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秦统一中国
课程标准
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学习目标
1.掌握秦灭六国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2.探讨秦统一的历史意义,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认识秦的统一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和人民愿望,是历史的进步。
重点: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难点: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大秦帝国 六合一统
——秦灭六国
第一篇章
自主学习 P42 第一目
一、秦统一六国
(1)统一时间:从公元前 年至 年。
(2)统一结果: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
建立者 ,定都 。
(3)意义:结束了……
建立起……
嬴政
230
前221
秦朝
咸阳
想一想: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
渤 海
东 海
战 国 七 雄
魏
赵
韩
楚
齐
燕
秦王扫六合
前230-前221
秦
前230—前221
秦国的历史结束了,秦朝的历史开始了!
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1.秦灭六国(公元前230—公元前221)
顺序:
韩—赵—魏—楚—燕—齐
2.秦朝的建立:前221 秦王嬴政 咸阳
3.统一的意义:
(1)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
(2)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要点巩固:
秦王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
挥剑击浮云,
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四海归秦,天下一统”
这是何等雄壮!威武!
一、国家的统一
③长平之战后,东方各国无力抵抗秦国的进攻。
④秦王雄才大略、重用人才,并及时听取建议。
①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秦朝统一是民心所向。(根本原因)
②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
六合之内,皇帝之上。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
《史记· 秦始皇本纪》
秦王消灭六国,结束割据,那么,他是否就一劳永逸安于现状呢?
治国方略 泽被后世
第二篇章
自主学习 P43
二、巩固和加强统一的措施
1.政治上:确立_______ 制度。
(1)国家最高统治者称 ,至高无上,
总揽 大权。
(2)中央政府机构设
分管 ,最后由 决断。
(3)在地方上,进一步废除 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 制,郡下设 ,
县下又设乡、亭、里。
大一统的中央集权
皇帝
全国一切军政
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行政 军事 监察
皇帝
郡县
分封
县
想一想:最早建立县制是谁的变法措施之一?
自主学习 P44 —45
圆形方孔半两
长度
小篆
隶书
重量
文字
容量
(2)开凿灵渠:沟通了 和 ,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3)修筑长城:秦始皇派大将 反击匈奴,并修筑长城。长城西起 ,东到 ,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蒙恬
临洮
辽东
漓江
湘江
三、秦朝的疆域:
东至 ,西到 ,北至 一带,南达 ,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南海
长城
陇西
东海
旧制度or新制度
历史小品《朝会》
秦王:我自起兵以来,南征北战,东挡西杀,一统天下,建立了千秋基业,今与大家商量国君该如何称呼?
李斯(满脸堆笑):大王的丰功伟绩,亘古未有,即使三皇五帝也不能与大王相比。
秦王眼前一亮:妙哉,那就称“皇帝”吧,我就是秦始皇,子孙后代,代代相传,以至千世万世。我自称“朕”,朕要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职。
一大臣:大王,哦—不(轻拍自己的嘴巴),皇上!这三个官职具体负责什么?
秦王:李爱卿,你来替朕给大家解释解释。李斯连忙接话:丞相主管全国的行政事务,太尉主领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群臣恍然大悟)
王绾:皇上,地方上该如何处理?现在诸侯刚刚消灭,特别是燕、楚、齐三国离咸阳不远,不在那里封几个王不行,请皇上把几位皇子封到那里去。
李斯匆忙接过话来:不可、不可,周武王建立周朝的时候,封了不少诸侯,到后来像冤家一样互相残杀,周天子也无法禁止,可见分封的办法不好,不如沿用我们的郡县制。
秦王:好,正合朕的意思,从此废除分封,设立郡县。退朝。
伏羲、神农、燧人
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我统一天下
德盖三皇
功过五帝
自今已来,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
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
皇帝
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监察
行政
军事
最高统治者
中央政府
郡
县
地方政府
郡县制
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
1、政治上:创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某一天,秦始皇微服出巡,他来的集市上,看到了这样一幕:
小贩:“青菜便宜啦!新鲜嫩绿,不买你会后悔。”
张三:“老板,来一斤青菜。”
“好勒”,小贩热情地答应了一声,手脚麻利地称了一把青菜,递给张三。
张三接过青菜,掂了掂,突然沉了脸,怒道:“这把菜哪有一斤,你敢缺斤少两!”
