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1-14 20:03: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今年暑假小明准备去江西参加以“革命摇篮,星火燎原”为主题 的红色旅游。出发前他应了解的历史大事是( )
①南昌起义 ②井冈山会师
③长征会师 ④中共七大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急切(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红军战略转移”取得胜利的标志是( )
A. 四渡赤水
B. 巧渡金沙江
C. 会师吴起镇
D. 主力会师会宁
3.1924年,国民党在广州创办的培养军事政治人才的学校是( )
A. 京师同文馆
B. 马尾船政学堂
C. 京师大学堂
D. 黄埔军校
4.1927年10月,毛泽东选择井冈山地区建立中国革命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因为井冈山地区( )
①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②国民党统治力量薄弱
③离大城市较近,购买日用品方便 ④群众基础好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5.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从广东出发的北伐战争取得的重大成果是( )
A. 推翻了满清帝制   
B. 取得了抗日战争胜利
C. 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D. 赢得了民族独立
6.井冈山会师后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这只队伍的领导人是( )
A. 毛泽东、周恩来
B. 周恩来、朱德
C. 朱德、陈毅
D. 毛泽东、朱德
7.“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这首军歌广为传唱的历史时期是( )
A. 辛亥革命
B. 北伐战争
C. 南昌起义
D. 抗日战争
8.某班同学为一些地方设计“历史名片”宣传语,下列适用于井冈山的是( )
A. 辛亥首义,共和号角
B. 五四中心,风云新途
C. 八一枪响,军旗升起
D. 革命摇篮,红军故乡
9.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失败了,北伐战争也没有成功。这些情况出现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军阀的实力太强了
B. 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C. 共产党的力量太弱小了,发挥不了太大的作用
D. 帝国主义国家出面干涉,不允许中国人民进行北伐
10.“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这首诗是朱德为纪念遵义会议而作。“群龙得首”是指遵义会议确立了谁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
A. 博古 B. 陈独秀 C. 毛泽东 D. 邓小平
11.下列标语口号出现在北伐战争时期的是( )
A. 师夷长技,自强求富
B.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 打倒军阀,统一全国
D. 坚持抗战,反对妥协
12.下列哪一事件,最能充分表现中国共产党善于开拓创新,实事求是的精神( )
A. 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 南昌起义
C. 秋收起义
D. 井冈山会师
13.2011年11月,《绝密档案:第一次国共合作内幕》赢得了极高的点击率,使得人们再次关注第一次国共合作,历史上第一次国共合作取得的成果包括( )
①创办黄埔军校
②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③掀起北伐战争
④创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14.某中学中考后决定组织学生进行“红色旅游,重走长征路感受长征精神”,他们选择路线应是( )
A. 瑞金—金沙江—大渡河—赤水—吴起镇
B. 瑞金—大渡河—金沙江—赤水—吴起镇
C. 瑞金—赤水—金沙江—大渡河—吴起镇
D. 瑞金—大渡河—赤水—金沙江—吴起镇
15.下图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所著名的军事学校,它创建于( )

A. 洋务运动时期
B. 辛亥革命时期
C. 国民大革命时期
D. 抗日战争时期
16.孙中山说“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血液。”为此孙中山采取的措施是( )
A. 发动护法运动
B. 与共产党合作
C. 建立黄埔军校
D. 发动北伐战争
17.“红军荟萃井冈山,主力形成在此间。领导有方经百炼,人民专政靠兵权。”朱德同志这首诗是为了纪念( )
A. 南昌起义
B. 秋收起义
C. 遵义会议召开
D. 井冈山会师
18.广州是一座具有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1924年1月,国共两党在这里实现了第一次合作,点燃了大革命的熊熊烈火。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标志是( )
A. 中共二大的召开
B.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C. 孙中山与中共研究改组国民党
D. 中共三大的召开
19.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实现了“饮马长江”的誓言。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北洋军阀的腐朽涣散
B.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C. 北伐将士的英勇作战
D.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20.下图是位于灌阳县的新圩酒井红军烈士纪念碑。1934年11月,在掩护中央红军抢渡湘江后,有100多名红军伤员因来不及转移被国民党反动派残忍地丢进了这个深不可测的井中。为缅怀先烈,特立此碑。请指出中央红军突破湘江后前行的路线是( )

A. 井冈山方向
B. 湘西方向
C. 瑞金方向
D. 贵州遵义方向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24年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国共两党合作后,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
材料二:1926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10万大军出师北伐,叶挺独立团作为先锋,首先开赴湖南、湖北战场。1927年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请回答:
(1)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后共同领导了北伐战争,这场战争的目的是什么?有哪些主要对象?
