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市安乡县第五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常德市安乡县第五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1-12 20:03: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安乡五中2018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语 文
时量:150分钟 分值:150分
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Ⅰ卷 阅读题(33分)
一、现代文阅读(33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①文化是民族内部彼此认同的核心,是此民族区别于彼民族的根本标志。文化浅层的标志包括服饰、语言、节日、饮食方式、居住形态等,深层的标志则是基于共同文化的共同心理素质。在民族内部,无论身份高低、财富多寡、是男是女、年龄长幼,都凝聚在一个共同的文化之下。例如,只要是汉族人,大家都过春节、清明节、中秋节,过年都要吃年夜饭、贴春联、放鞭炮,这些都是汉民族成员彼此认同的基本依据。。
②文化是民族生存发展之基。一个民族即使领土被敌国占领,只要自己的文化还在,就能重新凝聚人心,还有复兴的希望;反之,如果文化已经消亡,即使没有敌军入侵,民族实际上就已经灭亡。顾炎武把历史上朝代的更迭归纳为“亡国”与“亡天下”两种情况,前者是民族内部的政权兴替,但文化的性质没有变化;后者是亡国加上灭种,不仅民族政权覆灭,而且作为文化意义上的一个种已不复存在。
③在上古时代,埃及、两河流域、恒河流域诞生了人类最早的文明。大约在公元元年前后,这些地区的文明被外来文明置换。今天的埃及、伊拉克、印度文明等,是在外来文明的基础上重新建立的;当地的上古文明,人们称之为“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 “古印度文明”,这些属于被外来侵略者强制消灭的文明。历史上还有因为自身原因而失落的文明,中国的契丹文明就是典型代表。唐宋时期,契丹是中国北方最强大的民族之一。他们建立的辽国,与宋朝南北对峙,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但在与周边民族交往的过程中,由于不注意保存文化,丧失了彼此认同的核心,最终走向了消亡。
④由此来看,延续中华文脉是振兴中华的重要举措。但是,有人打着多元文化的旗号加以反对,认为如今是多元文化的时代,再提主体文化就是狭隘的民族主义的表现。这种说法似是而非,亟须澄清。
⑤多元文化是就全球文化而言的,多民族的世界就一定存在多元的文化。由于地理、气候、物产、历史等生存条件的差别,各民族的文化面貌异彩纷呈。各民族的文化没有高低贵贱之别,都有其合理性,应享有平等的尊严。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的大约500 年中,西方殖民者垄断了全世界的资源,长期奴役许多地区的人民,毁灭了他们的文明。殖民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行为合理,提出“西方文明中心论”,企图摧毁异质文明的自尊。
⑥迄今为止,没有一种文明是完美无缺的。多元文明并存,正好可以相互朴充、相互学习。文化交流的前提,是本土文化的存在:如果本土文化都失落了,又用什么去交交流?当今世界,由于交通与传媒十分发达,各国、各民族的交往更为便利,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传播也更为频繁。但有一点始终无法改变:文化依然是民族生存发展之基,每个民族必须有属于自己的文化。在民族国家还将长期存在的人类社会,民族文化的主体性仍要加强。
