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内战的爆发
【目标导航】
掌握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全面内战的爆发。
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与国民党反动派的专制独裁进行斗争的史实,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
了解国民党发动内战,认识国民党反民主、假和平的真面目。
掌握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的史实。
【体系构建】
?
【材料研读1】
材料一: 中国的老百姓,足足有三十多年没有享受过和平的日子,一面受敌人的侵略,一面不断内战,……我们对于战后和平的期望,就象饥饿的人等饭吃那样的急迫……我们反对内战,不管用什么法律来解释,我们还是要反对……
——1945年8月,《新华日报》上的一封读者来信
材料二:(美国)在中国所追求的长远目标是推动建立一个稳定、统一的亲美政府,而短期目标首先是“阻止共产党完全控制中国”。 ———《美国外交文集》
材料三:今天的中心工作在于消灭共产党,日本是我们外部的敌人,中共是我们国内的敌人,只有在消灭中共才能完成我们的任务! ——蒋介石1945年在国民党六大上的讲话
材料四:战后,(中国)需要在广泛民主的基础上……成立……联合政府……领导解放后的全国人民,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统一、民主的新中国。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945.4
根据材料分析抗战胜利后的国内形势?(人民、美国、国民党、共产党)
【材料研读2】
材料一 重庆谈判不会有什么结果,我们的发稿方针尽量缩小此事的影响,力求稳当,只要不出乱子,不给共产党以口实就行了。现在我们工作的重点,是利用谈判争取时间。
——《中央日报》1945年8月29日社论
材料二 蒋介石的谋士陶希圣说:“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
根据材料分析蒋介石邀请毛泽东谈判的根本目的?
材料三“……此去重庆,谈成了对人民有利,对中国的和平建设有利。万一谈不成,蒋介石把我扣起来作为人质,他坚持内战的嘴脸便暴露无遗。” ——毛泽东
(2)根据材料三分析毛泽东答应去重庆谈判的目的?
【合作探究】
国共双方力量对比悬殊,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够在一年时间内粉碎敌人的进攻?
【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
1、朱自清说“胜利到来的当时,我们喘一口气,情不自禁地在心头描绘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这个变化太快了,幻灭得太快了。”这说明当时人们的愿望是( )
A.“打土豪,分田地” B.“要和平,争民主”
C.“还我河山,守土抗战” D.“打倒列强,除军阀”
2、蒋介石的谋士陶希圣说:“国内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由此可以看出,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目的是( )
①商谈国内和平 ②用假和平欺骗人民
③想和共产党分而治之 ④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
A.①② B.③② C.②④ D.①③
3、“愿所有的人从这张照片上能够理解和体会,在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我们的国家处在十字路口,处在两种命运、两个前途决定胜败的严峻时刻。我们的党和毛主席为国家和人民作出了怎样的贡献!”。右边这张照片可以用来研究( )
A.毛泽东“进京赶考”,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B.艰难的较量——重庆谈判
C.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
D.转战陕北,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4、既参加过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谈判,有参加过重庆谈判的中共主要领导人是( )
A.毛泽东 B.刘少奇 C.周恩来 D.王若飞
5、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主要原因是( )
A.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 B.欺骗广大人民
C.争取和平民主 D.加强国共合作
6、20世纪40年代中期,国民党《中央日报》就国共关系某一事件的影响评论道:/“这一结果固然还有不能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内战之不致发生,却已有确实的保障。”这指的是( )
A.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双十协定”的签订 D.《国共合作宣言》的签署
7、1946年重庆政协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协议,其内容不包括( )
A.改革土地制度 B.修改宪法草案 C.整编军队 D.召开国民大会
8、抗战胜利后,中国进入和平发展的好时机,国共双方签订了停战协定。但是/,这些协定墨迹未干,国民党就不顾舆论谴责,大肆进攻解放区,内战全面爆发。其爆发的标志是( )
A.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 B.国民党进攻陕甘宁解放区
C.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9、1947年4月,新华社发表社论指出:历史事件的发展表现得如此出人意料,蒋介石占领延安将标志着蒋介石的灭亡,人民解放军放弃延安将标志着中/国人民的胜利。下列与之有关的事件是( )
A.重庆谈判 B.转战陕北C.孟良崮战役 D.青化砭战役
10、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下列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事件,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北伐战争 ②西安事变 ③黄埔军校建立 ④重庆谈判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②③①④ D.②①③④
11、下图所述战役( )
A.体现了毛泽东倡导的外线作战方针???
B.粉碎了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
C.粉碎了国民党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D.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要力量
12、下面两幅图片选自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它们的共同主题是( )
A.反抗外来侵略??????????????????????????????????????
