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9张PPT。明治维新前与后zxxk一,思维激发思考:日本一些右翼史学家说:“1894年那场中日冲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性的因素引起的。”你是否认同这种观点?材料一:欲称霸世界,必先征服亚洲;欲征服亚洲,必先征服中国;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朝鲜。
——大陆政策
材料二:日本侵华图谋由来已久,其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16世纪丰臣秀吉假道朝鲜入侵中国,甲午战争时,日本大力宣传丰臣秀吉就是明证。
——戚其章《走近甲午》
材料三 到1892年,日本建立起一支近代化海陆军,并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把中国的海军做为它的“假想敌人”,伺机对中国发动大规模战争。蓄谋已久、称霸世界。大陆政策台湾朝鲜满蒙中国亚洲乃至全世界日本素养目标:
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及《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了解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的概况。
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二,思维导引
重点:《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难点:《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加深的原因。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一、甲午中日战争三,思维碰撞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日本乘机出兵朝鲜。丰岛海战平壤战役黄海战役威海战役辽东战役战争爆发的标志1894年7月,日军进攻驻守朝鲜的中国军队,并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1894年是农历甲午年,这场战争被称为“甲午中日战争”。大清光绪皇帝宣战谕旨
突有倭船多只,乘我不备,在牙山口外海面,开炮轰击,伤我运船。变诈情形,殊非意料所及。该国不遵条约,不守公法,任意鸱张,专行诡计,衅开自彼,公论昭然。
——大清光绪皇帝宣战谕旨
chīxìn甲午中日战争——平壤战役时间:
爱国将领:
结果:1894年9月左宝贵平壤陷落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战役时间:
作战双方:
爱国将领:
结果:
1894年9月17日北洋舰队—联合舰队邓世昌中国损失较大,但主力尚存;日本取得黄海海域制海权。邓世昌致远舰激战中的“致远”舰“事已至此,义不独生,誓与全舰将士共存亡!”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甲午中日战争——辽东战役时间:
过程:
爱国将领:
结果:1894年10月下旬渡鸭绿江→占领九连城等地→直逼辽阳;
辽东半岛登陆→直取大连、旅顺。徐邦道日军占领九连城、大连、旅顺,日军在旅顺屠杀两万多中国人。旅顺全城两万余人,仅为日军清理尸体的36人幸免。美国报纸评论说:『日本国为蒙文明皮肤具野蛮筋骨之怪兽。』知耻而后勇 美国驻华使馆武官欧柏在一份报告中记述了旅顺大屠杀:“我亲眼看见诸多尸体,他们的手是缚在背后的。我曾经看到许多伤痕累累,显然是被刺刀杀死的尸体而且我可以确定,他们是在毫无抵抗的情况下被害的。”甲午中日战争——威海卫战役时间:
爱国将领:
结果:1895年初丁汝昌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日 本甲午中日战争的战争经过清 政 府仓促应战丰岛之战1平壤之战2黄海海战3辽东半岛之战4威海卫战役5日本发动侵略战争中日双方正式宣战左宝贵牺牲,叶志超弃城逃跑邓世昌等牺牲,双方损失相当。旅顺、大连失陷,日军屠杀中国居民北洋舰队全军覆灭中国惨败,签订《马关条约》问题探究: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有哪些?材料一 “海军备款三千万,仅购数艘,而西太后即命提款,营构颐和园。问海军衙门所管何职,则颐和园之工程也。”
材料二 黄海大战后,清军主力尚存。1895年,日军进犯北洋海军基地威海卫。丁汝昌主动请求歼敌,李鸿章下令:“如违令出战,虽胜亦罪”。
材料三 战争以如此结果收场,李鸿章不禁老泪纵横。其实李鸿章了解中日海军的实力对比,并不主张开战。在甲午战争初期,李鸿章曾上了《覆陈海陆兵数》的奏折,其中说:“自光绪十四年后,并未添购一船。操演虽勤,战舰过少。” 1、主观方面:清政府的腐朽,是造成中国军队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的最主要原因。站前,清政府不做认真准备,战争爆发后极力奉行“避战自保”的方针,贻误战机;慈禧太后在国家危难之秋,大搞“万寿庆典”,不惜挪用军费,置国家利益于不顾。
2、客观方面:日本蓄谋已久,准备充分;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实力大增。
总之,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的战败说明腐朽落后的封建主义是不能战胜新兴的资本主义的。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二、《马关条约》的签订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1.时间地点:4.危害:①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②赔偿白银二亿两;③允许在华开设工厂;④增开商埠(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使半殖民化程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度。3.内容:1895,日本马关2.签署人:中国:李鸿章;日本:伊藤博文汉口重庆签订《马关条约》的地点,日本马关的春帆楼《马关条约》部分条款原件中日《马关条约》签订的影响李鸿章 ———————————— 伊藤博文?割辽东半岛(后赎回)、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割地) ?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
