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印度和土耳其的民族解放运动 课件(42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印度和土耳其的民族解放运动 课件(42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1-14 08:26: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章西女王
英国
温故知新
  1857~1859年,印度终于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民族大起义。章西女王是这次印度民族起义中的杰出女英雄。起义最终失败。
一、(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原因:
(1)根本原因:英国殖民者的残酷统治激化了与印度人民的矛盾(印度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
(2)直接原因:阿姆利则惨案
3.反抗方式:
2.领导人:
甘地
(1869—1948)

1869年出生于一个印度教家庭;
1887年,进入伦敦大学攻读法律;
1904年创办凤凰村,践行没有压迫、 种族歧视,人人自食其力的“乌托邦”;
1911年领导南非印侨反对南非政府新移民法的斗争,使得南非政府不再通过歧视性移民立法,印侨停止非暴力抵抗运动;
1914年回国,后成为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领袖、印度国大党的领导人,人们称他为"马哈特马",即圣雄,意思是"伟大的灵魂"。他三次领导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以争取民族独立。为争取祖国独立和人间公正,他一生中曾17次绝食,18次进监狱,5次遇刺。1948年1月30日,甘地被极右分子刺杀身亡,时年79岁。
“圣雄”:甘地
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
1869年—1948年
尊称"圣雄甘地",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人、印度国民大会党领袖。甘地是印度国父,也是提倡非暴力抵抗的现代政治学说--甘地主义的创始人。
(补充)甘地主义:包括
①哲学思想:和平 印度教
②政治主张:非暴力革命实现印度的自治或独立
③经济思想:提倡手工纺织,抵制西方物质文明
④社会思想:建立平等和谐的社会
身穿土布服装的甘地 在纺车旁阅读的甘地
核心: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一、(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原因:
(1)根本原因:英国殖民者的残酷统治激化了与印度人民的矛盾(印度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
(2)直接原因:阿姆利则惨案
3.反抗方式:
2.领导人:
甘地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绝对不是简单的一种不使用武力的斗争技术,“非暴力”意味着对真理的执着探求和对真理的坚持。而且还包括乐于自我反省,乐于倾听,不管是内部还是外部的意见和呼声。
——拉姆·甘地(甘地的孙子)
“非暴力并不意味着向坏人的意志屈服和妥协。非暴力意味着以人的全部心灵来反对专制者的意志。只要在这种人类法则指导下进行斗争,哪怕一个人也能反抗非正义帝国的全部权力。”
非暴力?
强调爱与真理的统一,即:在坚持真理的同时,宁愿牺牲自己也不向敌人施加暴力。
一、(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原因:
英国殖民者的残酷统治激化了与印度人民的矛盾
3.反抗方式: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920年-1922 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929年—1930年 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2.领导人:
甘地
二战后 第三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①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相关史事
运动过程
1920年,甘地号召印度民众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抵制在殖民政府和法院工作;
2.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
3.提倡手工纺织以抵制英国商品;
4.拒绝纳税……
甘地采取手工纺织运动使印度摆脱困境,他表示“手纺车象征着印度的民族意识,代表着每个人对整个国家的建设性工程所作出的献。”“土布是印度人民团结的象征,是印度经济自由和平等的象征。”
1922年发生了农民焚烧警察局的事件,甘地认为这超出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范围,决定停止运动。
“手工纺织运动”实际上起到了打击殖民者、保护本国资本主义的作用,但是它排斥西方物质文明的做法客观上不利于印度社会的发展进步。
内容
结果
1930年3月12日,甘地夹在拥护者中间向海滨进军,抗议《盐业垄断法》。
②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运动过程
原因
1930年,英国制定和颁布了食盐专卖法,引起当地人民强烈不满。
内容
“文明不服从运动”
1930年,甘地向殖民政府提出了降低田赋、释放政治犯、废除食盐专卖等要求。遭到拒绝后,甘地以反对食盐专卖为突破口,带领数十名拥护者步行到海边,自取海水制盐。
结果
几个月间,印度城乡掀起反对殖民政府的运动,一些地方发生武装暴动。英国殖民政府发布镇压令,逮捕甘地。同时被判刑者达9万人。后来,印度总督与甘地谈判,双方妥协,释放甘地,允许沿海煮盐,停止不合作运动。
③第三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二战后英国的衰落,甘地提出“英国退出印度”,不合作号召;第一次真正提出独立的要求,第一次没有谴责人民使用暴力,为印度的独立奠基。
提倡手工纺织以抵制英国商品
1948年1月,甘地以自己121小时的绝食赢得了印度宗教各派的团结。
圣雄甘地同后来成为印度第一任总理的尼赫鲁在一起。
甘地之死
1948年被印度教的狂热分子刺杀。
1948年1月30日,甘地在信徒们陪同下,参加一次祈祷会,当他步入会场时,早已隐藏在人群中的纳图拉姆走到甘地面前,一面弯腰向甘地问好,一面迅速地掏出枪,抵住甘地枯瘦赤裸的胸膛连放三枪,殷红的鲜血染红了他洁白的缠身土布。甘地捂着伤口,发出最后的声音:“请宽恕这个可怜的人。”
4.运动的性质及影响
影响及特点
运动的性质
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为印度的独立奠定了基础。
一位用纯粹的人性尊严对抗欧洲的残暴,并在任何时候都不屈服的人。在未来的时代,可能极少有人相信,这样一个血肉之躯曾经在地球上匆匆走过。 —爱因斯坦
(1)影响
(2)特点
采取和平和合法的手段,取得印度的自治独立
印度独立:
1947年,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
1950年印度建国,尼赫鲁成为首位总理.
