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调》教案
本课时教学内容:
1.复习《摇船调》
2.聆听《猜调》、《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本课时教学目标:
1. 通过演唱歌曲《摇船调》,体验童年生活的乐趣,发挥想象力,增强合作意识。
2.能听辨出《猜调》歌曲中的速度变化,乐于收集谜语和小伙伴分享猜谜的乐趣。
3.能跟随《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音乐模唱,学会两个京剧亮相的动作。
教学重点:
1.能用优美,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能用动作感受“摇船调”的音乐律动。
2.了解“对歌”的演唱形式。
教学难点:
1.能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大胆地进行即兴歌表演。
2.听辨京剧中的“板”和“眼”,并学习京剧长唱段中的动作。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电教设备、教学光盘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课前提前候课于指定位置,在预备铃响之前列队安静候课。
2.学生听音乐律动进教室。
3.师生问好。
二、表演《摇船调》
1. 复习演唱歌曲《摇船调》。
2.展示自己编创的新歌词并试着唱一唱。
三、聆听民歌《猜调》
1.初听歌曲
设问:你能感受民歌怎样的风格特点?(活泼欢快,风趣)
2.复听歌曲,出示歌词内容。
设问:(1)你能否听出歌中问什么?答什么?(感受歌曲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诙谐的情趣)
(2)歌曲的演唱形式?(女声独唱)
(3)歌曲的速度有什么变化?(渐快后又渐慢)
3.简介“对歌”,一问一答。
4.观看视频,宋祖英演唱的《猜调》
设问:为什么问的人演唱的速度越来越快?
生答。
师总结:对歌由一个具有呼唤性的音调“小乖乖”开始,接着就通过一连串一气呵成的排句发问想要难倒对方,但对方回答时却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对答如流,显示出回答者的智力和思路的清晰。问得巧,答得妙,生动活泼,妙趣横生。
四、聆听《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1.初听后可问学生:
你知道这是什么戏曲吗还记得二年级听过的一首现代京剧《红灯记》的选段吗?(《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和同学们一起复习或简介京剧《红灯记》剧情。
2.再听,了解唱词。设问:这段唱词是李玉和在夸他的女儿铁梅,他都夸了些什么呢?
3.在京剧的音乐中强拍叫做“板”,弱拍叫做“眼”。这个唱段前面是原板,一板一眼。后面是快板(有板无眼),因此,快板部分要全部打强拍。我们一起来边听音乐边、
4.随着录音唱一唱。
5.学习几个唱段中的动作。
4.启发与示范:
(1)看一看唱段的视频,谁能模仿一下李玉和的动作?找一找感觉。
(2)你们愿意跟老师学做几个表演动作吗?老师给大家表演一遍。请仔细看,然后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动作。
(3)念唱词学动作。
5.小结。
俗话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京剧里面的一招一式都是演员们“台下十年功”练出来的。听了这首京剧选曲,同学们的童年和铁梅的童年有什么不一样呢?简单地说出你的感受。
五、下课礼式
(1)用歌声向老师道别。
(2)唱《摇船调》律动出教室。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