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某国先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侵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该国家是( )
A. 英国 B. 法国 C. 日本 D. 沙俄
2.按时间顺序排列以下事件
①永安建制 ②创立拜上帝会 ③金田起义 ④定都天京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①④ C. ②①③④ D. ①③②④
3.导致如下图中1843年前和1843年清朝纺织原料及纺织品进口货物税率(关税)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 英国机器纺织品的倾销
C. 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
D. 《马关条约》签订
4.鸦片战争的爆发揭开了侵略与对抗、中西社会冲突的帷幕,中国因此被轰出中世纪,进入近代,产生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变化。它爆发于( )
A. 1840年 B. 1894年 C. 1900年 D. 1931年
5.“这份条约如同一枚炮弹,在沉重而锈迹斑斑的中国国门上轰开了一个血腥的缺口。这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是中国近代社会的起点。”这里的“转折”是指( )
A. 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B.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中国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D. 清政府的封建专制统治被推翻
6.太平天国的都城,曾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天津条约》 D. 《马关条约》
7.19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对英贸易保持每年出超二三百万两白银的地位。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的贸易局面,英国采取的卑劣手段是( )
A. 向中国大量出口工业品
B. 减少进口中国物资
C. 停止与中国的贸易往来
D. 向中国走私鸦片
8.下列对图片的解读正确的是
A. 清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
B. 中国进入近代史阶段
C. 侵略者洗劫并焚毁了圆明园
D. 中国人民取得虎门销烟的伟大胜利
9.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按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金田起义 ②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③永安建制 ④天京事件
A. ①②③④ B. ②④③① C. ①③②④ D. ③④①②
10.如图是一座城市雕塑:一双大手把一根烟枪折为两段。这一雕塑是为了纪念在这里发生的一次轰轰烈烈的反对国外毒品走私的运动。你认为这一雕塑应该在
A. 厦门 B. 虎门 C. 上海 D. 南京
11.下列哪一城市既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现代史上设立的第一批经济特区( )
A. 上海 B. 深圳 C. 南京 D. 厦门
12.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目的是( )
A. 对林则徐虎门销烟进行报复
B. 镇压三元里起义
C. 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D. 签订《南京条约》
13.历史上,国际联盟把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烟日”,1987年联合国又把虎门销烟完成的翌日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下列与虎门销烟有关的人物是( )
A. 林则徐 B. 康有为 C. 关天培 D. 陈化成
14.中国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是
A. 美国 B. 英国 C. 法国 D. 俄国
15.《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这一条款损害了中国的
A. 领土主权 B. 司法主权 C. 关税自主权 D. 内河航运权
16.林则徐被誉为“中国禁毒第一人”“世界禁毒先驱”,下列有关林则徐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禁烟运动因英国走私鸦片引起 ②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 ③林则徐伟大的爱国精神值得后人敬仰 ④引发了鸦片战争,林则徐责任重大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②③ D. ①②③
17.近代西方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把中国一步步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下列四个不平等条约中,最早破坏中国关税主权的是( )
A. 《南京条约》 B. 《瑷珲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18.清明节期间,广东某校组织全体党员到洪秀全纪念馆参观学习。洪秀全在历史上有浓厚的一笔是因为
A. 领导虎门销烟
B. 领导第二次鸦片战争
C. 领导太平天国运动
D. 火烧圆明园
19.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该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位于最北边的是( )
A. 厦门 B. 福州 C. 上海 D. 广州
20.在谈到道光帝(1821-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龚书铎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了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 )
A. 广州 B. 香港岛 C. 台湾 D. 辽东半岛
二、非选择题
21.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革命,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极其重要的一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简介人物]
( 1 )简介介绍的人物是谁?此人初步建立政权是在何时?
[漫画历史]
( 2 )漫画反映的史实与太平天国运动中颁布的哪一文献相关?该文献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 3 )结合漫画及所学知识评价一下这部文献。
[示意原因]
( 4 )导致示意图中石达开出库的事件是什么?从示意图中,可以看出太平天国运动衰败的内部原因是什么?
