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19年中考语文第1部分专题2语段综合复习 课件(幻灯片95张)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2019年中考语文第1部分专题2语段综合复习 课件(幻灯片95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1-11 11:21: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95张PPT。专题二 语段综合(2)最后一句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绿水清山 ”,正确写法是 “绿水青山 ”。?
(3)“适龄公民”中“适”的意思是(  )
A.切合、相合     B.刚才、方才
C.往,到 D.舒服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这很令人担忧。?A解析 这是一道语段综合阅读题。第(1)题考查字音、字形。查音节“fù”,可查到“赋”“复”“腹”“覆”等字,同“盖”搭配,“fù”应为“覆”;通过查字典,同样可以查到“较”的读音和“lǚ”的字形。第(2)题考查纠正错别字。“清”指水流澄澈,“青”指深绿色或浅蓝色,指一种色彩,据此可知,“绿水清山”应为“绿水青山”。第(3)题考查词语中字的含义。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进行推测。“适龄公民”的意思是“和年龄段相切合的公民”,据此推测,“适”的意思是“切合、相合”,答案为A项。第(4)题考查句式变换。句式变换的前提条件是不改变句意。画线的句子是一个反问句,将其改为陈述句的做法是:将否定词“不”和反问语气词“难道”去掉,删除句末的疑问助词“吗”,问号改为句号。最后,还应通读一遍改后语句,揣摩句意是否发生了变化。(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不记其数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不计其数 ”。?
(3)文中“钟情”的“钟”的意思是集中,专一 ;“如练的月华”中,“练”的意思是白绢 。?
(4)画线句子运用了排比 和拟人 的修辞方法。?解析 这是一道语段综合阅读题。第(1)题考查字音、字形。“炫”是个单音字,查部首“火”,然后查5画,能查到其读音为“xuàn”。结合语境,可知“jiǎo洁”一词形容月光明亮,所以“jiǎo”应为“皎”。“澄”是多音字,读“chéng”时,意思为“水静而清”;读“dèng”时,意思为“让液体里的杂质沉下去”。据此,可以推断“澄明”中的“澄”应读“chéng”。第(2)题考查纠正错别字。“不记其数”是成语,“记”应写作“计”,意思为计算。第(3)题考查词语中字的含义。通过查字典,可知“钟”字的含义包括:①计时的器具;②钟点;③集中,专一。结合语境,可判断答案为“集中,专一”。同理可查得“练”字的含义。第(4)题考查修辞方法。画线句中“温馨怡人的风致”“飘逸脱尘的气韵”“晶莹剔透的品质”三个短语结构相似,构成排比修辞;“慰藉”一词的意思是“着意安慰、抚慰”,是人所特有的行为,这里用来写月亮,运用了拟人的修辞。3.(2016·安徽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与泰山相比,黄山要文气一些,没有寺庙香火,像一个不ān世事的人,自然,质朴。进山的人不求佛拜祖,不烧香许愿,它就这样敞开自己,接纳每一个有缘相见的人。作为一座山,这正是它的本分。山风凌厉,劲松回击,那些松树终把山风抽打到呜咽。奇石耸立,云海变幻,黄山总在不经意间给人类带来心灵的振撼。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文中画线的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振撼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震撼 ”。?
(3)“厉”在《新华字典》中有下面三个义项。文中“凌厉”的“厉”意思应为(  )
A.严格   B.严厉   C.凶猛C(4)将下面的句子改为反问句,不得改变原意。
作为一座山,这正是它的本分。
答案:作为一座山,这不正是它的本分吗? 解析 第(1)题考查汉字的音形。在字典中,读“ān”的字有多个,这就需要结合语境,推测“ān”的具体含义,然后以义定形。“劲”是个多音字,读“jìn”时,意思为“力气、精神、作用等”;读“jìng”时,意思为“坚强有力”,作形容词。据此,可以推断“劲松”中的“劲”应读“jìng”。“咽”也是个多音字,与“呜”搭配,只能读作“yè”。第(2)题考查词语改错。辨析词语对错,需要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震撼”与“心灵”搭配,意为“心里受到强烈冲击”,所以“振撼”应改为“震撼”。第(3)题考查词语中字的含义。解释字的含义,要本着“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山风凌厉”的意思是“山风刮得很凶猛”,据此可以推断“厉”在这里的意思是“凶猛”,答案为C项。第(4)题考查句式变换。变换句式,不改变原句的意思是前提。所给句子是一个陈述句,把其变为反问句,可分三个步骤:①将肯定词“是”改为否定词“不是”;②在否定词“不是”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③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4.(2015·安徽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清晨我漫步在山坡谷地,
晨光宣泄着永恒的秘密,
山涧里流倘出一条小溪,
她在歌、在唤、在吐露心曲:
?
