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 课件(37张ppt 含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 课件(37张ppt 含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1-13 14:08:08

文档简介

课件37张PPT。云冈石窟(山西大同)龙门石窟(河南洛阳)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不同思想、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往、交流和融合。魏蜀吴西

十六国 东晋宋齐梁陈北 魏西魏东魏北齐北周隋 北朝 南朝政权分立,更替频繁,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记政权,理时序(前秦)东

一、淝水之战,北方乱局 东晋十六国形势龟兹qiū cí沙漠大海汉水苻fú坚对峙淝水之战,北方乱局前秦试图灭亡东晋,统一全国公元383年前秦—东晋前秦大败东晋以少胜多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一、淝水之战,北方乱局 动脑筋 投鞭断流草木皆兵 风声鹤唳东晋只有八万军队,但取得了对抗强大前秦的胜利,为什么呢?东山再起前秦军心不齐,民族矛盾尖锐;
苻坚骄傲自大、指挥失误。东晋内部团结一致,战略得当,
从容应战。北魏二、北魏崛起,改革之基 鲜卑族发祥地嘎仙洞遗址
(嘎仙,鄂伦春语,猎民之仙的意思)一个政权狩猎图鲜卑族服装 历史小导游
4世纪后期,游牧在阴山地区的鲜卑族_____部建立____。
439年,北魏 ________ ,结束 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拓跋统一北方北魏鲜卑族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 材料二:北魏统治集团强迫汉、氐、羌、匈奴等族人民充当步兵,打仗时令他们冲在前面,鲜卑骑兵督阵在后,常有被骑兵践踏而死者。
材料一:从道武占中山到孝文改制的90年中,记载于史册的各族人民起义,超过70余次,遍及整个北方各地。
北魏的困扰频繁起义威胁北魏统治民族关系紧张,存在矛盾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当时(北魏统一北方前后),北方各族人民长期杂居,民族聚落已不多见。内迁的各族在生产、生活和习俗上,与汉族已无明显的区别。而鲜卑拓跋部因内迁较晚,仍保持鲜卑族的习俗,要治理好广大的北方地区不免困难重重。北魏在统治上还遇到了什么问题?内迁较晚 ,文明较为落后引导探究内迁较晚鲜卑族的习俗
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他们所征服民族
的较高文明所征服。

——马克思 改革的原因1、北魏政权出现了统治危机2、鲜卑内迁较晚,文明较为落后必要性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北方少数民族向汉族学习农业技艺游牧农耕汉族向北方少数民族学习畜牧业 生活习俗上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相互学习和交融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原名拓跋宏,改姓氏后为元宏,五岁继承皇位,由祖母冯太后临朝听政。冯太后进行一系列改革,推动了鲜卑族汉化。冯太后去世后,孝文帝受其影响,继续推行改革。孝文帝一个帝王改革的可能性改革的原因1、北魏政权出现了统治危机2、鲜卑内迁较晚,文明较为落后必要性3、冯太后,孝文帝对汉文化的推崇可能性三、孝文改革,锐意进取 一场改革身临其境:
穆贵英(丘穆陵贵英),一位鲜卑族的北魏官员,跟随孝文帝从平城到洛阳,安居乐业已经有11年,三天后他的儿子即将大婚,迎娶汉族大户候家之女。
以上材料可以获得当时什么历史信息?
11年汉化穿汉服说汉语联汉姻改汉姓迁洛阳2、改革作用:促进了民族交融 增强了北魏的实力1、改革内容四、民族交融,大势所趋 “床前明月光”中的“床”指的是什么? 古代供跪坐之物曰床,北魏自胡人传入,为垂足之坐;如今之行军椅曰胡床。
——黄现璠《古书解读初探》A.一种卧具B.一种坐具C.一种装饰品第19课 北魏政治头脑风暴胡舞北魏乐俑北魏乐俑交融篇——“胡”“汉”一家亲当时(北魏)所谓胡人汉人,大抵以胡化汉化而不以胡种汉种为分别,即文化之关系较重而种族之关系较轻,所谓有教无类是也。
——史学大家陈寅恪先生民族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民族交融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生产、生活方面(经济)内迁人民学习汉族农业技艺、从事农产;汉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接受北方各族人民的食物、服装、用具等。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文化方面汉语的使用;西北民族的乐器受汉族人民欢迎。民族心理方面“胡”“汉”观念逐渐淡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政治方面对号入座云冈石窟(山西大同)龙门石窟(河南洛阳) 北朝的强盛来自……变替的“胡化”“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 ,并构成了……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
——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一、淝水之战, 北方乱局 二、北魏崛起, 改革之基 三、孝文改革,锐意进取 四、民族交融, 大势所趋 知识总结v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高度,提出“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1、成语故事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意味深远的故事。以下成语的来历与淝水之战无关的是( )
A.投鞭断流 B.风声鹤唳
C.草木皆兵 D.退避三舍
D2、 自习课上,小王在整理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的课堂笔记,你认为应该包括哪几项?(?? )
①把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姓
②提倡和汉人通婚
③在朝廷中禁止使用鲜卑语,必须使用汉语
④生产布帛多的可以免除徭役
A. ①②③④????????????B. ①②
C. ①②③??????????????D. ③④C3、南北朝时期,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带来深远的影响。下列不属于其 影响的是( )
A. 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B. 进一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C. 汉族人学习和接受北方各族的食物、服装、用具等
D. 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C材料一: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材料二:
(1)结合材料一提供的信息,你认为“帝”指的是谁?他提出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2)两则材料所体现的内容分别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帝”的改革在当时的作用和影响。
孝文帝巩固统治,适应北方民族大交融趋势说汉语 改汉姓促进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