[史料影响]
( 5 )根据史料,概括出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初至江宁(南京),杨逆日朝洪逆,近则洪杨诸贼深居不出……如杨逆有事要见,亦必请伪旨拟定时日……届时杨逆率各伪官毕集,舆马填塞衙市,伪天朝门洞开,大门外伪引官(注:礼仪官)传呼各官进,惟杨、韦、石、秦各贼所见,虽宠任如伪天侯,亦不得望见颜色。
——引自张德坚《贼情汇纂》
材料二 太平天国颁布了一套“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的礼制,从天王到普通士兵之间,等级非常森严,君臣上下有了天渊之别,甚至连称呼、服饰、仪卫舆马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不准逾越。诸王出行,官兵必须回避道旁,高呼万岁或千岁,否则就要受到严厉惩处。天王及诸王、侯都是世袭的。
——引自《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一中称太平天国领袖为“逆”“贼”,表明作者站在什么立场上?
(2)材料一表明太平天国领导人进入天京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及问题,你认为太平天国失败的主观原因是什么?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法国大作家雨果:有一天,两强盗闯入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一个把口袋塞得满满的,另一个也如法炮制……然后他们拉着手荣归欧洲……
材料二英国报纸报道:据统计,被劫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英磅……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把银子丢了,为了拿镶有珠玉的时钟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一些拿不走的无价瓷器和珐琅器,竟被打碎。
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事件发生于哪次战争?文中的“夏宫”指什么?
(2)雨果所说的“两个强盗”是指哪两个国家?
(3)与上述材料有关的这次战争给中国造成了什么严重影响?
(4)西方列强一向标榜自己是来自“文明社会”的“文明人”。读了以上材料后,你有何认识?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九世纪的中国不仅遭受对外战争的苦难,还备受一系列消耗性的内部动荡之困扰。两次鸦片战争带来了来自外部的和屈辱,革命和叛乱则从内部给统治者以沉重打击。
——节选自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城周围十余里,墙高数丈,内外两重,外曰太阳城,内曰金龙城,殿曰金龙殿,雕琢精巧,金碧辉煌……初到江宁,杨逆日朝洪逆,近则洪杨贼深居不出,妄拟垂拱而治,必有大喜事,方设朝
会,如杨逆有事要见,亦必请伪旨拟定时日……伪天王轿夫六十四人,伪东王轿夫四十八人。……
——(清)《贼情汇纂》
材料三: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此,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三:太平天国的领导人……也不同于历次农民起义领袖。他不仅领导了反封建的斗争, 而且领导了反帝国主义的斗争。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问题一 :材料一中的动荡最大规模的是哪一事件?这一事件爆发于何地?持续了多长时间?
问题二:材料二描述的现象发生在哪里?其中的洪逆和杨逆分别指谁?材料反映出太平天国运动中的哪些
问题?
问题三:材料三中可以看出起义领导者的什么思想?这一愿望能实现吗?为什么?并以此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问题四:结合材料三,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
25.读图简答题:
( 1 )上图是清朝时期我国农民起义领袖的雕像,他的名字是什么?
( 2 )图中人物是怎样确立自己的思想统治地位的?
( 3 )图中人物发动起义的地点哪里?他病逝于哪一年?