生活并非安逸,
它是思念和希冀。
死亡并非哀歌,
它是失望与憔悴。
智者不在言词,
其秘密在言词背后藏nì。
伟人不在高位,
不屑权位者才配享荣誉。
(纪伯伦《小溪,你说什么》节选)(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流倘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流淌 ”。
(3)“宣泄”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下面三个义项。请根据诗歌语境,选择恰当的一项(  )
A.使积水流出去    B.舒散
C.泄露
(4)诗中画线句运用了拟人 和排比 的修辞方法。?C解析 这是一道语段综合阅读题,考查字音、字形、词语含义和修辞方法。与往年不同的是,本题所给材料为一首现代诗歌。第(1)题,“逸”字可查“辶”部,然后查8画,通过部首检字能查到其读音;“屑”可查部首“尸”,然后查7画,通过部首检字同样能查到其读音;“nì”与“藏”搭配,据此可知“nì”与“藏”的意思相近,所以字形应为“匿”。第(2)题考查字形辨析,“流淌”一词与“一条小溪”搭配,所以“倘”应为“淌”。解答第(3)题,要注意联系语境,指出“宣泄”的语境义。根据“晨光宣泄着永恒的秘密”一句推断,“宣泄”应是“泄露”的意思。解答第(4)题先要判断句中的“她”指的是谁,联系上一句“山涧里流倘出一条小溪”,可知“她”是“小溪”,运用了拟人手法。“在歌、在唤、在吐露心曲”一句包含三个短语“在歌”“在唤”“在吐露心曲”,它们结构相似,构成排比句。5.(2014·安徽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动物在睡眠时,大脑能像人脑那样发出电波,也会做梦。如猫在睡觉的时候会竖起耳朵,嘴边的长须会颤动,有时它还会轻轻地叫几声,好像在追捕什么目标似的。鹦鹉睡觉①常常 把头藏在翅膀下面,②偶尔 也会发出很低的叫声。除了猫和鹦鹉之外,马和狗等家chù,以及其他一些哺乳类动物也会做梦。动物的梦有多有少。蝙蝠、老鼠比人更易做梦。③鸟类很少做梦,爬行动物也很少做梦,因为④它们必须随时保持对敌人的警告,以便能够及时逃脱。?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2)根据句子的意思,将“偶尔”“常常”分别填入①②两处横线上。
(3)将③画线的两个句子改写成一个句子。(要求:符合语境,不改变句子原意)
答案:鸟类和爬行动物都很少做梦。 (4)在④画线处有一个词用得不恰当,可将“警告 ”改为“警惕 ”。(要求:符合语境)?解析 这是一道语段综合阅读题,考查字音、词语运用、句式改写及病句修改。解答给汉字注音题,要注意区别多音字,以及声母、韵母的搭配。第(1)题,“颤”有“chàn”和“zhàn”两个读音,但前者多为动词,后者多为名词,这里与“动”搭配应读作“chàn”。再如“哺乳”的“哺”易错读成“pǔ”。根据拼音书写汉字题,要注意区别同音字,辨别时主要结合语境,如联系“马和狗等家chù”一句来看,“chù”应为“畜”。第(2)小题给出的两个词“常常”和“偶尔”是一对反义词,根据“猫在睡觉的时候会竖起耳朵,嘴边的长须会颤动,有时它还会轻轻地叫几声”一句,可以判断作者先讲的是通常情况,后讲的是特殊情况,据此不难得出答案。第(3)小题要求把画线的两个短句合成一个句子,通常是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把它们的主语和谓语进行合并。第(4)题中,“警告”常用作动词,不能充当“保持”的宾语,可将“警告”换成“警惕”。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10年10考)
方法归纳
考向1根据拼音写汉字
命题解读:结合具体语境,以双音节词为考查重点,偶有成语(如2016中考)出现,多空出后字,让学生根据拼音填写。考查重点是常用汉字,大部分是人教版教材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汉字。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得分要领:1.通读文段,弄懂所给的带拼音的词语在文段中的意思,然后以义定形。如2014年安徽中考考到“chù”的写法,联系“马和狗等家chù”一句来看,“chù”的意思是“家养的禽兽”,应写作“畜”。
2.借助字典,用音序法查字,得出答案。具体步骤为:
(1)根据所给拼音,确定要查找的汉字所在页码,圈定要比较的同音字。
(2)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带拼音词语的含义,然后筛选同音字,确定答案。
如2016年考的“不ān世事”,《新华字典》中读音为ān的汉字有多个,而“谙”的意思是“熟悉,精通”,符合语境。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考向2给加点字注音
命题解读:给出具体文段,以填空的形式考查注音。要求注音的词以二字词语为主,有时考查前字,有时考查后字。要注音的字以单音字为主,有时也出现多音字。
得分要领:1.对于单音字,可直接通过部首查字法或查难检字表,直接查到其读音。
2.对于多音字,判断其读音的技巧如下:
(1)根据词性来区别读音。如“处”:作名词时读“chù”,如“处所”“办事处”;作动词时读“chǔ”,如“相处”“处境”“处罚”。
(2)根据词义来区别读音。如“禁”:表示“承受、忍受”时,读“jīn”,如“禁受”“弱不禁风”;表示“不准许”时,读“jìn”,如“禁令”“严禁”。
(3)根据使用情况来区别读音。如“剥”:单用时读“bāo”,如“剥花生”“剥皮”;在合成词中读“bō”,如“剥夺”“剥削”。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误区警示:在拼注和认读汉字字音过程中,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①违背拼写规则(如ü与j、q、x相拼时,ü上的两点要省去,而与n、l相拼时不能省去);②异读词误读,如“凿”应读“záo”,不读“zuò”;③形近字误读,如“荼”应读“tú”,不读“chá”;④形声字误读,如“纤维”的“纤”应读“xiān”,不读“qiān”;⑤多音字误读,如“关卡”的“卡”读“qiǎ”,不读“kǎ”;⑥习惯性误读,如“亚洲”的“亚”应读“yà”,不读“yǎ”。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对点训练
一、根据拼音写汉字
(一)难写字
第一组
点zhuì(缀 )  chuò(啜 )泣  duò(堕 )落
贪lán(婪 ) 鸟cháo(巢 ) shà(霎 )时
稀shū(疏 ) 风yùn(韵 ) 闲shì(适 )
