压贮存在______色的钢瓶中。
(2)蜡烛火焰温度最高的一层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
(3)“Cu”除了表示铜元素外,还可以表示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
(4)图中的标志意在提醒人们________________。
(5)图中氯原子再得到一个电子之后形成的微粒符号为____________。
29.(6分)2018年前十个月,冰城空气质量达标天数又有所增加!前几年令我们深恶痛绝的雾霾也“退隐江湖”了!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不论是考场里的空气还是索菲亚教堂周边的空气,其中氮气
和氧气的体积分数都分别约为①__________和②__________。
(
(第
29
题图)
) (2)除了氮气和氧气之外,有一种空气中的气体含量虽然不算多,
但是霓虹灯的闪烁离不开它的功劳,这就是空气中的①_________,用作霓虹灯体现
的是它的②_________(选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3)工业上用空气为原料制取氧气,是因为空气具有______________(任写一条)的优点。
(4)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是使天空更蓝的重要手段,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
①_________(写三个),为了保护赖以生存的空气,你倡议②__________(写一条)。
30.(3分)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微观示意图,请据图从微观角度回答:
(1)变化Ⅰ前后,发生改变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____。
(2)变化Ⅰ和变化Ⅱ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变化Ⅰ的微观实质是:在点燃条件下,氢分子分成氢原子,氧分子分成氧原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4分)分类、类比、对比、归纳都是能让化学学习事半功倍的好方法。
(1)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们发现“水”不光是一种重要的资源,还是很多化学实验中不可或缺的物质,而且在不同的实验中还起到不同的重要作用,例如:
a. 形成密闭空间,便于观察实验现象
b. 吸收反应生成的气体,防止造成污染
c. 排净瓶内空气,便于收集制得气体
d. 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
请你将上述作用分别与下列各实验一一对应(填字母)。
实验
水的作用 ①_________ ②_________ ③_________ ④_________
(2)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科学,下表给出的是一类称作“烷”的化学物质,它们在生
活中各个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名称 甲烷 乙烷 丙烷 丁烷
化学符号 CH4 C2H6 C3H8 C4H10
①从组成的角度分析,“烷”类物质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已知石蜡中所含有的物质也属于“烷”,结合石蜡燃烧的产物分析,写出丁烷在空
(
(第
32
题图)
)气中充分燃烧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4分)我国著名化学家傅鹰先生有句名言:“化
学给人以知识,化学史给人以智慧”。让我们再
沿着本学期三位熟悉的化学家的足迹去探寻知
识和智慧的宝藏吧!请回答:
(1)门捷列夫编制了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①____________,
位于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横行的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②_________(选填“电子层数”
或“最外层电子数”)。
(2)这位科学家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贡献,他的名字是①______________;
1991年,他和另一位科学家合作测定了铟(In)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已知铟原子
的核电荷数为49,相对原子质量为115。则铟原子的中子数为②________________。
(3)拉瓦锡是初中化学教材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化学家,没有之一!下列四个贡献中,属
于拉瓦锡的贡献的是________(多选,填字母)。
A.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B.提出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
C.成功地验证了水的组成 D.用定量的方法弄清了物质燃烧的本质
33.(7分)化学课中,最令人难忘的莫过于实验活动课了,因为在学习、实践、探究、推理的
过程中,我们在不断的进步和充实!请在下面的实验活动中向我们呈现你的收获!
(
实验活动
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药品:
高锰酸钾
用品:
火柴、棉花
仪器:
药匙、升降台、镊子及下列仪器
)
(1)若要制取氧气,应选择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填序号),仪器⑦的名称为_____。
(2)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进行实验时,发生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体向收集装置逸出的原因是由于试管内温度升高且② ,使试管内压强
大于外界大气压,在③ 的作用下,气体逸出。
(4)小冰利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经验证,收集到的氧气不纯,请你回忆全部实验过程,给
出2个可能造成气体不纯的原因:①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
34.(4分)看!这是你用一个学期的努力浇灌出的“chemistry之花”!
已知B是它光合作用的一种气态的产物,D是它生长不可或缺的一种液
体。E是一种黑色的非金属单质;F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在空气中加热
G,只能红热,不能燃烧。用两物质相连表示可以发生反应;用“←→”
表示两物质可以互相转化。请回答:
(1)E物质的化学符号为①_________;F物质的名称为②_________。
(2)A转化为D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
34
题图)
) (3)G和B在点燃条件下发生反应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5.(7分)实验课上,勇往直前实验小组的同学们正在进行“水的组成”的探究,请你参与!
