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三年级上册)》95~97页。
[教学目的]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面积的意义,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初步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2.经历观察猜想、操作验证、归纳反思等探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了解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3.在积极主动的参与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在学会与他人分享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认识理解面积的意义,感受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认识并建立常用面积单位的表象,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教学难点]
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体验、感受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面积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纸片各1张。
学具准备:每组准备一张长方形纸片(长:10厘米、宽:6厘米)和一张正方形纸片(边长8厘米);每组准备一袋学具,內有大小不同的正方形、圆形学具若干;面积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纸片各1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小明家买新房子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情境图(见图1)
(
图
1
)爸爸提出一个问题:餐厅和厨房哪个面积大?
师:关于面积,你都了解哪些知识?
预设1:面积就是大小。
…
师:对于面积,你想研究哪些问题?
预设1:什么是面积?
预设2:学习面积有什么用?
预设3:为什么学习面积?
……
【设计意图】在生活情境中引入数学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一上课就抛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唤醒学生的学习经验。学生提出很多问题,面对学生的研究需求,教师倾听、筛选,与学生共同确定研究主题。由于研究的问题来源于学生,有利于学生的激发探究欲望,培养创新意识。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一)认识面积
1、认识物体表面的面积。
师:要研究面积,先来认识面。让学生摸一摸数学课本的封面、侧面,比较一下课本的封面和侧面,你发现什么?
预设:课本封面大,侧面小。
师:面有大有小。比较一下课桌面和课本封面?黑板的表面和课桌的桌面呢?
预设:黑板的面大,课桌的面小……
师:物体的表面是有大有小的,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像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谁能说一说课桌面的面积?
师:餐厅的面积指的是什么?
预设:餐厅地面的大小就是餐厅的面积。
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面积,感知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物体的面积。
2、认识平面图形的面积。
(1)出示学过了平面图形。
师:平面图形有面积吗?长方形的面积指的是什么?(课件演示线动成面的过程)
预设:涂色部分的面积就是长方形的面积。
师:你能说一说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吗?并涂一涂。
师:围成的平面图形面的大小叫它们的面积。
(3)指导学生说一说什么是面积。
【设计意图】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摸一摸、比一比、涂一涂、说一说等一系列的探究活动,理解面积的意义。从直观到抽象,帮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建立面积的表象,培养了学生抽象能力,实现了一维到二维空间的转化,有效促进活动内化,促进空间观念的形成。
(二)体会面积单位统一的必要性
师: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了解了什么是面积,我们一起帮爸爸解决问题吧。
1.观察比较。
师:餐厅和厨房哪个面积大?(见图2)
学生意见会不一致。
(图2)
师:看来用眼睛很难看出它们的面积的大小。
2.重叠比较。
师:借助平面图来研究,用两张学具卡片,一张代表餐厅,一张代表厨房,想办法,怎么比呢?
预设:重叠在一起比。 (见图3)
学生意见不一致。 (图3)
3.用统一的图形摆一摆。
师:重叠着比较意见也不一致,谁能再想个办法。
引导学生分析出现的方法,优化体现用学具测量的方法最合适。
师:小组合作任选一种卡片(正方形卡片、圆片)摆一摆、测一测,将研究结果记录在学习记录单上。
学生小组合作研究,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展示汇报:
预设1:用圆片摆一摆,1号餐厅摆了16个圆片,2号厨房摆了15个圆片,16大于15,餐厅面积大。 (见图4)
(图4)
预设2:用大正方形摆一摆,1号餐厅摆了16个正方形,2号厨房摆了15个正方形,16大于15,餐厅面积大。(见图5)
(图5)
预设3:用小正方形摆一摆,1号餐厅摆了64个正方形,2号厨房摆了60个正方形,64大于60,餐厅面积大。(见图6)
(图6)
师:同学们通过用学具摆一摆的方法,知道了餐厅的面积比厨房的面积大,帮爸爸解决了问题。
师:大家在测量餐厅与厨房面积的时候选用了正方形和圆形学具,你认为哪种形状的图形测量更适合?
预设:正方形合适。
师:为什么不选圆形?
预设:圆形摆完有空隙。
师:大家已经统一了看法,都认为用正方形作标准更方便更好。
出示餐厅的图形:(见图7)同样都是用正方形测量,测量的结果怎么不一样呢?
(图7)
预设:正方形的大小不相同。
师:除了用正方形作为测量的标准外,还应该对正方形的大小进行统一。
这实际上就是在统一单位。
引导学生根据长度单位知识推想面积单位的相应知识。
师: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设计意图】通过对两个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图形比较,激发认知冲突,层层递进,通过比一比、摆一摆等活动,帮助学生逐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在这个过程,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动手操作的时间和空间,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与探究过程,从而对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发展了空间观念。
(三)认识面积单位
1.平方厘米。
(1)测量。
师:同学们在测量卡片时用到的这个小正方形(出示1平方厘米),它的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它的边长是多少?量一量。
(2)揭示。
师: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从学具盒中找到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卡片,与同桌互相看看说说。
(3)总结。
师: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用字母1cm?表示。(板书)
(4)寻找。
师: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学生交流)
2.平方分米。
师: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来量一量课桌面的面积吧?
预设:太麻烦了。
师:看来应该选择更大的面积单位。
预设:平方分米。
出示1平方分米正方形,告诉学生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平方分米。
让学生借助学习1平方厘米的经验自己学习1平方分米。
学生交流研究。
师: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可以用字母1dm2表示。
师: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师:请你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测量一下课桌的面积。
学生测量,交流汇报。
3.平方米。
师:如果要测量教室的面积,选什么面积单位合适?
根据学习经验,类推1平方米。
师: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1平方米可以用字母1m2表示。
师:想象一下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有多大,比划一下。(出示1平方米的正方形)
师: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
师:让学生估一下黑板的面积大约是几平方米?
4.小结。
师:学习了三个面积单位,说说你的感受。
学生交流,谈感受。
【设计意图】三个面积单位的建构既有共性又有侧重:1平方厘米是基础,积累了研究面积单位的学习经验,学生通过测量、描述、总结、寻找,建立1平方厘米的表象,进一步理解了面积的大小就是包含了多少个面积单位。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借助1平方厘米的学习经验,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迁移、推理能力。
三、巩固拓展,应用概念
1.拼一拼:小组合作用学具拼成一个面积为4平方分米的图案。
2.比一比:哪个图形面积最大?哪个最小?
3.填一填: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设计意图】在拼、比、说中进一步巩固和理解对面积单位的认识,体现了练习的层次性和多样性,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全课总结
师: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预设:知道了什么是面积。认识了三个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设计意图】全面回顾梳理,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培养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
[板书设计]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