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测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期末复习】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测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1-14 18:48: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测试题
一、单选题
1.苏格拉底认为:一个人只有真正地认识了自己,才能实现自己的本性,完成自己的使命,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这说明他( )
A.强调个体的感受和自由 B.研究重点是社会秩序
C.主张人的品德高于一切 D.注重人的理性和价值
2.普罗塔戈拉认为,任何人或社会都不能确立一种所有社会成员都赞成的绝对公平。无论一个社会把哪种法律视作公正,也仅仅是对该社会而言。这一观点( )
A.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B.是欧洲近代启蒙思想的源头
C.强调了理性和道德的重要性 D.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3.“这一则则故事成了俗世的镜面,有鲜花着锦,也有柴米油盐。……他以尖锐的矛头挑战神权,直指‘存天理,灭人欲’的教规虚伪和反人性。”这里的“他”指的是( )
A.但丁 B.彼特拉克 C.薄伽丘 D.莎士比亚
4.前五世纪末的雅典出现这样的情况,论及美德会招致这样的回答,“一切都基于你对美德的定义”——没有人知道美德的真正含义。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希腊民主政治的误用和滥用
B.智者学派对个体价值的过分追求
C.雅典经济繁荣导致道德水准下降
D.苏格拉底主张知识是美德的组成部分
5.在古希腊社会中,人与神的关系诚如让·皮埃尔·韦尔南所说:“凡人们从属于神,没有神的同意,下界的任何事都成不了。”但是在其他民族中得到大量印证的“神的奴隶”的表达,在希腊人中并不通用。造成材料中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希腊人文主义的发达 B.希腊民主制度的完善
C.希腊人并不是真正敬神 D.希腊奴隶制工商业发达
6.一部反映启蒙思想的著作这样写到:“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权和裁判私人犯罪或争论权,则一切便都完了。”这部著作的作者是( )
A.伏尔泰 B.卢梭 C.狄德罗 D.孟德斯鸠
7.下列属于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代表作品是
A.《神曲》 B.《十日谈》 C.《哈姆雷特》 D.《社会契约论》
8.文艺复兴并不是对古希腊文化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创新,是欧洲社会转型时期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场大地震。此处的“创新”体现在( )
A.否定了古代希腊城邦的直接民主
B.文学艺术作品与宗教的融会贯通
C.将解放欲求注入人文主义复兴
D.借人文主义否定了宗教信仰自由
9.古希腊的雕塑《掷铁饼者》、《持枪的战士》、《利汁污的运动家》等,他们都高大雄健英姿勃发,充满了自信和热情。据此可知,古希腊( )
A.民主政治高度发展 B.人文主义思想发达
C.开始重视体育锻炼 D.雕塑水平世界领先
10.苏格拉底强调“美德即知识”,但美德作为知识具有特殊性,美德的知识即是对人的理念的知识,就是人的自我认识,只有超越具体感官经验对自己的生命进行整体的内在反省,到灵魂深处去洞察自己的自然本性才能获得美德关照。可见,苏格拉底( )
A.鼓励人们发现自我追求个性解放
B.试图建立一种理性主义道德哲学
C.继承了古希腊智者学派美德观念
D.强调知识在美德形成中的主导性
11.伏尔泰曾说:“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是因为“说话的权利”是( )
A.自然赋予的 B.上帝给的 C.法律规定的 D.君主允许的
12.在思维水平上运用概念是指运用概念对事物进行判断、推理或将概念进行重新改组,以满足解决问题的需要。以下概念“人类自我意识”、“人文精神”、“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可以推导出的历史概念是( )
A.智者运动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13.路德认为任何职业都是为上帝服务,任何工作都与传教士一样高贵,这彻底改变了基督教徒对工作和劳动的态度。这一主张有利于德意志( )
A.摆脱教皇的控制B.服从精神的形成C.职业道德的形成D.国家权力的强化
14.以理性为旗帜,将矛头直指欧洲封建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是( )
A.智者运动B.文艺复兴C.宗教改革D.启蒙运动
15.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建立奠定理论基础的学说是( )
A.社会契约论 B.三权分立学说 C.人民主权说 D.开明君主专制
16.“我自已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
A.蒙昧主义 B.禁欲主义 C.人文主义 D.理性主义
17.“青春是多么美丽啊!但是,留不住这似水年华!得欢乐时且欢乐吧,谁知明天有没有闲暇”。这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城市中流传的一首歌曲。诗中蕴含了( )
