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5张PPT。 在克里姆林宫普京办公室唯一的画像是彼得大帝,在历史名城圣彼得堡诞生300周年庆祝活动上,普京总统饱含深情的说:“此生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沙皇俄国的改革第1课 俄罗斯圣彼得堡有一座青铜骑士雕像。从古罗马以来,帝王雕像的坐骑大都稳稳地占着,三条腿着地,一条腿提起来,惟独这尊雕像的坐骑一双前蹄高高扬起,以高速奔跑的姿态,奔向远方。这座雕像塑造的就是俄罗斯帝国的奠基者彼得大帝。彼得大帝做出了什么重大的历史贡献?他的改革在历史上产生了什么影响?1、军事上没有海军只有陆军
2、经济上只有21个手工工场
3、政治上部门职责不清,贪
赃枉法地方成为独霸一方的
小沙皇。
4、识字率最高的莫斯科,识
字的居民只占23.6%。 1682年,彼得的异母长兄病逝,彼得和兄伊凡五世并立为沙皇,异母姐姐索菲娅摄政。1689年8月推翻索菲娅摄政之权。1696年伊凡病逝,彼得成为唯一君主。
手持王冠的少年彼得一、彼得一世的改革1、17世纪末,西欧各国发展,俄国闭塞落后。2、俄国急于控制波罗的海和黑海,打开通
向欧洲的海路。3、1689年,彼得一世正式掌权。4、彼得一世出访西欧,进一步了解了国际
形势。必要性可能性初见波罗的海的彼得(油画)1697—1698年,彼得一世微服出访,随俄国“大使团”访问了西欧的荷兰、英国等国家。在荷兰,彼得一世化名米哈伊洛夫在造船场认真学习造船技术。图为圣彼得堡的彼得一世学习造船雕像。牛津大学(17世纪) 在英国,彼得一世参观了科学院、牛津大学,拜访了牛顿,旁听了英国议员的辩论。移植西方文明——措施4、科技教育社会生活方面: 1、政治上改革: 2、军事上改革: 3、经济方面: 沙皇陛下就是专制的君王,服从于他就是上帝的旨意.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的事他不该管.沙皇的周围,只能有顾问和圣旨的执行者.
-----彼得一世的法令
材料反映了什么重大改革措施?其具体措施有哪些?中央参政院直属沙皇
地方总督直接听命于沙皇
废除旧贵族特权大力加强中央集权 一位亲眼见过俄国炮兵的外国军官感叹说“欧洲没有一个国家的炮兵能达到俄国炮兵的水平”按照欧洲方式改造军队:
实行征兵制;
重视发展海军。 “金钱是战争的命运”从中我们可得到其经济改革的目的是什么?彼得一世采取了哪些措施 ? 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目的:满足军队经费的需要(2)措施
鼓励私人开办企业,工厂主有权向贵族购买
农奴充当劳动力;
实行重商主义,保护关税,增添新税种(3)影响
客观上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图片反映了哪方面的改革措施?还有哪些? 文化教育体系:聘请外国人传授先进科学和技术;发展学校教育;提倡西欧的生活方式。 彼得一世改革时期发放的“胡须税”牌,留胡须者必须交纳高额税金。税牌上文字为“税金已付”。彼得一世改革
两种相互矛盾的性格在彼得大帝身上兼而有之:急躁和冷静;挥金如土和锱铢必较;残忍成性与慈悲为怀;既好吹毛求疵,又能事事迁就;既粗暴生硬,同时又温存体贴;既小心谨慎,又莽撞轻率。
