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1-14 19:57: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奕?、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这些历史人物都跟哪一运动有关( )
A. 洋务运动 B. 百日维新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2.在下列各项中,与洋务运动无关的是( )
A. 引进西方一些近代生产技术
B. 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 建立了近代化国家政治制度
D. 对外国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为了镇压( )
A. 禁烟运动
B. 太平天国运动
C. 戊戌变法运动
D. 义和团运动
4.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它突出的历史功绩将永载史册,这就是( )
A. 废除了科举制度
B. 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C. 建立了北洋海军
D. 促进了思想启蒙
5.《辛丑条约》的签定使中国社会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那一年发生在( )
A. 1900年 B. 1889年 C. 1901年 D. 1895年
6.1898年康有为向光绪皇帝建议“大抵欧美以三百年而造成治体,日本效欧美,以三十年而摹成治体。若以中国之广土众民,近采(学习)日本治体……十年而图霸定矣。”为“采日本治体”而进行的这场变革中,属于经济方面的措施有( )
A.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B.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 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D. 训练新式军队
7.“戊戌变法后,反对旧学,接受新学,要求民主的人越来越多”由此可见,戊戌变法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
A. 挽救民族危亡
B. 推动政治改革
C. 发展社会经济
D. 促进思想启蒙
8.近代以来,中国有海无防,屡被列强入侵。强军梦一直是国人的梦想,中国海军近代化建设开始于下列哪一时期( )
A. 戊戌变法运动
B. 洋务运动
C. 辛亥革命
D. 新中国成立后
9.中国近代化开始于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性质是( )
A. 农民运动
B.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C. 封建统治者自救运动
D. 无产阶级革命
10.课堂上,老师问大家哪一个历史事件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同学们给出了四种答案,请你帮大家选出正确的一项( )
A. 《马关条约》的签订
B. 公车上书
C. 《明定国是》诏书的颁布
D. 戊戌政变的发生
11.下列《辛丑条约》的内容最能直接反映《扯线木偶》漫画寓意的是( )

A. 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
B. 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
C. 清政府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D. 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12.中国近代有许多人主张向西方学习,但目的各不相同,其中洋务运动的主要目的是
A. 学习西方技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B. 学习西方军事,武力抵御列强侵略
C. 学习西方思想,改革清朝制度
D. 学习西方政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13.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的战役是( )
A. 平壤战役
B. 黄海战役
C. 辽东战役
D. 威海卫战役
14.中国近代史上的“百日维新”指的是( )
A. 洋务派发起的洋务运动
B. 康有为等发起的戊戌变法
C. 陈独秀等领导的新文化运动
D. 共产党领导的工农革命运动
15.“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若要再现民族英雄邓世昌率领中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该选择的素材是( )
A. 宝山战役
B. 平壤战役
C. 黄海战役
D. 四行仓库战役
16.“擂响禁烟战鼓,率军收复新疆,黄海激战千层浪,看我中华儿郎……”这首《国魂颂》中称赞的人物有 ( )
①郑成功 ②林则徐 ③左宗棠 ④邓世昌 ⑤谭嗣同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17.2015年9月,中国考古人员在黄海海域发现了甲午海战沉船“致远舰”残骸,顿时让人联想到:英勇抗贼,英雄殉国,海魂永存。这位英雄是( )
A. 戚继光 B. 邓世昌 C. 左宗棠 D. 李宗仁
18.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是( )
A. 谭嗣同 B. 梁启超 C. 康有为 D. 光绪帝
19.李鸿章认为:“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自强,尤先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能够体现其上述思想的企业是( )
A. 安庆内军械所
B. 创办轮船招商局
C. 汉阳铁厂
D. 湖北织布局
20.“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遭受的国耻。”材料中“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遭受的国耻”是指( )
A. 《马关条约》的签订
B. 《瑷珲条约》的签订
C. 《南京条约》的签订
D. 《辛丑条约》的签订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革命》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
材料二 “自道光后期以来,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对抗和失败交错的过程。……庚子与辛丑之交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
(1)鸦片战争爆发时,英国的国际地位怎样?鸦片战争给“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请结合学过的知识加以说明。
(2)中国沦为“半殖民地”,涉及到哪几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源于哪一条约的签订?如果将鸦片战争“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你认为鸦片战争的影响是什么?
