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冲坡中学09-10学年高一上学期单元检测
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本试卷总分150分;答题时间90分钟。
班级: 姓名: 座号: 分数:
第Ⅰ卷 阅读题(共61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偶然
徐志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会互放的光亮!
A.这首诗把“偶然”这样一个极为抽象的时间副词形象化,充满情趣,富有哲理,不但珠圆玉润,朗朗上口,而且余味无穷,意溢于言外。
B.此诗写的是两件比较实在的事情,一是天空里的云偶尔投影在水里的波心,二是“你”“我”(都是象征性的意象)相逢在海上。
C.如果我们用“我和你”“相似”之类的标题,当会更富有诗味。
D.“云”“波”“你”“我”“黑夜的海”“互放的光亮”等意象及其之间的关系构成都可以因为读者个人情感阅历的差异及体验强度的深浅而进行不同的理解。
2.阅读卞之琳的诗,其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第一节写“你”在桥上看风景,不自觉的成了从楼上看风景的人的一道“风景”。
第二节写皎洁的月亮成了“你”的窗子的装饰品,而“你”成了别人(楼上的人)的梦境的装饰品。
两幅生动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了深刻的哲理:在同一时空中,作为主体的人或物,有可能变成客体。客体有可能变成主体。人们只要不被世俗观念所束缚,不计较一时的得失哀乐,就可以获得精神的自由和超越。
作为一首象征诗,这首诗用朴实单纯的语言,展现出一幅明丽的生活画面;语言明白如画,内涵却丰富深邃,达到了明与隐、实与虚、具体与抽象的和谐统一。
3.对下面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天真的预示
[英]布莱克
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野花里有一座天堂
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永恒在一刹那里收藏。
第一句是说以小见大,“窥一斑而知全豹”。
第二句是说一个个体生命里藏着偌大的自由与自信。
C.“无限”与“永恒”在自己的手中创造。
D.“天真”预示着美好,希望与永恒靠大家努力才能实现。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两首词,然后答4-6题。
[甲词]《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乙词]《卜算子·咏梅》(毛泽东)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4.下面的词句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驿外断桥边:驿,古代官办的交通站。这句是说,梅花开在驿站外面的断桥旁边。寂寞开无主:无主,没有主人,即无人过问。这句是说,冷冷清清,无人过问。
B.无意苦争春:苦,竭力。无意,没有心思,不愿。这句是说,梅花不愿意竭力争夺春光。一任群芳妒:一任,完全听任。这句是说,百花要嫉妒,那就由它们去嫉妒吧。
C.零落成泥碾作尘:零落,凋零落地。这句是说,梅花飘零凋落,被碾成泥尘。只有香如故:只有梅花的香气和故乡的梅花香气一样。
D.犹有花枝俏:俏,秀丽、挺拔。这句是说,还有梅花在傲寒盛开,挺拔秀丽。待到山花烂漫时:烂漫,光彩夺目的样子。这句是说,等到春到人间,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的时候。
5.比较两首词的相同点,不当的一项是( )
A.题材相同 B.形式一样 C.都是赞美梅花不争春 D.都是托物咏怀
6.对两首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陆游的词前四句写梅花的处境和遭遇,后四句写梅花的态度和节操。词里的梅花可以说是作者的化身,表现了作者遭受风吹雨打,无可奈何而又孤芳自赏的情绪。
B.毛泽东的词从梅花在冰雪里的“俏”写到在花丛中的“笑”,可见梅花是胜利者,词中洋溢着高昂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C.陆游是在极力主张北伐中原,收回国土而遭到投降派排挤打击之后托物咏怀的,词中“只有香如故”并非孤芳自赏,而是表现他至死不渝的爱国精神。
D.“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毛主席笔下的梅花,虽然所处环境恶劣,但梅花开放
在悬崖峭壁之上,表现了梅花傲寒斗雪的坚强性格。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7、补写下列空缺部分。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
(2) ,丁香空结雨中愁。
(3)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_____ ___ __ _____。
(4)五岭逶迤腾细浪, 。
四、 文学类文本阅读(9分)
8.阅读下面诗歌,回答诗后问题(9分)
树
梁南
泥土纵然干涸得没有一丝水分
眷恋它的树枯萎了也站在怀里
像婴孩依偎于母亲
落叶是树的眼泪,落满母亲手里
怀念大地给它织春的碧玉针
感激大地塑造它健康的身体
它们是亲密的母女啊
一起美丽,死亡时也抱在一起
(选自《梁南自选集》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读了这首小诗,你觉得诗中的“树”与“泥土”象征什么?(不超过10字)(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
(2)对这首诗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民谚有云:“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正是本诗所要表达的意思之一。
B.本诗中写泥土和鲁迅先生《野草》中写泥土的感情是相同的。
C.艾青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有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与本诗中“落叶是树的眼泪,落满母亲手里”有异曲同工之妙。
D.作者的另一句诗“我虔诚的根须,真的决不会对大地背叛”可作为本诗的注脚。
五、实用类文本阅读(26分)
重视新诗的语言形式