——一位俄国历史学家 1、马克思说:“彼得一世用野蛮制服了俄国的野蛮。”
2、 斯大林说“这是跳出落后圈子的一种独特的尝试”
3、普希金说“俄国在斧头的敲击声和大炮的隆隆声中作为一艘新下水的军舰进入了欧洲强国的行列。” 俄国的野蛮:经济文化落后;
彼得一世的野蛮:推行改革手段的野蛮。引进西方成果摆脱封闭脱落后的局面俄国跻身欧洲强国行列评价彼得一世改革1、性质:2、影响:积极: 农奴主推行的自上而下的带有
资本主义色彩的封建性改革。B、客观上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A、开启了俄国现代化的进程,
增强俄国实力,跻身欧洲强国之列;二、农奴制的危机宫廷政变
1725年1月,彼得一世没来得及说出继承人的名字便去世了。于是,贵族高层中开始了激烈的权力之争。
在首都,宫廷政变频频发生。在历次政变中,由贵族组成的宫廷近卫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最初是彼得一世的妻子叶卡捷琳娜一世被推上王位,接着是他的孙子彼得二世登基。然而,1730年,彼得二世在结婚前夕就病逝了。于是,部分掌权贵族决定邀请彼得一世的侄女安娜·伊凡诺芙娜执政。
安娜·伊凡诺芙娜在位期间,国家政权掌握在她的宠臣、德国人比伦手中。全国到处充斥着专横、腐败和镇压。被称作“比伦苟政”的这一阶段引起了阶层的不满,尤其是因为宫廷中许多要职都被德国人占据了。
1740年,安娜·伊凡诺芙娜去世后发动了政变。1741年11月,他们将彼得一世的女儿伊丽莎白推上了王位。
对于那些得到新的优惠和特权的贵族阶层来说,伊丽莎白的执政时间长而平静。死刑被废除,国内关税款项被撤销,这些举措促进了俄国市场的发展。在宫廷中,法国人和法国文化教育的影响加强了。
伊丽莎白喜欢娱乐,肆意挥霍国库资金,把一些贵重礼品赐给自己的宠臣们。她终身未嫁,把外甥彼得三世从德国召来做王继承人。
1745年,皇室为彼得三世选定了未婚妻——一位并不富裕的德国公主索菲娅。来到俄国后,她接受了东正教信仰,改名为叶卡捷琳娜。
叶卡捷琳娜二世与丈夫在性格方面截然不同,三世不爱学习,崇拜普鲁士,鄙视俄国的一切。叶卡捷琳娜则博览群书,努力学习俄罗斯语言和俄罗斯意图博得女皇和俄国人的欢心。她结交了很多朋友,在近卫军圈子里朋友尤多。
1761年,彼得三世成为皇帝。然而,他的所作所为引起了社会的普遍不满,不满情绪很快被叶卡琳娜利用。1762年夏,发生了一场院宫廷政变——近卫军将新女皇叶卡捷娜二世推上王位,彼得三世被带出宫廷,6天后,他被叶卡捷琳娜的朋友们杀害。
贵族的“黄金时代”
1762年,沙皇颁布《赐予俄国整个贵族阶层自由》诏书。贵族被免除为国家服务的义务,获得了自由管理地产、自由出国的权利以及其他许多特权。
如果说以前贵族得到土地是因为为沙皇服务,而现在他们可以直接世袭继承土地。即便是贵族犯了罪,国家都无权没收这些地产。
叶卡捷琳娜二世事实上给予贵族以处置农民的无限权利。地主可以擅自惩罚农民,把他们放逐到西伯利亚。任何一点对地主的控诉都有被宣布为国家犯罪。买卖农奴,也可以单独买卖,甚至可以让丈夫离开妻子,孩子离开交父母。农奴制农民日渐成为真正的奴隶,即“活的物品”。
沙皇政府还在帝国的边疆地区——乌克兰和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强化专制权力。俄国军队摧毁了哥萨克的自由堡垒——扎波罗热营地,农奴制度在乌克兰全面推行。
