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秋学期高中期末试卷
高二化学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应的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S-32 Cl-35.5 Al-27 Na-23 Ag-108
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3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9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英国的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以表彰他们在石墨烯材料领域的卓越研究。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片状结构的新材料,可由石墨剥离而成,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下列有关石墨烯说法正确的是
A.石墨烯与石墨互为同位素 B.石墨烯与石墨互为同分异构体
C.石墨烯中的碳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 D.石墨烯是一种有机物
2.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B.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
C.氯化镁的电子式:
D.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的取代:CH4+Cl2→CH2Cl2+H2
3.下列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正确的是
A.金属钠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B.实验结束后,用嘴吹灭酒精灯
C.皮肤上不慎沾上NaOH溶液,立即用盐酸冲洗
D.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4.下列有关阿佛加德罗常数(NA)的说法错误的是
A.22.4LO2所含的分子数目为NA
B.36.5gHCl含有的原子数目为2NA
C.1molCO2含有的分子数目为NA
D.500mL1mol·L-1的氯化钠溶液中含有钠离子数目为0.5 NA
5.2010年鼋头渚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blank )举行中秋赏月烟花大会。其中五彩缤纷的焰火与元素的焰色反应有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Na与NaCl在灼烧时火焰颜色相同 B.焰色反应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C.可以用焰色反应来区别NaCl和KCl D.观察K2CO3的焰色应透过蓝色的钴玻璃
6.一种“即食即热型”快餐适合外出旅行时使用,它是利用两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对食物进行加热,这两种化学物质最合适的选择是( )
A.浓硫酸与水 B. 生石灰与水
C. 熟石灰与水 D. 氯化钠与水
7.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对应的实验(部分仪器已省略),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胶体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C.在2CO+O2 点燃 2CO2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 醋酸的电离方程式是:CH3COOH===CH3COO-+H+
9.2010年11月17日英国《自然》杂志网站刊登研究报告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科学家成功制造出多个反氢原子,并利用磁场使其存在了“较长时间”。这是科学家首次成功“抓住”反物质原子。所谓反原子就是质子带负电,电子带正电。下列有关反氢原子说法正确的是( )
A.带有一个负电的质子和一个负电的电子
B.带有一个正电的质子和一个正电的电子
C.带有一个负电的质子和一个正电的电子
D.带有一个正电的质子和一个负电的电子
10.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H+、K+、OH- B.H+、Cl-、CO32-
C.Ba2+、Na+、SO42- D.Na+、Cu2+、Cl-
11.下列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2Na2O2+2CO2 =2Na2CO3+O2 B.Fe2O3+2Al2Fe+A12O3
C.2HClO 光照 2HCl+O2↑ D.NaOH+Al(OH)3=NaAlO2+2H2O
12.下列物质中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 )
A.H2 B.NaCl C.NaOH D.H2S
13.月球上有丰富的矿藏,如铝、钛和铁等金属,硅、氧等非金属,以及大量的核能源材料3 2He。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Na、Mg、Al元素最高化合价依次升高
B.3 2He中含有2个质子3个中子
C.光导纤维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D.可用钠和四氯化钛反应制取金属钛
14.在一条件下,反应N2+3H2 2NH3在10L密闭容器中进行,测得2min内,N2的物质的量由20mol减少到8mol,则2min内N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A.1.2mol·(L·min)-1 B.1.0 mol·(L·min)-1
C.0.6 mol·(L·min)-1 D.0.4 mol·(L·min)-1
15.为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方法都正确的是( )
选项 被提纯的物质 所加试剂 分离方法
A SiO2 (Fe2O3) 盐酸 过滤
B CO2(CO) O2 点燃
C FeCl2溶液(FeCl3) Cu 分液
D CH3CH2OH(H2O) Na 蒸馏
16.下列关于铜锌原电池(如右图所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Zn是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B.Cu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C.铜片上有气体逸出
D.电子由铜片通过导线流向锌片
17.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锌和稀硝酸反应:Zn+2H+=Zn2++H2↑
B.碳酸钡和盐酸反应:CO32-+2H+=CO2↑+H2O
C.氯化铝和过量的氨水反应:Al3++3OH-=Al(OH)3↓
D.氯气和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l2+2OH-=Cl-+ClO-+H2O
18.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能将组内物质鉴别出来的是( )
A.NaCl、HCl、H2SO4、AgNO3 B.CuSO4、NaOH、BaCl2、HCl
C.K2CO3、HCl、CaCl2、BaCl2 D.NaOH、KOH、Mg(OH)2、H2SO4
19.下列反应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
A.2CH3CH2OH + 2Na → 2CH3CH2ONa + H2↑
B.