【提出问题】水是一种元素吗?
【进行实验】同学们按照教材中的装置(如图1)进行了实验:
【收集证据】(1)实验中,同学们观察到电极附近有①________
产生,一段时间后,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②_______。
切断电源,打开b管顶端的活塞,在管口放置一根燃着的木条,
会观察到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
35
题图
1
)
) 【讨论分析】实验时,老师在水中加入了少量氢氧化钠,目的是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出结论】(3)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此结论还能从宏观角度解释,水之所以属于氧化物,是因为②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4)同学们又查阅到了如下资料:
a.氢氧化钠是一种强碱,具有腐蚀性。
b.旧版教材中,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c.给含有氯化钠的水通电,会发生如下反应:
(
(第
35
题图
2
)
)氯化钠+水氢氧化钠+氢气+氯气。
请你分析思考:和图2的装置相比,现行教材(图1)装置的优点是①________________
(任意写一点)。进行实验时,②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将氢氧化钠换为氯化钠。
【总结交流】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上述实验的分析对比,归纳两条在改进实验时需考虑的因素(5)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
同学们不但成功探究了水的组成,得出正确结论,还对“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素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期待在今后的学习中解决更多问题!
非选择题(36~51题,共46分)
(
(第
36
题图)
)36.(2分)如图,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mm,用刻度尺测得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cm。
(
(第
37
题图)
)37.(2分)在飞机失事搜寻过程中,搜救舰船在定位和测量海深时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如图所示),它是利用声音可以在_______中传播来工作的。若海水的深度是6.75k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则测位仪发出信号后需经过______秒才能接收到信号。
(
(第
38
题图)
)38.(2分)如图用手推动书本,使书本和钢笔一起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书本相对于桌面是_________的,钢笔相对于_________是静止的。
(
(第
39
题图)
)39.(2分)如图是小涵自制的小乐器,她将宽窄不同的橡皮筋缠到一个小盒上,又在小盒的两端各放一支笔,用来拉紧橡皮筋。弹拨橡皮筋,橡皮筋就会________发出声音,如果用相同的力拨动这些宽窄不同的橡皮筋,由于橡皮筋的振动频率不同,所发出声音的________也不同。
(
(第
40
题图)
)40.(2分)用手机摄像头扫描二维码可以快速登录网页。如图所示,二维码________光源(选填“是”或“不是”),当人们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摄像镜头应位于_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2倍焦距处。
(
(第
41
题图)
)41.(2分)雪糕是大家都喜爱吃的冷饮。夏天当我们吃雪糕时撕下包装纸会发现冒“白气”,实际上“白气”是雪糕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根据你的观察,雪糕冒出的“白气”符合实际的是如图中的________。(选填“甲”或“乙”)
(
(第
42
题图)
)42.(2分)小涵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所用玻璃板的一面镀了膜。如图所示是用这种玻璃板做实验时的情景,则镀膜的一面应该朝向________(选填“物体”或“像”)一侧放置,实验中将蜡烛靠近玻璃板,像的大小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第
43
题图)
)43.(2分)如图是某物质的熔化图像,由图像可知该物质是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熔化过程中,物质的温度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44.(2分)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_______镜,来自物体的光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_____立、缩小、的实像。
(
(第
45
题图)
) (
(第
44
题图)
)45.(2分)用一个2.5升的瓶子装满食用调和油,油的质量为2千克,由此可知这种油的密度约为___________kg/m3;油用完后,若用此
空瓶来装水,则最多可装___________千克的水。
46.(2分)2019年元旦假期,小涵和爸爸去亚布力滑雪,汽车以10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在高速公路上,请在下图中画出此时汽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
(第
47
题图)
) (
(第
46
题图)
)
47.(2分)如图所示,两条入射光线分别过凸透镜的焦点F和光心O,请分别画出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48.(6分)小涵在做“探究萘熔化过程的规律”的实验,她每隔5min记录一次萘的温度值,并观察萘的状态,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时间/min 0 5 10 15 20 25 30 35
温度/℃ 50 80 80 80 80 90 100
(1)在第5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是_______℃。
(
(第
48
题图
1
)
)在第15min时,萘处于 状态。(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