英国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把原来的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实行印巴分治。《蒙巴顿方案》
②印巴分治
①建国
英国伦敦的圣雄甘地雕像
北京朝阳公园甘地像
三种伟大:一种是帝王、首领的伟大;一种是精神、理智的伟大;还有一种是仁爱、心灵的伟大。这三种伟大一个比一个高,后者比前者高,最后者最高。而甘地就是最伟大的人,伟大的灵魂——圣雄。
一影弱躯,你却是,印度洋上的灯塔。瘦削的身体,撑起桥,铺就路,于是,一个沉沦中的大国迈开了走向自由与复兴的步伐。
一袭布衣,你用爱,于苦难中行走,血泊中的祝福,为善注释,大写宽容。于是,人类的良知有了最好的代言。
第61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将每年的10月2日,即印度圣雄甘地的诞辰,定为“国际非暴力日”。
1982年第55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影片《甘地传》获得八项大奖,上台领奖的人强调说:“真正应该获奖的是甘地本人。”
凯末尔
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图尔克
1881年-1938年
土耳其革命家、改革家、作家,土耳其共和国缔造者,土耳其共和国第一任总统、总理及国民议会议长。执政期间凯末尔施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凯末尔改革,使土耳其成为世俗国家,为土耳其的现代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土耳其的凯末尔革命
曾经是地跨欧亚非的封建帝国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已日薄西山,沦为西方列强欺凌争夺的半殖民地。一战爆发后,奥斯曼土耳其加入德奥集团方面作战。土耳其成为德国的财政和军事附庸。大战期间土耳其有60万士兵战死或被俘,200万人受伤,国债高达44800万金里拉,经济陷于崩溃。
奥斯曼帝国在欧洲部分的领土,除伊斯坦布尔以外,大部分归希腊和意大利;黑海海峡交给国际共管。这样奥斯曼帝国就失去了4/5的领土。军队人数不超过5万人,海军只准保留7艘军舰和6艘鱼雷艇,不得拥有空军和重型武器。英法享有治外法权,并对奥斯曼帝国实行财政监督。……土耳其政府不得在未经该委员会的同意下举借任何债或外债。……
——《色佛尔条约》
《色佛尔条约》的签订(1920年)
一战战败,协约国妄图肢解土耳其,土耳其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反对奥斯曼帝国苏丹统治的集会
土耳其学生抗议战胜国对土耳其的侵略
为挽救民族危机,土耳其各阶层人民奋起抗争
2.领导人:
凯末尔
二、土耳其的凯末尔革命
1.背景:
一战爆发后,奥斯曼土耳其参加德国一方作战。遭到惨败,土耳其被迫签订《色佛尔条约》;经济已濒临崩溃边缘,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从小酷爱军事聪明好学.
一战期间在部队服役凭战功历任师长军长司令但他始终反对土耳其政府追随德国的政策.
1918年民族危亡时刻毅然放弃高官厚禄.
1919年5月来到游击区肩负起民族革命的历史重任,并组织了国民军.
凯末尔1881--1938
3.革命进程:
政治组织时期(1919年5月—1920年4月)
(1)组织斗争:  
1920年4月,凯末尔领导土耳其人民召开国民会议,建立国民政府;并通过了被称为“土耳其独立宣言”的《国民公约》,重申土耳其领土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要求废除特权条约。
(2)军事斗争:
民族独立战争时期(1920年4月—1922年9月)
凯末尔领导土耳其人民击溃了入侵的外国军队,收复大片土地,赢得国家独立和自由。
(3)外交斗争:
1923年7月,土耳其与英、法、意、希、日等国家签署了《洛桑和约》,废除了《色佛尔条约》,收回了土耳其海峡的领土主权,为新生的土耳其共和国的建立铺平了外交上的道路。
革命手段
军事斗争与外交努力相结合
土耳其人民围着国旗庆祝胜利
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
5.革命性质
4.革命结果
1923年10月29日,大国民议会通过了建立土耳其共和国的决定,土耳其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一位记者问凯末尔:“你已经拯救了祖国的命运,现在你准备干什么?”凯末尔回答;“战争结束了,人们以为我们已经达到目的,其实,这才是开始。现在,我们真正的工作开始了!”
凯末尔为什么认为真正的工作才开始?