C.
D.
20.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氯化氢与氨气相遇,有大量的白烟生成
B. 向硫酸铁溶液中滴加硫氰化钾溶液,产生血红色沉淀
C.乙烯通入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褪色
D.SO2通入品红溶液,红色褪去,加热后,又出现红色
21.a、b、c、d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有8个电子
B.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强酸
C.d的原子半径比c的大
D.b的非金属性比c的强
22.某溶液中含有较大量的Cl-、CO32-、OH-等3种阴离子,如果只取一次该溶液就能够
分别将3种阴离子依次检验出来,下列实验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①滴加Mg(NO3)2溶液;②过滤;③滴加AgNO3溶液;④滴加Ba(NO3)2溶液
A.①②④②③ B.④②①②③ C.①②③②④ D.④②③②①
23.向0.5L的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某浓度的NaOH溶液,得到的沉淀随NaOH溶液体积的变化如右图所示。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
A.反应过程中,沉淀最多时的质量为7.8g
B.AlCl3溶液的浓度为2.0 mol·L-1
C.得到39g沉淀时,消耗的NaOH溶液体积
一定为1.5 L
D.当V(NaOH)=4.0 L时,得到的溶液中Na+、Cl-浓度相等
非选择题(本部分3题,共31分)
24.(15分)本题为选做题,包括A、B两题。选学《化学与生活》模块的考生答A题,选学《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的考生答B题,每位考生只可选做1题。若两题都作答,则以A题计分。
A.《化学与生活》
2010年第41届世博会在上海成功举办,其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1)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上海世博会的亮点之一是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①世博停车场,安装有汽车尾气催化光解设施,它能将汽车尾气中CO和NOx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生态环境循环的无毒气体,写出CO和NO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使用传统催化剂,使二氧化碳与某些有机物反应可以生成塑料,但反应时间长。目前诞生的纳米级催化剂增加了催化剂的表面积,提高了_________________(选填“反应速率”、“产品质量”或“原料利用率”)。使用这种塑料能减少白色污染,因为它在微生物作用下,可以实现100%的降解。
③合理利用二氧化碳,可以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工业发展。在常压下,-78℃时,二氧化碳气体凝结成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某学生买回一盒冰淇淋月饼,盒里有很多作为致冷剂的碎干冰。下列关于干冰处理的正确做法是( )
(A)将干冰放入冰箱 (B)让干冰在通风处自然升华
(C)直接将干冰倒入下水道 (D)用手取干冰扔入废物箱
④现在人们使用乙醇汽油作为汽车燃料充分体现了低碳经济,物质的量相同的乙醇与汽油(设为C8H18)均完全燃烧产生的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人们已尝试使用
作为汽车燃料可真正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2)上海世博为实现环保世博、生态世博目标,如日本馆的超轻“膜结构”,能发电,会呼吸;澳大利亚馆外表,覆盖着比不锈钢更便宜耐用的“耐候钢”。因此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①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东方之冠”的主体结构是用国产Q460钢制成的。 下列有关Q460钢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强度高 B.能导电 C.耐腐蚀 D.抗震性好
②耐候钢看起来有些锈迹斑斑,再仔细一瞧却是光滑如新,这得益于耐候钢在大气中具有优良的抗蚀性能。请你列举两种防止铁制品被腐蚀的方法
, 。
③石英玻璃化学稳定性强、膨胀系数小,是一种特种玻璃,石英玻璃的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式);有机玻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实际上不是硅酸盐材料,而是一种 (选填“橡胶”或“纤维”或“塑料”)。
④日本馆的超轻“膜结构”, 这层膜白天能透过阳光,利用太阳能发电,从而实现了将
转化为 。
B.《有机化学基础》
⑴(5分)卤代烃的用途十分广泛。卤代烃 (填“能”或“不能”)跟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卤化银沉淀。分子式为C3H7Br的卤代烃,其结构简式有两种,分别为 和
,它们与NaOH醇溶液生成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为了检验这种有机物,可把它通入盛有 的试管中。
⑵(5分)某化学兴趣小组从有机废液中(主要含甲苯、二甲苯、苯酚)提取苯酚的流程图如下:
请填写下列空白:
①A的化学式是 。
②振荡的目的是 。
③分液操作需要的玻璃仪器有 。
④写出水层中有关物质与A气体反应生成苯酚的化学方程式 。