(2)在北伐的胜利进军中,叶挺独立团攻占了哪两座桥梁?在主战场上打败了哪一个军阀的主力部队?
(3)北伐战争取得了哪些重要战果?
(4)1927年,哪两个国民党右派分子发动了政变?他们所建立的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如何?
22.某校八年级(2)班的小明同学办了一期关于“国共首次合作”的板报,其中有一些探究性问题需要你参与其中进行回答。
[成功会议]

[丰硕成果]
国共历史上的第一次合作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其中最为突出的两项成就,其一是创办了一所新式的军事院校,其二是领导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有力地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悲惨结局]

(1)请你结合所学,写出表格中①②的内容。
(2)国共合作成果中提及的“军事院校”和“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分别指什么?请指出取得这两项成就的最主要原因。
(3)图片中的两次反革命政变发生于哪一年?国民党右派发动两次反革命政变标志着什么?
(4)通过以上板块,你能得出哪些感悟与认识?
23.材料《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请回答:
(1)这是谁写的诗?诗中提到的长征起止时间分别是哪一年?
(2)后四句涉及到的主要史实是什么?
(3)诗中的“三军”是指哪三军?他们会师是在哪一省的哪一地区?
(4)表现出红军怎样的精神?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这首诗是谁为什么事件而作的?
(2)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3)“金沙水拍云崖暖”是指长征途中的什么事件?使红军在途中由被动变为主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红军长征会遇到哪些困难?
(5)谈谈你对“长征精神”的理解。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
——摘自周恩来讲话(1927年)
请结合以上材料和图片回答:
(1)材料一图片与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有关。请问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是什么?“开天辟地”的大事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2)材料三中的起义指什么起义?这次起义有什么意义?
(3)材料二漫画反映的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哪一历史事件?在追寻革命先辈足迹的活动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宝贵的精神财富?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面对蒋介石、汪精卫大肆屠杀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奋起反抗的史实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会师等,长征会师的地点是会宁,中共七大召开的地点是延安,所以答案是A。
2.【答案】D
【解析】1936年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所以长征取得完全胜利的标志是会宁会师,根据所学知识,应选D。
3.【答案】D
【解析】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1924年5 月,黄埔军校成立。孙中山任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后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故答案选D。
4.【答案】C
【解析】“井冈山地处湘赣的罗霄山脉中段,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这里的几个县都建立过共产党组织和农民协会,群众基础好。井冈山远离国民党控制的大城市,敌人的统治力量在这个地区比较薄弱。”可知,①②④都是毛泽东在井冈山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原因,故选C。
5.【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北伐的目的是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对象是北方的张作霖、南方的孙传芳、吴佩孚,北伐取得重大成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故选C。
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的领导人是毛泽东、朱德,故选D。
7.【答案】B
【解析】辛亥革命的革命对象是清政府,抗日战争的对象是日本,南昌起义的对象是国民党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因此选B。
8.【答案】D
【解析】“辛亥首义,共和号角”指的是辛亥革命,发生在武昌,和井冈山无关。“五四中心,风云新途”指的是北京和上海,和井冈山无关。“八一枪响,军旗升起”指的是南昌起义。1927 年9 月,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8 年4 月,朱德与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所以“革命摇篮,红军故乡”说的是井冈山,故选D。
9.【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26年7月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北伐战争开始,由于国共两党齐心协力,北伐战争取得巨大成功;在在北伐战争胜利进军时,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失败了。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10.【答案】C
【解析】1935年,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故选C。
11.【答案】C
【解析】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北伐战争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A项是洋务运动时期的口号;B项属于中国同盟会的纲领的内容;C项出现在北伐战争时期;D项出现了抗日战争时期。故答案为C。
12.【答案】A
【解析】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最能充分表现中国共产党善于开拓创新,实事求是的精神,故选A。
13.【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第一次国共合作指的是,1924年至1927年间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这次的重要成就是创建了黄埔军校,掀起了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胜利在1945年,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是在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之后。故选C。
14.【答案】C
【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34年10月,因为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党中央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从瑞金出发,进行战略转移,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领导下,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最后历经艰难险阻,1935年10月到达吴起镇,在1936年10月到达会宁,取得了长征的胜利,故选C。
15.【答案】C
【解析】通过图片分析,可以看出这所学校名字是“陆军军官学校”,通过所学知识,可知是指黄埔军校,而黄埔军校创建于1924年,也就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而这时候又是“国民大革命时期”,故选C。
16.【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血液。”可知,孙中山说的新血液指的是共产党,确立三大政策后,国民党允许共产党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17.【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红军荟萃井冈山……人民专政靠兵权”。1928年4月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与朱德、陈毅领导的部分南昌起义部队在井冈山的胜利会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井冈山会师开创了由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壮大了井冈山的革命武装力量,对巩固扩大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推动全国革命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故选D项。
