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三国演义中很多英雄人物都是依靠镇压黄巾起义起家的,比如:曹操、刘备、关羽、张飞等。下列关于黄巾起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沉重地打击了东汉统治
B. 迫使统治阶级调和内部矛盾
C. 黄巾起义最终被镇压
D. 黄巾起义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农民起义
2.下图中,政府在标★号的区域设立的管辖机构是( )
A. 西域都护
B. 安西都护府
C. 伊犁将军
D. 北庭都护府
3.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东汉的都城是( )
A. 咸阳 B. 洛阳 C. 长安 D. 邯郸
4.下列事物有着明显道教烙印的是( )
①“大千世界、清规戒律、天花乱坠”等成语的产生
②《西游记》中树立的玉皇大帝形象
③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火药的发明
④世界闻名的敦煌、云冈、龙门等石窟雕塑艺术及各地随处可见的塔寺建筑等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5.下图书中主要讲述的历史事件发生在什么时期
A. 西汉初期 B. 西汉中期 C. 西汉末年 D. 东汉初期
6.张三到酒店喝酒,拿出一串铲形币作酒资,酒保拒收,且称:现在全国上下都开始用圆形方孔钱了(如图)。请你判断,张三所生活的年代是( )
A. 商朝 B. 秦朝 C. 西汉 D. 西晋
7.人民网2016年3月31日报道:据了解,河北出土的宋代4块古碑中的宋元祐八年重造汉光武帝敕封牡丹仙子神庙碑,详细记载了当时尧山、柏乡两县八村村民重修汉光武帝刘秀敕封牡丹仙子神庙一事。刘秀建立的东汉基本情况是
A. 公元25年建都于长安
B. 公元9年建都于洛阳
C. 公元25年建都于洛阳
D. 公元前25年建都于洛阳
8.东汉初年刘秀采取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减轻徭役赋税负担,惩处贪官污吏;又注重发展生产;允许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使东汉初年出现了繁荣稳定的局面,史称
A. 文景之治 B. 光武中兴 C. 贞观之治 D. 开元盛世
9.刘欣同学在百度搜索引擎里输入 “公元前209年”、“大泽乡”等字眼,那么出现的网面中涉及到的人物最有可能是( )
A. 陈胜、吴广 B. 商鞅、秦孝公
C. 刘邦、项羽 D. 李斯、蒙恬
10.通过一些成语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秦末农民战争的历史,下列成语反映的史实与秦末农民战争无关的是( )
A. 纸上谈兵 B. 揭竿斩木 C. 破釜沉舟 D. 约法三章
11.西汉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方面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汉武帝功不可没。他在思想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 开创中央集权制度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拆分侯、王的封地
D. 派张骞出使西域
12.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是
A. 黄帝 B. 张仲景 C. 华佗 D. 郦道元
13.秦始皇雄才大略,开创封建中央集权制之先河。其重要举措是( )
A. 推行郡县制
B. 大力推行儒家教育
C. 开创科举制
D.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4.西汉时,大臣东方朔上书汉武帝,所用的竹简需要两人抬进宫。这种状况的彻底改变得益于哪一发明( )
A. 雕版印刷术 B. 造纸术
C. 活字印刷术 D. 制墨技术
15.汉代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
A. 咸阳 B. 洛阳 C. 长安 D. 临安
16.秦统一全国后,诏书传到南方的许多地方,当地没有人认识。据此,你认为秦始皇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
A. 焚书坑儒
B. 统一文字
C. 统一货币
D. 统一语言
17.看了电视剧《大长今》,中医女长今通过针灸技术给孕妇麻醉并施行开腹手术,对此你马上会联想到 “神医”( )
A. 张仲景 B. 蔡伦 C. 郦道元 D. 华佗
18.道教之所以被统治阶级尊奉,是因为它( )
A. 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B. 适应了统治者统治的需要
C. 有利于文化事业的发展
D. 主张修身养性,得道成仙
19.中国古代有一部史学巨著,其内容“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其作者“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其体例则开纪传体史书之先河。它是( )
A. 《史记》 B. 《汉书》 C. 《通典》 D. 《资治通鉴》
20.《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通史。
A. 编年体 B. 纪传体 C. 人物传记 D. 断代体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图是陕西省城固县建成的再现张骞出使西域艰难历程的大型雕塑。雕塑工程……以三个部分展现了张骞受汉武帝指派,十几年内两次出使西域的艰难历程。
材料二 在一次公祭张骞的活动中,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网友汇聚城固县张骞纪念馆,在身着汉朝服装的司仪主持下,所有人员按照13纵队的方阵排列……活动的发起人“楚汉”(网名)恭读祭文……这次活动的意义在于激发民众的觉悟,“复兴张骞精神,重振奋发民风”。
材料三 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提出:“为了使我们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013年10月,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表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请回答:
(1)城固县正在开展“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根据材料一,如果你是导游,请你向游客介绍一下张骞出使西域的情况。
(2)材料二中的网友们为什么“按照13纵队的方阵排列”?假如你是“楚汉”,你将如何在祭文中总结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丝绸之路的开通对汉代社会有什么影响。这条中西通道在今天有什么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4)“复兴张骞精神”,你认为我们应该学习张骞的什么精神?
