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观潮 课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3 观潮 课件(共3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鄂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1-14 11:29: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1张PPT。13、观潮资料宝袋 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由西往东注入杭州湾,流入东海。钱江涌潮为世界一大自然奇观,它是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每年农历八月十五,钱江涌潮最大,潮头可达数米。海潮来时,声如雷鸣,排山倒海,犹如万马奔腾,蔚为壮观。观潮始于汉魏(公元一世纪至六世纪),盛于唐宋(公元七世纪至十三世纪),历经2000余年,已成为当地的习俗。 预习检查1、指名朗读《观潮》。
2、指名认读生字和词语。字词乐园盐 荡 浩 据 震 屹 涌 腾 横字词乐园荡:上下结构。
左窄右宽的字:浩、据、屹、涌。
震:雨字头略宽、略扁。
字词乐园号háohào狂风怒号多音字:句号字词乐园宽阔---宽敞依旧---依然近义词:沸腾---鼎沸屹立---耸立字词乐园沸腾---平静昂首---俯首反义词:若隐若现---一目了然字词乐园屹立 鼎沸 荡浩
奔腾 薄雾 山崩地裂课文详解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见到过涨潮吗?你想和老师一起去领略一下钱塘江大潮吗?一睹“天下奇观”的风采吗?课文详解二、课文理解
指名读:
分自然段试读课文。看谁读的字音最准确课文详解二、课文理解
2、默读课文,思考: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去时课文详解二、课文理解  第一自然段与下面的自然段是什么关系?总分关系课文详解二、课文理解 3、默读潮来前的段落,思考: 用你喜欢的线分别画出潮来前和人们心情的句子。课文详解二、课文理解
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近处) 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远处)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课文详解二、课文理解潮来前:江面-平静
人们的心情-急切思考:
分别用一个词概括:潮来前江面是怎样的?人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课文详解二、课文理解4、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潮来时”的段落: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大潮来时的景象的?远→稍近→再近→更近课文详解二、课文理解  潮来时,作者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述的?默读画出相关的句子和词语。课文详解二、课文理解
隆隆的响声

越来越大

山崩地裂

声音 一条白线

两丈多高的水墙

横贯江面

千万匹白色战马
齐头并进 浩浩荡荡样子课文详解二、课文理解
课文详解二、课文理解
5、朗读感悟: 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你感受到了什么?气势雄伟 声势浩大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课文详解二、课文理解6、潮来之时,声势浩大,潮过之后呢?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地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图解结构观潮潮来前潮过后雄伟壮观笼罩白雾潮来时风平浪静远近声如闷雷远处白线白浪翻滚山崩地裂漫天卷地风号浪吼概括主题 本篇课文叙述的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有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壮观和雄伟。写法点拨 《观潮》这篇课文中,作者不但运用比喻、形容、衬托等方法直接描绘了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情状和声威,还从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间接地表现了大潮的奇特。 拓展提升:
1、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这是拟人句,把钱塘江当成人来写,十分形象有趣。)
2、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这是比喻句,把水浪比作水墙,形象地突出水浪翻得很高的情景。)
3、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这是比喻句,把浪潮比作战马,形象地突出水浪奔流的速度很快,很迅猛的情景。)
心灵感悟 通过读这篇课文,使我们看到了大自然的瑰丽和神奇。同时也让我意识到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尽管人类在大自然面前很渺小,但是人类可以不断地认识自然并且改造自然。我们应该紧跟世界潮流,好好学习,争取成为有用的人。?
随堂练习1.根据课文填空。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 )。再近些,只见( ),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 ),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 ),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横贯江面白浪翻滚齐头并进山崩地裂随堂练习2、比一比,再组词。
潮( ) 恢( ) 沸( )
朝( ) 灰( ) 佛( )浪潮朝向恢复灰色沸腾仿佛作业1.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2.抄写生字和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