小贩一楞,连连摆手,解释道:“听您的口音,您是赵国人吧。秦、赵的衡器是不一样的,我们秦国的一斤就是这重量。
张三听了小贩的话之后,脸色缓和下来,问道:“多少钱?”
小贩伸手要钱,笑着说:“谢谢两个圜钱。”
张三一听,沉默了一会儿,问道:“你收布币吗?”
小贩回道:“客人,您说笑了,这里是秦国,当然只收圜钱。”
“可是我现在只有布币”,张三说:“要不,我先赊账,明儿我再拿钱给你。”
小贩大怒,立刻大声吆喝:“敢买“霸王菜”,当我好欺负吗?”说罢,一把从张三手上夺回青菜……
度量衡和货币不统一
2、经济上:统一度量衡、货币
●度----丈量长度的工具“尺”
●量----量容量的容器“斗”“升”“斛”
●衡----称重量的衡器“秤”
圆形方孔半两铜钱
一天,邯郸郡地方官府贴出一张告示。
邯郸郡百姓闻讯而来,聚集在告示前,议论纷纷。
百姓甲看不懂,向同伴问道:“这上面写的是什么,你知道吗?”
同伴摊摊手,说道:“我哪知道,我又不懂秦文。”
文字不统一
小 篆
隶 书
3、文化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
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
3、文化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
4.交通上:车同轨 道同距
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知识链接:战国时期修筑的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是?
秦长城起止点分别在哪里?
秦朝为什么要修筑长城呢?
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蒙 恬
秦长城
明长城
秦的疆域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孔虚因为战乱,远离故国,来秦经商,却因度量衡、货币与秦国不同,致使他所贩卖的盐和丝绸无人问津,只得亏本而回。
情景再现:
几年过去了,孔虚心想:“时代不同了,现在是秦___了,国家_____了,我再经商试试?”
于是,他离开了家乡,直奔都城_____而去。这回他依旧贩卖盐和丝绸,因为政府统一了_____,他多带的几把尺子和容器,都用不上了。
度量衡
朝
统一
咸阳
情景再现:
大大地赚了一笔之后,孔虚带着赚来的_____________钱,他决定到南方去做生意,这时,又有商人向他借钱,于是他用______(字体)写了借据。
圆形方孔半两
小篆
这样做生意真方便啊!
灵
孔虚一路南下,顺着湘江、穿过__渠进入漓江,来到最南端的______郡。他不由感叹道,这样做生意真方便啊!
南海
千秋功过—任由评说
第三篇章
首先,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征战混乱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
其次,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
再次,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我国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最后,修筑了著名的万里长城和灵渠等古代工程 ,同样对后世影响深远。
活动与探究:
1.秦朝对后世有怎样的深远影响?
2.秦始皇,自古以来就评说不一,毁誉参半,千秋功过,留与后人评说。
秦朝政治家李斯说:“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
宋代史学家司马光说:“重以暴秦,害圣典,疾格言,焚《诗》《书》,屠术士。”
唐代诗人李白《古风》: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击浮云,诸侯尽西来。”
“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
“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1.评价历史人物,一定要站在历史的角度,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
2.要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
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有人说秦始皇是暴君, 你怎么看?
课下广泛搜集资料写一篇历史小论文:《我眼中的秦始皇 》。
诗词欣赏:沁园春·秦始皇
文/刘志英 秦扫六合,君主专制,集权中央。
赞德兼五帝,功过三皇,千古一帝,嬴政始皇。
政制书文,车轨道距,万里长城铸脊梁。
须放眼,看大秦帝国,世界荣光。
江山一统名扬,奈家国千秋梦渺茫。
叹阿房宫殿,骊山陵墓,徭役赋税,民意堪伤。
焚书坑儒,是非功过,留与后人去论商。
鉴今朝,继秦人风采,世代流芳。
1、梁启超:“天下之统一,势也。不统于秦,亦统于他国”。天下“统于秦”发生在( )
A.公元前356年 B.公元前230年
C.公元前221年 D.公元前202年
2、毛泽东曾说:“百代都行秦政制”,这里的秦的“政制”主要是指( )
A.郡县制 B.中央集权
C.分封制 D.封建等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