( 4 )图中人物领导的农民起义是什么性质的?起义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采取先武力占领,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卑劣手段,共侵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2.【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洪秀全于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1851年发动金田起义,攻占永安,封王建制,1853年定都天京,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由此可知,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②③①④,故选B。
3.【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所给信息可知,“1843年清朝纺织原料及纺织品进口货物税率(关税)”比“1843年前”大幅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8月,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这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导致进口货物税率大幅度降低,C项符合题意;AB两项是鸦片战争前的背景,不符合题意;D项签订的时间是1895年,不符合题意。故选C。
4.【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故A符合题意;1894年、1900年、1931年和鸦片战争无关。故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5.【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中国被迫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社会的起点,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6.【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58年《天津条约》规定,开放牛庄、登州、台南、淡水、潮州、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十处为通商口岸。因此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曾是《天津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由此分析ABD不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7.【答案】D
【解析】选项A向中国大量出口工业品也打不开销路,因为受到自然经济的抵制;选项B减少进口中国物资不符合英国寻求原料市场的需求和对中国传统商品的需求;选项C停止与中国的贸易往来也是不可能的,因为英国正在进行工业革命,急需广阔的海外市场,根据题干中“英国采取的卑劣手段”要求来看,当然向中国走私鸦片更卑劣,所以应选D
8.【答案】C
【解析】根据图片中的信息“英法联军进犯京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联军发动的,攻入了北京城,在1860年英法联军抢劫并火烧了圆明园。A项指的是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的内容;B项是鸦片战争的影响;D项指的是林则徐虎门销烟。故选C。
9.【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金田起义是1851年初;②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是1853年;③永安建制是1851年9月;④天京事件1856年;按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应该是是①③②④,所以答案选C。
10.【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虎门销烟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发生的一次轰轰烈烈的反对外国毒品走私的运动”指的是虎门销烟。虎门销烟指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于1839年6月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此事后来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厦门、上海、南京未发生此类事件,故选B。
11.【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是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1980年我国设立的第一批经济特区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两者都有的是厦门,故选D。
12.【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即第二次鸦片战争,C项符合题意;对林则徐虎门销烟进行报复,镇压三元里起义,签订《南京条约》,是鸦片战争前后的实史,由此分析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13.【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与虎门销烟有关的人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上半期,由于鸦片流毒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1839年林则徐受命担任钦差大臣,去广州查禁鸦片,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将缴获鸦片全部当众销毁。虎门销烟的壮举,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14.【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采取先武力强占中国领土,然后强迫清政府签订条约的卑劣手段,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所以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是俄国。选项D符合题意;而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5.【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说明中国在制定关税上没有自主权,显然损害的是中国的关税自主权。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16.【答案】D
【解析】林则徐禁烟是因为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危害了中华民族的利益,禁烟运动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他的伟大的爱国精神值得我们后人敬仰和学习,所以①②③正确应选D。而④引发了鸦片战争,林则徐责任重大说法本身是错误的。故选D。
17.【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涉及割地、赔款、五口通商和税款协商。尤其是英商进出口货物需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这一条最早破坏中国关税主权。所以答案选A
18.【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洪秀全”,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举行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故选C。
19.【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不平等条约内容的识记。1840—1842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42年中国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南京条约》的内容是: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从封建社会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位置位于最北边的是上海。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0.【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道光皇帝统治时期,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战败,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所以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香港岛,故选B。