A.蒙昧主义 B.禁欲主义 C.人文主义 D.理性主义
18.德意志宗教改革时期,以路德为代表的市民阶级同以萨克森选侯为代表的世俗贵族阶级结成了反对罗马教廷的同盟。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二者都有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
B.民族矛盾成为德意志主要矛盾
C.文艺复兴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
D.建立资产阶级廉俭教会的需求
19.“1525年7月23日,这位不受法律保护的僧侣娶了逃亡的修女。婚礼……不在教堂,而是在路德的住所举行……路德结婚的消息……在罗马,人们怒不可遏。”这说明马丁·路德( )
A.开始向现实世俗生活转变
B.努力实践其“因教称义”的主张
C.其行为严重背离了新教伦理
D.坚持国家权力与罗马教会平等
20.卢梭认为,“任何法律不经人民亲自批准都是无效的,根本算不上是法律。英国人民自以为是自由之身,结果大错特错:他们只有在选举议会的议员时是自由的;只要议员一选出,他们就变成了奴隶,是没有任何地位的”。这表明卢梭( )
A.认可精英政治B.崇尚直接民主C.推崇代议制D.反对三权分立
21.如果说启蒙运动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那么,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们在政治方面的关键性用语当属( )
A.主权在民B.社会契约C.三权分立D.开明专制
22.德意志著名哲学家,康德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是( )
A.人的独立思考,理性判断B.反对封建道德
C.简化宗教仪式 D.改革教会
23.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比较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对“民贵君轻”等儒家伦理赞不绝口。由此可推知,伏尔泰推崇中国儒家思想的主要目的是( )
A.推动中西文化交流 B.探究儒家伦理的实质
C.抨击天主教会的腐败D.批判欧洲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4.西方著作《泰阿泰德篇》中说,事物的存在是以人为最重要的参照标准。人的感觉怎样,事物就怎样;对同一事物的感觉,因人因时而异,这些不同的感觉并无真假是非之分。这体现的是( )
A.人生而平等B.美德即知识C.人是万物的尺度D.天赋人权
25.公元前5世纪,雅典娜不再是荷马时代那个无所不能、为所欲为的女神,变得“畏缩”起来,不愿说或不敢就凡人之间的纠纷作出判决,转而选择相信凡人会根据凡人制定的法律作出公正的审判。这一转变反映出( )
A.雅典法律体系日趋完备B.陪审法庭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C.人文主义思想的觉醒 D.有思想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26.为了展示14~17世纪欧洲文明的重大成果,玛丽同学设计了《十日谈》《蒙娜丽莎》《哈姆雷特》三张卡片,你认为还应该补充下列哪一张卡片( )
A.《圣经》B.《神曲》C.《九十五条论纲》D.《论法的精神》
27.斯多亚学派创始人芝诺认为一切事物都与自然为一体,宇宙国家不分种族与阶级,人皆平等。塞内卡亦认为“奴隶的灵魂中,同样有其他人所具有的自豪、荣誉、勇敢、高尚等品性”。上述哲学家及其主张所表达的思想( )
①成为近代天赋人权思想的重要来源
②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
③继承了古希腊理性主义的思想传统
④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A.①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8.美国历史学家罗伯兹说:“16世纪早期,一场深重的危机令西方基督教世界大为震动。它永久性地破坏了旧有的中世纪信仰统一,加快了王权的整合。”这段话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
A.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展开B.新航路促进基督教传播
C.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兴起D.英国发生清教革命运动
29.1521年,德国维登堡一家作坊印制了很多幅对帧木板画。其中一幅的左侧是基督跪在地上为门徒洗脚;下面是高高在上的教皇伸出脚让跪在地上的信徒亲吻。这幅画意在( )
A.推销“赎罪券”B.抨击罗马教廷C.倡导宗教宽容D.反对宗教改革
30.“从一开始,他们的思想就是朝着一种比较世俗化的人生观,集中焦点在‘此世’而不是中世纪想象中的那个‘彼世’……”。材料中的思想( )
A.体现了18世纪资产阶级的根本诉求
B.根源于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C.反映了西欧人已完全摆脱神学的控制
D.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充分的动员
二、非选择题