xī(嬉 )戏 撤xiāo(销 ) bǐnɡ(禀 )告
fù(赋 )闲 简lòu(陋 ) 空xiá(暇 )
洁白无xiá(瑕 ) liáo(嘹 )亮
liáo(缭 )绕 抖sǒu(擞 )
瘦骨lín xún(嶙 )(峋 ) 清chè(澈 )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梦mèi(寐 )以求 惊yà(讶 )
轻yínɡ(盈 ) cuàn(篡 )夺 平hénɡ(衡 )
海yù(域 ) 风zhēnɡ(筝 ) jué(诀 )别
nüè(虐 )待 宽shù(恕 ) 树chà(杈 )
脸jiá(颊 ) 花bàn(瓣 ) mù(沐 )浴
xiù(嗅 )觉 头xián(衔 ) mián(绵 )延
luán(孪 )生 sū(酥 )油 叫rǎnɡ(嚷 )
发duān(端 ) áo(熬 )夜 shènɡ(盛 )名
hōnɡ(烘 )托 shì(逝 )世 奇huàn(幻 )
bǐ(鄙 )视 chāi(拆 )散 委qū(屈 )
观mó(摩 ) tuǒ(妥 )当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第二组
yōnɡ(臃 )肿 jiàn(鉴 )赏
烦zào(躁 ) 干zào(燥 )
私shú(塾 ) 人声dǐnɡ fèi(鼎 )(沸 )
mí(弥 )漫 pínɡ(屏 )障
ào(懊 )悔 污huì(秽 )
波lán(澜 ) 斑lán(斓 )
lán(谰 )言 yùn(孕 )育
jiǒnɡ(迥 )乎不同 pán(磐 )石
fù(覆 )盖 步lǚ(履 )
义愤填yīnɡ(膺 ) 细nì(腻 )
diān(癫 )狂 鲁mǎnɡ(莽 )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疲bèi(惫 ) zhì(窒 )息
叶màn(蔓 ) zhàn(湛 )蓝
xián(娴 )熟 抽chù(搐 )
沟hè(壑 ) xùn(驯 )养
阔chuò(绰 ) 相得益zhānɡ(彰 )
轻jié(捷 ) bó(博 )学
bó(搏 )击 yì(抑 )制
zǎi(宰 )割 chóu(筹 )划
闭suǒ(锁 ) bēn(奔 )突
低回wǎn(婉 )转 xī xī(息 )(息 )相通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坚持不xiè(懈 ) 风cān(餐 )lù(露 )宿
精pí(疲 )力jié(竭 )
yào(耀 )武yánɡ(扬 )威
ɡē(搁 )浅
shān shān(姗 )(姗 )来迟
liáo(聊 )以自wèi(慰 )
chěnɡ(逞 )能 进退wéi(维 )谷
养精蓄ruì(锐 ) 劝yòu(诱 )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第三组
qiè(惬 )意 确záo(凿 )
shì(恃 )才放旷 抑扬顿cuò(挫 )
lí(罹 )难 jī(畸 )形
停杯投zhù(箸 ) 根深dì(蒂 )固
傀lěi(儡 ) juān(镌 )刻
为虎作chāng(伥 ) 一cù(蹴 )而就
信jiān(笺 ) 发jiào(酵 )
同仇敌kài(忾 ) 如愿以cháng(偿 )
jìn(浸 )透 联mèi(袂 )
无边无yín(垠 ) 良yǒu(莠 )不齐
老yù(妪 ) dào(悼 )念
好高wù(骛 )远 chì(叱 )咤风云
元xiāo(宵 ) yú(逾 )越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习以为cháng(常 ) 明眸善lài(睐 )
梦huàn(幻 ) 挺bá(拔 )
新陈dài(代 )谢 孜孜不juàn(倦 )
陶yě(冶 ) 抵yù(御 )
异qǔ(曲 )同工 闲情逸zhì(致 )
chì(炽 )热 挑xìn(衅 )
吹毛求cī(疵 ) 中流dǐ(砥 )柱
取dì(缔 ) 真zhì(挚 )
顶礼mó(膜 )拜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二)同音易错字
1.dí 洗(涤 ) 启(迪 )
2.gài 灌(溉 ) (概 )括 覆(盖 )
3.xiè 纸(屑 ) (泄 )气
4.jiàn 贫(贱 ) 实(践 )
5.méi (玫 )瑰 (枚 )举
6.guī (规 )矩 (瑰 )丽
7.zhǎn (崭 )新 (辗 )转
8.wèi (蔚 )蓝 安(慰 )
9.xī (熄 )灭 清(晰 ) 白(皙 )
10.jùn (竣 )工 (骏 )马
11.chí 奔(驰 ) 松(弛 )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12.zhàn 客(栈 ) (绽 )放 精(湛 )
13.zhàng 肿(胀 ) 屏(障 )
14.diàn 沉(淀 ) (惦 )念 (玷 )污
15.wǎn (惋 )惜 (婉 )转
16.zōng (综 )合 跟(踪 )
17.lì 勉(励 ) 严(厉 )
18.líng (凌 )晨 (绫 )罗绸缎
19.tíng 家(庭 ) 雷(霆 )
20.qiáo (翘 )首 (憔 )悴
21.qí (祈 )祷 (歧 )途
22.péng (澎 )湃 (膨 )胀 帐(蓬 )
23.lián (廉 )洁 (镰 )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24.kē (磕 )头 (瞌 )睡
25.fǔ (腐 )败 (俯 )视 五脏六(腑 )
26.gān 竹(竿 ) 旗(杆 )
27.gāng 提(纲 ) 水(缸 )
28.zhèn (震 )撼 (振 )作
29.zhù (驻 )守 (伫 )立
30.hàn 强(悍 ) 遗(憾 ) (捍 )卫
31.zhí 繁(殖 ) 种(植 )
32.cuì 鞠躬尽(瘁 ) 出类拔(萃 ) 国(粹 )
33.qiè (锲 )而不舍 (惬 )意 畏(怯 )
34.péng 朝气(蓬 )勃 帐(篷 )
35.zào (燥 )热 (躁 )动 (噪 )声
36.xiāo (销 )声匿迹 (潇 )洒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37.mù 羡(慕 ) (募 )捐 和(睦 )
38.xié 要(挟 ) 威(胁 )
39.yùn (蕴 )含 (酝 )酿
40.xiá (遐 )想 应接不(暇 )
41.màn 布(幔 ) (漫 )不经心
42.tǎng 流(淌 ) (倘 )若
43.lóng 葱(茏 ) 玲(珑 ) 震耳欲(聋 )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二、给加点字注音 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考点二 找错别字并改正(10年8考)
方法归纳