没有一种文体比诗歌更富有形式感。离开诗体语言,何以言诗?衡量诗人的造诣,首先要他对诗体语言的创造能力。诗人的人格魅力,只有通过语言形式的艺术表现力包含于诗美的魅力之中,才具有诗的价值。我们不能认同抹煞了诗歌形式自身的特性,忽略了诗体语言所独具的诗美能量生成的艺术转化。诗的意义和本质,总是包含于语言形式之中。新诗应是诗意本体与形式本体的真正融合。
新诗的形式要素,包括内形式(隐喻结构、情绪节奏、心理逻辑等)与外形式(词语、体式、音节、韵律、色彩等)。实际上,诗的外形式与内形式是不可分的。“外形式”是对诗人的基本技艺和语言素养的显影,形成汉语诗歌特有的形式美,凸现出诗的表征,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没有“外形式”,“内形式”就失去了依托。同样,“内形式”是对诗人的灵魂和生命体验的显影,没有“内形式”,“外形式”也就成空壳。新时期诗歌向内心的突入,促成了“内形式”的建构,而对“外形式”的轻视,甚至抛弃,也造成诗形的严重缺失和诗美的消减。本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的半自由体、民歌体,因缺乏内形式(也有诗情虚假的原因),导致诗意肤浅或空泛。一首优秀的诗歌,总是内外形式健全完美,商度融合的。
新诗语言形式的生命力,在于发挥现代汉语的特色。既要顺应中国人的现代生活节奏,从大众口语和民歌民谣中汲取活力,又要善于从优秀的古典诗词中汲取艺术营养,接通新旧诗之间的血脉联系;既要从寻根探源中发掘汉语诗意(诗性)的闪光点,在打破和摆脱诗体语言的束缚中建立新的诗体格式,又要将汉语诗歌艺术置于世界诗歌艺术的潮流中,从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诗歌语言艺术的对话中显示出新异感和光色。
新诗语言的规则性与心灵抒发的自由性,是一组矛盾。诗人的本领就在于能够在二者的对立统一中获取诗歌创造的自由。亦如跳舞,一旦谙熟舞步,即可从别扭进入自由的状态。确立新诗的形式本体意识,就要实现新诗创作从“走路”进入“跳舞”的艺术转变。
9.在第一段作者写到“离开诗体语言,何以言诗”一句(8分)
①这句话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6字,4分)
②联系全文看,这句话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0字,4分)
10.第二段里“空壳”一词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2字,4分)
11.在第二段指出了新诗的形式要素间的关系,它们的正确关系具体是(8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不超过14字)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不超过25字)
12.第四段中说:确立新诗的形式本体意识,就是要实现新诗创作从“走路”进入“跳舞”的艺术转变。
这句话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6字,6分)
第Ⅱ卷 表达题(共89分)
六、 语言文字运用(29分)
13.下列句子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是( )(3分)
①没有浑厚的生活积淀和艺术功底是写不出______高的诗歌作品的。
②舒婷把这个深厚的感情________在她的诗歌里,希望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③鉴赏时,要体会这些诗的章法、韵律及其他方面的特点,认真________诗的意象。
A.品位 灌注 揣摩 B.品位 贯注 揣测
C.品味 灌注 揣摩 D.品味 贯注 揣测
1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一句是( )(3分)
A.毛泽东回忆往昔的峥嵘岁月,心潮澎湃,豪情满怀。
B.革命青年写出激扬文字,把反动统治者看得如粪土一般。
C.看到春色满园的景象,她高兴极了。
D.这亘古未有的奇闻,成了报刊炒作的好材料。
15.下面对加点词语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红遍”、“尽染”所描绘的景色虽是深秋的,但“红”这一暖色给人以富于活力的壮美印象。
B.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一个“击”字生动地塑造了雄鹰飞翔时迅猛有力拍打翅膀的形象,移用鸟儿飞翔的“翔”字来代替“游”字,把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的动作表现得极其生动传神。
C.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这一设问句含蓄地提出了革命领导权的问题。通过询问应由谁来主宰大自然的盛衰荣枯,表现了词人的博大胸怀。
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遏”,阻止之意,“浪遏飞舟”,写风浪很大,都把行船阻挡住了。
16.下列横线上依次所填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4分)
《再别康桥》共有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着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_______,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_______,康河水底的招摇的水草,榆阴下的长满浮藻的青潭等等。而且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揉碎”、“漫溯”、“挥一挥”等,_______,给人以立体感。
(1)给人带来视觉上美的享受 (2)人们视觉上美的享受靠它给带来
(3)康河里倒影的是河畔的金柳 (4)河畔的金柳在康河里的倒影
(5)把每一幅画面变成了动态的画面 (6)使每一幅画变成了动态的画面
A.(1)(2)(3) B.(1)(4)(6) C.(2)(4)(5) D.(2)(3)(6)
17.读下面的三首诗,回答问题。(9分)
竹(之一) 竹(之二) 竹(之三)
每攀登一步 青翠是你的本色 在翠绿婆娑的外表下
都作一次小结 坚韧是你的意志 你空空如也
上述三首诗皆是以竹喻人,但立意不尽相同或迥然有异。请回答。
第一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依照下面的排比句,以“月亮”和“海燕”作开头,写两个句式相同的排比句。(8分)
什么样的年龄最理想? 什么样的心灵最明亮?
