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69张PPT。一、作为遗传物质, 必须具备的特点:S型细菌两种肺炎双球菌R型细菌菌落粗糙(rough)无荚膜菌落光滑(smooth)有荚膜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 将R型活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 小鼠不死亡。㈠. 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分析:R菌不致死,无毒。2. 将S型活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 小鼠死亡。㈠. 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2. 将S型活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 小鼠死亡。分析:S菌使小鼠致死,有毒性。㈠. 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3. 将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注射到小鼠体
内,小鼠不死亡㈠. 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3. 将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注射到小鼠体
内,小鼠不死亡分析: S菌死亡后失去毒性, 不致死。㈠. 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4. 将无毒的R型活菌与加热杀死后的S型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 小鼠死亡,并分离出S活菌。㈠. 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4. 将无毒的R型活菌与加热杀死后的S型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 小鼠死亡,并分离出S活菌。R活菌 S活菌转化+S死细菌(有毒有荚膜)㈠. 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在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哪些物质?多糖 脂类 蛋白质 RNA DNA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㈡ 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S菌的DNA+R菌 S菌㈡ 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㈡ 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㈡ 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㈡ 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㈡ 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DNA是遗传物质;
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结论:㈡ 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分类:特点:病毒成份:分类:特点:病毒成份:主要为蛋白质、DNA或RNA分类:特点:病毒成份:主要为蛋白质、DNA或RNA寄生性、专一性分类:特点:病毒成份:主要为蛋白质、DNA或RNA寄生性、专一性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
即噬菌体大肠杆菌T2噬菌体C、H、O、N、PC、H、O、N 、S大肠杆菌T2噬菌体C、H、O、N、PC、H、O、N 、S(标记32p)大肠杆菌T2噬菌体C、H、O、N、PC、H、O、N 、S(标记32p)(标记35S)三、赫尔希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用含放射性同位素32P和35S的培养基分别培养细菌。三、赫尔希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用含放射性同位素32P和35S的培养基分别培养细菌。 用含放射性同位素32P和35S的细菌分别培养T2噬菌体。三、赫尔希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用含放射性同位素32P和35S的培养基分别培养细菌。 用含放射性同位素32P和35S的细菌分别培养T2噬菌体。 用含32P的噬菌体和含35S的噬菌体分别去感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三、赫尔希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上清液放射性很高,沉淀物放射性很低。 用含35S的噬菌体去感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结论: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烟草花叶病毒RNA蛋白质烟草花叶病毒RNA蛋白质侵染烟草得花叶病烟草花叶病毒RNA蛋白质侵染烟草得花叶病侵染烟草不得花叶病烟草花叶病毒RNA蛋白质侵染烟草得花叶病侵染烟草不得花叶病结论:RNA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 (1)非细胞结构的生物体内,只有一种核酸,即DNA或RNA;DNA或RNA就是遗传物质。 (1)非细胞结构的生物体内,只有一种核酸,即DNA或RNA;DNA或RNA就是遗传物质。 (2)在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内, 有DNA和RNA两种核酸, 但均以DNA为遗传物质。 (3)绝大多数生物的DNA是遗传物质,少数生物只有RNA一种核酸,RNA是遗传物质. (1)非细胞结构的生物体内,只有一种核酸,即DNA或RNA;DNA或RNA就是遗传物质。 (2)在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内, 有DNA和RNA两种核酸, 但均以DNA为遗传物质。 1. 地球上的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
A. 核酸 B. 蛋白质
C. 脱氧核糖核酸 D. DNA和RNA 1. 地球上的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
A. 核酸 B. 蛋白质
C. 脱氧核糖核酸 D. DNA和RNA2. 下列生物中只含一种核酸的是