22.以下历史地图和历史图画,反映了不同的历史事件。请仔细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图中箭头所示的交通线被称作什么?
(2)它为什么叫这个名称?
(3)简要说明它的出发点,所经过的地区以及终点。
(4)这条交通线的开通有什么历史意义?
(5)在这条路上,你将会尽情吃到哪些汉朝不容易吃到的水果(两种即可)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到这个时期(西汉)国家的粮仓丰满,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到仓外;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
(1)这段话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情况?
(2)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什么?
(3)你认为出现这一治世局面的原因有哪些?
24.某校七年级(1)班在学习《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一课时,同学们对汉初的经济、政治、思想等进行了探讨,请你参与进来,共同完成。
[汉初国策]
(1)汉初采取了什么政策?到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经济恢复发展,史称“_____”
[捍卫皇权]
针对地方封国势力膨胀,有识之士纷纷提出削弱地方封国的策略。
(2)上图中人物为皇帝提出了怎样的策略削弱地方诸侯王势力?效果怎样?
[实现一统]
(3)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总结汉武帝在位时期,在政治、思想、经济方面是如何推进大一统格局的?
25.阅读下列图片,完成问题。
(1)与图1中《伤寒杂病论》的作者同时期的名医还有谁?
(2)图2中的“医圣祠”是为纪念谁而修建的?人们为什么称他为“医圣”并且如此纪念他?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巾起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选项D,因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农民起义是秦朝末年的陈胜吴广起义,而不是黄巾起义;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2.【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图中标★号的区域是新疆地区。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标志着中央政府对西域地区的正式管辖,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BCD和标★号的区域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A。
3.【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东汉的都城.公元25年,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故选B.
4.【答案】B
【解析】玉皇大帝是道教人物形象,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的过程中偶然发明的,都带有明显的道教烙印。
5.【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文景之治的局面出现在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他们是西汉初期的皇帝,A项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史实,故选A。
6.【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全国上下都开始用圆形方孔钱”说明全国已经统一了货币,而且统一为圆形方孔钱,那一定是秦朝。
7.【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刘秀建立的东汉基本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后,西汉宗室刘秀在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光武中兴的史实。刘秀是东汉的开国皇帝,即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后,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他注意减轻人民的徭役、赋税负担;惩处贪官污吏;注重发展生产;允许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这些措施,使得东汉的社会稳定下来,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出现了繁荣稳定的局面,史称“光武中心”;A项是西汉文帝、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局面;C项是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局面;D项是唐玄宗开元年间出现的盛世局面。故选B。
9.【答案】A
【解析】题目中的关键词句是“公元前209年”、“大泽乡”指的是在大泽乡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反抗秦朝的统治。此本题选A 。
10.【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纸上谈兵”出自战国的长平之战,“揭竿斩木”出自陈胜、吴广起义,“破釜沉舟”出自巨鹿之战,约法三章和刘邦有关,故选A。
11.【答案】B
【解析】经过汉初的休养生息,汉朝国力强盛起来,汉武帝作为有雄才大略的皇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强化了大一统的统治。在思想上,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排斥其他各家学说。同时大力推行儒家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从而使儒家教育官方化,这些都推动了汉武帝实现大一统,所以选择B。
12.【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张仲景收集了许多民间药方,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后世尊称他为“医圣”。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故选B。
13.【答案】A
【解析】嬴政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全国推行郡县制,极大地加强了中央集权。
14.【答案】B
【解析】纸的发明,携带方便的优势,改变了竹木简笨重的现状。
15.【答案】C
【解析】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他们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珍奇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故汉代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16.【答案】B
【解析】诏书是皇帝意旨的内容既然没有人认识是因为看不懂,可见秦始皇应该统一文字的必要性,没有涉及语言和货币,排除A、C、D三项。
17.【答案】D
【解析】华佗会通过针灸技术给孕妇麻醉并施行开腹手术,被誉为“神医”,故选D。
18.【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统治者尊奉道教是因为它适应了统治者统治的需要,维护封建统治。
19.【答案】A
【解析】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主要史事,故选A。
20.【答案】B
【解析】《史记》以人物传记为核心,被称为纪传体。
