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内容
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历史性伟大转折,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与本课相关的内容有:了解深圳特区的发展,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教学活动建议是开展社会调查,了解改革开放前后家乡的变化。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掌握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知道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了解中国加入WTO的基本情况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说明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比较近现代对外开放的异同,增强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认识到对外开放是中国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全球化时代的要求,树立对外开放的观念和意识。
三、教材分析
我国的对外开放,从沿海的经济特区开始,逐步向内地推进,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对外开放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大跨越,深圳等经济特区所取得的成就,充分证明,实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是完全正确的,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上丰富了我们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2001年12月,我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四、学情分析
中学历史知识的基础性强调历史知识教学必须以学生为本,体现义务教育的适应性和发展性。历史知识要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知水平,又要能够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有关改革开放四十年影像资料非常丰富,教师选择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要求相适应的资料,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既可以保持历史知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又可以适合学生的学习,提高教学的趣味性与生动性。如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一些政论片,比如《走进新时代》《复兴之路》《辉煌中国》《航拍中国》,能让学生实际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让学生在情感上得以升华,深刻领悟这一段历史时期的历史意义。
五、重点难点
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难点:我国改革开放近40年来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过程及特点。
六、教学资源
(1)教育部组织编写: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 八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12月。
(2)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国历史地图册 八年级下册》,中国地图出版社2017年12月。
(3)《中国改革开放40年回顾与展望丛书》,广东经济出版社。
(4)《中国三十年 :人类社会的一次伟大变迁》,罗伯特·劳伦斯著,上海世纪出版社。
(5)《改革开放与中国社会》,涂肇庆著,牛津大学出版社。
(6)《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大事记》,人民出版社。
(7)《邓小平与改革开放的起步》,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三研究部,中共党史出版社。
(8)《对外开放与中国的现代化——经济文化政治的开放及其正负效应》,叶自成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七、教学过程
教师:2018年6月9日至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国青岛主持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欢迎晚宴、小范围会谈、大范围会谈、双边会见、三方会晤……短短两天时间,20余场正式活动,峰会达成广泛共识、取得丰硕成果,引领上海合作组织迈上新起点。
风景如画、碧海蓝天,此刻的青岛格外璀璨,就像近几年各项对外活动一样,中国再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理念和中国倡议,为该组织在新起点上实现新跨越注入强劲的中国新动力,也再次向世界证明中国正走在对外开放的高速路上。
教师:说到速度,老师想起了一个故事:
1978年10月22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抵达东京,展开了为期8天的对日访问行程。这是我国国家领导人第一次访问日本。小平同志此行最主要的一件事,是互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批准书。但此行一个小小的安排把高铁这个话题牵扯了进来。
根据行程安排,小平同志10月26日要从日本东京去京都。东京到京都的距离大约是370公里,比北京到石家庄的距离稍远一点。这是一个比较尴尬的距离,坐飞机吧,太近了,刚起飞就该降落了;坐汽车吧,这个距离的旅行时间大约需要四五个小时,也很不舒服。于是,日方极力向中方推荐乘坐新干线。当然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日方想在小平同志面前显摆一下。于是,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小平同志最终选择乘坐日本的新干线去京都。
在邓小平乘坐的新干线列车上,工作人员问他乘坐新干线有什么想法。邓小平回答说:“就感觉到快,有催人跑的意思,所以我们现在更合适了,坐这个车。我们现在正合适坐这样的车。”
学生听故事,观视频,引发对改革开放必要性的思考。
教师设问:邓小平认为中国应该快起来。那怎么提升中国速度?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中国速度的篇章——第九课《对外开放》
教师板书课题引领学生进入本课学习
教师:速度是一个物理名词,科学上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中国发展的速度一开始就很快,我们有了一个形容中国高速发展的名词,叫深圳速度。而深圳,它是一个经济特区。(讲解速度的定义,用物理学的概念解释历史现象)
第一板块:初速度——经济特区的建立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本42页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两张图片对比给学生的感受。(引导学生看书读图,从教材中汲取相应知识。)
学生仔细对比后回答:(沧海桑田,巨大变化)
教师:当时的人们用一首歌来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这首歌叫《春天的故事》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学生聆听歌曲,观看歌词。联系课本思考经济特区的形成。
教师:1979年4月邓小平首次提出要开办“出口特区”,后于1980年3月,“出口特区”改名为“经济特区”,并在深圳加以实施。截至目前中国大陆地区共有7个经济特区。中国经济特区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成长于90年代。经济特区的设置标志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发展。
1.1980年成立深圳经济特区
2.1980年成立珠海经济特区
3.1980年成立厦门经济特区
4.1981年成立汕头经济特区
5.1988年成立海南经济特区
6.2010年成立喀什经济特区
7.2014年成立霍尔果斯经济特区
配合地图,学生认知经济特区从沿海走向沿边,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国家对这个“圈”采取了怎样的特殊政策和灵活的措施?
