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语文课件-12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苏教版(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下语文课件-12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苏教版(共2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1-14 14:33: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6张PPT。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司马迁是我国西汉时期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他在遭受残酷的刑罚后,以不屈不挠的意志完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该书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在写作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可想而知,他和他的《史记》在后世永垂不朽。受刑依旧志坚 终著史之巨篇 司马迁(前145/前135—前87?),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10岁时开始学习古文书传,20岁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一带,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元封三年(前108年),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职务,任太史令,职掌天时星历,管理皇家国籍。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天汉二年(前99年),李陵出兵匈奴,兵败投降,司马迁为李陵辩护,触怒汉武帝,下狱受腐刑。后获赦出狱,为中书令,发愤著书,最后完成了纪传体通史《史记》的撰写和润饰。(见活页部分)1.背景资料初读感知2.字词整合易错提示正音:酷刑(kù√ kǔ)
隶字(lì√ nì)
耗尽(hào√ háo)
辨形:“狱”右边是“犬”,不要写成“大”;
“酷”左边是“酉”,不要写成“西”。运用:
武汉长江大桥横( )亘在广阔的长江之上。
这个人蛮横( )无理,大家都不愿同他交往。多音字[横] hénɡ(横渡) hènɡ(蛮横)
hénɡhènɡ重难点词语发愤(fā fèn):振作起来,努力地去做。
呼啸(hū xiào):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掌管(zhǎnɡ ɡuǎn):负责管理。
游历(yóu lì):到远地游览。
临终(lín zhōnɡ):人将要死(指时间)。
嘱托(zhǔ tuō):托(人办事);托付。
文献(wén xiàn):有历史价值或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
专心致志(zhuān xīn zhì zhì):一心一意,集中精神。
飞来横祸(fēi lái hèng huò):突然发生的意外灾祸。
悲愤交加(bēi fèn jiāo jiā):悲痛愤怒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学一学用一用
这位社会学家为了考察各地的风俗民情,( )了许多地方,不管是北风( )的祖国最北端还是丰饶富庶的祖国南疆,他都涉足过,并积累了大量资料。他把自己的一生全奉献给了民俗研究事业,完成了一部100万字的( )的理论巨著。
游历呼啸前无古人词语辨析近义词:嘱托——托付 搜集——收集
克制——抑制 耻辱——羞辱
反义词:克制——放纵 耻辱——光荣
工整——潦草 辉煌——衰落近义词辨析:
搜集 收集
二者都有“把不在一起的事物聚集起来”的意思。
区别在于:“搜集”侧重指到处搜寻,有时包括一定程度的选择,对象是不在一起而需要到处寻找才能得到的事物;“收集”侧重指收拢,聚集。(1)读课文,试着填一填。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是一篇( )。讲汉代史官( )在遭到残酷的刑罚之后,不忘父亲嘱托,耗费13年时间,写成辉煌巨著( )的事,表现了司马迁( )的精神。历史人物故事司马迁3.整体感知《史记》忍辱负重、发愤著书请你找出表现司马迁不屈不挠的信念的句子。

①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2)特殊语句请对文章的结构进行划分:
一、努力读书,扩充知识。(①)
二、牢记嘱托,整理史料。(②)
三、突遭横祸,忍辱著书。(③)
四、呕心沥血,完成巨著。(④)(3)段落大意(4)结构图示忍辱负重写史书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起因——母亲河的熏陶历史故事感染受父亲的影响
经过——牢记父亲遗嘱认真整理史料发展受酷刑悲愤交加
想撞墙了此残生
记父愿深埋痛苦耗尽毕生心血用13年记3000年历史
完成鸿篇巨著共130篇约52万余字飞来横祸
忍辱写史结果人生价值重泰山二、再读课文 1.司马迁为何从小喜爱历史?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司马迁出生在黄河岸边,从小受到母亲河的养育和熏陶。父老乡亲们喜欢讲述古代英雄的故事,生活环境影响着司马迁。父亲司马谈是汉朝专门掌管修史的官员,他立志要编写一部史书。父亲的志向和日常的教诲影响着司马迁。 2.从父亲的遗嘱中,可以看出司马谈是个怎样的人?
父亲所要完成的不仅仅是一部史书,更是中华民族的兴衰史,是滚滚黄河的变迁史,是优秀文化遗产的整理与继承,可见司马谈是一个把写史看成自己神圣职责的史官。
3.为什么说《史记》是一部“前无古人”的著作?

因为这是一部有“52万余字的辉煌巨著”,其篇幅之长是以前没有的;它完整地记录了三千余年的历史,记录时间之长是以前没有的;像这样“耗尽”“毕生的心血”,用“生命”完成史书的精神,是以前没有的。三、精读课文 1.分析文章的心理描写?
点拨:
细腻的心理活动描写。本文在写司马迁受到了酷刑,想血溅墙头,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就打消了这个念头时,刻画了他的心理活动。 点拨:
“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这段心理活动描写,直接体现了司马迁的人生态度,表现了司马迁把个人痛苦和耻辱全都埋在心底的坚强毅力。四、互动反馈心灵感悟 我来说:
司马迁为完成《史记》,将痛苦埋藏在心底,这种行为多么高尚啊!课文清楚地再现了司马迁用毕生心血写成巨著的全过程,极富感染力。

你来写:
仿写训练 心理描写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对于塑造人物的性格、完善人物形象,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心理描写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 答案示例:路灯亮了,我慌慌张张向家里跑去,心里不住地埋怨自己:这回又晚了,爸爸一定会特别生气,都怪我太贪玩了。怎么办?要向爸爸承认错误吗?语言积累
关于人生价值的名言:
生无益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北宋)司马光
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人生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
——[美国]爱因斯坦五、随堂练习1.读拼音,写词语。
kù xíng tān kāi
( ) ( )
hào jìn tài shān
( ) ( )
láo yù
( )
酷 刑摊 开耗 尽泰 山牢 狱2.按要求写句子。
(1)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改为陈述句)
(2)司马迁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改为“被”字句)
(3)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几乎耗尽了司马迁毕生的心血。(缩句) 我如果就这样死了,就是比鸿毛还轻。 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被司马迁埋在心底。 著作耗尽心血。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