(3)材料二中的“转折点”指的是爆发了哪一次战争?文中认为该场战争“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的依据是什么?
22.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英勇抗击外来侵略的历史,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英名长留史册。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1) 林则徐被称为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这是因为他领导了一场什么运动?有何历史意义?
(2)1860年8月,李秀成率领太平军在上海青浦重创了谁指挥的洋枪队?左宗棠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3)材料二中的“公”是指谁? 他是在哪一场战役中壮烈殉国的?
23.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是
A. 扶清灭洋 B. 驱除鞑虏
C. 推翻清政府 D. 无处不均匀
24.阅读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1895年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材料三:李鸿章因为洋务,被天下的读书人唾骂,也因为洋务,被天下的世俗功利之人崇拜,而我之所以推崇他,责备他、惋惜他,也是因为洋务,李鸿章出生以来,实为中国与世界发生密切关系的时代,也是中国与世界各国交流艰难的时代。
——梁启超《李鸿章传》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李鸿章等洋务派的作为主要涉及哪些领域?
(2)材料二中李鸿章如此“伤感”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读书人、世俗功利之人和梁启超对李鸿章分别是什么评价?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应该怎样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25.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它是由清王朝内部的部分官僚为维护封建统治而掀起的一场自救运动。
(1) 洋务运动起止时间、口号是什么?
(2) 洋务派在地方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3)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4) 洋务运动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它失败的标志是什么?
(5) 你怎样评价洋务运动?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奕?、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都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故选A。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抓住题干所给信息“与洋务运动无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教育和科学技术;②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它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也起来一定的抵制作用,但只学习西方的生产技术,不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由此分析ABD三项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意。C项不符合史实,符合题意。故选C。
3.【答案】D
【解析】1898年起,义和团运动兴起,掀起了反帝爱国运动。帝国主义感到恐慌,拼凑八国联军侵华,镇压义和团。此题也可以使用排除法,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在1900年,而禁烟运动是在1839年,A排除;太平天国运动是在1851年——1864年,B排除;戊戌变法是在1898年,C排除。
4.【答案】D
【解析】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但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变法图强的社会呼声日益高涨。故D项正确。
5.【答案】C
【解析】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该题选C。
6.【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为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经济措施是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7.【答案】D
【解析】戊戌变法的结果失败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社会经济、推动政治改革的目的都付诸东流,但维新思想的传播特别是维新与守旧的论战,确实使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所以答案选D。
8.【答案】B
【解析】19世纪60到90年代洋务派兴办了洋务运动,在洋务运动中,兴办了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分为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故选B项。
9.【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中国近代化开始于洋务运动。为了维护清朝统治,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发动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它是一次封建统治者自救运动,C项符合题意;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运动;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由此分析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10.【答案】B
【解析】题目中的A项是戊戌变法的背景,C项是戊戌变法运动的正式开始,D项是戊戌变法运动的失败,因此本题选B。
11.【答案】D
【解析】从图片可以看到,清政府官员象木偶一样被洋人操纵,而最能反映这一点的是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12.【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内外交困,统治集团内部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BCD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择A。
13.【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威海卫战役里,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彻底失败。故选D。
14.【答案】B
【解析】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在皇帝的支持下发起了戊戌变法运动,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诏书,宣布变法。新政从此日开始,到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为止,历时103天,史称“百日维新”, B项符合题意。
15.【答案】C
【解析】甲午中日战争的黄海海战中,民族英雄邓世昌带领中国海军将士同仇敌忾抗击日本侵略者,最终壮烈牺牲,故选C。
16.【答案】D
【解析】“擂响禁烟战鼓”是指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率军收复新疆”的是左宗棠,“黄海激战千层浪”歌颂的是黄海海战中的英雄邓世昌。没有涉及郑成功和谭嗣同,所以答案选D。
17.【答案】B
【解析】甲午中日战争中黄海战役,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为保护旗舰,指挥舰艇冲锋向前,迎战敌舰,壮烈牺牲。选择答案B。
