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1-11 22:37: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教材简析 本课将为学生探究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提供一些简单而有效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帮助学生初步认识电的本质,是学生学习其他电的知识的基础。
学情分析 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飘动;在干燥的环境脱毛衣时,会听到啪啪声……这些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每一个四年级的学生可能都经历过,他们知道其中的一些现象是静电现象,但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对静电现象进行过深入的研究。
教学目标 K&S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达标情况:
P&M 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达标情况:
A 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达标情况:
教学重点 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教学难点 认识什么是电荷、不同的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手段 实验法 讲授法 演示法
教学资源 课本 视频资料
课前准备 准备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
教学过程预设
设计思路 导入——体验静电现象——认识不同的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让电荷流动起来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同学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冬天脱毛衣的时候会听到啪啪的声音;手摸到金属的材料会有触电的感觉。
这些都是静电现象。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学生列举其他的静电现象,并进行交流 用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引导学生对静电现象的关注,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体验静电现象 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慢慢接近碎纸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再一次靠近头发,观察又有什么现象发生?
怎样解释这两种现象呢?(通过摩擦,使物体带电了)
在生活中还有哪些静电现象?
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中,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和非生物。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汇报
学生尝试着解释这种现象
学生思考生活中常见的其他静电现象 初步观察学生对静电的认识情况,同时让学生认识到:有些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会产生静电,从而让学生感受到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中,为下个阶段的学习做准备。
认识不同的电荷及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阅读课本、配合电脑动画介绍静电现象产生的原因(物质同时具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由于正、负电荷数量相等,互相抵消,所以物体不显示带电。当物体受到外界影响(如摩擦)时,物体表面的电荷发生了转移,正负电荷数量不一样了,物体就显示带电了。
当我们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时,梳子带负电荷)
教师做演示实验,探究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1.用充气气球摩擦羊毛制品后,再用这个气球的摩擦面靠近头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2.让两个都用羊毛制品摩擦过的充气气球相互靠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在黑板上画气球、羊毛制品和
头发的示意图组织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整理和分析。
结合课本P4上的模型引导学生总结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这和我们了解的哪种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相似? 学生理解静电现象产生的原因,并试着解释生活中的一些静电现象
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思考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并整理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通过本环节完成从学生对静电现象的原始认识到对静电现象进行科学解释的过程。并且通过两个演示实验,帮助学生认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根据实验事实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让电荷流动起来 将两个气球靠近后再次靠近,发现气球不能再互相吸引。
这是因为带不同电荷的物体在相互靠近后,带负电荷的物体上的多余电子又会回到缺少电子的带正电荷的物体上,当两个物体上的电荷恢复平衡后,就会恢复到不带电的状态。
如果电荷在物质时间能够不断地流动,就会形成电流。形成电流需要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动力,也就是电源;另一个是要有电路——电流只有在电路中才能流动。
学生观察气球不再带电的现象,领会电流的概念,建立初步的电路概念。 这部分内容帮助学生发展对电荷的认识,也为后面学习电流奠定基础。
板书设计 §1.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电荷 流动 电流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