(摘编自彭林《文化是民族生存发展之基》,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化是民族内部彼此认同的核心,同一民族内部的所有成员都凝聚在同一文化之下,都有着过春节、吃年夜饭等基本相同的风俗习惯。
B.文化是民族之间相互区别的根本标志,不同的民族在服饰、语言等方面都不相同,但最重要的是缺乏共同文化的共同心理素质。
C.文化是民族生存发展的根本。文化在则希望在,即使领土被敌国占领;文化亡则民族亡,即使无外敌入侵。
D.在顾炎武看来,“亡国”指民族内部政权兴替而文化性质不变,“亡天下”是民族政权覆灭且伴随种族消亡。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和第二段,分别从文化与民族认同、文化与民族生存的关系的角度,阐释了文化对一个民族存在所具有的重大意义。
B.第三段以上古时代诞生的人类最早的文明被外来文明置换,但后来又可以在外来文明的基础上重新建立来说明文化的更替性。
C.第五段,作者以否定殖民者提出的“西方文明中心论”的谬论来说明,各民族的文化没有高低贵贱之别,都有其合理性,应享有平等的尊严。
D.文章最后一段重申观点,文化依然是民族生存发展之基,每个民族必须有属于自己的文化,民族文化的主体性仍要加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古时代埃及、两河流域、恒河流域地区的文明的消亡和中国的契丹文明的消亡,说明了历史上文明消亡的两种途径。
B.我们只有坚决反对多元文化,积极提倡主体文化,大力弘扬民族文化,才能延续中华文脉,从而振兴中华。
C.西方殖民者为了自己垄断世界资源、奴役异族人民提出了“西方文明中心论”,企图证明自己的行为是合理的。
D.当今世界科技的发展为文化交流与传播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保护本土文化,加强民族文化的主体性。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梨花白 刘建超
梨花白在老街唱红时,年方十六岁。
梨花白六岁开始跟着师傅学艺,拜在梅派名师门下。在老街首次登台时,正值梨花满天,一院春色,师傅便给她起了个艺名梨花白。
梨花白登台唱的是梅派经典剧目《贵妃醉酒》。梨花白扮相俊秀,嗓音甜润,念白、唱腔、舞蹈、水袖,一招一式,举手投足都深谙梅派风韵,把老街人听得如醉如痴。
梨花白走出戏楼已是午夜,一轮弯月苍白地挂在丽京门的檐角,青石板路泛着幽幽的冷光。一辆车轻轻地来到她的面前,拉车的是一个和她年纪差不多的小伙
老街人歇息的早,天黑收店,吃饭睡觉。半夜里是不会有啥生意的,尤其是个拉车的。
“这么晚了,还没有收工?”
小伙子憨憨地笑笑:“我是在等你,天黑,路上怕不安全。”
梨花白好生感动。说了句:“去怡心胡同。”
车子在青石板路上轻快地颠簸起来。
老街的戏园子在城外两里地。从丽京门到戏园子,一色的青石板路。青石板路在戏班子唱戏时才热闹一下,沿街两边卖各种小营生的摊贩忙碌着,多半是些卖小吃、水果的。在这里可以吃到纯正的不翻汤、浆面条、绿豆丸子汤。戏散人静,青石板路便又恢复了冷清。
车子在青石板路上微微颠簸,却很舒适。许是太累了,梨花白在轻微的颠簸中闭上眼睛睡了。拉车的小伙子放慢了脚步,双手攥紧车把,让车子走得更平稳些。怡心胡同到了,小伙子不忍心叫醒梨花白,车子拐过头又跑了回去。梨花白醒来,看见小伙子气喘吁吁,后背已经被汗水浸湿。
白连忙表示歉意,小伙子乐呵呵地说:“没事,我爱听你唱戏。只要你有戏,多晚我都等你。我姓程,你叫我程子就中。”
程子真的每次都等着拉梨花白,并且说啥都不收钱。梨花白说急了,程子就呵呵笑,说:“那中,啥时候你给我唱出戏就中了,我爱听《贵妃醉酒》。”
一个雨夜,程子送梨花白回家,发现胡同门口有几个鬼鬼祟祟的身影。程子也就没走,躲在一个屋檐下。
梨花白住的二层木楼上果然传出了动静。程子飞一般蹿过去,跑上二楼,推开了门。几个汉子满嘴酒气,梨花白单薄的身子缩在床角发抖。
几个痞子对程子来搅和他们的好事极其恼怒,三五下就把程子打翻在地。程子满脸是血,依然倔强地站起来。
痞子头儿说:“看来你真是想逞能了。那我成全你,今天我要不了女的就要你。你是干啥的?”