另一方面,女皇心甘情愿地将国有土地分给自己的宠臣和将军们。例如,她的宠臣格列高利·波将金就从一个小地主变成了一位拥有20万农奴的头号土地所有者。难怪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被称作贵族阶层的“黄金时代”。疆域的新拓展
自彼得一世时代起,俄国依靠不断强大的军事实力在欧洲奉行积极的政策。七年战争期间,俄国军队成功地同普鲁士作战,甚至进入其首都柏林。
在整个18世纪,衰弱的波兰成为欧洲列强争夺的对象。俄国试图让波兰成为自己的势力范围,不止一次地派遣军队镇压那里的民族解放运动。自欺1772年起,奥地利、普鲁士和俄国开始公开瓜分波兰,这对波兰人民来说无疑是一场民族灾难。
1796年,叶卡捷琳娜二世突然去世,她的独生子保罗成为沙皇。保罗从小就不喜欢自己的母亲,现在他开始改变母亲所做的很多事情。保罗崇尚军队检阅,在军队和宫廷生活中推行严酷的纪律。不过,在对待法国革命的态度上,俄国政府的政策始终没变:俄国继续联合英国和奥地利同法国作斗争。
19世纪初的俄国对外扩张
保罗一世的统治很短暂。沙皇制定的严酷体制和矛盾政策引起了贵族阶层的强烈不满。在沙皇近臣中间出现了密谋活动,对此保罗一世之子亚历山大一世有所耳闻。
1801年3月11日,两伙御前人员窜入沙皇的宫殿并将其杀害。这是俄国史上的最后一次宫廷政变。保罗的长子亚历山大一世成为新沙皇。
在亚历山大一世执政的19世纪初,俄罗斯帝国继续进行对外扩张。俄国通过同土耳的新战争(1806—1812)夺得了比萨拉比亚(今摩尔多瓦)。在同瑞典的战争(1806—1809)中俄国取胜,结果芬兰并入俄国并作为帝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芬兰获得了自治地位。
俄国对外政策的新方向是向高加索扩张。俄国很会利用该地区的民族和宗教矛盾扩大自己的影响。19世纪初,格鲁吉亚王国和其他基督教公国接连被并入俄国,后者承诺保护它们名免受土耳共侵略。接着,俄国加入了同伊朗的战争(1804)并从伊朗手中夺得了今日的阿塞拜缰。1812卫国战争
1799年。拿破仑·波拿巴将军登上了法国王位。随后,他宣布自己为皇帝。他是欧洲一系列战争的制造者,这些战争被称为拿破仑战争。
这一时期,俄国联合欧洲其他君主制国家继续同法国作战。1806年—1807年,拿破仑多次给联军以重创。在奥斯特尔利茨交战中,俄军遭到百年不遇的惨败。最后,签署了一个对俄国来说不利的和约。
自尊心很强的亚历山大一世不想屈从拿破仑,俄国与法国的关系继续恶化,法俄战争不可避免。拿破仑宣称;“五年后我将成为世界的主宰,只剩下一个俄国了我一定要击溃它“。
1812年6月,拿破仑大军(64万人)越过俄罗斯帝国边界向东进发,俄军撤退。经过艰苦的战斗,俄军放弃了斯摩棱斯大林克,这就为法军打开了通往莫斯科的道路。亚历山大一世不得不撤换指挥,改由深受官兵喜爱的米·库图佐夫将军挂帅作战。
1812年8月26日,著名的博罗季诺战役(在博罗季诺村附近)打响了。俄国军队作战勇敢,但是损失重大。为了挽救军队,库图佐夫下令撤离并交出莫斯科。拿破仑进入克里姆林宫。
然而,此时莫斯科燃起大火。城市烧了6天,法军的各种食品储备都被断绝了,军队濒临饥饿的边缘。10月7日,拿破仑将自己的军队从莫斯科撤出。 这时,俄方的军事活动已经转变为一场真正的人民战争。农民组成游击队向撤退的法军勇猛出击。严寒和饥饿加速了法军的崩溃。经过几次败仗,拿破仑下令撤离俄国。俄法战争以拿破仑军队被彻底被摧毁而告终。在俄国史上,这场被称作1812年卫国战争。