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君主除了从“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为扭转此局面统治者推行事战争、训练和军事制度以外,不应该有其他的目标和思想,也不应该把其他事务当作自己的专业,因为这是做统帅的人仅能有的唯一的专业。当人民对他抱有相当好感的时候,君主不应该过多担心阴谋政变;但是当人民敌视君主,用憎恨的眼光看待他的时候,他就一定要惧怕所有事情和所有人了蛮族的控制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法忍受了,此时此刻意大利是不是可以给一位新的君主授予荣誉,现在是不是可以给一位有能力的贤明的君主提供一个机会,……来担负起这个重任,使我们的祖国在她的旗帜下重现光芒。
——意大利 马基雅维利(1469-1527)《君主论》
(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黄宗羲、马基雅维利关于君主制的观点。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者社会背景的异同点。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详解】
依据材料“一个人只有真正地认识了自己,才能实现自己的本性,完成自己的使命,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可知苏格拉底认为人只有真正地认识自己,才能是实现自己的本性,这是注重人“认识自己”的理性和“实现本性、完成使命”的价值,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依据所学可知,强调个人的感受和自由的是智者学派不是苏格拉底;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苏格拉底强调“认识你自己”,研究重点是人自身,不是社会秩序;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真正地认识自己的意义,并未提到人的品德高于一切。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2.D
【解析】
【详解】
根据“任何人或社会都不能确立一种所有社会成员都赞成的绝对公平”、“仅仅是对该社会而言”可知题意中的观点主要体现了普罗塔戈拉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不能体现他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以及强调了理性和道德的重要性,也没有表明他的这一观点是欧洲近代启蒙思想的源头,故排除A、B、C项。故选D。
3.C
【解析】
【详解】
根据“这一则则故事成了俗世的镜面,有鲜花着锦,也有柴米油盐”可知“他”是通过一则则世俗的故事宣扬了他的反对教会的人文主义思想,符合这一描述的文学作品应该是薄伽丘的《十日谈》。但丁、彼特拉克和莎士比亚的作品都不符合题意中的描述,故排除A、B、D项。故选C。
4.B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关键信息前五世纪末的雅典及所学知识可知,美德的真正含义为“一切都基于你对美德的定义”体现了智者“人是万物的尺度”的思想,注重个体主观的感受。故选B。A项题干没有体现,故排除。题干并未涉及道德滑坡的问题及苏格拉底 的思想主张,故排除CD。
5.D
【解析】
【详解】
由材料中“在其他民族中得到大量印证的‘神的奴隶’的表达,在希腊人中并不通用”可知,希腊人虽然存在神灵崇拜,但也不完全是神的奴隶,体现了希腊人文主义精神,而人文主义发达的原因是希腊工商业的发达,故D正确。希腊人文主义的发达不是原因,故排除A项;希腊民主制度的完善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希腊人不敬神,故排除C项。
6.D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权和裁判私人犯罪或争论权,则一切便都完了。”说明作者主张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这符合孟德斯鸠的主张,故选D。伏尔泰主张君主立宪,卢梭主张社会契约和人民主权,狄德罗的最大成就是主编《百科全书》概括了18世纪启蒙运动的精神,排除ABC。
7.D
【解析】
【详解】
《神曲》是但丁的作品,故A错误;《十日谈》是薄伽丘的作品,故B错误;《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作品,故C错误; 《社会契约论》是卢梭的作品,D项正确。
8.C
【解析】
【详解】
文艺复兴反对封建神学对人的束缚,反对禁欲主义.提供人的追求与享受,故选C项;文艺复兴只把矛头指向了封神神学,未牵涉到政治层面,也未批判否定古雅典的民主政治,故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文艺复兴与古希腊的对比,排除B项;文艺复兴并没有否定宗教信仰,故排除D项。
9.B
【解析】
【详解】
材料“高大雄健英姿勃发,充满了自信和热情”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因此B项正确。材料并不是体现出民主政治,A错误。C项的“开始”说法绝对,排除。材料没有对比希腊和世界雕塑水平,故D项错误。
10.B
【解析】
【详解】
根据“只有超越具体感官经验对自己的生命进行整体的内在反省,到灵魂深处去洞察自己的自然本性才能获得美德关照”可知,苏格拉底强调美德的知识来源于理性的反省,而非外部世界和主观感觉,把哲学引向理性的道路,故B正确;材料强调美德知识的来源,而非追求个性解放,排除A;智者学派忽视道德,苏格拉底重视道德,C项“继承”表述错误,排除;材料强调美德的知识来源于理性的反省,而非强调知识在美德形成中的主导性,排除D。
11.A
【解析】
【详解】
从材料可获知“言论自由”之意,符合伏尔泰的自然权利学说,A正确。材料论述的是天赋人权,显然批判上帝赋予权力之说,B错误。法律允许不符合材料主旨,C错误。君主允许不符合材料主旨,D错误。
12.A
【解析】
【详解】