凯末尔认为:获得国家独立是土耳其革命的第一步,接下来就是如何振兴民族经济,使土耳其走上富强之路。
6、凯末尔改革
(1)经济:打破了轻视工业和贸易的传统观念,颁布了一系列发展工商业的法令,利用国家的力量发展民族经济,并积极鼓励私人经济的发展。
(2)政治:共和国申明教会和国家完全分开,颁布宪法,并以欧洲法律为蓝本制定了一系列律法。
(3)文化:通过立法议案,宣布用新的拉丁字母代替阿拉伯字母。
(4)社会生活:提倡科学的现代化精神,颁布了有关服饰改革的法律,要求人们改穿西服;采用公元历法;提倡妇女接受教育等。
性质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
身着西装,在女儿婚礼上跳舞的凯末尔
凯末尔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结束了奥斯曼帝国6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和神权统治,建立了民主共和国,使土耳其摆脱了民族危机,为发展民族经济、文化和促进社会进步创造了前提条件。
7.影响:
一些西方人评价说:“1918年,土耳其是一个看来已经一败涂地、不可救药的国家。而今天,20年之后,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屹立在欧、亚之间的新国家,经济和文化上一派繁荣,国际地位日益重要,同所有的邻国保持着和睦关系。它获得了一个1600万人口的国家通常所不能得到的尊敬,今天的土耳其是一个欧洲必须刮目相看的大国了。”
凯末尔被土耳其人尊为“国父”
评价凯末尔?
1981年是凯末尔诞辰100周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1981年定为“阿塔图克年”以纪念这位伟人。
1、领导土耳其独立战争,反抗外国侵略,使土耳其摆脱民族危机,赢得独立;
  2、建立共和国,推行一系列改革,使土耳其走上民族国家复兴和现代化的道路。
  3、是同时代亚非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唯一取得成功的一次革命,它鼓舞了其他地区的民族独立运动和反帝斗争。
  凯末尔是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杰出的资产阶级军事家、政治家,是亚洲觉醒的杰出代表人物,无愧于“国父”,“阿塔图尔克”称号。
凯末尔总统与土耳其国父纪念馆
2012年习近平向凯末尔陵献花圈
亚洲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土耳其的凯末尔革命
一战影响
民族危机
提倡手
工纺织
废除食
盐专卖
1920-1922
1930-1934
通过改革走上了
民族复兴之路
通过革命保持了领
土完整和国家主权
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国家 国父 内容 影响
中国 孙中山 辛亥革命 推翻封建君主专制
印度 甘地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沉重打击英国殖民统治,
为印度民族独立奠定基础
土耳其 凯末尔 土耳其民族独立战争 实现了民族独立,进行改革,使土耳其走上富强道路
革命的性质相同—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实力不同
统治基础不同
对外政策不同
国情不同
结局不同
相同点



土耳其 中国 不同点
材料一:凯末尔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他参加过一战,不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掌握了一支强有力的武装。 材料二:在中国,改革最快的是火和剑。孙中山奔波一世,而中国还是如此者,最大的原因在于他没有党军,故只能迁就于有武力的别人。 ——鲁迅
材料三:凯末尔在《告全国人民书》中明确提出:祖国领土完整不容许分割;反对外国的占领与干涉;拒绝接受美国委托统治的建议。 材料四:中国同盟会对外宣言:一、所有中国此前与各国所缔结之条约继续有效。二、偿还外款照旧担认。三、所有外人只既得利权一体保护。
材料五:在对付农民问题上,凯末尔多方面采取措施保护农业,使革命得到了广大国民的支持;而中国的革命党人却在孤军奋战,也没有很好地解决农民问题。
1.“他反对任何形式的暴力,他的身体虽然是柔弱的,但他的学说和精神感召力却比100艘英国军舰更有力量”。材料中的“他”是指( )
A.孙中山  B.甘地 C.华盛顿  D.林则徐
2.1920年,印度国大党通过了甘地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计划。其根本目的是( )
A.取得印度自治 B.反对英国殖民统治
C. 扩大国大党的势力 D.提高民族自尊心
3.1922年,一个村庄的农民与当局发生冲突,杀死了20多名警察。甘地痛心疾首,绝食5天,并宣布停止非暴力运动。甘地的做法从本质上反映了( )
A.甘地主义不适应印度的国情  B.甘地对非暴力思想的执著
C.印度资产阶级的妥协性与动摇性  D.英国殖民当局的残暴
4.凯末尔领导土耳其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民族解放运动的目的有( )
①维护民族独立和领土完整 ②维护土耳其素丹的统治
③避免被进一步瓜分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5.在凯末尔领导下,土耳其开始实施改革。其措施不包括( )
A.确立国民议会的立法权
B.废除男女不平等的规定,提高妇女地位
C.效仿苏联,统一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D.实行文字改革,以阿拉伯字母代替拉丁字母
6.孙中山和凯末尔都曾经被誉为“国父”,他们的相同点有( )
①缔造共和国 ②实现民族独立 ③废除旧文字 ④改革服饰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