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吆喝》教案
教学目标
学会10个字,会认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意,学习作者合理介绍纷繁复杂事物的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旧时北京吆喝声的特点,感受其民风民俗,体会作者对旧时北京的吆喝声和美好往事的怀念之情。
5、揣摩语言,体会吆喝声的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魅力,理解作者写“吆喝”时的内在情感。
教学重难点:
揣摩语言,体会吆喝声的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魅力。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主学习,独立尝试: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生词并标出自然段序号。
2、读拼音写词语:
chāi kāi zhǎn xiāo lu? bo bí tì
( ) ( ) ( ) ( )
mù ɡùn xiù tǒnɡ tànɡ shǒu pǔ sù
( ) ( ) ( ) ( )
3、辨字组词:
粥( ) 嘘( ) 贩( ) 薯( ) 揣( ) 嚼( ) 弼(
) 虚( ) 畈( ) 署( ) 端( ) 爵( )
4、解释下列词语: 吆喝——
招徕——
卖弄——
唱腔——
5、通读全文,了解课文大意。
二、合作探究:
1、检查自主学习1~5题。
2、精读课文,局部研讨:
①在清早、白天、夜晚三者中,写的最具体生动的是哪一种吆喝? 向我们暗示了什么?
②在第4自然段中作者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的?作者这样介绍体现了什么?
③第4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它和下面的句子有着怎样的联系?
④为什么“从早到晚,一年四季”中的吆喝时主要介绍卖什么而很少介绍怎样吆喝?又写了四季中叫卖的哪些货色?
⑤从“卖弄一通唱腔”中,你体会到什么?
⑥课文1~4自然段主要讲述了什么?
三、展示提升:
从第4自然段中的介绍中你学到了什么?
四、拓展延伸:
根据你平时在生活中听到的吆喝声,模拟吆喝,体味“吆喝”这一口头文化的独特魅力。并将你听到或了解到的吆喝声写一写。
五、反馈测评:
1、联系句子内容,说说下面加下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白天就更热闹了,就像把百货商店和修理行业都拆开来,一样样地在你门前展销。 ( ) ②有的卖柿子的人不但词儿编得热闹,还卖弄一通唱腔。 ( ) ③我更喜欢卖面饽饽的:声音厚实,词儿朴素。 ( ) ④她的衣着很朴素,但不让人觉得寒酸。 ( )
2、用加下划线的字写一句话: 只要兜里还有钱,我一听“烤白薯哇真热乎”,就非买上一块不可。
六、快乐评价,反思总结:
这节课我学习得(很快乐 快乐 不快乐),因为: ,我希望下节课: 。
第二课时
一、自主学习,独立尝试:
1、给下面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表示:
粥(zōu zhōu) 漏(n?u l?u) 揣(chāi chuāi)
嘘(shū xū) 筒(t?ng tǒnɡ) 嚼(jáo jiáo)
2、在下面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例:(表演)节目)
( )顾客 ( )嗓门儿 ( )货物
( )夜宵 ( )广告 ( )兴趣
3、把下面的词语搭配起来:
声音 精彩 招徕 嗓门
词儿 厚实 卖弄 夜宵
吆喝 朴素 备下 顾客
二、合作探究:
1、检查自主学习1~3题。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5~6自然段,思考:
①课文中那种吆喝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②这些小贩用了哪几种方法进行吆喝?其
目的是什么?是不是只有这几种方法呢?从这
些吆喝声中又体现了什么?
③有一回有人在我身后“呦”了一声,把
我吓得差点跌倒。等我站起身来,他才用深厚
的男低音唱出“荞麦皮耶”。这句话中我到底
跌倒没有?这句吆喝为什么这么厉害,“把我
吓得差点跌倒“?
④如果说第4自然段是写吆喝的具体内容,那么第5~6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呢?这两部分内容是用哪句话连接起来的?
⑤北京现在的吆喝是什么样子的?快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了解一下。
三、展示提升:
1、北京旧时的吆喝实际上是为了什么?体现了什么?
2、自由练习文中写到的几种吆喝,体会旧时北京吆喝的语言艺术,感受北京方言的韵味。
四、拓展延伸:
我们的家乡,我们的身边,还有没有吆喝?如果有,他们又是怎样吆喝的?小组交流,模仿家乡的种种吆喝声。
五、反馈测评:
1、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表达了怎样的感情?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里。
A怀念 B喜爱 C有趣 D惋惜
①现在北京城倒还剩一种吆喝,就是“冰棍儿——三分嘞”。 ( ) ②我小时候,一年四季不论刮风下雨,胡同里从早到晚叫卖声没个停。( ) ③只要兜里还有钱,我一听“烤白薯哇真热乎”,就非买上一块不可。( ) ④卖山楂的靠戏剧性来吸引人,“就剩两挂啦”,其实,他身上挂满了那用绳串起的红色果子。 ( )
2、读线面的一段话,再完成练习:
叫卖实际上就是一种口头广告,所以也得变着法儿吸引顾客。比如卖一种用秫杆制成的玩具,就吆喝:“小玩意儿赛活的。”有的借甲物形容乙物,如“栗子味儿的白薯”或“萝卜赛过梨”。“葫芦儿——冰塔儿”既简洁又生动,两个字就把葫芦(不管是山楂、荸荠还是山药豆的)形容得晶莹可人。卖山楂的靠戏剧性来吸引人,“就剩两挂啦”,其实,他身上挂满了那用绳串起的紫红色果子。
①这段话的中心句是哪句?在它下面画“——”线。
②这段话中介绍了( )种吆喝的方法。第一种是( )的方法,课文中还有的吆喝也是用了这种方法,如( )。第二种是( )的方法,第三种是( )的方法,课文中还有的吆喝也是用了这种方法,如( )。
③如果要你去卖报纸,你会怎样吆喝呢?
六、快乐评价,反思总结:
这节课我学习得(很快乐 快乐 不快乐),因为: ,我希望下节课: 。
七、执教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