“拉车的。”
“靠腿脚吃饭啊。那好吧,今天我废了你的腿,就放过这个小妞。”
“咋都中,你们别欺负女娃。不然,就是打死我,我也拽个垫背的。”
痞子掏出了刮刀,程子的一双脚筋被他们生生挑断。
虽然那几个痞子后来被法办了,但是,程子只能坐轮椅了。
程子学了剪裁手艺,在丽京门下开了“贵妃醉裁缝店”。每天接送梨花白的是她师兄洛半城。老街人都说梨花白和她师兄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可就是等不到他们结合的消息。
动乱的年月,剧团由造反派接管,梨花白被当成资产阶级的黑苗子遭受批斗,发配到街道去扫大街。
程子转着轮椅,找到“靠边站”的洛半城,说:“我听着剧团里演李铁梅的那主嗓子不中,不洪亮。英雄李铁梅声音不洪亮咋能鼓舞咱老街人们。你和剧团头头说说,可以让梨花白伴唱,这也是接受改造,接受教育嘛。”
剧团头头觉得革命群众说得有理,就把梨花白抽回团里,在幕后为演李铁梅的演员伴唱。老街人知道后,都去听梨花白唱戏,听戏的人多了,剧团头头挺高兴。
中秋时节,梨花白发烧,嗓子不佳,她和剧团头头请假。头头瞪着三角眼不允许——中秋节快到了,要过革命化的中秋节,死了都要唱。
结果梨花白在唱“打不尽豺狼决不下战场”时,倒了嗓子。剧团头头说梨花白故意破坏,还是想着那些才子佳人。在戏园子的土台子上,不但批斗打骂梨花白,还要她把“打不尽豺狼决不下战场”唱一百遍。
梨花白直唱得气若游丝,昏死过去。从医院出来,梨花白彻底失音,别说唱戏,说话都如蚊子嗡嗡。洛半城气愤难平,把剧团头头狠狠揍了一通,从此不再唱戏。
一个艺人,不能唱戏,活着还有什么意义?梨花白来到了洛河边。圆月朗朗,秋水依依。梨花白的脚刚刚踏进河水,却听到洛河桥上传来《贵妃醉酒》: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玉兔又早东升。那冰轮离海岛,乾坤分外明……竟然是程子。梨花白哭倒在程子怀中。
动乱过后,梨花白又回到剧团,担任艺术指导。她退休后常常推着程子去广场听大家聚会唱戏,两人真的是发如梨花。
又是一个中秋夜。老街戏园子那座土台子上,梨花白和洛半城着装重彩,冰冷的月光下,演着《贵妃醉酒》。
台下没有观众,静静的场子里,只有一部空空的轮椅。
(选自《市井人物?出门是江湖》)
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程子专程等候梨花白并送她回家,一是因为戏园子在城外两里地,天又黑,他怕路上不安全,二是他想让梨花白给他唱一曲《贵妃醉酒》。
B.城里的人都认为梨花白和她的师兄极为般配,但就是没有他们结合的消息,这是因为当时梨花白内心对程子十分愧疚。
C.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并不多,但多次写到清幽的青石板路和冷冷的月光。既渲染了气氛,同时也给小说蒙上了一层淡淡的忧伤。
D.小说在刻画人物上主要是正面描写,如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凝练传神地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5.请简要分析程子的性格特点。(5分)
6.小说中“贵妃醉酒”出现了多次,请简要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光明网):
中国拥有3000多家制笔企业,年产圆珠笔近400亿支,堪称圆珠笔第一大国。但令人尴尬的是,这400亿支圆珠笔笔尖上的球座体,从设备到原材料,都高度依赖进口。明明是制造业大国,为什么连小小的笔尖都无法做到完全自主研发自主生产?