命题解读:该题常以二字词语的形式考查(一词中只有一个字是错的),要求先找出含有错别字的词,再作修改。考查的词语,多是同音形近字,也有音近异形字。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得分要领:1.以“义”辨“形”。明白字义是明辨字形的基础。如“脉搏”的“搏”是“搏动、跳动”的意思,常与“博”字混淆;掌握了“搏”的意思,就能够准确地辨别了。
2.以“形”推“义”。从形声字的形旁入手,推断字的意义所属,就能判断该字在该词或语境之中的运用是否正确,从而辨别字的正误。如“沤”的形旁是“氵”,与水相关,用在“沤歌英雄”中自然是错误的,应改为“讴”,表示该字与语言有关。
3.以“源”定“形”。有些词中的字是由当初该词形成时的特定意义所决定的,因此,探究该类词的本义,才能准确记住该词。此类词有“再接再厉”“墨守成规”“黄粱美梦”等。
4.结构辨形。指通过分析词语的结构,尤其是词语中并列对举的现象来分辨字形的方法。如“惹事生非”是一个并列结构的短语,其中“事”应改为“是”,和“非”反义对举;又如“名僵利锁”中,“僵”应改为“缰”,和“锁”同义对举。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对点训练
下列词语或短语中均有一个错别字,请用横线把它们画出来,并把正确字形写在括号里。
1.愁怅( 惆 ) 2.鬼计( 诡 ) 3.冒然( 贸 )
4.璀灿( 璨 ) 5.纵恿( 怂 ) 6.技俩( 伎 )
7.松驰( 弛 ) 8.暮蔼( 霭 ) 9.寒喧( 暄 )
10.针炙( 灸 ) 11.震憾( 撼 ) 12.缀学( 辍 )
13.作崇( 祟 ) 14.幅射( 辐 ) 15.撕杀( 厮 )
16.枯躁( 燥 ) 17.观磨( 摩 ) 18.闪铄( 烁 )
19.消遥( 逍 ) 20.座标( 坐 ) 21.刻簿( 薄 )
22.撩绕( 缭 ) 23.蓝球( 篮 ) 24.姿式( 势 )
25.膨涨( 胀 ) 26.全愈( 痊 ) 27.撤谎( 撒 )
28.竭见( 谒 ) 29.污告( 诬 ) 30.掘起( 崛 )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31.膺品( 赝 ) 32.鸟看( 瞰 ) 33.装钉( 订 )
34.积待( 亟 ) 35.园满( 圆 ) 36.汇萃( 荟 )
37.殆工( 怠 ) 38.痉孪( 挛 ) 39.迷漫( 弥 )
40.暴燥( 躁 ) 41.安祥( 详 ) 42.胡涂( 糊 )
43.端祥( 详 ) 44.加奖( 嘉 ) 45.静秘( 谧 )
46.贯例( 惯 ) 47.巧门( 窍 ) 48.布署( 部 )
49.揣摹( 摩 ) 50.申张( 伸 ) 51.安照( 按 )
52.必竟( 毕 ) 53.担搁( 耽 ) 54.校斟( 勘 )
55.糟塌( 蹋 ) 56.招睐( 徕 ) 57.防犯( 范 )
58.书藉( 籍 ) 59.询私( 徇 ) 60.勇跃( 踊 )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61.卑恭屈膝( 躬 ) 62.立杆见影( 竿 )
63.别出新裁( 心 ) 64.歪风斜气( 邪 )
65.生灵图炭( 涂 ) 66.一蹋糊涂( 塌 )
67.陨身不恤( 殒 ) 68.以身作责( 则 )
69.惨绝人患( 寰 ) 70.涸泽而鱼( 渔 )
71.真知卓见( 灼 ) 72.阿谀奉成( 承 )
73.招摇装骗( 撞 ) 74.相形见拙( 绌 )
75.轻歌慢舞( 曼 ) 76.涛天罪行( 滔 )
77.甘败下风( 拜 ) 78.遗害百姓( 贻 )
79.怡笑大方( 贻 ) 80.迫不急待( 及 )
81.细水常流( 长 ) 82.计日成功( 程 )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83.动则得咎( 辄 ) 84.手屈一指( 首 )
85.搏取欢心( 博 ) 86.以词害意( 辞 )
87.旁证博引( 征 ) 88.明察秋豪( 毫 )
89.轰堂大笑( 哄 ) 90.哀声叹气( 唉 )
91.丰功伟迹( 绩 ) 92.貌和神离( 合 )
93.惹事生非( 是 ) 94.意幸阑珊( 兴 )
95.磬竹难书( 罄 ) 96.默守成规( 墨 )
97.不记其数( 计 ) 98.直接了当( 截 )
99.呕心厉血( 沥 )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字词的理解与运用(10年7考)
方法归纳
命题解读:以填空或选择的形式考查考生对字词的理解能力,主要考查二字词、四字词。
考向1解释字词
得分要领:1.通过查字典理解字义,然后抓住关键字理解词义。
2.联系语境推断词义。本着“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结合字词所处的具体语段来确定词语的意义。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考向2词义选择
得分要领:1.掌握字词的本义、引申义。“本义”指词最初常用的基本含义。“引申义”指由基本义发展而来,同基本义相类似、相对立或相关联的意义。如“深”的本义是从表面到底部或者从外面到里面的距离大。而发展出的引申义是:深入(如“道理深”);深挚(如“友谊深”);时间久(如“夜深人静”);浓重(如“颜色深”)等。
2.分析词语的比喻义。比喻义是以词的本义或引申义的比喻用法而形成的意义,如“铁证如山”的“铁”比喻确定不移。
3.辨别词语的感彩。如: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朱自清《背影》)这里的“聪明”运用了反语,实际上并不聪明,褒词贬用,表现出作者对当时不理解父亲的愧疚心理。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考向3选词填空
得分要领:选择词语填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确切地了解词语的含义。现代汉语中近义词语的数量比较大,使用这一类词语要辨别其相同与不同之处。如“亲密”“亲切”,它们的共同语素是“亲”;不同之处是另外的语素“密”“切”。“亲密”,着重指关系,感情密切;“亲切”,着重指感情真挚、恳切。有了这样的辨析,再根据语境来选用,就不会用错。
2.把握词语的使用范围。有些近义词语有不同的使用范围和搭配习惯,使用时也应当注意辨别。如“严密”“周密”,前者侧重于严格、紧密,没有疏漏,多用于防范方面;而“周密”着重于周到、完备、细密,多用于思考、计划、安排等方面。
3.注意词语的感彩。如“鼓励”“鼓动”两词,前者是褒义词,后者是贬义词;又如“机智”“狡猾”,前者是褒义词,后者是贬义词。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对点训练
一、解释词义
1.透过密密的花枝的缝隙漏下的点点的光斑在地面闪烁着,光影变幻,古槐与紫藤就在其中演绎着一场光阴与生命的盛大欢愉。
“演绎”的意思是表演、表现 。?