(赔款)
?增开重庆、沙市、苏杭四口为通商口岸。(增开商埠)
?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设厂)内 容影 响 进一步损害了中国领土主权,刺激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举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财政经济。进一步增强了日本实力。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加剧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的侵略,阻碍了本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中英《南京条约》
①割让香港岛;
②赔银二千万元;
③五口通商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④协定关税。中日《马关条约》
①割让辽东半岛、 台湾、澎湖列岛;
②赔银二亿两;
③增开口岸 (重庆、沙市、苏州、杭州)
④在华设厂。①割地面积增加;
②赔款数额倍增;
③侵略深入内地;
④经济侵略加剧;
⑤受控制程度加深。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合作探究:三、瓜分中国狂潮企图独霸中国东北履行对俄结盟义务法国德国日 本策划
干涉俄国支持
干涉意欲在远东扩大侵略势力
缓和与俄在欧洲的矛盾支持
干涉清政府还
辽赎辽费
3000万
两白银四、三国干涉还辽 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熊,代表俄国,整个长城以北和新疆;狗代表英国,掌握着长江流域;德国,像肠子把山东紧紧缠住;青蛙,代表法国,伸向我两广、云南;太阳代表日本,我国的福建。鹰正向中国飞来,代表美国。代表清政府的三个人物,一个手举铜钱,他是搜刮民财的贪官;一个不顾民族安危,正寻欢作乐;还有一个昏昏似睡者,手中拉着网绳,网中一人正念着“之乎者也”,另一人在马旁练武,揭示昏聩无能的清政府用文字狱、八股文等手段压迫思想之自由,愚弄、奴化人民。美国“门户开放
”时间:1899年原因: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时,美国正忙于和西班牙争夺殖民地,无暇东顾。内容: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时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享有均等贸易的机会。实质:反映出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各国在华“势力范围”和强租海湾情况表课后活动通过《马关条约》,清政府被迫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而今天中国同样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这二者之间有什么不同?(1)二者的本质区别是前者是被迫开放,后者是主动开放。
(2)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这种规定具有明显的强迫性,打着半殖民地社会性质的烙印。
(3)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外国来中国投资办厂,是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1.“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幅挽联哀悼的是黄海大战中牺牲的民族英雄( )
A.林则徐 B.邓世昌
C.岳飞 D.关天培
2.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CB四,思维迁移3、《马关条约》对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最为不利的是( )
A.割让台澎地区
B.允许开办工厂
C.赔偿巨额军费
D.增开四口通商
4、《马关条约》中最能体现帝国主义时代经济侵略的特点的是( )
A.赔款白银二亿两 B.增开四个通商口岸
C.开辟内河航线 D.允许日在通商口岸设厂BD5.中日《马关条约》是继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以来,对中国造成最严重危害的不平等条约之一。前者内容与后者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允许列强在中国( )
A.开埠通商 B.索取赔款
C.割占土地 D.开办工厂 D6、甲午中日战争日胜中败的根本原因是( )
A.日本蓄谋已久,准备充分
B.清朝腐败无能、避战求和
C.列强纵容侵略
D.清将贪生怕死
7、以下事件和1895年《马关条约》有因果关系的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北伐战争BC东学党起义甲午中日战争黄海大战、威海卫战役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列强瓜分狂潮五,思维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