18.【答案】A
【解析】1898年9月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发动戊戌政变,大肆捕杀维新党人,维新志士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6人于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惨遭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是谭嗣同,故选A。
19.【答案】B
【解析】通过“先富和自强”以及“李鸿章”,我们可以判断出该材料讲述的是洋务运动,其中先富,我们可看出李鸿章认为要创办民用工业,A、C、D所述都是军用工业,所以答案是B。
20.【答案】D
【解析】注意本题的题眼是“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遭受的国耻”,分析时间结合所学可知,A、B、C三项都属于19世纪;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侵入北京城,中国战败,1901年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选D项。
21.【答案】(1)地位:当时世界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说明: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等通商口岸;中国同英国协定关税。
(2)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条约:《辛丑条约》;
影响: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依据: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解析】(1)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发生时,英国已经开始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当时大清王朝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不知道自己已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在1842年的中英《南京条约》里规定,清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口货物交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2)鸦片战争后,1842年的中英《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甲午中日战争后,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社会程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依据已学知识可知, 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的《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这就说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22.【答案】(1)禁烟运动;它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
(2)华尔;收复新疆
(3)邓世昌;黄海大战
【解析】(1)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2)1860年8月,洋枪队配合清军进犯清浦的太平军。太平军将领李秀成亲率援军赶到。华尔指挥洋枪队冲锋。一阵射击,把洋枪队打得落花流水。华尔也身中数弹。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分批进入新疆。他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先收复了乌鲁木齐及其附近地区,然后率清军分三路挺进南疆,攻占吐鲁番,打开通向南疆的门户。在当地各族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下,清军乘胜追击敌人,痛击阿古柏侵略军。1878年,除伊犁外,新疆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3)1894年9月,中国北洋舰队执行护航任务,返航途中,在黄海大东沟,遭到日本舰队袭击。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为保护旗舰,指挥舰艇冲锋迎战敌舰。邓世昌沉着应战,舰身中弹过多,严重倾斜,弹药也将用尽。他下令开足马力,朝日舰撞去。日舰慌忙躲避,放炮击沉致远舰。邓世昌与二百余名战士壮烈牺牲。
23.【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义和团运动是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农民运动。B项是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C项义和团运动是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没有提出推翻清政府的口号;D项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提出的平均主义。故选A。
24.【答案】(1)军事、经济、教育。(办军事工业、办民用工业;派遣留学生,培养人才;建海军等)
(2)①甲午战争失败,洋务运动破产;②洋务运动没有使国家富强起来;③洋务运动的目的没有实现;④甲午战争失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⑤甲午战争失败,签订《马关条约》,丧权辱国。
(3)①读书人:唾骂李鸿章;②世俗功利之人:崇拜李鸿章;③梁启超:推崇、责备、惋惜李鸿章。
(4)①结合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与社会条件来进行评价;
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科学、客观地进行评价;一分为二的观点等等。
【解析】(1)图片中涉及的是军事、经济和教育等方面的内容或者答出洋务运动的内容。
(2)根据题目中的时间可知是该运动的失败或者是国情造成的。
(3)要求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被天下的读书人唾骂”“ 被天下的世俗功利之人崇拜”“ 责备他、惋惜他”。
(4)对待历史人物的评价要客观,一分为二,言之合理即可。
25.【答案】(1)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自强 求富
(2)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3)洋务运动的内容:创办一些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创办了三支海军,兴办了京师同文馆等一批新式学堂,选送了几批学生出国留学,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军事和外交人才。
(4)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5)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解析】(1)洋务运动的时间是: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洋务运动前期的口号是“自强”,后期的口号是“求富”。
(2)洋务运动代表人物中央是奕,地方是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曾国藩。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主要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包括安庆内军械所、福州船政局或江南制造总局等;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创办的开平矿务局和上海机器织布局;张之洞创办的湖北织布局和汉阳铁厂。为实现“自强”的目的,积极筹建陆海军,如: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洋务运动开办船政学堂,派遣留学生等。
(4)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5)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