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 15.金色的鱼钩(冀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语文上册 15.金色的鱼钩(冀教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10-08 18:2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5.金色的鱼钩
走进文本
这是一个感人致深的故事,描写的是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故事。初读课文,那位四十多岁,高颧骨、驼背、满脸皱纹、两鬓斑白的炊事员的形象便深深地印在了脑海里,被他那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所感动。
文章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先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和主要人物。红军过草地的路上,很多同志生了病,炊事班长即老班长接受要照顾三位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的任务。接着,文章有写到了他们一行人遇到的困难,那就是饥饿时刻威胁着他们,他们的身体越来越弱,老班长非常着急。后来,老班长开始给病号们钓鱼,增加营养,而他自己却仍继续忍受着饥饿的折磨,身体越来越差。当想到老班长嚼着几根草根和战士们吃剩下的鱼骨头,紧皱着眉头硬咽下去的时候,不由得眼泪簌簌地落下,即使是被“我”发觉,他也坚持把钓到的鱼让给 三位战士吃。尽管“我”全都明白了也无济于事。“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是啊,谁不位这样的老班长而感动?就这样,他们坚持着走到了草地的边缘,最后老班长自己却倒了下去,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也不肯吃战士们为他做的鱼汤。
文章的结尾落笔在“鱼钩”上,赋予了它精神的象征意义,用它来代表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本文故事线索清晰,结构紧凑,易于理解,人物事迹非常感人。因此,虽然篇幅较长,却很吸引人,是一篇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走进作者
作者用朴实的语言,按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给我们讲述了红军长征途中的感人事件,没有雕琢,没有华丽的辞藻,而是用较多简单的对话,通过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方法,突出了老班长这一人物形象的精神品质,文章标题选用了有特殊象征意义的事物——鱼钩,并且加了“金色的”这一修饰语,更加突出了革命前辈的精神永远闪烁着灿烂的光芒。文章最后揭示了中心。
走进教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长征途中发生的这个感人的故事。
2.体会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3.练习运用快速阅读法,简要复述课文故事。
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理解重点语句,体会课文思想感情。
2.快速阅读,简要复述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教学建议
这篇课文篇幅较长,但容易理解,最后一段揭示了中心。故事发生的年代离学生比较遥远,因此课前应让学生多读一读长征时期的故事,了解当时的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内容,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应突出学生的自渎自悟,以快读和默读为主,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动人故事?主要写的是老班长,为什么用“金色的鱼钩”为标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回答,重点在于说明理由。然后围绕“哪个地方让你感动?”这一问题来交流。让学生在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批注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及全班交流,说说自己印象最深或最受感动的地方。如抓住“我全都明白了”进行展开:“我都明白什么了?”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让学生能够及时朗读,用朗读加深情感,用理解促进有感情的朗读。特别是一些重要的对话,教师要通过范读进行指导,加强分角色读的练习。
文章运用了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多种手法塑造了老班长这一高大光辉的英雄形象,学生头脑里印象深刻,所以针对这一形象组织学生谈一谈:“你觉得老班长是一位怎样的人?我们应向他学习什么?”这时要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相关语句来谈。读到最后一段时,还要引导学生从“擦干眼泪”“小心包起”“放在贴身的衣兜里”等语句,体会到小战士一定要继承先辈的遗志,继承革命传统的决心。整体把握课文后,指导学生进行复述练习,教师可帮助学生列出小标题,按提纲讲述,或按讲故事的方法叙述。最后,长征故事作为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素材,教师要布置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举办一次长征故事会、读后感等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