(2)根据实验数据,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纸上绘制出萘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
(第
48
题图
2
)
)(3)在观察萘的熔化时,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小涵得出结论:萘的熔化过程需要吸热。(填小涵的探究过程)
49.(5分)小涵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一块薄玻璃板竖直立在铺有白纸的水平桌面上;
(
(第
49
题图)
)②取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蜡烛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并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完全重合,并用笔在白纸上标记出蜡烛A和蜡烛B的位置;
③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前面的步骤;
④用刻度尺分别测量蜡烛A和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
在此实验中:
(1)小涵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涵选取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__关系;实验中小涵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另一个小组的同学,将未点燃的蜡烛竖直在玻璃板后的桌面上移动,发现前面点燃的蜡烛的像总在未点燃蜡烛的上方偏高处,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50.(5分)实验课上,小涵用台秤测出课桌质量记为M ,她还想知道一张课桌的体积有多大?于是在木工房找到一块和课桌材质相同的木料做样本,在实验室找到一个天平、一个量筒、一根细针、足够的水(水的密度为ρ水)。
(1)老师提示小涵测密度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
(2)在实验中,测量样本的体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请写出测量木料体积的过程。
(3)根据上述测量方法,请你帮助小涵将实验记录表格填写完整。
课桌的质量M/g 木料的质量 m/g 量筒中水的体积 V1/cm3 课桌的体积 V/cm3
用所测出的物理量和已知量写出课桌体积的表达式:V= ___________
(
(第
51
题图)
)(6分)如图所示,一个容积V0=500cm3、质量m=0.5kg的瓶子里装有水,乌鸦为了喝到瓶子里的水,就衔了很多的小石块填到瓶子里,让水面上升到瓶口。若瓶内有质量m=0.4kg的水。求:(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石块密度ρ石块=2.6×103kg/m3)
(1)瓶中水的体积V1;
(2)乌鸦投入瓶子中的石块的体积V2;
(3)乌鸦投入石块后,瓶子、石块和水的总质量m总。
道外区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八年级化学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说明:1.符号或文字表达式中条件答错或没答扣一半分,化学式错误不得分。化学名词错误不得分。
2.字母书写不准确及非化学名词的错别字、漏字等错误3处扣1分,但不重复扣分。
3.简答问题其它答法合理的酌情给分。
一、选择题(1~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5 CADBC 6-10 DBACB 11-15 ABCDA
二、非选择题(28~35题,共40分,除特殊注明外每空1分)
28.(5分)(1)蓝 (2)外焰 (3)①一个铜原子(0.5分) ②(金属)铜(0.5分)
(4)节约用水(1分,合理即可) (5)Cl-
29.(6分)(1)①78%(0.5分) ②21%(0.5分) (2)①稀有气体 ②物理
(3)原料易得(或价格便宜或成本低廉)
(4)①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中的任意三种
②加强大气质量检测(或使用清洁能源或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合理即可)
30.(3分)(1)氢分子、氧分子
(2)是否有新分子生成(或变化Ⅰ生成新分子,变化Ⅱ不生成新分子合理即可)
(3)每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水分子
31.(4分)(1)d(0.5分) c(0.5分) b(0.5分) a(0.5分)
(2)①“烷”都是由碳、氢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②C4H10 +O2 CO2 + H2O
32.(4分)(1)①周期(0.5分) ②电子层数(0.5分)
(2)①张青莲 ②66 (3)A、C、D
33.(7分)(1)②③⑤⑥⑦⑧ 水槽
(2)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或KMnO4K2MnO4+MnO2+O2)
(3)①防止冷凝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
②生成氧气(0.5分) ③压强差(0.5分)
(4)①收集气体前,集气瓶内未装满水,还留有气泡
②未等到导管口有连续均匀的气泡冒出就开始收集氧气
34.(4分)(1)①C(0.5分) ②硫(0.5分)
(2)氢气+氧气水(或H2+O2 H2O)
(3)银白色固体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35.(7分)(1)①气泡(0.5分)②1:2(0.5分)③无色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热
(2)增强导电性(,加快水的电解速率)
(3)①水(不是一种元素,而)是氢、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②水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
(4)①合理即可,例如:管上有刻度,更准确;更便于检验生成的气体;
防止从水槽中取出试管时碱性液体腐蚀手。(答出一条就可)(0.5分)
②不能(0.5分)
(5)①改进实验要更易于操作(0.5分)②改进实验要具备更高的准确性(0.5分)
(或改进实验要具备更高的安全性等合理均可给分)
试题答案供各位教师阅卷参考,如有疑问请致电:13503654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