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教学案(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1-13 09:00: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章节题目: 第 6 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二)课程目标
1.了解工业革命推动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知道城市化和工业化密不可分,但同时工业化和城市化也产生很多问题,学会理性、科学地看待工业革命的成果。
2.领会文明生活的含义,感受文明生活的内涵,理解工业革命与我们现今所享受的文明生活的关系。
3.通过学习,要求学生领会文明生活的含义,感受文明生活的内涵,从而理解是工业革命带给我们今天所享受的文明生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的社会问题。
教学难点:工业革命和人类生活、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Ⅰ.导入新课                    
世界史的轮廓是“文明人跨过地球表面,在他们的足迹所过之处留下了一片荒漠”。两次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但同时,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也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什么是工业化和城市化?人类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经历了怎样的历程?今天,我们就来了解。
Ⅱ.学生自主学习与反馈                
根据教师展出的自学提纲阅读教材内容,梳理本课知识点。完成本课《历史助学》“知识梳理”。遇到障碍作好标记。教师提出基础问题检查反馈。
Ⅲ. 小组合作学习  
1.人类人口快速增长开始于什么时期,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2.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的原因及表现。
3.19世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推行大众教育的措施有哪些?
4.总结城市化出现的原因及表现。
5.工业化进程中,西方国家出现的社会问题。
Ⅳ.教师导学(有微课的可渗透微课助学)       
【探究一】 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的原因及表现。
(1)原因:①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②劳动力结构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农业生产,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
③妇女劳动力成为工业劳动者。
(2)表现:①以英国为例,19世纪初,农业劳动力人数仍多于工业劳动力人数,但到20世纪初,农业劳动力人数已经不足工业劳动力人数的1/5了。
②越来越多的妇女走出家庭成为工业劳动者,她们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为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创造
了条件。
【探究二】城市化出现的原因及表现。
从英国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比例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英国城市化逐渐加强,城市人口比重逐渐增多,农村人口比例逐渐减少。
(1)原因: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城市越来越大。
(2)表现:①到19世纪后期,大部分英国人已经生活在城市之中了。②1800年,伦敦有近100万人,是当时欧洲最大的城市。③1851年,伦敦人口达到236万。④1801年,巴黎有将近55万人,1851年,巴黎人口猛增到100万以上。⑤1800年,维也纳人口约为25万,到1850年,维也纳的人口已经超过44万。⑥1800年,柏林人口约为17万,到1850年,柏林的人口也增长到42万。
【探究三】工业化进程中,西方国家出现的社会问题。
1.环境污染表现在什么方面?对我们有何启示?
(1)表现:工厂排放大量的废气和废水,严重污染了大气和河流,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2)启示:我们在发展工业和经济的同时,应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尽量减少和消除工业化带来的消极后果,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造成的影响是什么?具体表现如何?
(1)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2)表现:①资本家攫取了大部分社会财富,他们日益富裕,而广大工人每天在恶劣的环境中长时间从事高强度的劳动,获得的收入却难以糊口。②广大工人对不公平的社会现状越来越不满。③工业革命开始后,工人的反抗斗争日益强烈。
工业化带给人们快捷便利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后果,环境污染严重和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Ⅴ.训练检测
1.“这些巨大的建筑物……隔绝了空气和阳光;它们像不散的浓雾一样包裹着人们。城市的这一边住的是奴隶,那一边住的是老爷……从这里肮脏的下水道里却流出了足赤的黄金。”以上对工业革命的表述,没有涉及的是(  )
A.促进了经济发展 B.导致了社会分化C.破坏了生态环境 D.促进了世界市场形成
2.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19世纪初,德国建立由初等学校、中等学校、大学组成的系统教育体系。1802年,法国通过法律开设政府资助的中等学校。可见,德、法建立学校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增长的需要 B.社会人士的呼吁C.提高大众文化水平 D.顺应工业化发展潮流
(四)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