A. 玉米? B. 草履虫 C. 金鱼 ? D. 病毒2. 下列生物中只含一种核酸的是
A. 玉米? B. 草履虫 C. 金鱼 ? D. 病毒3.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能证明的是A.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 蛋白质是遗传物质C. DNA是遗传物质D. DNA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3.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能证明的是A.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 蛋白质是遗传物质C. DNA是遗传物质D. DNA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4. 噬菌体的化学组成为A. 蛋白质、脂类??? B. 糖类、蛋白质
C. 蛋白质、DNA??? D. 蛋白质、RNA4. 噬菌体的化学组成为A. 蛋白质、脂类??? B. 糖类、蛋白质
C. 蛋白质、DNA??? D. 蛋白质、RNA5. 噬菌体外壳的合成场所是
A. 细菌的核糖体
B. 噬菌体的核糖体
C. 噬菌体基质
D. 细菌的拟核5. 噬菌体外壳的合成场所是
A. 细菌的核糖体
B. 噬菌体的核糖体
C. 噬菌体基质
D. 细菌的拟核6. 噬菌体在繁殖过程中利用的原料是
A. 自己的核苷酸和氨基酸
B. 自己的核苷酸和细菌的氨基酸
C. 细菌的核苷酸和氨基酸
D. 自己的氨基酸和细菌的核苷酸6. 噬菌体在繁殖过程中利用的原料是
A. 自己的核苷酸和氨基酸
B. 自己的核苷酸和细菌的氨基酸
C. 细菌的核苷酸和氨基酸
D. 自己的氨基酸和细菌的核苷酸7. 用噬菌体去感染体内含大量3H的细 菌,待细菌解体后,3H应
A. 随细菌的解体而消失
B. 发现于噬菌体的外壳及DNA中
C. 仅发现于噬菌体的DNA中
D. 仅发现于噬菌体的外壳中7. 用噬菌体去感染体内含大量3H的细 菌,待细菌解体后,3H应
A. 随细菌的解体而消失
B. 发现于噬菌体的外壳及DNA中
C. 仅发现于噬菌体的DNA中
D. 仅发现于噬菌体的外壳中8.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能证明的是
①DNA分子结构的相对稳定性
②DNA能自我复制,使前后代保持一 定的连续性
③DNA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④DNA能产生可遗传变异
⑤DNA是遗传物质
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⑤
C .①④⑥ D. ④⑥8.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能证明的是
①DNA分子结构的相对稳定性
②DNA能自我复制,使前后代保持一 定的连续性
③DNA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④DNA能产生可遗传变异
⑤DNA是遗传物质
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⑤
C .①④⑥ D. ④⑥ 9. 如下图所示,用同位素32P、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大肠杆菌的氨基酸,然后进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侵染后产生的子代噬菌体和母噬菌体形态完全相同,而子代噬菌体的DNA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应含有的标记元素是 ( )A. 31P、 32P和 32S
B. 31P、 32P和 35S
C. 31P、 32P和32S、35S
D. 32P、32S和35SA. 31P、 32P和 32S
B. 31P、 32P和 35S
C. 31P、 32P和32S、35S
D. 32P、32S和35S 10.下图所示为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烟草实验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在丙组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在丙组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现病株,并能从中提取出完整的病毒RNA是遗传物质 (2)在乙组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乙组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出现病株 (2)在乙组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不出现病株(3)甲组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3)甲组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对照 1. 注射后能使小白鼠因患败血病而死亡的是 A. R型肺炎双球菌
B. 加热杀死后的R型肺炎双球菌
C. 加热杀死后的S型肺炎双球菌
D. 加热杀死后的S型肺炎双球菌与R型细菌混合 1. 注射后能使小白鼠因患败血病而死亡的是 A. R型肺炎双球菌
B. 加热杀死后的R型肺炎双球菌
C. 加热杀死后的S型肺炎双球菌
D. 加热杀死后的S型肺炎双球菌与R型细菌混合 2.用DNA水解酶处理过的S型细菌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下列关于这一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这个实验是为了证实DNA的分解产物不是遗传物质
B. 这个实验从反面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C. 这个实验证实了DNA的分解产物不是“转化因子”
D.这个实验是艾弗里关于遗传物质研究的重要工作之一 3.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将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下列能在死亡小鼠体内出现的细菌类型有( ) ①少 无毒R型 ②多 无毒R型 ③少 有毒S型 ④多 有毒S型 A.①④ B.②③ C.③ D.①③ B 3.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将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下列能在死亡小鼠体内出现的细菌类型有( ) ①少 无毒R型 ②多 无毒R型 ③少 有毒S型 ④多 有毒S型 A.①④ B.②③ C.③ D.①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