2.水潺潺,蜿蜒的护城河环抱小镇,河对岸青砖黛瓦,飞檐翘角。朴素幽静的景致,热闹兴旺的古街,夹杂着浓郁的水乡风情,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的三河古镇,犹如一块遗落在都市近郊的璞玉,尽管市区喧嚣嘈杂,周边熙熙攘攘,这里却独有一分水乡的旖旎秀丽,随处可见皖南老宅的淡墨浅彩,以及古时市井的商贾繁荣。
文中的“青砖黛瓦”的“黛”意思是青黑色的颜料,这里可理解为青黑色; “旖旎”的意思是柔和美好 。?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3.总会有一段缺失的文明,总会有一两个老人,拼命地搂住附属的沧桑,他们古板,不冷静,正是因为他们的固执,才保住了那些古老的建筑物。如今,那些势不两立的角色,依然坚定地树立于人世间,故乡知冷暖,故乡的那些古老,岂能随便遗失?
“固执”一词在文中的意思是“坚持自己的意见 ”;“势不两立”中“势”的意思是“情势、状况 ”。?
4.山涧中,你拽着藤蔓在攀登,来到一棵绿树旁,细看却是一棵大枯树,枯树上爬满了青藤。枯树虽已苍老,但裸露的肌肤,苍劲有力,像一个健美运动员,博得了青藤的青睐,青藤对枯树情有独钟,枯树焕发了青春,青藤执着的爱会把你感动。瞧,岩石上的枯树,那伸出的粗大臂膊上却站着一棵亭亭玉立的小松树。
“情有独钟”中“钟”的意思是聚集,集中 ;“亭亭玉立”中“亭亭”的意思是高耸直立的样子 。?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5.端午是个色泽浓烈的节日,它犹如一首浑然天成的古曲,充满了先人的智慧和美好的愿望。沐浴过雨水的花和叶子浓艳逼人,艾草、菖蒲和粽叶在端午结为兄弟姐妹,花、草和叶的清香四处弥漫。每次看到那青色的粽子,嗅着浓浓的甜香,都会有一种情怀滋生。
“弥漫”在文中的意思是充满、布满 ,
“滋生”中“滋”的意思是引起(或产生) 。?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二、词义选择
1.凡是到达了的地方,都属于昨天。哪怕那山再青,那水再秀,那风再温柔。太深的流连便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是双脚,还有未来。
“流连”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下面三个义项。请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一项( B )
A.盘桓;滞留  B.依恋不舍
C.流离转徙 D.连续;反复
2.一片彩色的云霞,落在翠绿的山间,含苞欲放的花蕾张着红红的笑脸,羞涩地探出头来,欣赏这迷人的春光。
“含苞欲放”中“欲”的含义是( C )
A.想要,希望 B.贪心
C.将要 D.需要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3.这种别出心裁的村落水系设计,为村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
“裁”在《新华字典》中有下面四个义项。请根据语境,为“别出心裁”一词中的“裁”选择恰当的一项( C )
A.减除
B.决定,判断
C.安排取舍
D.用剪子剪布或用刀子割纸
4.汉字是中国精神的凝练。中国人从孩提时代就开始捉笔写字,练习的是书法,打造的却是性格与魂魄。
根据语境,对于“打造”的解释恰当的一项是( B )
A.制造
B.比喻创造或造就
C.修筑,编制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三、选词填空
1.一畦畦碧绿的菜园子展现在眼前,葱茏、茂盛,长势喜人:西红柿一串一串    枝丫间,一层,两层,三层,最下边的一层还有一枚笑红了的小脸。一行葱挺直了腰身,站立端正。青椒玲珑可爱,好似一只翠绿的小灯笼。白菜像雕刻师精心雕琢过的翡翠。卷心菜还未收心,叶片上    几滴露珠,一只毛毛虫把卷心菜当成了小广场,慢悠悠地在上面散步。黄瓜呢,在菜园子靠石墙的最里边,羞答答地    藤蔓之后,只露出来那么一小截,带着毛刺,尾随着枯萎了的小黄花。?
把下面几个词依次填在横线上,恰当的一项是 ( A )
A.挂在 卧着 躲在
B.躲在 挂在 卧着
C.卧着 挂在 躲在
D.挂在 躲在 卧着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2.( 2018·湖北武汉中考)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人们所肯定和赞赏的血性,应当属于性格评价和审美取向的范畴。血性是个    而又朴拙的词汇,本身就具有张力和亢奋色彩。因此在理解和使用上应该有所    ,否则就会混淆粗犷与    、豪壮与莽撞、文明与野蛮、人性与兽性。?
A.古老 限制 粗野 B.原始 界定 粗野
C.古老 界定 粗放 D.原始 限制 粗放
解析 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仔细研读选项,从自己容易理解的词语入手,排除干扰项。如,“古老”指“经历了久远年代的”,“原始”指“最古老的”,“原始”用在这里比较贴切,排除A、C两项。“粗野”指言语、举动粗鲁无礼;粗犷强悍。“野”含有蛮横不讲理、不文明、不受约束等义。“粗放”指(性情)粗略豪放,显然与上文具体语境不符,可排除。故选B项。B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3.( 2018·四川巴中中考)依次填入下列横线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面对文化传承创新这张有难度的时代考卷,我们不仅要善于做好选择题,敢于做好应用题,还要精于做好综合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她    个体心灵、    民族精神、    民众心智,    中华民族数千年坚毅前行。?
A.安顿 振奋 启迪 引领 B.启迪 引领 安顿 振奋
C.安顿 引领 振奋 启迪 D.启迪 安顿 振奋 引领
解析 本题考查近义词辨析、运用。解答本题,一要区分近义词之间意义和用法上的区别,二要根据这些词后所搭配的宾语加以判断。明确第二句的主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容易判断出最后一空应为“引领……前行”,其次确定“振奋”后搭配的是“精神”,“心灵”是用来安顿的,“心智”指心思智慧,与之搭配的是“启迪”。综上可得出答案。A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4.( 2018·湖南岳阳中考)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项是(  )
所谓成功,就是专心的人彼此之间长期竞争而产生的    。专心未必就能夺得冠军,还要看天分和机缘。然而在“专心”的行列里,    站在最后一名,也还是置身于精英之列,比那些玩忽怠惰、因循无知的人    很多。?
