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

文档属性

名称 伤仲永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10-09 18:3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伤仲永 课型
主备人 审核 授课年级班级 课时 2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了解“之”“于”“隶”“宾客”“称”等文言虚、实词的用法;能翻译全文,体会语言简洁、洗炼的特点,明确仲永“泯然众人矣”的深层原因。
过程和方法目标: 利用工具书,结合注释,初晓课文,反复朗读,体会作者写作意图。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后天教育是成才的关键,成长中的青少年应把握美好时光,刻苦学习,早日成才
教学重点及难点 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
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师来导学我来学资料文献:我的预习提纲(可不要忘了欣赏我的书上笔记哦)一:基础常识积累:字词(掌握文言字词。课下注释外)我还发现关于作者二、结构内容梳理把握(我能概括和复述)三、思想主题感悟(我最想说的话)四、写作特色欣赏评点(可在书上做批注)1、本文在写作上最值得我欣赏和借鉴的地方2、我也怀疑权威,大胆指出不足五、预习小结。我给自己的预习评价( )2、课文必读汇报,我读一遍需( )分钟3、对不起,我还有问题。【课堂研讨,合作展示】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导入方式自由)二、检查预习,公布小组得分 明确本课目标三、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介绍本课梗概二)、四边互动或分组完成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2、复读课文,读清句读。(1).仲永/生五年 (2).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3).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 (4).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5).传/一乡秀才/观之 (6).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7).余闻之也/久 (8).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3.译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第一轮:翻译课文
第二轮:文言知识大评比(文中要掌握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词类活用)初步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一.(整体感知)分析理解课文内容,领会课文主旨。
思考: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经历了几个阶段 各有什么特点 课文是怎样叙述的
思考: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 作者是怎样看的
讨论:你同意作者的这种看法吗 (分组讨论)
四、质疑释疑五、学习总结,这节课我学会了什么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二、复习旧知,检查上节课所学知识三、合作探究精读课文,体会课文的写作特色。
1.在选材组材上,“见”“闻”交织,详略有序。
2.在语言表达上,用词洗炼、生动。
二、以“由方仲永所想到的”为题,在课堂上即席发言,自己确定发言的角度和观点。
自测评估 
一 解释带“——”的字。
(1)世隶耕 (2)未尝识书具
(3)并自为其名 (4)指物作诗立就
(5)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6)或以钱币求之  
二 翻译下列句子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3.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4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B提高题:  
1解释下列多义字   
之   ①忽啼求之:( )   ②借旁近与之:( )
③余闻之也久:( ) ④不能称前时之闻:( )    ⑤卒之为众人:( )  
于  ①环谒于邑人:    ②于舅家见之:   
③贤于材人远矣: ④受于人者不至:
然   ①父利其然也( )    ②泯然众人矣( )   
一阅读下列文段,完成练习:  
司马光救友  
光(司马光)生七岁,凛然(严肃庄重的样子)如( )成人,闻讲《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编写),爱之( ),退( )为家人讲,即了( )其大指(指同“旨”,主要意思)。自是( )手不释( )书,足跌(失足)没( )水中,众皆( )弃去( ),光持( )石击瓮破之(指代瓮),水迸(bèng,涌出),儿得活。  
1.解释加点的字词,将答案写入文中括号。  
2、从文章中哪些地方 可以看出司马光勤奋好学?3.古籍中记述少年或聪明或好学的故事很多,你能写出几个有关的故事来吗?答:   
 
一熟读课文, 背诵最后一段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 ) (2)不能称前时之闻 ( )
(3)泯然众人矣 ( ) (4)受之于天( )
(5)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 )( )
(6)得为众人而已耶( )够
三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方仲永这一故事的结局是什么?读完本文,你悟出什么道理?(本文作者要讲述的道理是什么?)  
2、你怎样看待方仲永的父亲的做法?  
3、你认为资质聪明的人怎样才能成才?你认为人的天资和后天教育培养是什么关系?哪方面更重要?  
4、如果你天资聪颖,是 一个方仲永式的神童,你将怎样做?  
5、如果你学习成绩一般,你是否会自暴自弃?    
四、 以“由方仲永所想到的”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读后感  我的感悟 导入新课古语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句千古名言,道破了“活到老,学到老”的真谛。它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才能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的要求。反之,如果你不进行学习,不接受教育,哪怕你是一个神童,一个天才,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变成一个庸才、蠢才。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王安石的《伤仲永》,来了解一个典型的例子。检查预习合作展示归纳总结方仲永

五岁能诗 奇
利、扳、谒
乞之 不使学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