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散步》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 编写:金霞 审定 2009-10-1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通过诵读品味提高审美情趣。
2.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学习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言。
【学习难点】
体味文中的真挚情感。
【学习方法】
通过朗读仔细品味、感受本文朴素自然而又醇香悠远的意蕴。
【知识链接】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例如:“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白杨》首段便交代了地点:使人初步感受到大戈壁的荒凉与贫瘠,为下文爸爸的沉思做了铺垫。
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例如“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中的环境描写,渲染了悲哀的气氛,衬托出人们悼念周总理的极其沉痛的心情。
三、抒发人物的思想感情。例如《心愿》一文,在点明“我”在一个假日去巴黎的一座街道公园看书之后,交代了“我”周围的环境以及“我”由花丛联想到北京一事,表达了作者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四、表现人物的性格或品质。例如《一夜的工作》一文写周总理工作的环境:“这是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可以看出,总理生活多么简朴。
五、推动情节的发展。例如:《曹操煮酒论英雄》中“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聚雨将至。从人遥指天外龙挂”一句,因为天气的变化,引出了对“龙”的评论,从而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六、深化作品主题。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环境的认真考察。如老舍的《骆驼祥子》中,为了刻画人力车夫祥子的辛苦,揭示旧社会劳动人民的悲惨,作者极力刻画了日烈雨暴的情景。当日烈到人不能忍受的程度,祥子还不得不拉车挣钱;当雨暴到人不能行走的程度,祥子还不得不在雨中挣命。通过这样的环境描写,展现了祥子吃苦耐劳、勤劳的本性,从而揭示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疾苦和悲惨的主题。
当然,一段具体的环境描写,它的作用往往是多方面的,这需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综合分析,切忌生硬地把它归结为某一种作用。
【学习过程】
1、 整体感知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解释。
信( )服 拆( )散 霎( )时 分歧( ) 嫩( )芽 熬( )
水波粼粼( ) :
各得其所:
2.朗读课文两遍,回答下列问题。
①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②从文中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二、内容探究
3.课文开头一段的语言可以再简洁些吗?你会怎样表达这句话?作者这样写想表现什么?
4.散步中出现分歧,如果“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母亲会怎么想?对儿子有什么影响?
5.“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
6.课文哪几个段落是写景的片段?分别写了哪些景物?谈谈从你喜欢的景物描写中感悟到了什么?
三、品味语言
7.“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这个句子句式整齐对称,有一种独特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很有情趣。读起来有音律感 。课文中还有很多这样的句子,试找出几句。通过诵读表现出来。
四、人物分析
8.在整个散步过程中,你最欣赏谁的表现?理由是什么?
五、领悟主旨
9.如何理解“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当堂检测】
请用你手中的笔把你心中的感动写下来。
【反思感悟】
PAGE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