古代希腊智者运动提出“人是万物尺度”,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是人类意识第一次自我觉醒,A正确。文艺复兴是人摆脱神灵控制,B错误。宗教改革是批判罗马教皇特权,不符合材料主旨,C错误。启蒙运动是批判君主专制和等级制度,D错误。
13.C
【解析】
【详解】
“任何职业都是为上帝服务,任何工作都与传教士一样高贵”体现出把职业素养提升到上帝地位,显然由于有利于职业道德的形成,C正确。材料的目的不是摆脱教皇的控制,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服从精神信息,B错误。材料不是强调国家权力的强化,D错误。
14.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启蒙运动的旗帜是理性主义,反对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反对天主教神学,故D项正确;智者运动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 ,是人文主义的起源,故A项错误;文艺复兴的旗帜是人文主义,故B项错误;宗教改革反对的是天主教腐朽统治,不反对封建主义,故C项错误。
15.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故B项正确;“社会契约论”指的是一个理想的社会建立于人与人之间而非人与政府之间的契约关系,故A项不符合题意;“人民主权说”指出主权是公意的体现和运用,主权属于人民,故C项不符合题意;开明君主专制指的是君主立宪制,是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表现之一,故D项错误。
16.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自已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体现的是追求幸福的人文主义思想,故C项正确;蒙昧主义是一种腐朽倒退的思想,否定科学知识,认为人类社会的种种罪恶都是文明和科学发展的结果,主张恢复到原始的蒙昧状态,这不符合追求幸福的信息,故A项错误;禁欲主义是要求人们严酷节制肉体欲望的一种道德理论,也不符合材料信息,故B项错误;理性主义是建立在承认人的推理可以作为知识来源的理论基础上的一种哲学方法,是启蒙运动的旗帜,故D项错误。
17.C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关键信息文艺复兴时期,结合材料分析可知,追求现世的幸福实现自身的价值体现人文主义思想,故选C。蒙昧主义、禁欲主义 就基督教神学的思想主张,与材料表述的观点相违背,故排除AB。理性主义是18世纪启蒙运动的核心内容,主张敢于运用自身的理智评价判断。故D项不符合题意。
18.B
【解析】
【详解】
世俗贵族代表封建地主利益,他们阻碍、反对发展资本主义,故A项错误;由材料“以路德为代表的市民阶级同以萨克森选侯为代表的世俗贵族阶级结成了反对罗马教廷的同盟”可知市民阶级与贵族阶级共同反对罗马教廷,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宗教改革而非文艺复兴,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对罗马教皇的反抗而非建立廉洁教会,故D项错误。
19.A
【解析】
【详解】
路德作为僧侣与修女结婚,而且中世纪婚礼都由基督教教会主持,路德结婚不去教堂,说明他开始向世俗生活转变,故A项正确。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并非“因教称义”。故B项错误。马丁?路德在提出的新教伦理中提倡人的信仰的自由,题干中显示路德追求自身幸福没有背离新教伦理,故C项错误。题干无法体现国家权力与罗马教会的关系,故D项错误。
20.B
【解析】
【详解】
材料“他们只有在选举议会的议员时是自由的;只要议员一选出,他们就变成了奴隶”“任何法律不经人民亲自批准都是无效的,根本算不上是法律”表明卢梭主张人民直接拥有立法权,这体现出卢梭崇尚直接民主,故B项正确,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卢梭反对间接民主,没有体现出精英政治和对三权分立的态度,故AD项排除。
【点睛】
“他们只有在选举议会的议员时是自由的;只要议员一选出,他们就变成了奴隶”“任何法律不经人民亲自批准都是无效的,根本算不上是法律”是解题的关键。
21.B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政治方面”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蒙运动提倡自由平等、自然权利和社会契约思想,否定神授特权,反对封建君主专制,故B项正确;ACD项是对未来政体的设想问题,不能体现社会契约思想,排除。
22.A
【解析】
【详解】
康德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主义,即人的独立思考,理性判断,故选A;B不符合康德思想的内容,排除B;CD是宗教改革的内容,排除。
23.D
【解析】
【详解】
作为启蒙思想家,推动中西文化交流不是伏尔泰推崇中国儒家思想的主要目,排除A;探究儒家伦理的实质不符合伏尔泰思想目的,排除B;材料不是抨击天主教会的腐败,排除C;材料表明伏尔泰采用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来攻击法国封建君主专制,发展启蒙思想,即启蒙思想家们从中国文化中汲取养分发展自己,故选D。
24.C
【解析】
【详解】
“人生而平等”与“天赋人权”强调的是人的权力,是近代启蒙思想家的主要观点,故AD项错误。“美德即知识”强调“美德”与“知识”并重,材料主要体现人与万物的联系,故B错误。 根据材料中“事物的存在是相对于人而言的。人的感觉怎样,事物就怎样;对同一事物的感觉,因人因时而异”强调人的感觉的重要性和相对性,人是衡量与万物联系的根本尺度,故C正确。