什么样的人生最美好? 什么样的青春最辉煌?
鲜花说,我开放的年龄千枝秀,
月亮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燕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太阳说,燃烧的青春一片光芒……
七、作文(60分)
19.阅读下面的小诗,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是条航船
让风留给帆
方向留给舵
船长站的位置
留给我
在生活的海洋上,每一个人都应该是自己人生航船的船长,引领自己的人生航船乘风破浪,驶向成功的彼岸。你,准备好了吗?请围绕“做自己的船长”这一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1)立意自定 (2)文体自选 (3)不少于800字 (4)不得抄袭。
冲坡中学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一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答题卡)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本试卷总分150分;答题时间90分钟。
班级: 姓名: 座号: 分数:
第Ⅰ卷 阅读题(共61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 )2.( )3.( )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每小题3分)
4.( )5.( )6.( )
7、补写下列空缺部分。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 ,丁香空结雨中愁。
(3)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_____ _ __ _____。(4)五岭逶迤腾细浪, 。
四、 文学类文本阅读(9分)
8. (1)读了这首小诗,你觉得诗中的“树”与“泥土”象征什么?(不超过10字)(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
(2)( )(3分)
五、(26分)9.(8分)
①这句话的含义是
(不超过16字,4分)
②联系全文看,这句话的作用是
____ (不超过10字,4分)
10.第二段里“空壳”一词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
__ _。(不超过22字,4分)
11.在第二段指出了新诗的形式要素间的关系,它们的正确关系具体是(8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不超过14字)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不超过25字)
12.这句话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 (不超过26字,6分)
第Ⅱ卷 表达题(共89分)
六、 语言文字运用(29分)
13.( )(3分)14.( )(3分)15.( )(3分)16.( )(4分)
17.(9分)
第一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8分)
鲜花说,我开放的年龄千枝秀,
月亮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燕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太阳说,燃烧的青春一片光芒……
七、作文(60分)
冲坡中学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一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参考答案)
1.C(若用“我和你”“相遇”之类,谁都能从诗歌中概括出来相当实际的词语作标题,那样使诗中形象与意象之间的张力消失殆尽。)
2.B(两个“装饰”均为动词,分别表达“照进”和“进入”的意思。此外,“别人”为“楼上的人”太实,与全诗意境不谐。)
3.D(诗中说“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永恒在一刹那收藏。”所以“靠大家努力”在诗中未提,诗歌想告诉我们的是:希望与永恒要靠自己努力才能实现。)
4.C(“只有香如故”是说梅花那“别有韵”的香味,永远一丝一毫也改变不了,并非是“和故乡的香气一样”。)
5.C(陆游诗中“争春”是暗喻人事,表现自己的孤高性格——不争宠邀媚。)
6.C(是借梅来突出其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傲骨。)
7.(1)如:我们和祖国,人与故乡,作品与生活等。(2)B
解析:(1)本题的答案不惟一,但一定是互相依存,不可分离的两个事物。(2)鲁迅先生的《野草》中,作者以野草自居,然而却“憎恶这以野草作为装饰的地面”,并不是如这首诗里所歌颂的“母女”关系。
8
9.①诗体语言是诗歌必不可少的语言形式②提出全文的论点(或“中心论点”,“基本看法”)
10.“空壳”指缺少“对诗人的灵魂和生命体验的显影”的语言形式(或“不能抒发诗人心灵情怀的语言形式,缺乏诗意的语言形式”)
11.①外形式与内形式不可分②无外形式,内形式失去依托;无内形式,外形式成空壳。
23.为使新诗创作从不成熟走向成熟,要高度重视语言形式。
13.A
14.B(写出与“激扬文字”重复,不并用)
15.D(作者和“百侣”游泳,击起的波浪把行船阻挡住了,侧面表现了游泳者“风华正茂”,搏击风浪,要做革命的中流砥柱)
16.B
17.第一首:赞美谦虚踏实的作风。第二首:赞颂永葆青春、生机勃勃、坚忍不拔的精神风貌。第三首:讽刺批判虚有外表,无真才实学的人。
18.我圆满的时刻天地明 我翱翔的大海波澜壮阔(意思对即可)
19.提示:这首小诗的立意是什么呢?做自己命运的主宰。改革开放年代成长起来的一代人,自我意识都很强。比起迷失过自我的父辈们,这是一个时代的进步,然而,做自己人生航船的船长,也意味着一种责任,一种对自己对人生对历史的一种责任。所以,每个人都应当问一声自己:我,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就会把人生航船引向成功的彼岸;准备不充分,也会有帆破揖折的危险。当然,也可以站在大海边渴求波浪,渴求风口浪尖的战斗豪情,对未来做一回畅想的憧憬,像暴风雨来临前勇敢的海燕一样。如果将镜头聚焦别人,那也同样是丰富多彩的。有的是一部辉煌夺目的史册,有的是写满了遗憾和沮丧的残片——其中值得思考和回味之处一定不少。面对人生之海,珍重书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