⑶(5分)《茉莉花》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江苏民歌。茉莉花香气的成分有多种,乙酸苯甲酯 (CH3COOCH2- )是其中的一种,它可以从茉莉花中提取,也可以用甲苯和乙醇为 原料进行人工合成。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C的结构简式为 。
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
反应③的反应类型为 。反应 (填序号)原子的理论利用率为100%,
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
25.A-J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一种红棕色金属氧化物,B、D是金属单质,J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白色化合物,受热后容易发生分解。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 , J 。
(2)按要求书写有关方程式
D与稀HC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B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6.(10分)味精是烹制菜肴时常用的调味品,其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化学式为C5H8NO4Na)。谷氨酸钠有鲜味,易溶于水。某品牌味精包装上标注:“谷氨酸钠含量≥80%,NaCl含量≤20%”。某学校化学科研小组现对此味精中NaCl的含量进行测定。
Ⅰ.查阅资料:谷氨酸钠的存在不影响NaCl含量的测定。
Ⅱ.设计实验方案:
(1)实验试剂:水、试剂X的溶液等
(2)实验过程:
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①试剂X是 ,其作用是 。
②操作(1)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 。
③操作(2)的名称是 。
④通过计算判断该味精中NaCl的质量分数,是否符合其包装上标注的标准 。
⑤如果溶液A为50 mL,则溶液A中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A.干燥Cl2
C.石油的蒸馏
D.吸收氨气
B.分离乙醇和水
有机废液
NaOH溶液
水层
油层
苯酚
振荡
静置
分液
通入A气体
乙醇
Cu △
① O2
A
② O2
催化剂 △
B
甲苯
Cl2
光照
CH2Cl
NaOH/H2O
C
△
一定条件
③
CH3COOCH2
氨水溶液
CO2
I
H
HCl
溶液
A
B
高温
C
D
E
氨水 溶液
F
空气中
G
△
A
红褐色沉淀
白色沉淀
HCl
溶液
NaOH
溶液
J
△
C高二化学学业水平测试答案
Ⅰ卷(共69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C C D A B B D B C D D C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答案 B C A C D B C B C B B
Ⅱ卷(共31分)
24.A.(1)①2CO+2NO 一定条件 N2+2CO2;(2分) ② 反应速率(1分) ③ B (2分) ④ 1∶4;(2分) 氢气(1分)
(2)① C (1分) ②在铁器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刷油漆、电镀、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法 (其它答案合理给分)(2分) ③ SiO2;塑料(2分)④ 太阳能 电能(2分)
B.(1)(每空1分,共5分)不能 CH3CH2CH2Br CH3CHBrCH3
CH3CH=CH2 Br2的CCl4溶液(或溴水,或KMnO4酸性溶液)
(2)①CO2 (1分) ②使苯酚与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1分)
③分液漏斗、烧杯(2分) ④C6H5ONa+CO2+H2O→C6H5OH+NaHCO3(1分)
(3) -CH2OH (1分)
(2分)
酯化(或取代)反应 (1分) ②(1分)
25. (6分) (1) A Fe2O3 (1分) J Al(OH)3(1分)
(2) Fe + 2H+ == Fe2+ +H2↑;(2分)
2Al+2NaOH+2H2O=2NaAlO2+3H2↑(2分)
26. (10分)① AgNO3 (1分) 沉淀NaCl中的Cl-(1分)
② 普通漏斗 烧杯 玻璃棒(3分)
③ 洗涤(1分)
④不符合(2分)
⑤0.4mol/L(2分)
2CH3CH2OH+O2
Cu
△
2CH3CHO+2H2O2010秋学期高中期末考试试卷
高二化学(必修)
Ⅰ卷(共69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答案
Ⅱ卷(共31分)
24 A.《化学与生活》(共15分)
(1)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 ,________ _ ④________ _,________
24 B. 《有机化学基础》(共15分)
(1)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
(2)①___________ , ②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 ,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25. (共6分)
(1) A________________ 。J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共10分)
①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
④
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