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7张PPT。第9课 辛亥革命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一,思维激发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第三块浮雕,这块浮雕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有什么重大影响?素养目标:
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建立的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二,思维导引重点: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
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评价。三,思维碰撞由于广州起义消息泄露1895年10月导致被捕牺牲为中国共和革命牺牲第一人1906年冬 萍乡、浏阳、醴陵起义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萍浏醴起义1907年夏 安庆起义徐锡麟死难秋瑾策应。被告密逮捕遇难1907年 镇南关起义起义军奋战七昼夜,弹尽粮绝,最终失败镇南关起义1910年 商讨准备广州起义募集起义经费设立统筹部,起义领导机关1911年4月 由于情况发生变化,黄兴在准备尚未就绪情况下,临时决定提前举事1911年4月 亲率100余名革命党人攻入两广总督1911年4月 总督张鸣岐吓得爬后墙逃走革命党人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苦战一昼夜,因众寡悬殊,起义失败广州起义很多革命党人壮烈牺牲广州起义起义失败之后,同盟会会员冒着生命危险将收殓到的七十二具烈士遗骸,合葬于广州黄花岗广州起义称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陈文褒李德山郭继枚徐广滔秦炳历史上也将广州起义称为“黄花岗起义”广州起义黄花岗起义【材料研读】
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 孙中山《<黄花岗烈士事略>序》【材料研读】
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孙中山《<黄花岗烈士事略>序》问:黄花岗起义以失败告终,为什么作者却说它与武昌起义同寿?答:黄花岗起义虽然失败了,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加速了革命发展和革命高潮的到来。社会背景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蓬勃发展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国内革命情绪高涨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思想基础文学社和共进会在同盟会推动下,积极谋划起义起义时机四川保路运动造成武汉地区兵力空虚武昌起义 背景 革命起义时机渐趋成熟主要力量发展过程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 发展过程10月9日,起义计划泄露武昌起义 发展过程10月10日凌晨,被捕的革命党人就义,形势紧迫武昌起义 发展过程新军工程营决定提前起义武昌起义 发展过程10日,夺取(楚望台)军械库武昌起义 发展过程10日,进攻总督衙门武昌起义 发展过程11日,武昌全城被起义军占领武昌起义 发展过程11日,汉阳、汉口新军起义响应武昌起义 发展过程11日,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武昌起义 发展过程11日,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武昌起义 发展过程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辛亥革命与武昌起义 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
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辛亥革命与武昌起义 关系 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首义辛亥革命 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 历史意义 四,思维迁移 一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存现在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文中的守旧党、中立党和维新党分别是指:( )
A. 顽固派、抵抗派和洋务派
B. 抵抗派、洋务派和维新派
C. 洋务派、维新派和革命派
D. 顽固派、维新派和革命派洪仁?⒖涤形?⑺镏猩饺?怂枷氲南嗤?闶牵?( )
①主张推翻清政府 ②主张向西方学习 ③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④主张实现君主立宪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革新道路上的“量变”,辛亥革命是个“飞跃”。这里的“飞跃”指的是辛亥革命:
A.推翻了封建制度
B.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C.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五,思维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