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8张PPT。 登飞来峰王
安
石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诗人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诗人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宽阔情怀,可看作实行新法的前奏。背景资料王安石变法
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的一场社会改革运动。变法自熙宁二年(1069年)开始,至元丰八年(1085年)宋神宗去世结束,故亦称熙宁变法、熙丰变法。王安石变法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变革运动。知识链接 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充实了政府财政,提高了国防力量,对封建地主阶级和大商人非法渔利也进行了打击和限制。但是,变法在推行过程中由于部分举措的不合时宜和实际执行中的不良运作,也造成了百姓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如保马法和青苗法),加之新法触动了大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所以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元丰八年(1085年),因宋神宗去世而告终。飞来峰
飞来峰又叫灵鹫峰,位于浙江杭州灵隐寺前。高168米。有“东南第一山”,“武林第一峰”等多种称呼,为西湖八大景之一。飞来峰无石不奇,无树不古,无洞不幽,秀丽绝伦。飞来峰的厅岩怪石,如蛟龙,如奔象,如卧虎,如惊猿。山上老树古藤,盘根错节;岩骨暴露,锋棱如峭。
课文朗读点击以下图标即可播放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朗读指导 分析这首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整体感知 首句紧扣诗题下笔,点明了地点,并用“千寻”二字言其高。
第二句紧承首句,通过具体的描写,进一步突出飞来山上“千寻塔”之高。
三、四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眼光,只是因为身在最高的层次。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2.说说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第一、二句写飞来峰塔的形象,描写充满生机的景物。
第三、四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抒发踌躇满志的情怀。 1.“日升”比喻什么?“浮云”“最高层”各比喻什么?“鸡鸣日出”指代什么?内容探究 “日”是帝王的象征。
浮云:既是实写也是比喻。“故邪臣蔽贤,犹浮云之障 日。”浮云是邪臣的代称,诗中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
“最高层”暗喻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
“鸡鸣日升”的灿烂的图景也是诗人美好前程的象征。
2.谈谈你对最后两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的理解。 “不畏”是诗中的主题词。反映了诗人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1.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品味赏析 前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
在写作手法上,起句写飞来峰的地势,有写峰上有千寻之塔,足见其高。此句极写登临之高险。承句写目极之辽远。承句用典, “闻说鸡鸣见日升”七字,不仅言其目极万里,亦且言其声闻遐迩,颇具气势。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既是眼前实景、又借景抒情议论。突出表现了诗人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心,蕴含着丰富的哲理,表达了诗人高瞻远瞩的广阔胸襟。也体现了社会生活和思想修养方面的哲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对诗人,这是雄心勃勃的自勉,对读者,这是引人向上的启示。
若就情境说,语序应是“因为身在最高层,所以不畏浮云遮目”,但作者却倒过来,先说果,后说因;为什么?
一因一果的倒置,突出了因“只缘身在最高层”的重要性,可见出作者构思的精深。
写法探究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可谓是点晴之笔,苏轼也有一句诗在表现手法及内容上极为相似,这句诗是?意思是什么?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人们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是因为没有全面、客观、正确地观察事物,认识事物。” 拓展延伸 这首诗与一般的登高诗不同。这首诗没有过多的写眼前之景,只写了塔高,重点是写自己登临高处的感受,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借写景抒发了诗人广阔的政治胸怀,以理入诗,表现了作者高瞻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总 结结构图示飞来峰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借景抒情(铺垫)借情喻理(目的) 只有站得高
才能看得远
(远大理想和抱负)登飞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