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认识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子情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 今天,老师想带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位作家,他的名字叫史铁生,这是一位坐在轮椅上的作家。(投影,史铁生坐在轮椅上的微笑着的照片)
??? 你从这张照片上看到了什么?
??? 是啊,我们看到了一个乐观开朗的充满着热情的史铁生,可是同学们知道吗,正当他风华正茂的年龄,他的双腿残疾了,终日与轮椅相伴的他,曾悲痛欲绝地喊出:我活着有什么劲。
??? 那么,是谁引领他走出人生的低谷,是谁帮助他笑对人生呢?
??? 是——他的母亲!
???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作家怀念他母亲的文章——《秋天的怀念》
二、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完后,划出文中表现母亲言语和行动的句子
围绕中心:母亲说什么,母亲做什么,母亲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有这些言行举止的,母亲为什么这样做。
目的:突出承受着生理和心理双重痛苦的母爱更伟大
三、学生交流,师评 (这是整堂课的重点)
抓细节:
1、“悄悄地对儿子的理解”
(1)什么样的情况下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
这是一个理解我的母亲
2、眼睛红红的
母亲为什么要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哭泣呢
她欲哭不能,这是一个内心多么痛苦的母亲啊,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读出母亲对我的理解和内心的痛苦。
3、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绝望,自暴自弃~~
当看到血肉相连的儿子丧失了生存的欲望,母亲内心是多么痛楚。
4、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睡不着觉的时候,她呻吟了吗
从哪里看出来的?
是啊,就连她大口大口吐着鲜血我都没有知道。
为什么母亲不让我知道?
(因为母亲不想增加我的痛苦,母亲独自承担)
这是一位内心痛苦意志又是多么坚强的母亲!
病入膏肓
5、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
挡住了什么
落叶
让学生补白联想:我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我会想~~
我活着还有什么劲儿!此时的他是多么绝望啊!
而母亲这一挡,就把一个萧瑟的秋天挡在了窗外
6、喜出望外,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
这时候,母亲为什么会表现得如此的欣喜呢?
(因为我同意去看菊花了)
一个愿意去欣赏美的事物的人,是永远也不会丧失生命的信心的,所以母亲会表现得如此喜悦。
7、他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出去了。
她为什么突然不说了
这是一个多么细致的母亲啊!?
(整个这一部分,是学生回答,老师点评点拨,夹着朗读)
小结:
是啊,在这些言行的背后,我们看到了一位承受着巨大痛苦的母亲,她,既忍受着自身病痛的折磨,又承受着儿子对生命的绝望所带来的心灵痛苦,正是她,用她的爱把绝望中的儿子唤醒。
我们说,母爱是伟大的,无私的神圣的.
而这种承受着生理和心理双重伤痛的母爱,尤其显得伟大!
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本,一起去感受这一份不同寻常的母爱!
(投影,板书呈现)
三、配乐朗读(学生齐读课文)
四、又是秋天了,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它们泼泼洒洒,在秋风中开得烂漫,此时,花丛中,仿佛出现了母亲的身影,若母亲看见妹妹和我一起在看菊花,母亲会是什么样的,又会说些什么呢,做些什么呢?
(投影:又是秋天了,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它们泼泼洒洒,在秋风中开得烂漫,此时,花丛中,仿佛出现了母亲的身影,她……)背景音乐是《初雪》
请同学们想象。(学生动笔,三到五分钟) 交流
小结:
真如同学们想象的一样,看着儿子走出人生低谷,看着儿子能够笑对人生,母亲定会很欣慰~~
因为是她,让儿子在生命的废墟上寻找到精神的坐标,那么,现在的史铁生,是如何“好好的活着”的呢?
请同学们课后可以利用书籍、网络去了解史铁生近况。
推荐阅读:
1、如果还想读到史铁生对母亲思念的文字,请读《我与地坛》、《合欢树》、《有关庙的回忆》。
2、如果想进一步走进史铁生的精神世界,体会他对人生的思考,请读《病隙碎笔》、《务虚笔记》、《命若琴弦》、《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收尾:(投影)
母爱,与生命同在
生命,与精彩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