学生查看课本后回答: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教师展示材料,加深印象。
材料:“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不加强国际交往不行,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和资金不行。”
——邓小平
经济特区是体制改革的试验场。1985年,邓小平同志指出:深圳是个试验,经济特区还是一个试验,“我们的整个开放政策也是一个试验,从世界的角度来讲,也是一个大试验。”
1984年,邓小平同志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
(通过材料进一步理解经济特区建立的历史作用。)
教师:从邓小平的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对外开放给中国带来什么?
学生阅读后回答(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资金、先进管理经验等)
教师:建立经济特区的重大意义有哪些?(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自行梳理观点。掌握概括历史观点的能力)
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
(1)可以利用外资、引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竞争力。
(2)可以利用外商销售渠道,适应国际市场需要和惯例,从而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
(3)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了解世界经济信息。
(4)有利于学习现代经营管理经验,培养管理人才。
(5)可以扩大我们走向世界的通道,开辟世界了解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窗口。
教师: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中国这么大的国家,仅仅依靠几个经济特区是远远不够的。
第二板块:加速度——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教师:同样可以作为中国崛起象征的,还有浦东。(教师引导同学观看浦东陆家嘴地区变化的对比图。同时引导学生阅读43页的相关史事栏目)
教师:1990年4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宣布开发开放浦东。它从一张普通的上海面孔,跃升为国家名片,成为举世瞩目的“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和“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浦东的命运彻底改变了。天翻地覆慨而慷,浦东的巨变是中国对外开放的象征。同浦东一样,中国正从沿海到内地,从局部到整体,不断的扩大对外开放领域。
教师: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城市。1985年,中国又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随后又把经济开放区扩展到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及其他沿海地区的一些市县。
在此之后,我国对外开放的脚步还没有停歇,1988年,海南岛经济特区建立;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起来;1992年,对外开放的地域向纵深推进,包括沿江城市和陆地边境城市和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
请学生拟出: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按时间顺序)
提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教师结合地图讲授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引导学生归纳形成对外开放格局观点)
教师总结:中国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第三板块:中国速度——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教师讲述:加入WTO的基本情况。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其第143个成员。世界贸易组织1995年元旦开始运作,该组织负责管理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它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一起被称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
现在,中国不但登上了世界经济舞台的中央,并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经济获得了巨大成功——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贸易国,世界第一大吸引外资国,世界第二大对外投资国。
加入世贸组织对促进中国外贸发展和拉动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中国已连续三年稳居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成为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
2016年11月1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秘鲁利马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并发表了主旨演讲。习近平指出,预计未来5年,中国进口总额将达到8万亿美元,利用外资总额将达到6000亿美元,对外投资总额将达到7500亿美元,出境旅游将达到7亿人次。(第三子目的学习。这部分学生了解不多,知识储备较少,以教师讲授为主)
教师:今天人们提到高铁,第一个想到的不再是日本,而是中国。外国友人这样形容高铁,“它是中国在新时代的四大发明之一。”今天中国高铁的速度早已超越了时速300公里。日本新干线时速260公里,在中国我们只能叫做“动车”。这个细节正是改革开放四十年给中国带来的全新的变化。中国实现了站起来到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通过对外开放,我们吸收了国外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我们要牢固坚持这一政策不动摇,加快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教师展示ppt,回到“高铁话题”,从四十年前后的对比,感受中国发展的日新月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