25.C
【解析】
【详解】
从材料中的“转而选择相信凡人会根据凡人制定的法律作出公正的审判”来看,这一转变反映出人文主义思想的觉醒,即人们相信人自身的力量。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反映雅典法律体系的变化,排除A项;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排除B项;D项是普罗泰戈拉的名言,是当时人文主义思想觉醒的表现,排除。
【点睛】
古希腊的智者学派强调人的地位、价值和作用,其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智者学派从对自然和神的研究转向对人和社会的研究,开始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表明希腊人已清楚地意识到人是社会舞台的主角,人类自己是自身所属社会的审判者,人有资格、有能力也有权利重新规范自己的生活。智者学派的观点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26.B
【解析】
【详解】
14-17世纪,玛丽设计的几张卡片内容都是有关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那么还符合这一历史时期的《神曲》,作者但丁,故B正确; 《圣经》为宗教圣典,排除A; 《九十五条论纲》宗教改革的代表人物路德作品,排除C; 《论法的精神》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代表作品,排除D。
27.A
【解析】
【详解】
根据“宇宙国家不分种族与阶级,人皆平等” “奴隶的灵魂中,同样有其他人所具有的自豪、荣誉、勇敢、高尚等品性”等信息,可以说明其思想主张人是平等的,体现了所有人类都拥有同等的权利,故成为近代天赋人权思想的重要来源,①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的人民主权思想,故②错误;材料强调“人皆平等”,强调人的“自豪、荣誉、勇敢、高尚等品性”,这是对古人类自身理性思考后的结果,是对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对理性的迪拜的继承,故③正确;材料并没有强调和突出人类的主体地位,④错误。结合以上得出A项正确,排除BCD三项。
28.C
【解析】
【详解】
意大利文艺复兴冲破了基督教神学的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唤起了人们的进取精神和创造精神,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没有实现“加快了王权的整合”,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新航路促进基督教传播,排除B;宗教改革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打破了天主教会一统天下的局面,有利于西欧民族国家的兴起与发展,故选C;清教革命运动是1642年至1651年在英国议会派与保皇派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武装冲突及政治斗争,排除D。
29.B
【解析】
【详解】
1517年,德国马丁·路德发起宗教改革,反对罗马天主教会,材料中1521年的对帧木板画形成强烈对比,基督跪在地上为门徒洗脚,尊重门徒,而教皇伸出脚让跪在地上的信徒亲吻,说明教皇高高在上欺压门徒,可见这幅画目的是抨击罗马教廷,故B正确;材料与“赎罪券”无关,故A错误;材料中的对帧木板画以强烈的对比宣传宗教改革,而不是倡导宗教宽容,故C错误;这幅画意在提倡宗教改革,故D错误。
30.B
【解析】
【详解】
由材料“世俗化”“不是中世纪想象中的那个‘彼世’”,可见材料描述的是文艺复兴,文艺复兴的根源是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故选B;AD是启蒙运动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多是虔诚的基督徒,他们没有完全摆脱神学的束缚,排除C。
31.(1)黄宗羲:君主是天下之大害马基雅维利:君主应重视军事、笼络民心、领导意大利实现民族独立。
(2)相同:经济: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发展;政治:市民阶层队伍壮大,正在形成的资产阶级表达政治诉求。
不同: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政治黑暗;意大利:国家分裂、外族压迫。
【解析】
【详解】
(1)从材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中可以概括出黄宗羲关于君主制的观点。从材料“为扭转此局面统治者推行事战争、训练和军事制度”“蛮族的控制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法忍受了,此时此刻意大利是不是可以给一位新的君主授予荣誉,现在是不是可以给一位有能力的贤明的君主提供一个机会”中可以概括出马基雅维利关于君主制的观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从两者的政治、经济等方面来分析出相同之处;从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和意大利的国家分裂来分析出两者的不同之处。







试卷第1页,总3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