俄军跨出国门,进入欧洲。在莱比锡炮战(所谓的“万民之战”)之后拿破仑被彻底击溃,联军进入巴黎。1814—1815年,欧洲各国的代表共同召开维也纳会议。会议恢复了欧洲往日的君主制度并对欧洲领土再度瓜分。俄国获得了包括华沙在内的波兰大片新土地。
1815年,俄、奥、普三国君主签署了“神圣同盟”条约。同盟的使命是保持欧洲“秩序”,维护封建贵族体制。在这个同盟中,俄国及其皇帝亚历山大一世发挥了主导作用。十二月党人起义
执政初始,亚历山大一世竭力显示自己是一位自由主义君主。他的谋臣米·斯佩兰斯甚至着手制定一套大胆的改革方案。然而,俄国保守派反对这一方案。于是,亚历山大一世让步了:斯佩兰斯基被捕,改革也不了了之。
1812年卫国战争又一次激起俄国社会的活跃。到处在谈论政治自由,尤其在亚历山大一世为波兰颁布宪法以后。
然而,在俄国国内,沙皇急剧转向了反动一方。被西班牙和意大利革命(1820—1821)吓怕了的沙皇拒绝一切自由主义思想,把管理权委托给自己的宠臣——残暴而粗野的保守主义分子阿·拉克切耶夫将军。阿·拉克切耶夫推行的反动政策称作“阿拉克切耶夫暴政”。 1812年事件促使贵族青年,尤其是贵族军官,思考许多问题。这是一些教育程度很高的青年,其中许多人曾随同俄军到过法国,看到那里与俄国不同的另一种体制。出于对国家命运的忧患意识,他们在思考,在比较。
回国后,他们继续在自己的圈子里讨论问题。这样,在彼得堡(北方协会)和乌克兰(南方协会)分别出现了秘密社会团体。
以尼基塔·穆拉维约夫为纲领制定者的北方协会主张限制沙皇的权力并将俄国变成君主立宪制国家。南方协会的领导人帕·彼斯捷尔上将在其制定的协会纲领——《俄国法典》中,则坚持消灭君主制和建立共和制。 1825年11月,在向新皇帝尼古拉一世宣誓的那天,北方协会抓往时机,把军队开到披得堡枢密院广场并提出自己的政治要求。这些行动被称作“十二月党人起义”。
尼古拉命令忠于自己的军队包围了起义者并向他们开火,十二月党人起义被镇压下去。南方协会的活动也同样遭到失败。秘密协会的多数成员当即被捕并被关入彼得保罗要塞。
尼古拉一世亲自领导调查和审讯工作。有5位领袖——彼斯捷尔、穆拉维约夫一阿波斯托尔、别斯杜热夫一留明、雷列耶夫和卡霍夫斯被处以绞刑。有121人被流放到西伯利亚作苦役或被送到高加索当列兵。
沙皇政府对青年革命者的残酷镇压在社会上引起震惊和默默的同情。
尼古拉一世的反动统治
尼古拉一世一生惧怕革命。他统治时期,俄国成为一个真正的警察国家。采取强制措施反对一切自由思想,迫害一切新思想。
秘密警察(第三政厅)和书刊检查机关拥有极大的权利。沙皇经常检查那些准备付印的作品。所有的学校、社会组织、剧院、近卫军和陆军都受到监督,同国外的交往也受到限制,以免欧洲“革命的传染病”渗入俄国。
尼古拉一世继承先人的路线,积极干预欧洲事务。1830年—1831年,他残酷地镇压了波兰民族解放起义。1848年,当欧洲革命爆发时,俄军立即被派往国外“整顿秩序” 。沙皇军队进入匈牙利并将起义军击败。这样,尼古拉一世证实了俄国自“神圣同盟”建立以来所得到的绰号—“欧洲的宪兵”。
19世纪中叶的社会动向
在尼古拉一世的反动统治下,俄国的社会依然执着地思考着国家的命运。许多人都明白,农奴制度不能继续下去了。然而,俄国应当走什么样的道路呢?