A.结果 虽然 率先 B.后果 即使 领先
C.结果 即使 领先 D.后果 虽然 率先
解析 本题考查同义词语的辨析与选择。“结果”是中性词,指最后到达的状态。而“后果”一般是严重的具有较大危害的结果,是贬义词。二者比较,第一空填的词语应为“结果”,排除B、D两项。再来比较“领先”和“率先”,“领先”指比相同时间开始的人快,在事情未完成时使用。而“率先”后接结果或者事情,主语一般是人,偶尔也用于物。二者比较,第三空应填“领先”,所以排除A项,答案为C项。C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5.( 2018·新疆乌鲁木齐中考)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运动,自有其力量之美。而静,则是一种精神之美、觉悟之美、灵动之美。静,    自然之美的精彩呈现,    内心修为的    展示。平心静气、心无旁骛,方能专注于    本质、解析机理,从而抽丝剥茧,让问题迎刃而解。?
A.不是 而是   幽雅   探寻
B.不单是 更是 幽雅 探究
C.不单是 更是 优雅 探究
D.不是 而是 优雅 探寻
解析 语段谈“静”,前两空从自然层面说到精神层面,是典型的递进关系,用“不单是……更是”,不能用表选择关系的“不是……而是”。“幽雅”与“优雅”的区别是前者形容环境,后者形容人,第三空形容人的内心,用“优雅”。“探寻”有“找”的意思,“探究”有“钻研”的意思,从句意来看,“本质”需要“钻研”,用“探究”。C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修辞的辨识(10年5考)
方法归纳
命题解读:安徽考查“修辞的辨识”都是以填空形式考查,且侧重在一题考两种修辞方法,形式为“这段文字/画线句主要运用了    和    的修辞方法”,角度单一。?
得分要领:辨别修辞方法,首先要了解常见修辞方法的内涵,然后进行判断。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辨析、运用的修辞格有比喻、拟人、排比、反复、夸张、对偶、设问、反问等八种。现分述如下: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1.比喻: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包括三类:
(1)明喻。本体、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常用的喻词有“像”“好像”“好似”“如”“有如”“如同”“恰似”“仿佛”等。例如:叶子(本体)出水很高,像(喻词)亭亭的舞女的裙(喻体)。
(2)暗喻。本体、喻体同时出现,但用“是”“成”“成为”“变为”等动词代替“像”一类的喻词。例如:母亲啊!你(本体)是(喻词)荷叶(喻体),我(本体)是(喻词)红莲(喻体)。
(3)借喻。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例如: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喻体)了。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特别提醒以下四种句子不是比喻句。
①用“像”等词将两种事物作比较的句子不是比喻句。例如:小玲长得像她妈妈。
②单纯的想象句不是比喻句。例如:我仿佛看见了三十多年前小梅那双红肿的手。
③表示猜测的句子不是比喻句。例如:母亲觉得这个人好像有些面熟。
④列举例子的句子不是比喻句。例如:我们班最近涌现出许多好人好事,如张亮把积攒的零用钱都寄给了灾区人民。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3.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包括两种类型:
(1)由短语构成排比。如: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2)由句子构成排比。如: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4.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突出某种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包括两类:
(1)连续反复。连续出现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中间没有间隔。如: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2)间隔反复: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不连续出现,有其他词语或句子间隔在中间。如:别人打球时,他在看书;别人逛街时,他在看书;别人睡觉了,他在看书。
5.夸张:有意对客观事物言过其实,用来强调或突出事物某一方面特征,表达某种强烈的思想感情。如:他每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的时候总是在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6.对偶: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意义相关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成对地排列起来。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易错辨析排比与对偶的区别
(1)对称性与平列式。对偶是两个语言单位(句子或句子成分),而排比是三个及三个以上语言单位(句子或短语)。对偶必须对称;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对字数的要求不甚严格。
(2)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揭示语,使排体互相衔接,给人以紧凑、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联是不重字的。
(3)对偶讲究平仄对仗,排比则无此要求。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7.设问:在无疑的地方,故意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以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如:谁是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8.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示某种确定的意思,只问不答。反问可以用否定的形式表达肯定的意思。如:大船?八叔的航船不是回来了吗?反问也可以用肯定的形式表达否定的意思。如:昨天不是说得好好的,你怎么能这样呢?
易错辨析设问和反问的区别
设问和反问都是无疑而问,但是有明显的区别。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明确地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设问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反问主要是加强语气,用确定的语气表明作者自己的思想。设问是自问自答,有问有答,答在问外;反问寓答于问,有问无答。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对点训练
1.总觉得故乡飘在岁月里,游在宇宙间,她像箭,太快了,你稍有疏忽,她便由古代跑到了现代。
该语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比喻 和拟人 。
2.怎么能不喜欢出发呢?没见过大山的巍峨,真是遗憾;见了大山的巍峨没见过大海的浩瀚,仍然遗憾;见了大海的浩瀚没见过大漠的广袤,依旧遗憾;见了大漠的广袤没见过森林的神秘,还是遗憾。世界上有不绝的风景,我有不老的心情。
这段文字运用了反问 和排比 的修辞方法。?