??B.反对本国反动势力黑暗统治
C.完成民主革命????????????????????????????????????????
D.国共合作,完成民族统一
二、材料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支撑中国作为抗日大国、国际地位得以提高的根本前提。中国共产党从诞生那天起就全心全意把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
材料二 抗战胜利后,1945年8月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国内和平与国民党在谈判桌上进行了一次激烈较量。随后,经过三年的军事较量,中国共产党终于推翻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 赢得了执政党的地位,领导人民当家作主。
材料三
根据材料一和图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国共产党解决图一中的历史事件时所采取的方式为例,说明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把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的观点。
根据材料二和图二判断,材料中“谈判桌上的较量”指哪一历史事件?通过这一历史事件国共两党达成了什么协定?这一协定最终实现了吗?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解决图一和图二的历史时间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解决方式有何相同点?
课件32张PPT。欢迎走进历史课堂!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解放战争内 战 爆 发第23课 抗战胜利后的国内形势 材料研读 材料一: 中国的老百姓,足足有三十多年没有享受过和平的日子,一面受敌人的侵略,一面不断内战,……我们对于战后和平的期望,就象饥饿的人等饭吃那样的急迫……我们反对内战,不管用什么法律来解释,我们还是要反对……
——1945年8月,《新华日报》上的一封读者来信炮弹作花瓶,人世无战争战后中国人民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和
平内战爆发前各方面的态度:A:全国人民:渴望和平、反对内战B:美国:实行“扶蒋反共”政策,维护其在华利益C:国民党:准备发动内战,消灭共产党
D: 中共:成立一个联合政府,建立真正的自由、民主、统一的新中国。
材料二:(美国)在中国所追求的长远目标是推动建立一个稳定、统一的亲美政府,而短期目标首先是“阻止共产党完全控制中国”。
———《美国外交文集》材料三:今天的中心工作在于消灭共产党,日本是我们外部的敌人,中共是我们国内的敌人,只有在消灭中共才能完成我们的任务!
——蒋介石1945年在国民党六大上的讲话抗战胜利后的国内形势 由中日民族矛盾变为
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材料四:战后,(中国)需要在广泛民主的基础上……成立……联合政府……领导解放后的全国人民,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统一、民主的新中国。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945.4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材料研读一、谈判桌前的博弈——重庆谈判出
招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能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蒋中正 1945年8月14日 来电诵悉……深望足下体念国家之艰危,悯怀人民之疾苦 ……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 ——蒋中正 1945年8月20日 惟目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与先生面商,时机迫切,仍盼先生能与周恩来先生惠然偕临。则重要问题方得迅速解决,国家前途,实利赖之。兹已准备飞机迎迓,特再驰电速驾! ——蒋中正 1945年8月23日 盼和平!晓大义!事周详!一、谈判桌前的博弈——重庆谈判出
招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目的?材料一 重庆谈判不会有什么结果,我们的发稿方针尽量缩小此事的影响,力求稳当,只要不出乱子,不给共产党以口实就行了。现在我们工作的重点,是利用谈判争取时间。
——《中央日报》1945年8月29日社论
材料二 蒋介石的谋士陶希圣说:“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①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
②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
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加到中共身上。
下面的漫画反映了蒋介石的那一项政策A.“攘外必先安内”
B.“不抵抗政策”
C.“和平建国”
D.“假和平、真内战”磨好刀再杀一、谈判桌前的博弈——重庆谈判一、谈判桌前的博弈——重庆谈判情境探究如果你是毛泽东,你会不会去参加重庆谈判?不去
重庆去
重庆一、谈判桌前的博弈——重庆谈判出招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目的?接招目的? ①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
②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
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加到中共身上。
毛泽东去重庆谈判
“……此去重庆,谈成了对人民有利,对中国的和平建设有利。万一谈不成,蒋介石把我扣起来作为人质,他坚持内战的嘴脸便暴露无遗。”
——毛泽东
②为了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①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材料研读一、谈判桌前的博弈——重庆谈判 昨日下午三点多钟,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
——重庆《大公报》社评《毛泽东先生来了!》1945年8月29日
大家为什么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人民厌倦战争,要求和平民主。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使人民看到了国内和平、民主和国家统一、富强的希望一、谈判桌前的博弈——重庆谈判出招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目的?接招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目的? ①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
②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
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加到中共身上。
结果 国共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①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
②为了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一、谈判桌前的博弈——重庆谈判归纳整理1—— “双十协定”《双十协定》原稿影印件国共领导人庆祝协定的签订1945年10月10日重庆①双方同意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②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邀集各党派代表和社会贤达协商国是,讨论和平建国方案。1946年1月10日重庆①讨论了建立联合政府、和平建国纲领、召开国民大会、修改宪法草案、整编军队等问题。②通过了一系列决议,再次确定了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方针。归纳整理2—— “政治协商会议”一、谈判桌前的博弈——重庆谈判中华民国三十
五年一月十日
下午一时出刊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意义:一、谈判桌前的博弈——重庆谈判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
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章百家(党史专家):我觉得1945年是一个很关键的时刻,几乎是唯一有可能走上和平建国道路的一个机会。下列最能体现作者观点的是
A.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的签订????????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三大战役的胜利???????????????????????????????????