时间流转,尴尬的局面终于发生了变化:中国有了属于自己的圆珠笔尖。
圆珠笔笔头分为笔尖上的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需要二十多道工序。笔头里面有不同高度的台阶和五条引导墨水的沟槽,加工精度都要达到千分之一毫米的数量级。而笔头的关键部位更是要细上加细——在笔头最顶端的地方,厚度仅0.3﹣0.4毫米。极高的加工精度,对不锈钢原材料提出了极高的性能要求,既要容易切削,加工时又不能开裂,小小“笔尖”着实考验着中国制造。
科研人员们不断雕琢,精益求精,笔尖钢的元素配比参数终于浮出水面。也正是因为他们贯彻了“工匠精神”,才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一场关于“笔尖工艺”的硬仗,打倒了一批只会粗制滥造的企业,让真正的精英们站在了行业的制高点上。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而当下,我们正努力走在成为制造业强国的路上。面对现实的挑战,制造业在转型提质的过程中,践行“工匠精神”则显得格外关键。
材料二(央视新闻客户端):
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也是中国制造业面临问题的缩影。中国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说:“制笔行业现阶段与国外的差距,应该说不完全是技术上的。现在主要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这些都是有一定差距的。”
来自一线的制笔企业负责人陆宪明说:“在日本制笔企业笔头的生产线上,我看到一个女工, 45岁左右,她从工位里面拿出笔头清洗好,推到边上检验台做记录,这么厚的本子!没有五年十年的记录是不会有这么厚的,说明他们的员工工作的专注仔细。现在中国企业员工流动比较大,技术含量不够,积累不够,经验不够,这种差距,就很难培养出那种专心细致的工匠来。所谓工匠精神确实是需要一种耐心的、踏踏实实的精神,心无旁骛、专心一意把一件事情做好。这是我们目前最差的地方。”
材料三(新浪网):
日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会议时指出,“去年,我国在钢铁产量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仍然进口了一些特殊品类的高质量钢材。我们还不具备生产模具钢的能力,圆珠笔头上的‘圆珠’,目前仍然需要进口。这都需要调整结构。”事实上,圆珠笔头问题折射出了中国制造业深层的结构性的问题。有专家分析认为,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是结构性问题中最为典型的表现。一方面是技术含量低和附加值低的低端产品生产过剩,另一方面是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供给不足,这两种现象同时存在。这也正是当下中央提出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而要进行这样的改革,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从理念入手,从人入手。
许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良好素质的技术工人,不应仅仅是掌握制造技术,而且还应该是有责任心的匠人,是能够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的匠人。但是在人才培养和使用上,我们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对技术工人重视不够,导致这部分人才严重缺失。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报道说我国制笔企业三千余家,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又用“小小”修饰笔尖,两相对比,突出了我国制笔业高度依赖进口球座体的尴尬。
B.材料二用日本制笔企业一个女工做记录的事例和中国员工的现状作对比,旨在表明中国企业的员工在工匠精神方面尚有欠缺。
C.材料三引用总理的话,说明了在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情况下仍需进口特殊类高质量钢材的问题,突出了中国制造业调整结构的必要性。
D.综合三则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制造业正在快速发展,但我国要成为制造业强国还需解决很多问题,其中最为重要和根本的是,制造业在转型提质的过程中要努力践行“工匠精神”。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笔头分为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需要二十多道工序。对笔尖的加工精度和材料性能要求极高,而此前中国制造达不到这些要求。
B.在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看来,我国现阶段制笔行业与国外的差距,不完全是在技术上,主要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
C.中国3000多家制笔企业曾经面临的尴尬局面,同时指出这局面已改变,这些企业都已能够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笔尖。
D.我国圆珠笔制造业的新突破启示我们,只要科研人员能够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努力贯彻“工匠精神”,就一定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
9.请结合三则材料,概括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10-13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鸿门宴》节选)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素善留侯张良         善:与……交好
B.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亡:逃跑
