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三大改造》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三大改造》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1-13 22:15: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三大改造》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内容
  了解“三大改造”,知道中国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等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搜集有关三大改造的资料,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实施探究式学习,掌握合作、交流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初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引导学生认识在过渡时期,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三、教材分析
  本课位于本单元第二课。三大改造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变革,创造性开辟了一条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转变,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是一个创举。三大改造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它使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都发生了质的变化。
  四、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养成一定的学习历史的习惯,也有了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他们未接触过政治经济学方面知识,对历史事件的认识比较肤浅,但是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熟知的、有浓厚兴趣的话题入手,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重点难点
  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及意义。
  难点:三大改造的原因和实质。
  六、教学资源
  (1)教育部组织编写: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2月。
  (2)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国历史地图册八年级下册》,中国地图出版社,2017年12月。
  (3)郭大钧主编:《中国当代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
  (4)綦军:《对“三大改造”历史必然性的思考》,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3月。
  (5)张旭东:《三大改造与中国现代化》,《社科与经济信息》,2002年04期。
  (6)李凌:《建国初期“三大改造”得失之我见》,《炎黄春秋》,2006年12期。
  七、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方案一:地方史导入
  无锡梅园与无锡荣家
  梅园何以从荣家的私家花园变为国家公园?荣家又为何受到毛主席的赞叹?答案就在我们今天这一课之中。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一起去了解这段风起云涌的历史。
  方案二:歌曲《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
  反动派被打倒,
  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
  全国人民大团结,
  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
  建设高潮。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是什么时候?如何建立起来的?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一起去了解这段风起云涌的历史。
  (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农业合作化
  史料1 土改后的几组调查材料:1952年对山西49村农民的调查:有10780亩土地被出卖;1953年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农村的调查:有12.52%的农户出租土地;1952年对山西忻县的调查:在被调查的2486户农民中,放高利贷的有20户。
  ——《中国近代现代历史讲座》教学参考书
  史料2 建国后的土地改革运动,从1950年9月大规模开展,到1953年基本结束,全国除x疆、x藏等少数民族地去以及台湾省外,全国大约有三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得了总数约七亿亩的土地和大量的生产生活资料,包括297万头耕畜,3954万件农具,3708万间房屋,105亿斤粮食等。
  ——刘花章《试论建国后土地改革及其历史作用》
  教师:请同学们计算当时3亿农民,要分7亿亩土地和 297万头耕畜,人均可分得耕地多少亩?多少人可分得一头耕畜?
  结合史料和教材23页第一段分析对农业进行改造的原因。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讨论交流。分享讨论成果。
  学生: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影响到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所以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教师:土改完成后,农民遇到了缺乏生产工具、资金、水利和自然灾害等困难;更别说承担生、老、病、死等大型支出,甚至有的贫困农民不得不卖掉自己分到不久的土地。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那么。如何对农业进行改造呢?
  史料3 在目前情况下,用什么办法来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这些困难呢?当然,国家要大力帮助。……但国家的帮助是有限度的,不可能全部解决农民生产中的困难。那么靠什么办法来解决呢?有两条道路、两种办法:一种是旧的办法,旧的道路,让个体农民向富农、高利贷者去借贷,去当雇工、出卖劳动力,廉价出卖农产品,结果就增加富农、高利贷者、投机商人的剥削对象,让农村资本主义泛滥发展。这就是让少数人发财致富,多数人破产贫困。这是旧道路,是让农村资本主义漫无限制泛滥发展的道路。另一条道路是新道路,是领导农民组织起来,靠大家互助合作的力量,再加上国家帮助来解决生产中的困难,结果就是大家富裕比较平衡地上升,也限制了富农的发展。这就是组织起来大家富裕的道路。
  ——邓子恢《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
  学生: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教师:为了推动农业合作化采取了什么原则和方法?
  学生: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广,经历了由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
  教师介绍三个阶段
  史料4 毛泽东亲自主持编写了怎样办合作社的书,这使得农业合作化进入了高潮。到了1956年,90%以上的农户参加了合作社,并完成了从初级社到高级社的过渡,这比毛泽东的计划早三年。农业合作化完成。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掀起有何影响?
  学生:农民看到合作化的优越性,踊跃参加合作社,全国掀起了农业合作化高潮。
  2.手工业合作化运动
  史料5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得到了普遍发展。到1953年,全国共组织起手工业生产合作社4700多个,社员达32.6万人。1957年,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有 7.5万个,占全部手工业合作组织的70.5%;社员377.15万人,占合作组织成员总数的76.7%;产值74.64亿元,占手工业合作组织总产值的87.8% 。
  ——何盛明《财经大辞典》
  教师: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向学生说明: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样,也是引导手工业者走合作化的道路,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改造的结果如何?
  学生: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二)公私合营
  教师:党和政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是不同的,这不仅表现在态度上,也表现在方式上,而且还有伟大的创举。那么具体情况如何呢?
  史料6 据我们看,经过这几年,整个工商界是有进步的,各民主党派的工作是有进步的,基本情况是好的,是向着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上前进了一步的。……当然肯定成绩并不是抹杀缺点,是会有缺点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大大地妨碍统筹兼顾,妨碍国家的富强,因为它是无政府性质的,跟计划经济是抵触的。
  ——毛泽东《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问题座谈会上的讲话》
  教师:为什么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学生讨论后老师点拨。
  1.资本主义私有制大大妨碍统筹兼顾,妨碍国家的富强,跟计划经济抵触。
  2.一些私营工商业主为牟取暴利而不顾国家和民众的利益,甚至采取种种不法手段,严重扰乱经济秩序,人民政府不得不同其进行多次斗争。
  教师:阅读书本25-26页,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用了什么方法?
  学生:公私合营
  教师:什么是“公私合营”?
  学生讨论后,教师讲解。
  教师:“公私合营”中的“公”指国家,“私”指资本主义工商业中的资本家;
  “公私合营”就是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
  教师:在改造过程中国家是如何补偿资本家的?
  学生:和平赎买政策。
  教师:国家为什么采取赎买政策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学生:赎买政策减少了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改造的阻力,便于使资本家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有利于实现和平过渡,将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
  教师: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学生:说说身边了解的进行“公私合营”的企业。(结合地方史材料)
  (三)三大改造的意义
  教师:到1956年底,我国的三大改造基本结束。农民手中的生产资料变为集体的生产资料,所以我国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学生: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生产资料私有制变更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教师:三大改造后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那么三大改造有什么作用(意义)?
  学生: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使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1956年底,我国就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俗话说“金无足赤”,三大改造也不是完全没有缺点的。那么三大改造在改造的过程当中有什么缺点?
  史料7 毛泽东的报道一直传达到农村党支部……合作社运动迅速盲目发展,才十几个月的工夫,到1956年底,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达到全国农户总数的96.3%……在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压力推动下,到1956年滴,全国私营工业总户数的99%、私营商业户总数的82.2%分别纳入公私合营或合作社的轨道;参加合作社的手工业人员占全体手工业人员的91.7%。就是说,原来预计用15年或者更多一点时间(一般说共18年)完成的“三改”,实际只用了三年就基本完成了。
  ——《建国初期“三大改造”得失之我见》李凌,刊载于《炎黄春秋》
  学生: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教师:三大改造后期虽然存在这些缺点,但是它对于整个三大改造来说是瑕不掩瑜,中国人民通过三大改造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成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个体农民、手工业者转变为合作化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绝大多数资本家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在我国存在了几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被消灭,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迈向社会主义的金光大道。
  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