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第二课时同步习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节第二课时同步习题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1-03-21 20:4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同步练习
〖基础达标〗
1.鉴别下列物质,只能用焰色反应的是( )
A、K2CO3和KCl B、KCl和Na2CO3
C、NaCl和MgCl2 D、NaCl和KCl
2.下列离子检验的方法正确的是( )
A、某溶液+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Cl-
B、某溶液+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SO42-
C、某溶液+NaOH溶液→生成蓝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Cu2+
D、某溶液+稀硫酸→生成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有CO32-
3.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不正确的是 ( )
物质??? ? 杂质?? ? 除杂所用试剂和方法
A.H2SO4?? HCl?? AgNO3溶液、过滤
B.KNO3? K2SO4?? Ba(NO3)2溶液、过滤
C.Cu???? CuO???? 盐酸、过滤
D.CaCO3??? CaO???? H2O、过滤
4.下列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方法中,主要是从溶解性的角度考虑的是 ( )
A.蒸发 B.蒸馏 C.过滤 D.萃取
5. 进行分液操作时,下列实验一定不会用到的是( )
A、锥形瓶 B、分液漏斗
C、烧杯 D、温度计
6.有关化学实验的下列操作中,一般情况下不能相互接触的是 ( )
A.过滤操作中,玻璃棒与三层滤纸
B.过滤操作中,漏斗径与烧杯内壁
C.分液操作中,分液漏斗径与烧杯内壁
D.用胶头滴管向试管滴液体时,滴管尖端与试管内壁
7.下列仪器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
 ①漏斗 ②试管 ③蒸馏烧瓶 ④天平 ⑤分液漏斗 ⑥研钵
 A.①③④   B.①②⑥   
 C.①③⑤   D.①③⑥
8.下列实验操作中叙述正确的是(  )
  A.萃取操作必须在分液漏斗中进行
  B.振荡试管中液体时,手拿住试管,用手腕甩动
  C.用剩的药品应收集起来放回原试剂瓶中
 D.称量物质时先取小砝码,再依次取较大
[能力提升]
1.下列混合物的分离方法不可行的是( )
A、互溶的液态混合物可用分液方法分离
B、互不相溶的液态混合物可用分液方法分离
C、沸点不同的液态混合物可用蒸馏方法分离
D、可溶于水的固体与难溶于水的固体形成的混合物可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分离
2.在不用指示剂的前提下,欲将含有盐酸的氯化钙溶液中的盐酸除去,最好选用下列物质中的( )
A.石灰水      B.生石灰粉末
C.碳酸钙粉末    D.熟石灰粉末
3.现有三组溶液: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 ②39%的乙醇溶液 ⑧氯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 )
A.分液、萃取、蒸馏
B.萃取、蒸馏、分液
C.分液、蒸馏、萃取
D.蒸馏、萃取、分液
4.用四氯化碳萃取碘的饱和水溶液中的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使用的主要仪器是分液漏斗
B、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
C、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呈紫红色
D、分液时,水从分液漏斗下口流出,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从漏斗上口倒出
5..选择萃取剂将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这种萃取剂应具备的性质( )
A、不溶于水,且必须易与碘发生化学反应
B、不溶于水,且比水更容易使碘溶解
C、不溶于水,且必须比水密度大
D、不溶于水,且必须比水密度小
6.已知丙酮通常是无色的液体,不溶于水,密度小于1g/ml,沸点约为55℃。要从水与丙酮的混合物里将丙酮分离出来,下列方法中最合理的是( )
A.蒸馏 B.分液 C.过滤 D.蒸发
7、水资源非常重要,联合国确定2003年为国际淡水年。海水淡化是海岛地区提供淡水的重要手段,所谓海水淡化是指除去海水中的盐分以获得淡水的工艺过程(又称海水脱盐),其方法较多,如反渗透法、水合物法、电渗透法、离子交换法和压渗法等。下列方法中也可以用来进行海水淡化的是 ( )
A.过滤法 B.蒸馏法
C.分液法 D.冰冻法
8.利用图所示装置收集以下8种气体(图中烧瓶的位置不得变化)。
①H2  ②Cl2 ③CH4 ④HCl
⑤NH3 ⑥NO ⑦H2S ⑧SO2
(1)若烧瓶是干燥的,则由B口进气可收集的气体有____
(写序号);
(2)若烧瓶充满水,可收集的气体有____,
这时气体由_____口进入;
(3)若烧瓶是干燥的,则由A口进气,可收集的气体有____;
(4)若在烧瓶内装入浓硫酸进行气体干燥,则可用此装置干燥的气体有____,这时气体由____口进入。
9.A、B、C、D、E可能是NH4Cl、Ba(OH)2、KCl、K2SO4、(NH4)2SO4无色溶液中的一种,它们两两混合时的现象:① A和B混合后产生白色沉淀,加热后无明显现象。②B和C混合后产生白色沉淀,加热后产生气体,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液纸检验变蓝色。 ③B和E混合后无沉淀,但加热后也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④D和任何一种溶液混合后,都无明显变化。填写空白:
  (1)化学式:A_________ B_________ C_________ D_________ E_________
  (2)写化学方程式
A和B的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和C的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和E的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基础达标:
1、D 2、C 3、A 4、D 5、D 6、D 7、 C 8、AB
能力提升:1、A 2、C 3、C 4、B 5、B 6、B 7、B
8、(1)②③④⑥⑦⑧ (2)①③⑥ A (3)①⑤ (4) ①②③④⑥⑧ B
9、(1)K2SO4; Ba(OH)2; (NH4)2SO4; KCl; NH4Cl
(2 ) K2SO4 + Ba(OH)2 = BaSO4 + 2KOH
Ba(OH)2 + (NH4)2SO4 = BaSO4 + 2NH3↑ + 2H2O
Ba(OH)2 + 2NH4Cl = BaCl2 + 2NH3↑ + 2H2O
边栏内容:
1.物质的分离、提纯的一般原则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分离是把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分离开,得到纯净的原状态的各物质;提纯是把被提纯物质中的杂除去,并分离出纯净的被提纯物。由此可知,分离和提纯是依据混合物中各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设计方案,即原理相同。提纯过程,也包含分离过程,只是杂质部分通常弃之。
分离或提纯一般应遵循不增、不减、易得、易分的“两不两易”原则,即不增加杂质,不减少所需物质,所选试剂便宜易得,欲得物质易于分离。
2.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方法如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