C.籍吏民,封府库 籍:户籍
D.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背弃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不如因善遇之
B. 具告以事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C. 臣为韩王送沛公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D.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12.下列各句对文段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张良曾对自己有救命之恩,因此项伯在得知项军即将攻打刘军时特来劝张良先逃亡。
B.在接见项伯前,刘邦特意先向张良详细了解他俩的旧交情,这足见刘邦行事之谨慎。
C.张良救主有功,刘邦是个很重感情的人,因此感激不尽,亲切地称呼对方为兄长,给他敬酒,并结为亲家。
D.项羽妇人之仁,改变主意答应不再攻打刘军,这为后来自己被刘邦所灭埋下了伏笔。
1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3分)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3分)
(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4-15题。
初到黄州
苏轼
自笑平生为口忙①,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②不妨员外③置,诗人例作水曹郎④。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⑤。
[注释]①为口忙:既指因言获罪,又指为谋生糊口。②逐客:贬谪之人。③员外:定额以外的官员。④水曹部:隶属水部的郎官。⑤压酒囊:压酒滤糟的布袋。
14.下列对宋诗《初到黄州》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以自嘲的态度回顾了自己的人生道路,“荒唐”看似轻松,却含难言自伤之情。
B.颔联以“知”“觉”二字真实写出品尝到“鱼美”“笋香”,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C.颈联中以“不妨”“例作”将古今诗人进行自喻,牢骚中兼带诙谐,展现作者个性。
D.尾联用“压酒囊”来画龙点睛,平和中见锋芒,刻画出初到黄州时的复杂矛盾心绪。
15、本诗通过议论来表达情怀,从这一角度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9分)
16、(1)、曾记否, , 。 (2)、风萧萧兮易水寒, 。
(3)、复为慷慨羽声, , 。
(4)、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
(5)、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
(6)、沉默呵,沉默呵! , 。
第II卷 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7、下列词语中字形与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拊心(fǔ) 雏 菊 (chú) 廖廓 义愤填膺(yīng)
B.漫溯(sù) 长 篙 (gāo) 搭讪 青荇(xìnɡ)
C.瞩目(zhǔ) 提 防 ( dī) 笙萧 殚精竭虑
D.创伤(chuàng) 长歌当哭(dāng) 气概 蜚声中外
18、 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
A.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B. 夫晋,何厌之有
C. 吾属今为之虏矣 D.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19、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3分)
A. 以其无礼于晋 B.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C. 沛公居山东时 D. 持千金之资币物
20、 下列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
A. 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B. 词依字数多少来划分,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C.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国别体史书,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D. 《史记》共130篇,分类:书8篇、表10篇、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
21、下面语段中每个句子都有语病,请改正过来(可写修改方法)(4分)
①由于人工灯光有时可以传到数十公里之外,使鸟类在迁徙期最容易受到人工光源的干扰
②它们原本是以星星定向的,城市的照明光却常常被它们迷失方向。
③有时候鸟类撞死在大楼上,最后误把高楼的灯光当做星星。
④据美国鸟类学家统计,每年有近400多万只鸟因撞上高楼上的广告灯而死去。
22、 仿照句中的画线部分,续写两句话。要求所写内容及修辞与首句有关。(4分)
只要不失去信念,一棵无名的小草,也能让你眼前充满无限绿意;一滴小小的水珠,也能让你心中荡起美丽的涟漪; , ;
, 。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海子说:“我们最终都要远行,最终都要与稚嫩的自己告别。告别是通向成长的苦行之路。”“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这是陆游和唐琬之间痛彻心扉的告别;“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的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这是杨绛先生平静超然地和这个世界告别。告别是结束也是开始,是苦痛也是希望,面对告别最好的态度就是“好好告别”。