3.一片彩色的云霞,落在翠绿的山间,含苞欲放的花蕾张着红红的笑脸,羞涩地探出头来,欣赏这迷人的春光。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 和拟人 的修辞方法。?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4.中华经典诗词是个广袤、深邃、绚丽多彩的世界。这里有“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的闲淡宁静,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恢宏壮阔。她如甘霖滋润着干涸的心田,如花朵点缀了寂寞的生活。
文段运用的修辞方法有引用 、比喻 。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5.(2018·四川巴中中考)下列对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D )
A.“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反复、拟人)
B.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比喻)
C.他以微笑战胜暴力,以嘲笑战胜专制,以讽刺战胜宗教的自以为是,以坚毅战胜顽固,以真理战胜愚昧。(排比)
D.我难道就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我不是常常让你们丢下功课替我浇花吗?(设问)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6.(2018·吉林中考)下面各项中,修辞方法与选句一致的一项是( A )
A.比喻——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鲁迅《故乡》)
B.反复——风声在云外呼唤着,远山也在送青了。(张晓风《到山中去》)
C.排比——山河睡了而风景醒着,春天睡了而种子醒着。(洛夫《湖南大雪——赠长沙李元洛》)
D.拟人——他的耳后脖根,土壤肥沃,常常宜于种麦。(梁实秋《雅舍小品》)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句式变换(10年5考)
方法归纳
命题解读:句式变换,指在一定的语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在不改变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将句子由一种句式变换成另一种句式,从语序、语气、语意和语境等多个方面考查考生运用恰当的句式准确表达的能力。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得分要领:1.陈述句和反问句的变换
反问句与陈述句,表达的语意可以相同,但反问句比陈述句更肯定有力,往往既能强调,又能表达强烈感情。
(1)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
①把陈述句中表示肯定或否定的词,改成表示否定或肯定的词。②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③将原句中的句号改为问号。④句尾加上“吗”“呢”等语气助词。
如:(2016·安徽中考)将下面的句子改为反问句,不得改变原意。
作为一座山,这正是它的本分。
答案示例:作为一座山,这不正是它的本分吗?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2)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
①把反问句中表示肯定或否定的词改成否定或肯定的词;②去掉“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和“呢”“吗”等语气助词;③将问号改为句号。
如:将“我们怎能言而无信呢?”变成陈述句。
答案:我们不能言而无信。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2.长句与短句的变换
长句,是指用词较多、结构较复杂的句子,它的修饰语(定语、状语)多,并列成分多,或者某一成分结构比较复杂。短句,与长句相反,是指词语少、结构简单的句子。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1)长句变短句的步骤
①把句子的主干抽取出来独立成句;②将长句的修饰成分抽出来,或者单独成句。
如:把下面的长句改写成3个较短的句子,使意思表达得更清楚。(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由著名摄影师解海龙拍摄于1991年、曾经给亿万中国人带来心灵震撼的中国“希望工程”标志影像《大眼睛》于23日在北京华辰秋拍会上以30.8万元拍卖成交。
点拨:首先抽取句子的主干独立成句:“中国‘希望工程’标志影像《大眼睛》……拍卖成交。”然后将主语的修饰成分变成另外两个分句。
参考答案:中国“希望工程”标志影像《大眼睛》于23日在北京华辰秋拍会上以30.8万元拍卖成交。它是由著名摄影师解海龙于1991年拍摄的。它曾经给亿万中国人带来心灵的震撼。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2)短句变长句的步骤
①从几个短句中找出一个句子,作为长句的主干;②其他短句内容转化成定语、状语或补语。
如:(2014·安徽中考)将下面两个句子改写成一个句子。
①鸟类很少做梦。
②爬行动物也很少做梦。
点拨:先找出两句共同的中心语“很少做梦”,再看句子的主语,它们分别为“鸟类”和“爬行动物”。将这两个句子的主语结合到一起,再提取共同部分作谓语部分,就变成了“鸟类和爬行动物都很少做梦”。
答案:鸟类和爬行动物都很少做梦。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3.主动句与被动句的变换
主语是施动者,是动作的发出者,这种句子是主动句;主语是受动者,是动作的接受者,这种句子是被动句。
(1)主动句变被动句的方法
将主动句的宾语变成被动句的主语,主动句的主语放在“被”之后构成介宾短语作被动句的状语。
如:把“一场无情的大火烧掉了他的全部藏书”变为被动句。
点拨:把“他的全部藏书”提出来作主语,“一场无情的大火”放在“被”之后构成介宾短语作“烧掉”的状语。
答案:他的全部藏书被一场无情的大火烧掉了。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2)被动句变为主动句的方法
将被动句的主语变为宾语,将“被”所带的对象变为主语,去掉“被”字。
如:把“我被老师批评了一顿”改为主动句。
点拨:将“老师”提出来作主语,“我”提出来作宾语,删除“被”字。
参考答案:老师批评了我一顿(或:老师把我批评了一顿)。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4.肯定句与否定句的变换
对事物做出肯定判断的句子叫肯定句。对事物做出否定判断的句子叫否定句。肯定句变成否定句,要加否定副词“不”“无”“没有”等;变双重否定句,要加否定副词“无非”“没有不”“不得不”等。反之,由否定句变为肯定句,要去掉否定副词。要注意,变换前后,句子的意思要一致。
如:经过努力,这些问题是容易解决的。(肯定句)
经过努力,这些问题是不难解决的。(否定句)
经过努力,这些问题不是不能解决的。(双重否定句)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5.散句与整句的变换
句子有长有短,结构也各式各样。结构相同或相近的一组句子叫整句。结构不整齐,长、短句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叫散句。将散句变换成整句,一要读懂原句,找准对称点;二要不改变原意,以其中某一句的结构为标准,去调整其他句子的结构,使句子整齐对称。
如:把下面句子中画横线部分变为整句。
度过了讨饭的童年生活和在财东马房睡过觉的少年时代,青年时候又在深山老林里打过短工,他简直不知道世界上什么叫困难。
点拨:可以仿照“青年时候又在深山老林里打过短工”的结构去调整前句,使句式协调。
参考答案:他童年时候讨过饭,少年时候在财东马房里睡过觉,青年时候又在深山老林里打过短工。
注意:无论是哪种句式间的相互转换,变换后的句子意思要与原句的意思保持一致。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对点训练
1.小松树站在了“巨人”肩膀上,特别引人注目;枯树安详地、默默地呵护着这个幼小的生命成长;这一老一少孑然而立,又浑然一体,阐释着生命的延续。面对此情此景,你怎能不怦然心动?
把画线语句变成陈述句。
参考答案:面对此情此景,你会怦然心动。 
2.远远望去,孤峰拥立,云蒸霞蔚,坐落在山顶上的电视发射塔,好似仙女秀发上的碧玉簪,绰约多姿。
把画波浪线文字改写成两个句子。
参考答案:电视发射塔坐落在山顶上,好似仙女秀发上的碧玉簪。 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3.每当冬夜里鸡叫三遍,母亲就起身点亮油灯,父亲将要去集市卖菠菜、芫荽等蔬菜,母亲要为他做点面汤。
请将画线句调换语序或删添词语,改为一个句子。
参考答案:母亲要为将要去集市卖菠菜、芫荽等蔬菜的父亲做点面汤。 
4.(2018·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把“这样悲壮的故事,不能不使我感动得落泪”改为反问句。
参考答案:这样悲壮的故事,怎能不使我感动得落泪呢? 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妙龄时光
汪国真
不要轻易去爱
更不要轻易去恨
让自己活得轻松些
让青春多留下些潇洒的印痕
?