针对这个问题,人们提供了各种答案。19世纪40年代,俄国社会产生了激烈的争论。 一些人认为,俄国同西欧应当沿着同一条道路发展。并且,俄国在各个方面都应当向欧洲学习,这些人被称作“西欧派” 。
“斯拉夫派”则坚持相反的观点,他们认为,俄国是一个有着独特传统的国家,这些传统被农民珍爱地保持着。他们呼吁恢复彼得一世改革前的俄国旧习俗和旧秩序。
在后来的许多时间,西方派与斯拉夫派的争论在俄国文学、艺术和科学中均有体现。革命民主主义者维·格·别林斯基、亚·伊·赫尔岑和尼·普·奥加廖夫代表了西欧派激进的一翼。赫尔岑和别林斯基的思想对俄国几代青年均产生了强烈的影响。
克里木战争
在扩大帝国边界的道路上,俄国的利益同英法利益发生了冲突。这一冲突导致了在近东争夺控制权的克里木战争的爆发。1853年,俄国开始了反对土耳其的新一轮的军事行动。
作为回复,英国和法国对俄国宣战。他们决定在克里木半岛给俄军以沉重打击。英法军队围攻塞瓦斯托波尔长达近一年,俄军英勇保卫要塞。在作战中,俄军国防统帅、海军上将帕·斯·纳希莫夫和许多官兵牺牲。
尽管俄国官兵作战勇敢,俄国还是无法对抗英国和法国。克里木战争的失败暴露了国家的落后,在俄国社会引起震惊。对于习惯于夜郎自大的尼古拉一世来说,这是一次沉重打击。1855年2月,沙皇突然去世。民族意识陷入了休克状态。看来,国家必须进行改革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农奴制度的取消
新皇帝亚历山大二世,即尼古拉一世之子明白,俄国处于危机之中,再按照老样子生活已经不行了。地主们不惜任何代价地想维护农奴制,但是,亚历山大二世出于对“自下而上的”农民起义的担心,着手推行自由主义改革。1861年2月19日,皇帝签署了与改革相关的各项法令和取消农奴制宣言。这是俄罗斯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
这样,农民并不是无偿地得到土地,他们被迫向地主缴纳赎金。事实上,在取消农奴制以后,全国范围内农民所拥有的土地比以前还少。
尽管如此,农奴制度的取消仍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由于1861年改革,俄国形成了对于发展资本注意大工业、贸易、交通和农业来说更加良好的条件。与此同时,还推行了司法、军事以及地方自治管理等其他方面的自由主义改革。
地方自制机构的改革包括在地方自我管理组织之中,而地方自我管理为俄国生活首次带来一些民主的成分。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资本主义的发展
得益于19世纪60年代改革,俄国的经济现代化速度加快。彼得堡和莫斯科成为最重要的资本主义大工业中心。其中,彼得堡以机械制造业中心而闻名,莫斯科依然是纺织工业的主要发源地。一大批工业城市普遍兴起。
19世纪最后1/3时期,几乎在一片空荒之地上产生了巴库的石油工业。70年代,在俄国南部的顿涅茨克煤田,一个新的大型采矿工业和冶金工业区开始形成。
从80年代起,外国对俄投资增多。铁路建设,其中包括私人和外国投资的铁路建设发展迅猛。还在尼古拉一世时期,俄国的铁路建设就已经开始。
1851年,彼得堡至莫斯科的铁路通车。1891年,俄国开始修造一条穿过整个西伯利亚的西伯利亚大铁路。19世纪末,俄国铁路的总长度约达5万公里,而在1861年改革前夕,俄国铁路总长度仅有1 500公里。
一个由贵族、商人和外资代表组成的新型阶级—俄国企业主阶级形成,其中出现了不少富人。
工人阶级主要由现在能够到城里务工的农民组成。然而,工人处于一种完全无权的状态。他们生活在恶劣的条件下,每天平均干12—15个小时的活儿。妇女和儿童也跟男人们一起劳动,得到的报酬却很少。这样,随着经济的发展,阶级矛盾不断加剧。
农民并没有得到最主要的东西—土地。在世界粮食出口中,俄国占首位。然而,粮食的主要供给是通过拥有大量土地的地主经济进行的。在乡村,建立在陈旧的公有制原则基础上的农民村社仍然保持着,市场原则和土地私有制概念发展缓慢。落后的农耕经济无力抵御自然灾害,经常出现歉收和随之而来的饥荒。农村的社会关系依然很紧张。
1881年3月1日,在亚历山大二世出席军事检阅仪式后返回冬宫途中,民意党人向他投掷了炸弹,沙皇身负重伤。几个小时后,沙皇在冬宫自己的办公室里死去。
然而,刺杀沙皇的行为并没有引发革命。很快,几乎“民意党”的所有领导都被捕并当众处以绞刑。随之,轰轰烈烈的战斗组织失去了活力。
亚历山大二世二、1861年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三、俄国的扩张俄罗斯国徽国徽的中心意思:
我们望着不同的方向,
却又有共同的心脏。问答题:
1.比较一下1861年改革和彼得一世改革在俄国历史上的影响。答:1861年改革: (1)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改变了社会性质。 (2)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彼得一世改革: (1)沙皇实行的改革,未改变社会性质。 (2)推动了社会进步,增强俄国经济、军事实力,巩固专制统治,为对外扩张准备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