21.【答案】(1)公元前138年,汉武帝为了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派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张骞率领100多人,一路历经艰辛,途中两度被匈奴扣留。13年后张骞返回长安,他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自己的经历和见闻,使汉朝对西域诸国的情况有所了解。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第二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率领使团带着大量牛羊和丝绸,访问了西域的许多国家。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历经13年才回到长安。
意义: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此后,汉朝与西域诸国互派使节,互惠商旅。
(3)丝绸之路的开辟架起了东西方之间友谊和文明的桥梁,有力地促进了中国与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它对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作用。
今天的丝绸之路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发挥着重大作用。丝绸之路还是一条旅游热线,许多中外游客沿着这条道路,进行观光、探索、研究。
(4)学习他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精神,学习他面对困境仍矢志不渝的坚强意志,学习他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崇高品质。
【解析】(1)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138年,汉武帝为了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派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张骞率领100多人,一路历经艰辛,途中两度被匈奴扣留。13年后张骞返回长安,他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自己的经历和见闻,使汉朝对西域诸国的情况有所了解。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第二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率领使团带着大量牛羊和丝绸,访问了西域的许多国家。
(2)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历经13年才回到长安;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此后,汉朝与西域诸国互派使节,互惠商旅。
(3)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丝绸之路的开辟架起了东西方之间友谊和文明的桥梁,有力地促进了中国与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它对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作用。第二问开放性题目,今天的丝绸之路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发挥着重大作用。丝绸之路还是一条旅游热线,许多中外游客沿着这条道路,进行观光、探索、研究。
(4)开放性题目,依据所学可知,学习张骞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精神,学习他面对困境仍矢志不渝的坚强意志,学习他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崇高品质。
22.【答案】(1)丝绸之路。
(2)中国的丝绸是这条交通线上运输最多的商品,因此而得名。
(3)从长安出发,经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到欧洲。
(4)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5)葡萄、石榴。
【解析】(1)根据题图,这一交通线的路线是从长安出发,往西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到达西亚和欧洲大秦。此路线被称为丝绸之路。
(2)因为这条路线是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经由河西走廊和今新疆境内,运抵西亚和欧洲大秦,甚至于更远的地方。
(3)实际上这个题也是在考查丝绸之路的路线。这一交通线的路线是从长安出发,往西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到达西亚和欧洲大秦。
(4)这条交通线后来成为中西方进行交往的重要通道,所以加强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
(5)丝绸之路的开通加强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也让中原人民可以吃到西域地区甚至欧洲的水果,比如葡萄、石榴。
23.【答案】(1)汉景帝时期
(2)“文景之治”。
(3)他们吸取秦亡教训,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注意节俭,重视“以德化民”。
【解析】上述材料反映的是汉景帝时期的情况,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文景之治”。之所以会出现这一治世局面,是因为他们吸取秦亡教训,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注意节俭,重视“以德化民”。
24.【答案】(1)休养生息的政策;文景之治。
(2)主父偃建议汉武帝实行“推恩”计策,下诏允许诸侯王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无力与中央抗衡。
(3)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封国势力。建立刺史制度,监视地方,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在经济上,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专营、专卖,牢牢掌握经济命脉。
【解析】(1)依据题干信息“汉初采取的政策,到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经济恢复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高祖时期吸取秦朝暴政而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到到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继续实行这一政策,经济恢复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史称“文景之治”。
(2)依据上图《主父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主父偃建议汉武帝实行“推恩”计策,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逐渐消除诸侯王对皇权的威胁,加强了中央集权。
(3)归纳总结汉武帝在政治、思想、经济方面推进大一统格局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治上,汉武帝采纳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封国势力。在全国13个州部建立刺史制度,监视地方,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思想上,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在经济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设立盐铁官,实行盐铁专营、专卖,牢牢掌握经济命脉。
25.【答案】(1)华佗。
(2)张仲景。因为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1中《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东汉时期的张仲景,同时期的名医还有华佗。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2中的“医圣祠”是为纪念张仲景而修建的;因为张仲景是中医临床医学的奠基人,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所以人们称他为“医圣”并且如此纪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