你是快乐的
因为你很单纯
你是迷人的
因为你有一颗宽容的心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让友情成为草原上的牧歌
让敌意有如过眼烟云
伸出彼此的手
握紧令人歆羡的韶华与纯真
对诗中画线句进行适当变动,使之与下句“让敌意有如过眼烟云”形成对偶。
参考答案:让友情成为草原牧歌 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修  心
李碧华
看——
火那么壮大,水却熄灭它。
水那么壮大,土却掩埋它。
土那么壮大,风却吹散它。
风那么壮大,山却阻挡它。
山那么壮大,人却铲移它。
人那么壮大,权位、生死、爱恨、名利……却动摇它。
权位、生死、爱恨、名利……那么壮大,时间却消磨它。
——时间最壮大吗?
不,是“心”。
当心空无一物,它便无边无涯。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 “时间最壮大吗?/不,是‘心’。”这两句采用了设问 修辞方法,请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把它改成一个陈述句:
时间不是最壮大的,“心”才是。 ?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仿写(10年3考)
方法归纳
命题解读:仿写句子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写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要求运用相应的修辞方法和句式来表达特定的内容。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得分要领:仿句有以下三条规律:
1.合“式”——符合句式结构。式,即句子的结构形式。句式要统一,是指仿句与例句的结构要一致。
如:仿照下面的句子,再写一句话。要求句式、结构与例句相同。
假如我是一个画家,我就要用缤纷的色彩,来描绘春天的五彩斑斓。
仿句:?
点拨:仔细阅读例句,从语法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特点:基本句式是“假如……,就……”;“假如”后是一个主谓句,“就”后是一个介词短语作状语,状语后是一个动宾短语作谓语,状语和谓语在内容上是承接前边人物的身份来写的。
答案示例:假如我是一名歌唱家,我就要用优美的歌声,来歌唱祖国的繁荣昌盛。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2.合“格”——符合修辞格。仿句时,我们要仔细分析例句所运用的修辞格,或排比,或对偶,或拟人等。
如:仿照画线的句子,发挥想象续写两句。
人在生命的旅途中,不能没有朋友的祝福。你的祝福如春天里的一缕清风,为我送来芬芳;如寒夜里的一团火焰,为我送来温暖;如            ,            。我将带着你的祝福,去搏击人生的风雨,拥抱绚丽的彩虹。?
点拨:画线句是两个明喻句,每个比喻句的后半部分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进一步形象地突出了祝福的作用。把这些认识清楚后,就可以仿造出符合要求的句子了。
答案示例:如久旱时的一场甘霖 为我送来凉爽(或:如沙漠里的一片绿洲 为我带来希望)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3.合“意”——符合例句提供的语境、意境。
如:请仿照例句,发挥想象,另写一个句子,表达你对美的感受。
例句① 老师说:“书声琅琅、专注凝神的课堂就是美,一种渴求知识的美。”
例句② 旅游者说:“鸟语花香、清风吹拂的西湖就是美,一种自然的美。”
点拨:两个句子中的“书声琅琅”“专注凝神”“鸟语花香”“清风吹拂”都给我们展示了美好的意境,所以仿写句必须符合美好意境这一统一要求。
答案示例:农民说:“麦浪滚滚、硕果累累的秋天就是美,一种丰裕富饶的美。”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特别提醒仿写题审题“四要”
(1)话题:明确是沿用原来话题,还是变换话题。
(2)内容:明确例句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有何内在联系,对仿写句的内容隐含了哪些要求。
(3)修辞:审清题干对修辞有无限制,例句使用了何种修辞。
(4)句式:主要审清例句是单句还是复句,如果是复句,属何种复句,仿写句子要尽最大可能地与例句保持一致。
如果是仿写语段的某一部分,那就要求仿写句不仅要与被仿写部分在句式结构、思想内容等方面保持一致,还要与整个语段保持连贯、协调一致。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对点训练
1.(2018·湖北黄石中考)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写一句话。
夏天是个好季节。假如我是诗人,我就要写一首长诗来赞美它的热情明朗;假如我是          ,我 ?    。
答案示例 画家 就要用一幅长画来描绘它的鸟语花香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扣住“夏天是个好季节”这个中心句,从画家、作曲家、雕刻家等角度入手,不难得到答案。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2.(2018·贵州安顺中考)仿写:要求句式一致,内容连贯。
若要有明亮的眼睛,请多看到别人的长处;若要有姣好的面容,请多展露真诚的微笑;          ,         ;若要有宽广的胸怀,请多接纳别人的忠言。?
答案示例 ①若要有聪明的头脑 请多学习别人的优点 ②若要有优雅的姿态 请多礼让身边的行人 ③若要有勤劳的双手 请多创造宝贵的财富 ④若要有良好的修养 请多尊重他人的人格 ⑤若要有美好的心灵 请多关心他人的疾苦
解析 本题考查仿句。例句运用“若要……请多……”的句式,抓住这一特点,仿写时选择与例句相关的事物,如“头脑”“双手”“修养”等,然后按照句式仿写就行,注意排比句间的联系。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3.(2018·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仿照前面的两个句子,再续写两个句子。
春天的雨,细腻而轻柔,给山野披上美丽的衣裳;
夏天的雷,迅疾而猛烈,为生命敲响热烈的战鼓;
秋天的风,       ,                ;冬天的雪,       ,                。
示例 凉爽而惬意 为落叶送去温馨的问候 
慈祥而温厚 为庄稼带来多情的呵护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六4.(2018·辽宁锦州中考)结合语境仿照画线句补全句子,使之构成语言连贯的排比句。
百善孝为先。孝心、孝道、孝敬、孝顺……一个“孝”字,彰显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孝亲敬长,就是多一些努力,全力实现长辈的期待;就是多一些感恩,真诚回馈长辈的恩泽;    ,     。
答案示例 (1)就是多一些理解 耐心倾听长辈的唠叨 
(2)就是多一些尊重 虚心接受长辈的意见
解析 本题考查仿写句子。仿写句子,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本题所仿写内容要与“孝”有关,陈述“孝”的表现,要与画线句一样,由两个句子构成,并且使三组句子构成语言连贯的排比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