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世界上有5个社会主义国家,分别是中国、越南、朝鲜、古巴、老挝。
(1949年10月1日) (1945年9月2日) (1948年9月9日) (1959年1月1日) (1975年12月2日)
*
第4课 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知识回顾
阅读以下材料,思考“一战”给俄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1、1914-1917年,俄国有1500多万人应征入伍,大量的未成年人和妇女被赶进了工厂,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至1917年,俄国约有150万人死于战争,400多万人伤残。
2、战场上接连失利,丧失波兰、立陶宛的大片土地,伤亡数百万人。
3、农田荒芜、企业倒闭、经济几乎崩溃。国家外债从1913年的88亿增加到500亿卢布。
“一战”将俄国推向了全面崩溃的边缘,激化了国内矛盾,引发了革命。
1、1917年3月(俄历2月),推翻了沙皇统治;出现工兵苏维埃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存的局面。
二月革命
3、列宁:《四月提纲》(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
2、二月革命的性质:
资产阶级革命;
你知道什么是苏维埃吗?
苏维埃是俄文COBeT的音译,意为“会议”或“代表会议”。1905年,俄国革命中出现了工人苏维埃。工人苏维埃是工人阶级的政治组织。列宁认为它是革命政权的萌芽。1917年二月革命中建立的工兵代表苏维埃是工农政权。十月革命后建立的工兵农代表苏维埃,成为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苏联最高苏维埃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在各地建立的政权也称苏维埃政权。
(一)背景:
①一战将俄国推向了全面崩溃的边缘,促使俄国国内矛盾空前激化。1917年秋,革命运动不断高涨,要求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②二月革命没有解决俄国的社会矛盾,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公开镇压革命群众。
③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制定了武装起义的方针。
一、俄国十月革命
(二)经过
1、时间:
2、地点:
3、领导:
4、任务:
5、性质:
6、过程:
7、结果:
1917年11月(俄历十月)
彼得格勒
列宁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社会主义革命
“阿芙乐尔号”的炮声作信号,攻打冬宫。
起义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
冬宫原为俄罗斯帝国沙皇的皇宫,1917年为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十月革命后辟为圣彼得堡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的一部分。它是18世纪中叶俄罗斯新古典主义建筑的杰出典范,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与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巴黎的罗浮宫、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一起,称为世界四大博物馆。该馆最早是俄罗斯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的私人博物馆。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于1917年11月7日21时45分,用炮声发出进攻冬宫的信号,为十月革命的胜利立下功勋。为了纪念这一伟大历史事件,“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作为革命纪念物,是涅瓦河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三)意义
①是世界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它把社会主义的理论变为现实。(理论:马克思主义; 伟大尝试:巴黎公社)
②使俄国走上实现现代化独特之路。(以无产阶级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
③为世界上的落后国家的发展树立榜样。(如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④对20世纪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打破了近代世界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使世界进入到现代史,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退出一战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18——1921年)
二、俄国新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时间 1918-1921年
背景 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联合反扑
内容 农业 实行余粮收集制
工业 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
商业 取消自由贸易
特点 利用行政强制性手段,实行计划经济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危害
农民不堪忍受越来越严重的无偿征购,有意减产,以抗拒粮食征集。导致俄国1920年的粮食产量只有1913年的一半,1921年的播种面积比1920年减少了690万公顷。农民中反苏维埃的情绪日益严重。
农产品和原料短缺,导致多数工厂停产,1920年的工业产值只有战前的13%,煤和钢铁产量只有1917年的28%和4%。工人大量失业,开始罢工游行。
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经济和
政治危机
二、俄国新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适应社会发展
实行粮食税,农民纳税后的余粮可以自由买卖
退还一部分收归国有的企业,让国内外资本经营
1921年开始
允许一定范围内的自由贸易,恢复商品货币关系
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
利用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手段发展经济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时间 1918-1921年
背景 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联合反扑
内容 农业 实行余粮收集制
工业 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
商业 取消自由贸易
特点 利用行政强制性手段,实行计划经济。
新经济政策的成效
1921—1922年收购粮食3800万担。
1925—1926年收购8900万担。
1925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战前的水平。
1921—1924年国有大工业总产量增长了一倍,保存了工人的基干力量。
1925年,社会主义成分在整个工业中占到81%,资本主义成分受到排挤。
结合材料思考:新经济政策的意义有哪些?
1.调动了人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2.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这是列宁建设社会主义思想的一大转变,它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最大的不同: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生活中排斥商品货币关系,用行政命令的手段控制社会经济,进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
新经济政策是通过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这也是新经济政策“新”之处。
是由苏俄的国情决定,创造性的运用了马克思主义,也体现了列宁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
认识
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1922年12月30日,俄罗斯联邦、南高加索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后扩至15个加盟共和国)。苏联是一个联邦制国家,由15个权利平等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按照自愿联合的原则组成,并奉行社会主义制度及计划经济政策,由苏联共产党执政。苏联是当时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和人口第三多的国家。1991年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院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至此,苏联解体。
全称“沙皇俄国”
1547年伊凡四世自称沙皇—1917年3月止
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1922年底~1991年底止
全称“苏维埃俄国”
1917年11月~1922年底止
1991年底—至今
三、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斯大林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五十年至一百年,我们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倒。
为了不至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附庸,必须建立自己独立完整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即:苏联不仅能生产一般消费品,而且能生产各种机器和设备的国家。 ——斯大林
思考:斯大林认为苏联发展的重心应该放在哪一个方面?
1925年,苏联确立了经济建设路线: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材料一:从轻工业开始的工业化道路是一条漫长的发展途径,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作法……苏联可以从发展重工业开始自己的工业化。
材料二: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 ——斯大林
你是否记得英国的工业化是从哪个部门开始的吗?苏联人的选择又是什么?
工业革命,棉纺织业
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
①特点:
②过程:
③成果:
重点发展重工业。
1928-1937年,完成两个五年计划。
到1937年,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
第一、世界第二,成为工业强国。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
1913-1940工业产值增长率
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
①背景:
②目的:
③措施:
④完成:
工业化进展迅速
1937年,完成农业集体化
(二)农业集体化
为了适应工业化的需要
放弃新经济政策,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打击富农。
(三)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1、形成时间和标志:
2、特点:
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也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建立)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实行单一的公有制,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实行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排斥市场调节。计划完全是指令性的,各级领导机关必须执行,企业没有主动性。
权力高度集中,忽视民主法制建设。各级领导实际上由上级指派,基本不受群众监督。
*
如何正确评价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积极作用 ?
缺陷与弊端 ?
在初期的建设中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后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但是这种模式阻碍了苏联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表明苏联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方面存在着巨大的误区。
3、利弊(评价):
*
练习
1、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材料中的“列宁的思路”是指( )
A.建立苏维埃政权?????????????????????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实行农业集体化?????????????????????D.建立计划经济模式
2、1921年,美国青年阿曼德·哈默成为第一个获得苏俄石棉矿特许经营权的外国人,他获此经营权源于苏俄的(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1936年新宪法??????????????????????????D.农业集体化
*
3、国民经济恢复基本完成后,1926年,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特点是优先发展( )
A.农业?? B.重工业???
C.轻工业?? D.信息业
4、关于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初期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建设的目的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两个五年计划的重点都是重工业
C、苏联成了强大的工业强国
D、是列宁领导的
*
5、“在世界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如此全面而细致地规划过自己的发展进程,这是苏联人的一个创造。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对于苏联而言,它未来几十年的兴衰都和这种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联系在了一起。”这是来自《大国崛起》的一段话,这里评价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一五计划 D.斯大林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