21.【答案】( 1 )洪秀全。1852年,太平军攻占永安。
( 2 )《天朝田亩制度》。内容: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个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
( 3 )评价:《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有实行。
( 4 )天京事变。统治集团内部权力斗争日益激化。
( 5 )太平天国运动敲响了大清帝国的丧钟。严重挫伤大清的实力,特别是八旗军的实力。为汉新兵的“抢班夺权”奠定了基础。
【解析】(1)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简介介绍的人物是洪秀全;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1852年,太平军攻占永安,初步建立政权;
(2)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漫画反映的史实与太平天国运动中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有关;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个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
(3)依据所学可知,《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有实行。
(4)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石达开出走的事件是天京事变;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天京事变是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之间发生的一次公开的分裂,,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5)依据材料信息可知,为汉人重整江山奠定了基础。
22.【答案】(1)站在地主阶级立场上。
(2)革命意志减退,生活日益腐化。洪秀全深居简出,严重脱离群众。
(3)太平天国政治上出现明显的封建化趋势,封建等级森严。
(4)受农民阶级局限性的制约,太平天国领导者在定都天京后,封建特权思想膨胀,贪图享乐。
【解析】(1)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一中称太平天国领袖为“逆”“贼”,表明作者站在地主阶级立场上;
(2)依据材料二信息:近则洪杨诸贼深居不出,可知洪秀全深居简出,严重脱离群众;
(3)依据材料信息:从天王到普通士兵之间,等级非常森严,君臣上下有了天渊之别,甚至连称呼、服饰、仪卫舆马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不准逾越,可知太平军政治上出现明显的封建化趋势,封建等级森严。
(4)属于开放性题目,依据所学可知,受农民阶级局限性的制约,太平天国领导者在定都天京后,封建特权思想膨胀,贪图享乐。
23.【答案】(1)第二次鸦片战争;圆明园;
(2)英国、法国;
(3)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4)西方列强标榜自己是“文明人”,实质是一伙强盗;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落后就要挨打。
【解析】(1)据材料“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即使把我国所有圣母院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媲美”可知,材料中的“夏宫”是圆明园。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两个强盗”指的是英、法。1856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一路烧杀,1860年10月,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掠夺珍宝,十二兽首丢失,为掩人耳目,他们又放火焚烧圆明园。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丧失的领土和主权增多;外国侵略势力的深入及扩展;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又增开了天津在内的11处通商口岸,使外国侵略势力从东南沿海扩展到整个沿海,从大陆漫延至岛屿,从沿海深入到内地;总之,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4)依据材料及上述分析可知,上述材料提供的是列强在近代中国前期发动的两次鸦片战争以及签订的《南京条约》以及火烧圆明园的罪行,都是中国曾经经受列强侵略的罪证,它提醒我们落后就要挨打,西方列强标榜自己是“文明人”,实质是一伙强盗,勿忘国耻,要努力去振兴中华,免受这种灾难。(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
24.【答案】问题一:太平天国起义;广西金田村;从1851年到1864年,持续了14年。
问题二:天京(南京);洪秀全;杨秀清;起义领导者安于享受,不够团结。
问题三:天下大同的思想;不能;生产方式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基础上;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无
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
问题四: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两次鸦片战争带来了来自外部的和屈辱,革命和叛乱则从内部给统治者以沉重打击”可知在两次鸦片战争期间的清政府的内患是太平天国运动。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51年金田起义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开始;太平天国运动从1851年开始到1864年失败告终,持续了14年。
(2)根据材料二中的“江宁”可知其描述的地方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都城天京;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洪逆指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人洪秀全,杨逆指的是太平天国运动中的杨秀清;
根据材料中的内容“近则洪杨贼深居不出,妄拟垂拱而治,必有大喜事,方设朝会,如杨逆有事要见,亦必请伪旨拟定时日……伪天王轿夫六十四人,伪东王轿夫四十八人。”可见太平天国的领导者安于享受,不够团结。
(3)根据材料三的内容可知,《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绝对的平均主义,天下大同的思想;这个愿望不可能实现;因为绝对平均主义,根本无法实现;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空想性),把小农经济作为理想化目标,没有超越封建经济范畴(落后性)。从中可以归纳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存在自身的局限性,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
(4)根据材料内容“不仅领导了反封建的斗争, 而且领导了反帝国主义的斗争。”可以归纳出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震撼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的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给了侵略者应有的教训。
点睛:关于太平天国运动,需重点掌握太平天国运动兴衰的过程,抗击洋枪队的史实,失败的原因和产生的历史影响等知识。
25.【答案】( 1 )洪秀全。
( 2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自称是上帝的次子,受命下凡,拯救百姓。
( 3 )广西桂平县金田村。1864年6月。
( 4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说明,单纯的农民抗争不能改变近代中国的命运。
【解析】(1)依据所学可知,上图是清朝时期我国农民起义领袖洪秀全;
(2)依据所学可知,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自称是上帝的次子,受命下凡,拯救百姓;
(3)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1864年6月洪秀全病逝;
(4)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说明,单纯的农民抗争不能改变近代中国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