(董卿《朗读者》第七期)
要求:请以“告别”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立意自定。

安乡五中2018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语文答案
本卷命题意图:体现了高考选材关注时事、贴近现实生活的命题要求,如文学类文本的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同时也体现了学科的人文性特征,如论述类文本阅读,体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
本卷考查内容:从学考出发,紧扣教材(必修五),注重基础,注重文本的考查与落实。
一、现代文阅读
1.C(A 项,“都有着过春节、吃年夜饭等基本相同的风俗习惯”错误,原文说的是汉民族。B 项,“不同的民族在服饰、语言等方面都不相同”说法绝对。D 项,“且伴随种族消亡”分析错误,原文说“作为文化意义上的一个种族已不复存在”。)
2.B(“说明文化的更替性”于文无据。)
3.B(“我们要坚决反对多元文化”的说法错误,根据原文可知,是不能“打着多元文化的旗号” 来反对“主体文化”,而不是“坚决反对多元文化”。)
4.C
5.①痴情专一,表现在他对戏曲对梨花白都很痴迷。②细心体贴,比如在送梨花白回家的路途上,小心翼翼,不想打扰梨花白休息。③吃苦耐劳,每天都送梨花白回家,不避风雨。④善良勇敢,在梨花白处于危险之时,舍命救人。⑤乐观坚韧,在腿脚残疾的情况下,自力更生。
6.①贯穿全文,是小说的线索,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程梨二人首先因戏结识,接着二人又因戏增进了情义,后来程子的《贵妃醉酒》又挽救了梨花白的性命,最后梨花白的演绎,又再一次将二人的情感升华。②丰富了人物形象。比如文章借《贵妃醉酒》既突出了梨花白演艺技巧的高超,也突显了程子对梨花白的挚爱。③深化了文章的主题。这首曲子见证了他们故事的发展,也承载着他们深厚的情义。同时,这份情义也不因时代的变迁及摧残而改变。
7.D“其中最为重要和根本的是”错,原文说“在转型提质的过程中,践行“工匠精神”则显得格外关键”
8.B(A.偷换概念,“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而非“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 C 说法不准确“,这些企业”错,文中说“打倒了一批只会粗制滥造的企业”,所以并不是“中国3000多家制笔企业”都具备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笔尖的能力。D.混淆条件,绝对化,材料一原文“才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这里误用为充分条件“只要…… 就”。)
9.①技术上有差距.②缺乏工匠精神:心态、思维模式、文化和环境上有差距,整个制造业比较浮躁.③深层结构不合理:创新力不足.④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1点1分,共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10 、C 11 、B 12、C
13、(1)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冠来给荆轲送行
(2)(我)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入和意外的变故。
(3)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
14、B 
15、诗人以“逐客”身份自嘲“荒唐”被贬,“不妨”、“例作”等语兼带诙谐与旷达,尾联表面是自惭“无功受禄”,其实是对当权者的鞭挞,以议论表达了诗人自伤、不满又达观的复杂情怀,含蓄而耐人咀嚼。
16、
(1)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2)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3)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4)粪土当年万户侯 (5)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6)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三、语言文字
17、B(A 寥廓;C笙箫;D 创chuāng伤; 长歌当哭(dàng))
18、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的句式特点。A项“皆为戮没”中“为”译为“被”,所以“皆为戮没”为被动句。C项中“为”译为“被”,所以“吾属今为之虏矣”也为被动句。D项中“见”译为“为”译为“被”,所以“燕国见陵之耻除矣”也为被动句。B项中“之”是助词,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所以“何厌之有”是宾语前置句。
19、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古今异义现象。B项“穷困”:古义:走投无路.;今义:生活贫困。C项“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一个省份。D项“币”:古义:礼品;今义:货币。
20、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文化常识。C项错在“《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国别体史书”,《左传》是我国第一部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21、
①把“由于”删去,或把“使”删去(句子缺少主语)
②把“被”改为“使”
③改为“有时候鸟类误把高楼的灯光当做星星,最后撞死在大楼上”。
④去掉“近”或“多”。
22、示例:一枝孤独的腊梅,也能让你眼前幻化满园春色;
一方嶙峋瘦石,也能让你悟出不阿的风骨;
一丝纤细的爬山虎,也能让你读出坚强的意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