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的验算及因数末尾有0 的笔算乘法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三年级上册)》72~73 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学会用乘法的交换律来验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笔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
2.经历观察、推理、归纳、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迁移、类推的能力。
3.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逐步养成验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用乘法的交换律来验算乘法。
[教学难点]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笔算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上节课我们通过欣赏城市街心花园的场景,解决了同学们提出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数学问题,我们这节课来继续观察信息窗2的情景图,看看在这幅图中,我们还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还能提出哪些有关乘法的数学问题呢?(见图1)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美化家园”花坛每排43盆花,共21排;喷泉里平均每行32个喷头,共30行。
师:根据我们发现的信息,我们又能提出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预设1: “美化家园”花坛一共用了多少盆花?
预设2:喷泉里一共用了多少个喷水头?
师:我们这节课就来探究这两个问题。板书:“美化家园”花坛一共用了多少盆花?喷泉里一共用了多少盒喷水头?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情景图中的素材,让学生感受到计算知识的学习是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需要。学生通过自己发现信息,提出问题,树立了学习的目标,并为学生理解和建立模型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做进一步的铺垫。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小组合作探究问题(1)“美化家园”花坛一共用了多少盆花?课件出示温馨提示(见图2)
师生学习探究提示,理解后学生开始探究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提示让学生小组合作列式解决问题。在小组合作和交流中学生不知不觉的掌握了知识的要素,同时使学生在合作中也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学习验算方法。
师:接下来,我们要共同解决“美化家园”花坛一共用了多少盆花?”需要哪些信息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列式并写竖式计算。
师:竖式计算时,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笔算的顺序、方法及竖式计算的规范格式。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见图3)
师:在用个位上的数去乘时,得数的末位要和个位对齐,用十位上的数去乘时,得数的末位就要和十位对齐。
师:用什么方法来验算呢?
预设:把43和21的位置交换一下再相乘。(学生如果有困难,教师可以适当点拨:用交换因数的方法再乘一次试试)
学生尝试后,教师多媒体展示。(见图4)
师:在学习加法时我们利用加法的交换律来验算,现在可以利用乘法的交换律来验算乘法。 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练习中要养成自我检查和验算的好习惯,这样就可以提高我们计算的正确率。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合作探究结果,让学生在巩固中发现新知。交流时重点交流竖式的计算过程,让学生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算理,然后质疑验算的方法。通过比较两个不同的竖式,让学生直观的发现可以利用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再相乘的方法来进行乘法的验算,并逐步渗透养成验算的好习惯。
2.探究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笔算方法。
师: 我们要解决“喷泉里一共用了多少盒喷水头”需要知道哪些信息呢?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列式并尝试计算。
学生做题,教师巡视。
展示学生做法:
3 2
× 3 0
0 0
9 6
9 6 0
师:还有没有更简单的竖式写法呢?
学生交流后,尝试计算。
3 2
× 3 0
9 6 0
教师巡视并展示学生好的做法。
师: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学生交流后,师生小结第2种做法的注意事项。(见图5)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独立计算32×30,使学生经历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问题,在充分对比两种不同的计算过程时及时发现了方法的简化。进一步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性以及优化的必要性。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预设1:我学会了用乘法的交换律来验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
预设2:我学会了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笔算方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先把它们变成两位数乘一位数(末尾有0的因数变成一位数),乘完后积的末尾再加上1个0。
预设3: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时应注意:
⑴列竖式时,第二个因数要和第一个因数0前面的数对齐。
⑵相乘时,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
⑶乘完后,看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乘法的验算及因数末尾有0 的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乘法的验算及因数末尾有0 的笔算乘法)
【设计意图】通过对本节课知识的回顾与整理,让学生再次回顾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梳理了本课的知识点,为下面的拓展练习打下夯实的基础。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 多媒体出示做教材73页的第2题:用竖式计算并验算。(见图6)
温馨提示:
①想一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②验一验,怎样检验计算的结果?比一比,看两种方法的结果做出正确的判断。(目的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2.竖式计算下列各题。(见图7)
温馨提示:
①看一看,以上算式有什么特点??
②想一想,列竖式时有没有简便的方法?说说简算时,要注意些什么?(目的引导学生明白两位数乘整十数,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计算的结果再乘10。)
3. (见图8)
温馨提示:
①观察图片,说一说图意,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②想一想,22个袋子能装多少千克玉米?如何列式呢?
③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列式并解答。
(目的通过此题培养学生仔细审题和选择合适的方法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谈谈你都有哪些收获?(师生共同总结)
(简单说一下学习的知识点两条即可)
【设计意图】通过一系列习题的练习,对本课的知识点做了进一步的巩固、理解和应用。通过计算的练习,巩固竖式的简便写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让学生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是让学生为自己在本节课的学习与表现做个评价。
[板书设计]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图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