D.1949年国共北平和谈二、硝烟场上的角逐——内战爆发内战爆发标志:全 面 进 攻 1946年6月,进攻中原解放区全国内战爆发前后美国对国民政府援助统计简表二、硝烟场上的角逐——内战爆发悬
殊
很
大国民党参谋总长陈诚扬言:“也许3个月,至多5个月, 能整个解决中共部队”。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看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从长远看,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反动派,而是人民。
……人心向背,则是常起作用的因素。而在这方面,人民解放军则占着优势。”
—— 1946.8 毛泽东《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的谈话》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战略上藐视敌人二、硝烟场上的角逐——内战爆发—— 战术上重视敌人二、硝烟场上的角逐——内战爆发爆发标志:
全面进攻 运动战歼灭敌人有生力量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1946年6月,
进攻中原解放区自卫反击战8个月,歼灭敌人
71万!二、硝烟场上的角逐——内战爆发对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陕北山东重点进攻胡宗南指挥国军于1947年3月13日动员了约二十五万军队进攻解放军约二万军队。爆发标志 全面进攻 重点进攻 面对着敌众我寡,以及扎根十年之久的根据地延安……二、硝烟场上的角逐——内战爆发守?还是不守?二、硝烟场上的角逐——内战爆发撤出延安,
转战陕北内线防御中共主动撤出延安的目的是什么?“我军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毛泽东主动撤离,保存实力“胡宗南有20多万人马 ,我们只有2万,陕北的比例是十比一。这样其他战场就要好很多。……我拖住他的西北王,其他战场就可以减轻不少压力。
——毛泽东减轻其他战场的军事压力二、硝烟场上的角逐——内战爆发 “‘匪’复利用其地方组织,将仅有之人与物资等可资利用之力量全部撤离,使我军行动之区,渺无人迹;行军作战,均发生极大之困难,……我军主力始终被‘匪’牵制于陕北,一无作为,殊为惋惜”。
——《戡乱战史》1、材料中的“匪”指的是谁?我军是谁?
2、“匪”的哪一军事行动使“我军”一无作为?“匪”指中国共产党“我军”指国民党军队撤出延安,转战陕北二、硝烟场上的角逐——内战爆发全面进攻重点进攻爆发标志运动战歼灭敌人有生力量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自卫反击战撤出延安,转战陕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陕北山东二、硝烟场上的角逐——内战爆发材料研读 胡蛮胡蛮不中用,
咸榆公路打不通,
丢了蟠龙丢绥德,
一趟游行两头空,
六千官兵当俘虏,
九个半旅像狗熊。
——嘲讽胡宗南的打油诗这首打油诗发生在哪个解放区?
你能说说当时的情况吗?二、硝烟场上的角逐——内战爆发对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陕北山东重点进攻胡宗南指挥国军于1947年3月13日动员了二十三万军队进攻解放军约二万军队。爆发标志 全面进攻 重点标志 国军于1947年4月6日,动员了六十旅军队,约四十五万人,进攻山东解放区。被
粉
碎二、硝烟场上的角逐——内战爆发全面进攻重点进攻爆发标志运动战歼灭敌人有生力量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自卫反击战撤出延安,转战陕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陕北山东孟良崮战役的胜利二、硝烟场上的角逐——内战爆发 喜见贼师精锐尽,
我军个个是英豪。
——陈毅《孟良崮战役》 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等指挥下,于1946年5月中旬在临沂以北山区的孟良崮地区,经过鏖战,一举围歼被称为国民党军队“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第74师等部3万余人,击毙中将师长张灵甫。“贼师精锐”指的哪一支队伍?材料研读国共双方力量对比悬殊,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够在一年时间内粉碎敌人的进攻? 1、战略战术的正确。
2、军人的英勇善战。
3、人民群众的支持。合作探究二、硝烟场上的角逐——内战爆发 《时代》
1949年2月7日封面:
民主统一
课
堂
总
结
第
23
课 内
战
爆
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