18.【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孙中山在总结辛亥革命以来的失败教训时,深感依靠军阀从事革命活动是不行的。十月革命后,他开始寻求苏联和中共的帮助和支持。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标志着国民党和共产党实现第一次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19.【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伐战争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结果,国共两党达成共识,团结一致,所以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AC项不是最主要的原因,D项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择B。
20.【答案】D
【解析】1934年10月,红军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突破敌人的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后渡过乌江,夺取遵义,所以中央红军突破湘江后前行的路线是贵州遵义方向,所以答案是D。
21.【答案】(1)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主要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2)汀泗桥和贺胜桥;吴佩孚。
(3)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声势震动全国。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4)蒋介石和汪精卫;南京国民政府由国民党一党专政,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解析】(1)1926年,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后,共同领导了北伐战争,这场战争的目的是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
(2)在北伐的胜利进军中,第四军叶挺领导的独立团奋勇冲锋,击溃敌军,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敌军败退武昌。吴佩孚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了。
(3)北伐军打败吴佩孚后,又集中力量进攻江西,消灭了孙传芳的主力。接着,北伐军乘胜沿长江东下,直捣南京。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声势震动全国。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4)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了,第一次国共合作也破裂了。同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22.【答案】(1)①1924年;②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2)黄埔军校和北伐战争。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
(3)1927年。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失败。
(4)国共两党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能够实现合作,但由于两党的阶级利益不同,不能长久合作;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害;当前的形势下国共两党应再次合作,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
【解析】(1)根据所学可知,国民党一大召开的时间是1924年,此次会议的召开是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的标志,因为国民党一大的的内容为实现国共合作提供了条件,国共合作的意义在于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2)根据所学可知,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的成果之一是1924年创办的黄埔军校,这是一所培养革命力量的军事院校;“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指的是1926年开始的旨在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的北伐战争。
(3)第一小问,根据所学可知,图中的时间均发生于1927年,分别由蒋介石和汪精卫叛变革命而发动的政变和叛变革命的行为。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可知,蒋、汪的叛变革命导致国民大革命失败,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
(4)从两党合作的原因来看,国共两党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能够实现合作;从两党性质上看,但由于两党的阶级利益不同,不能长久合作;从合作与分裂的利弊上看,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害;从当前形势看,当前的形势下国共两党应再次合作,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
23.【答案】(1)毛泽东。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2)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
(3)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会师在甘肃省会宁地区。
(4)表现了红军部队不怕艰难险阻,不怕苦、不怕累,勇于克服困难的革命斗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及团结协作、同敌人斗争到底的集体主义精神。
【解析】这是毛泽东写的诗,诗中提到的长征起止时间分别是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后四句涉及到的主要史实是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诗中的“三军”是指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他们会师是在甘肃省会宁地区。表现出红军部队艰难险阻,不怕苦、不怕累,勇于克服困难的革命斗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及团结协作、同敌人斗争到底的集体主义精神。
24.【答案】(1)毛泽东;长征。
(2)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3)巧渡金沙江;遵义会议。
(4)从行军路线、食物、自然环境等情况来说,例如,国民党的围追堵截,恶劣的自然条件等。
(5)言之有理即可(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精神,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精神。)
【解析】(1)这首诗是毛泽东为长征而作的。
(2)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第五次反围剿失利;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3) “金沙水拍云崖暖”是指长征途中的巧渡金沙江;使红军在途中由被动变为主动的主要原因是:遵义会议。
(4)红军长征会遇到的困难有:国民党的围追堵截,恶劣的自然环境,例如过草地时士兵会遭到饥荒,没有食物还坚持长途跋涉,有时士兵不幸会陷入泥潭,其他士兵去救,结果都要遭殃,红军只有眼巴巴看到同伴挣扎死去,爱莫能助。
(5)长征精神是一种不畏艰辛,吃苦耐劳,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精神,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精神。我们也应该学习这种精神。
25.【答案】(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3)红军长征;不畏艰难、不怕牺牲、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民族利益高于一切。
【解析】(1)从图片信息中能够看出中共一大召开的会议地址,即上海、嘉兴南湖,这次会议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开天辟地的重大意义。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即开创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2)南昌起义。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
(3)长征精神就是一种坚持不懈、百折不挠、坚定信念、勇往直前的精神 如今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发扬长征精神,相信党的领导,相信社会进步,并且用这样的长征精神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